论文和感情

字数:1687访问原帖 评论数:1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1-12-01 18:44:00 更新时间:2021-12-07 23:58:38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1-12-01 10:44:00
研究论文和思想感情

今天收到朋友的來信,她是一位博士研究生,擬寫的論文題是“錢賓四先生和新亞書院”。來信的一段(也是主體)說:

“今天和師大的老師們也聊了天,他們的近代史研究所的學生也有以賓四先生為題作論文的,這些年來至少有三篇。突然生出一種複雜的感情,不知道這麽多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在內),究竟是喜是悲?記得您以前就提過,有人問您,研究什麽方向,但您好像對這樣的問題,也不太喜歡。我想,我與您是有共鳴的,我對目前的學術體制,以及我自己作為這個體制下的人,縂有一種恥辱感。何為恥辱感?也就是必須不斷地去競爭,必須不斷地製造和生產文字垃圾,並花錢把這些文字垃圾發表在雜誌上,然後才能獲得一個工作。有了工作之後,又必須用同樣的方式繼續申報課題,評職稱等等。但是,其實寫的東西是沒有讀者的,也沒有用的。我想,這是賓四先生也沒有想到的吧。在他身後,他會被人消費,被人當成飯碗,被人解讀,甚至利用……這些研究者,不見得有什麽感情,他們需要的,一般來説,只是材料。”

我覺得,可悲的不是寫論文,不是找工作,不是報課題,不是提職稱;可悲的是“這些研究者,不見得有什麽感情”。因而他們的研究成果,才是文字垃圾,是沒有讀者的,也沒有用的。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我們中學裏一位歷史老師 ,受當地一所高校聘請,擔任碩士生的導師,有一位研究生,她的論文題目是“錢賓四先生的歷史教育思想”。這位指導老師,他建議我看看她的論文稿,最好提點意見。我看過以後,也沒有多提什麼,就提了一條,說《國史大綱》前面的四條信念,應當可以寫到這論文裏的吧。並且把我的那本書請老師轉送給了她。我想她至少也會有一個電話給我吧。然而並沒有,也沒有請老師轉一句話給我。這位研究生原來是位教師,研究完了大概仍是回去當教師。論文就是為了得學位吧。

我的年輕朋友會為這種情形產生恥辱感,可見她和他們是不一樣的。在她給我的另一信中,曾經說過:“現代學術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人學分離,也就是學與‘德’分離,這個‘德’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理解的道德,而是做人要與治學是一致的,而現代學者,且不論當代,就從晚清到民國,私德就是一代不如一代。而錢先生為什麼能擁有那麼多真心的追隨者,實是人學是合一的,是一致的,他所宣揚的文化真相與他的所為所行是不悖的。 讀賓四先生的書,心中始終是溫暖的,無論世道人心如何,總不會失去信心。”可見她和他們是不一樣的。我为她骄傲。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1-12-01 20:18:00
七十年代人是三十岁以上的吧。本帖里说到的研究生大概还没到这样的年龄。只有那位写历史教育思想论文的老师可能是七十年代人。是有点……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2-03-02 06:50:58
錢穆先生論讀書
台灣素書樓文敎基金會曾經編印出版一種《錢穆先生箴言》,單張印,每頁收錢先生著作中摘句若干條,另附先生生活照片幾幅。有 “讀書”、“歷史” 、“敎育”、“學術”等類。
其《讀書》一幅,收箴言四則:
一, 讀書運動的對象,不該老是一輩大中小學校裏的靑年和兒童,或是推車賣漿不識字的貧民;而社會上的中年人物,比較站在領導地位的縉紳士大夫,尤其應該是我們讀書運動的第一對象。
二, 讀書當一意在書,遊山水當一意在山水。乘興所至,心無旁及。從師交友,亦當如讀書遊山般,乃眞樂也。
三, 做學問的仍多只為尋題目作文讀書,也未見大家肯細心來讀一部書,從頭到尾心性靜細來讀。
四,聰明而有志的靑年自然不肯為要趕成幾篇不成熟的著作而犧牲了自己讀書時大的眼光與活的精神。
第一條中“推車賣漿”、“縉紳士大夫”二處用詞似與現時中國情形有些距離,這樣的詞也早已不見於報章了。但是即使是這條和各條的實質,於今日中國(大陸和港澳台),恐怕都是仍舊十分切合,十分深刻的。錢先生關於讀書的論述,自然遠不止此,但就是此幾條,也很能引人入勝的了。第一條適用於中年以上領導人物,第四條特對有志靑年說,二三條對象好像廣一些,是普適於各種年齡段的人的。
大陸各地的“縉紳士大夫”,好像比較重視閱讀這個問題,時不時地會組織閱讀月、閱讀節等讀書運動。但是從這些活動的推薦書目看,或者對錢先生上述第一條的提醒,還是沒有足夠的注意,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注意。這就是運動年年有,效果不顯著的原因之一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2-03-02 14:10:56
大姐表达得挺好。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12-01 09:15:49
十年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