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字数:29085访问原帖 评论数:9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2-09 06:23:13 更新时间:2022-05-18 09:20:08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08 22:23:13
第一章:歪解“内卷”(1)

咱不会用科学的教科书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什么是内卷。先看网上的一个搞笑段子:
林平之得到了辟邪剑谱,兴奋坏了,但兴奋过后,又开始发愁。这可是个宝啊!但也是个要命的东西啊! 万一走漏了消息,他林平之还能有好日子过?
有多少条命死多少次!
思前想后、辗转反侧,林平之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把辟邪剑谱印了N多份,公开售卖。
消息传开,江湖震动。人们奔走相告,前来购买的人挤破了门槛,连少林、武当都派人来团购。黑木崖直接拉来成车的银子,买走了区域内的独家印刷、发售权。
没过多久,江湖人士人手一份辟邪剑谱,皆大欢喜。要知道,金庸的江湖里,武林人士都不差钱。
林平之大赚了一笔,乐不可支。但江湖人士们发愁了。
这辟邪剑谱到手了,练不练呢?
不练吧,别人练成了,秒杀你。
练吧,先得自宫。
自宫就自宫吧,为了成就武林霸业,没有付出怎么能行?瞧那山巅之上的强者,哪一个不是伤痕累累?
但是,关键是这个但是,练成了又能咋样?因为大家都练成了,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思前想后,为了不被秒杀,还得硬着头皮练。
好端端的一个武林,被林平之这么一搞,内卷了。
然后,大家都练成了。然后,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该干啥还继续干啥去。就整个江湖而言,虽然整体水准提高了,但个体之间、帮派之间和以前差别不大。
当然,还有个显著不同:都断子绝孙了。已经有孩子的还好点,那些个没成婚的、没儿没女的,看着身边一个个身怀辟邪神功的武林同道们,欲哭无泪,想杀林平之的心都有,可这是你愿卖我愿买的事,又怨得着人家么?
唉!要是大家都不练,该多好哇!
有人会说,干嘛不召开武林大会,大家统一思想,都不练,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那有这么容易啊!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啥模样的都有、啥想法的都有,何况五颜六色的江湖。
前段日子,美国旧金山的华人们,准备筹划一次游行。为什么事我忘了,反正个个都挺义愤填膺的,一致决定要闹腾闹腾。有热心人勘了现场,标出公交路线、附近免费的停车场的位置等等,还有金主出钱管午饭。日子都定下来了, 结果有人在群里发言:
张三:我那天有事,能不能换个日子。
李四:那地方太远了,我家附近有个地方,非常好,怎么怎么......改到这个地方吧。
王五:午饭怎么是鸡肉啊,我不吃鸡肉的,改牛肉吧,牛肉大家都喜欢,不改我就不去了。
刘六:我没有车欸,公交又没有直达的,齐七你带下我吧。
齐七:那算了,那地方我去过,停车场虽然是免费的,可离集合的地方还有好远。
于是乎,热热闹闹的一次游行,愣是给吵吵没了。
这算不算内卷?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08 23:37:16
第一章:歪解“内卷”(2)

咱们继续歪解内卷。
游戏的打怪升级,也是一种内卷。
想当年我也是传奇爱好者。可能现在的少年不太了解当年《传奇》的火爆程度,你走进网吧,十台机子有九台在打传奇。那种艰难的升级太枯燥了、而且越往高级越难升。好像三十多级以后,想升一级都要好几个月。每次出城打怪、就像出差一样,把该带的都要带好、该修的都要修好,因为路很长、还要一路要跑过去,途中还得牢牢按着鼠标不能松手,一松手人就不走了,要多累有多累。
就是这么无聊、可就是这么吸引人,你说奇怪不奇怪。
就是这么个枯燥的升级的《传奇》游戏,愣是变成了一代游戏的传奇。
无他,内卷耳。
在新手村,辛苦玩过的人都知道有多辛苦。辛苦也倒罢了,动不动就被爆、就为了抢我几块鸡肉鹿肉,更可恶的是,人家连鸡肉都不屑于抢,就是为了杀我玩儿。
看着爆了一地的肉,心想等老子升级了,穿上绿衣服,再找你们报仇。
终于有一天我也穿上了绿衣服!走出服装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挥刀砍死了一名布衣。
仰天长叹:老子终于翻身了!
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杀人、也是最后一次。我是一个恪守规矩的玩家,杀这个不知名的布衣就是为了出一口恶气。我知道他是无辜的,但向来和善的我当时没有一丝内疚,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
我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布衣,甩了甩手、没有留下一丝灰尘,意气风发地奔向了比奇城。
踏进新的地图、看着全新的风景、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从此我就高人一等了,我就可以过上上层人的生活了。
但现实就是用来打脸的,刚刚进了比奇城,还在欣赏这座五彩斑斓的城市的时候,就被一个同样穿着绿衣服的高等级武士给杀了。
眼前的景象再次变成了熟悉的黑白片。
我躺在黑白世界里,久久没有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光明前景的憧憬都烟消云散了。
此刻,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现在的我,又被降级到了新手村刚刚进入游戏的阶段。
有人会说:这不一样啊。你现在确实高人一等了啊,至少,你可以随意欺凌布衣了。
但我不这么认为,是,我是可以随意欺凌布衣了,可我有多少机会跑到新手村去找那帮小屁孩玩?我的生存环境变了啊。
以前我要和更高等级的布衣抢食,现在我要和更高等级的绿衣服们抢食,都在食物链的最底端,一样一样的。
等我等级升起来了,比奇城又不适合我了,我就得去土城,去了那里,我又成了食物链的最底端。
天道轮回,说的是不是这个?
我和布衣内卷、和绿衣内卷、和更高等级的绿衣内卷(他们衣服的名字我忘了,也是绿色的、两者外表几乎一样),假如有一天,我有幸混到了最高的那个层级,又得组  队去沙巴克,参与攻城守城的团战。
那还是内卷。以前是和单个的人内卷,将来要和一队一队的人卷。
内卷也升级啊。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09 12:15:02
第一章:歪解“内卷”(3)

李四是一名厂里的工人,他每天头疼两件事,一个是与工友之间的协作发生的摩擦,另一个就是来自班长的指责。他默默地忍受着,工作也很出色,后来被提升为班长。当了“官”之后,他精神抖擞了一段时间,心想老子再也不用发愁工友之间协作的摩擦了。老子底下还有人,想训他们就训他们,好开心滴说。
老子的好日子要开始了!
结果是什么,大家也能猜到。工友之间协作的摩擦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个方式,换成了班与班之间协作的摩擦,方式虽然变了但性质没有任何变化。来自上面的指责依然在,只是角色从班长换成科长。
一开始,李四还安慰自己,毕竟是个“官”了,憋屈的时候还可以拿下面的人撒撒气。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得想美好了。
出来混的、有几个善茬?
说轻了、没反应,说重了、就跟你怼,这还算讲理的,总有那么几个刺头,变着法儿撂撅子、使绊子,让李四难堪,来自科长的指责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训人的乐趣不但没生成、反倒凭空增添了来自下面的烦恼。
唉!
深夜,某住宅楼昏暗的地下室里,夜不能寐的李四点燃一根劣质香烟,抬头仰望上方的小窗户,深邃的目光穿过脏兮兮的玻璃、划向星空……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卷么?
在幼儿园、要和小朋友们卷,在学校、要和同学们卷,在单位、要和同事们卷。
在幼儿园、要和阿姨卷,在学校、要和老师卷,在单位、要和上司卷,一样一样的。
结婚了,要和老婆卷、和丈母娘卷、和岳父老泰山卷,将来老了,还要和儿子儿媳卷。
结婚了,要和老公卷、和婆婆卷、和公公卷,将来老了,还要和儿子儿媳卷。
还有那孙子孙女,可爱的卷卷。
角色不同、对象不同,卷,从来都相同。
人生,就是卷。人生的过程,就是卷的升级过程。
想到此,李四丢下烫嘴的烟屁股,引吭高歌:
人生得卷须欢颜
长使英雄泪满衫
睡觉睡觉,明天还要上班呢。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09 23:11:01
第二章:二战中严谨的德军的搞笑事件


二战,诺曼底登陆前,英德两国海军在大西洋一片双方交界的水域来来往往。这一天,德军在这片水域布置了一些水雷,也没指望这些水雷能有多大的战力,主要是起一个外围警戒的作用。就这,英军也不干,看到德军布雷的船离开,就派船过去把鱼雷给拆了。
第二天,德军发现鱼雷被破坏了,又派船过来给布上。
德军的船一走、英军又过来给拆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你布你的、我拆我的,双方分工明确、按时按点,且配合默契、老死不相往来。
但这一天,英国人没来。
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忙其他的事儿,反正没有来拆雷。
第二天,德军又按部就班的过来布雷了,结果就把自己给炸了。
漂在海水里的德军快绝望的时候,看到了姗姗来迟的英国舰船。
从海里被捞上来的德军顾不上湿漉漉的一身,就哆嗦着紫色的嘴唇开始痛斥英国人:
你们怎么回事啊!怎么这么不守时啊!一点契约精神都没有。这么吊儿郎当的、怎么取得战争的胜利?
英国人倒是很绅士,一个劲儿地骚瑞骚瑞,深刻检讨自己的错误:

对不起啊大兄弟,是我们做的不对。我们一定改一定改,以后一定会遵守契约、一定会遵守日内瓦国际公约,保证你们作为战俘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这个故事在哪看的已经忘了,应该是个真事。
不管是不是真事,德军的严谨和纪律是有口碑的。
但在下面这个故事中,德军因为过于严谨,闹了大笑话。下面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本文不追求哪个版本的故事最真实,而是想通过这件事儿白扯白扯,德国人的严谨为啥会弄巧成拙。
也是二战,诺曼底登陆后,德军训练了一批间谍渗透到了美军的一支部队里。为了这批渗透,德军做足了功课。你不但从他们的流利的英语中听不出一丝丝“德”味儿,而且他们对每个人都设置了各自的身份背景,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多详细有多详细。
这边美军也收到了情报,知道有一批德国人渗透进来了。但如何把他们鉴别出来却费劲了脑子。那时候可没有电脑档案,只能进行最原始、最简单的排查,一个一个揪过来问话:你哪人啊?部队里有没有你的同乡?没有?那你说下当兵前是做什么的?说下你们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等等。
当问到伊利诺斯州的首府是哪个的时候,前面的九个都回答是芝加哥,第十个回答是斯普林菲尔德。
问话的军官听到这,大喝一声给我拿下。
你连伊利诺斯州的首府都答错了,不是间谍是啥?
军官找到了切入点,立刻集合部队,挨个问:伊利诺斯州的首府是哪个?
又揪出来十来个错误答案,而且个个回答都是斯普林菲尔德。
统统关起来,给我好好审!
这时候另一名军官返回,听到主事的军官炫耀其功劳后,皱着眉头说:伊利诺斯州的首府就是斯普林菲尔德。
不可能!我没记错,就是芝加哥。就算我记错了,我问过十几个伊利诺斯州小伙子,都说是芝加哥。
返回的军官说:这些大兵们的文化水准,你懂的。
你骂谁呢?主事的军官不服气,到处查资料。
查到了,伊利诺斯州的首府就是斯普林菲尔德。
主事的军官傻眼了:这可咋办?
返回的军官谆谆教导对方:芝加哥因为名气太大了,喧宾夺主耳。看来你们要加强学习啊!愣着干啥,放人呗。
这时候,手下来报告:他们都招了,都是间谍。
这下轮到返回的军官傻眼了:这操作,也能成?
几年前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笑了半天。把事情搞砸的方式就算有N种,这个也得算是第N+1种。
我们总说精益求精、说工匠精神、说细节决定成败,等等等等,可放到这事上,咋就不灵光了?
德军的功课做得这么足,背熟了五十个州名和首府所在地,为啥反倒露馅了。
因为他们的功课做得过于足了,和美军大头兵们的实际情况不搭。
换一种说法可能更准确:德军的功课其实没做足,因为没有了解到美国大兵们的真实情况。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0 21:12:53
第二章:“价差”,万物生长的动力(1)

第一次看到下面这个故事还是二十多年前,后面虽然看到了多个版本,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这篇。这在心理学上好像叫做“首次强烈印象”(不知道对不对,请懂行的大神给留个言,免得误导了各位看官)。
在一节绿皮火车上,在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中,车厢里的人也都慢慢的互相熟络了。当年的火车,跑个两三天很常见,大家同在一个空间,虽然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但很快打成了一片,热热闹闹有说有笑、还把各自的吃食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当中有一个中年男人却不太和群。他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显得很清高,不愿意和周围的人多说话。另一个小伙子很憨也很热情,他说自己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小伙子很想和中年男人靠近乎,又是问好、又是倒水的,但中年男人一直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小伙子很憨厚,满脸都是发现新世界、发现新大陆的表情,中年男人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很认真地听,又听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去问,中年男人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表面很客气实则很高傲。但木讷的小伙子看不出来,频频示好、频频发问。
谁知道这中年男人是个蔫坏种,对小伙子的示好不耐烦却又不表示出来,嘴里还谦虚着咱们互相学习,对小伙子说这样吧,要不咱们互相问问题吧,谁要答不上来就给对方一块钱。
小伙子说那哪能成!我一个山里娃没啥文化又没啥见识,不成不成、坚决不干。
中年男人说:要不这样,我答不上呢来给你一块钱,你要是答不上来,给我五毛钱就行。
憨憨的小伙子想了一会儿,答应了。
中年人先问: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什么名字啊?
小伙子低头想了一会儿,闷声闷气地说:不知道。然后老老实实的掏出五毛钱塞给了中年人。
好吧,该你问了。中年人炫耀地攥着五毛钱,风清云淡地说。
说小伙子问:什么东西上山四条腿、下山五条腿?
直接就把中年男人给整蒙了。
算你小子运气好!中年男人想着,另外掏出一块钱递给了小伙子。
又轮到中年男人发问了。中年男人早就准备好了一肚子问题要折腾小伙子,但他现在心里火烧火燎的,上山四条腿下山五条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好吧,这一轮先放过你。
我的问题也是:什么东西上山四条腿、下山五条腿?
小伙子这一次没有低头瞎想、也没有犹豫,而是迅速地把手里的一元钱递给了中年男人、又从中年男人手里拿回来五毛钱。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
在众人的轰笑声中,中年男人去了厕所,很久很久没有回来。
中年男人本想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或是明显优于小伙子的知识储备,显摆自己打击对方,顺便挣个小钱。
但小伙子不上套,小伙子再憨再愣,也知道自己与对方的实力不对等,那还比个啥?
中年男人为了拉小伙子入坑,就提出了有价差的回答条件。他的如意算盘是:我答题的正确率远远高于你,这点价差完全能找补回来。
但小伙子却发现了规则里的漏洞:假如双方都答错了呢?
这样,中年男人规则里五毛钱的漏洞不但找补不了、还变成了小伙子纯的收入。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1 12:35:33
第二章:“价差”,万物生长的动力(2)

经济活动中,追求利润的唯一手段就是制造“价差”,这里的“价”指价值、包括价格。无论是产品的制造、加工,还是商品的异地销售、批零销售,都是如此。这里的产品涵盖实物、设计、创意等。
“把创造的价值变现。”
上面这句话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之外,“价差”现象同样随处可见。
幼儿园的小盆友,盼着自己快快长大,长成大人了,想干啥就干啥、还不用上幼儿园被阿姨管,多好啊!
小盆友感到自己和大人的差距很大很大、很多很多,比方说:大人想给自己买吃的就买吃的,想训小盆友就训小盆友,不让小盆友看电视、竟然有好多理由。
这就是“价差”。
等他上了小学,看着马路上牵着大人的手、或者被大人抱着的小盆友们,再看看自己崭新的校服,心中多了一份优越感。
这份优越感,就是两者之间的“价差”。
等他到了二年级,看到打打闹闹、还没有学生样的一年级新生,心中又多了一份对未成年人的藐视。
但是在心中,还是盼着自己快快长大,等长成大人了,就不用写家庭作业了。当个大人就是好。
等他上了中学,才切身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了。
他要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初步规划,一个未来几年要为之奋斗的小目标:考大学、还是其他?
少年,你想好了吗?
不管你是否想好,你就得开始行动。因为你开始长大了,要肩负起责任。
同时,看到大街上蹦蹦跳跳的小学生、小盆友们,少年优越感递增的背又多了一丝丝遗憾:再也回不到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中了。
白驹过隙,青年了,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其他地方,爱情,这份五彩斑斓的美好在向他闪耀。
恋爱了。
甜蜜、美好、热烈、温暖,等等你懂的之外,青年不忘规劝他的单身狗朋友:抓紧时间!
规劝的背后,是抑制不住的显摆、炫耀。
是的,你和我是同龄人、是朋友、是同学、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工友,其他我们都一样,但我收获了爱情,你没有。
这就是我和你的:"价差"。
我能不显摆、能不炫耀?
再往后,结婚、生子、变老,等等等等,大家都知道、都在体验或准备体验,酸甜苦辣、味道自知,不写了,本文不灌水。
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与自己、与比他大的、比他小的人之间“价差”的部分缩影。
这只是纵向的比较,在某个时期,与他的同龄人,同样存在金钱、地位、相貌、知识涵养、技术能力等等方面的“价差”。
笼统地说:人的一天的忙碌,就是为他缩小自己与高阶位同类的“价差”,努力收获、品尝自己与低阶位的同类的“价差”带给自己的荣耀。
或许这就是驱动人生运转的动力源?
这只是单个的某个人的生存价值。我们打开上帝之眼,看看人类。
在基本可考的人类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其他物种、其他人种缩小“价差”的奋斗史。
从树上跳下来、改四肢为下肢着地,火的应用,走出非洲大草原,适应地球大部分陆地的生存环境,期间打退了多少野兽、走出了多少迷林,无法想象无法描述。我们只知道我们现在的人类一步步缩小了与其他物种、其他人类的“价差”,甚至最后消灭了它们(他们)、断绝了对方与我们缩小“价差”的可能性。
当下,人类处在生物最高阶,享受着与其他物种绝对“价差”带来的美好。
人类如此,其他物种莫不如此。
它们拿第一无望,但还得争取下面的名次,否则可能会被淘汰。
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还有占地球绝对面积的大海里,可能存在的人类目前未知的物种,还有地表深处、还有人类目前无法知晓的以其他方式存在的物种......
它们会不会比人类更强、更多。
应当将上面的总结,做如下修订:
当下,人类处在陆地表面生物的最高阶,享受着与陆地表面其他物种绝对“价差”带来的美好。并且每天还在努力中,努力保持绝对“价差”的地位不受影响。
将来,人类会不会钻入深海,与深海里的生物来一场扩大“价差”的战争,或者相反,深海生物、地下生物、未知生物冲出来,与人类相争?
生物如此,非生物呢?
书上说,万物皆有灵,但是,目前我们无法感知非生命物质的存活方式,没法表述。
但人类活动的衍生品,比如公司、各种组织、国家、劳资双方、军政双方等等等等。
一样一样的。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1 21:41:14
第四章:“双标”是判断事物对错的常用法则

一位母亲,有一儿一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期。这一天,母亲先把女儿单独叫过来,进行了一场发自肺腑的谈话,大意如下:
女儿啊,结婚以后,一定要牢牢掌握家庭主动权。首先,一定要全盘掌控他的资金流向:不一定非要拿到他的银行卡、也可以适当纵容他的一些过分的花销,但一定要知道钱都花到了哪里,以防止钱花在了那些地方。其次,家庭大事要有决定权,你可以和他各种商量、也可以在小事情上对他各种迁就,但大事的决定权一定要死死拿捏住。最后,尽量和婆婆搞好关系,小事要忍让、但大事不能糊涂,如果婆婆想干涉前面我说的两件事情,绝不让步,实在抗不住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或者回娘家来、娘给你做主,总之这条底线绝对不能破。
送走了女儿,母亲又把儿子叫过来,同样进行了一场发自肺腑的话:
儿啊,结婚以后,一定要牢牢掌握家庭主动权。首先,一定要全盘掌控资金大权,银行卡绝对不能交出去,我这样说不是让你去干坏事,你应该让她看你的每一笔钱都花到了哪里,我不让你去故意隐瞒,我只希望你让她知道,花钱的事你说了算。其次,家庭大事要有决定权,你可以和他各种商量、也可以在小事情上对他各种迁就,但大事的决定权一定要死死拿捏住。你要让她知道,一家之主就是一家之主。最后,尽量和后岳父岳母搞好关系,小事要忍让、但大事不能糊涂,如果岳父岳母想干涉前面我说的两件事情,绝不让步,宁可不过了,也不能受这窝囊气。
一开始我就当个笑话看上面的故事,然后就愣神了。
我们知道,这位母亲是自私、势利的,本文也不是冲着批判这位母亲错误的教育内容而写的。
我们试着站在这位自私、势利的母亲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对女儿的劝告:没毛病!
对儿子的劝告:没毛病!
两者放到一想:好像……也不违和!
矛和盾?不是。
就是“双标”。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人。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采用了不同的标准。
猛然发现,“双标”就像飞来飞去的苍蝇、到处都是,既要让你恶心、还要让你承认他的客观存在。
在政界,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政党发出不同的声音,甚至相互攻击、大打出手。
在家庭,父母训斥子女不好好学习、偷玩手机,训完之后,心安理得地去玩手机。
在公司,同样一个方案,这个说好、那个说不好。后来你发现,类似的一个方案,他们的说法完全相反。这类“双标”很常见,根子在于利益的驱使。为了自己的利益,同类事情他们能给出相反的结论,甚至,同一件事,前段时间说对、过些日子又说不对。
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立场不同、结论不同。前面母亲的故事就是个典型。站在女儿的立场是这个结论、站在儿子的立场就被她反转了。
有时候,你被夹在中间,因为这个领导说好、那个领导说不好,都要让你听他的。
有时候,你妈和你爸说的也不一样,你又被夹在中间了。
类似的事,经常发生在你我身上。
最后,告诉你,领导有时候要求你们这样那样,而他自己不遵守……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是你的问题。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2 11:01:14
第五章:一路谭腿的故事
好像是清末明初那阵子,山东地区尚武成风,某地有一户人家也请了个武术教师,给儿子教功夫。那教师给孩子教了“临清潭腿”的第一路后,就退了束修走人了。
临走时教师对家长说:这孩子虽然身体的先天条件不错,但是太笨、太木,没有练武的悟性,老夫再教下去,既耽误了孩子也耽误了老夫,让孩子老老实实上学读书去吧。
家里也听了教师的话,送孩子去学校读书。那孩子也听话,就老老实实去学校上学。
孩子也知道自己好像没有身边的小伙伴那么灵光,但是听话、而且做事踏实。老师教他的时候对他说:教给他的“临清潭腿”是个简化版,只有十路,是专门练习腿功的基本功法,是为以后教他功夫打基础用的。基础很重要,打好基础、才能学好武术。
离开时教师随口叮嘱了孩子一句:“临清潭腿”是基础,第一路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你要是不死心,先把这第一路练好。
学校离他家有二十里地,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和中午的干粮,从来都是一路弹腿踢过去、又一路谭腿踢回来。没人监督,孩子不但风雨无阻、而且十分敬业,从没偷过一脚的懒。
这一练就是十年。
乡里乡亲看着每天踢来踢去的孩子,私下里说这孩子脑子缺根筋。
这一年,县里举行比武大会。那时的比武是真人PK,打死人不偿命的。那孩子也长成小伙子了,脑子一热就跳上台去。
结果上来一个踢倒一个、上来一个踢倒一个。
不管是方圆百里的武术名家、还是外地赶来的世外高人,每人只给一脚、全部爬倒。
第一路潭腿只攻击对方膝盖及以下部位,上来的高手们,不是腿断就是碎膝盖骨,小伙子一时名动八方。
我年轻时蹭热度、练过几天三脚猫,对武术还没有真正了解。所谓绝招是个什么样子我不敢多说,但有其一种我可以肯定:
那就是把一个招式练到极致时期,使力量和速度远远超出对方的反应时间和承接的能力,要么躲不开、要么接不住,甚至二者皆有,这也应该算一种绝招吧。

下面,给大家从百度百科上复制一个个人简历(有删节):
郝建秀,女,1935年出生,15岁时进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成为操作工。仅读过四年小学的郝建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探索出一套能够减少断头、白花的细纱操作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951年8月,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决定将“郝建秀细纱工作法”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在全国进行推广。1952年5月,郝建秀在全国纺织劳模大会上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成为当时著名的全国劳模,她所在的原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细纱车间甲班第七生产小组也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由于工作的突出表现,自1954年起组织开始对她进行重点培养,在吸收她成为党员后,还安排她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速成中学、以及原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系棉织专业继续深造。
1962年本科毕业后,郝建秀成为青岛国棉六厂工程师室的技术员。后历任青岛国棉八厂副厂长……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等职;1981年升任纺织工业部部长……1985年9月,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正式成为了国家领导人……2003年3月,郝建秀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 。2008年3月,届满离职。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3 21:41:16
第五章:一路谭腿的故事(2)

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
专注一件事、把它做成花!
不了解纺织行业的人,可能不清楚“郝建秀细纱工作法”多么来之不易,千万不要把它和普通的车间技术改造混为一谈。我曾在纺织厂工作过,纺织女工的每一个动作,包括每一个手法、指法都有严格规定,上岗前练不合格是不能上岗的。这些手法、指法可不是哪个领导一拍脑袋下的文件规定,而是N代人经过N多次改进达到的最优解。当时的这个行业太成熟了,是用前人无数的心血凝结而成。你要想在这里突破前人的结晶,仅靠勤奋和一点聪明是做不到了。
郝建秀做到了,也成为她的人生辉煌的关键起点。

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因为他的某一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立刻受到常识并获得晋升。
或者,因为自身的特长非常突出,被破格提拔、或者被高校破格录取。
一招鲜、吃遍天。
有人从上面这句话中悟出了在商界、在政界出类拔萃的“绝招”:自己负责的其他工作,只要保持平均水平、甚至只要不出乱子就行,而将其中的一项工作做出花!让它耀眼、让它夺目!
人生如此,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能让人印象深刻的,都是它们的特色。
花丛中最吸引人的那一株,要么最大、要么颜色最艳、要么形状不同、要么花色异常……总之,吸引眼球的是它的特色。
梅、兰、竹、菊四君子。梅者,高洁坚贞;兰者:雅淡不争;竹者:坚节虚怀;菊者:一枝独秀。
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美、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
《离骚》、《百年孤独》、《神曲》,你可能没有读过、但你就是知道,你或者读过但压根读不下去,但并没有改变你对它们的尊敬。因为它们的特色太鲜明了,鲜明的你都无力反驳。
我们继续。
能促成成功伟业的,都是他们的特色(略有绝对勿怪)。
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例子数不胜数,就不细说了,下面说说商界、说说大家感兴趣的钱和远方。
下面是大家熟悉的人物:
马云:淘宝起家、后有阿里巴巴,两者性质一样。至于做大之后的蚂蚁金服什么的,也得依托淘宝和阿里巴巴。
马化腾:QQ起家,后有微信,两者性质一样。至于后面发展的眼花缭乱,还得依托微信这个主心骨。
比尔·盖茨:MS-DOC起家,Windows只是升级版。
还有脸书、谷歌、百度等等,我扫了一眼世界五百强名单,做单一产品或者从事单一领域的、超过一大半。
特色鲜明的单一产品起家、单一产品持家。
那些叫嚣着把公司做大做强的老板们,我怀疑他们都没搞清楚“大”、和“强”是两个概念。
资本家都有所谓的原罪,就是第一桶金带血。上面的这些例子,“原罪”应该很小或者没有,在网上看到仇富的言论,基本没涉及到“二马”。
有人会问:那些“原罪”较大的大佬们,你没有举例,是不是他们没有特色?
有!他们都有很厉害的特色:就是有本事搞到带血的第一桶金。
曾经看到一句话:每个人都有天赋,人生的目标就是尽力展现自己的天赋。
毛遂曰:是锥子,就会从布袋里露出来。
窃以为:每个人都是锥子,都在布袋里,怎么能露出来,就是你人生的目标。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4 23:07:04
第六章:忙碌的人生,少一点多余

二十多年前,在一本类似“小小说汇编”之类的刊物中看到下面这篇小小说的时候,感叹良久,小心地收了起来。后来几次搬家,放弃了不少书籍,再找这篇小说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
前段时间在网上偶然看到,如获至宝,全文照搬如下。本章不再啰嗦一句,所有要说的,都在小说里。

《多余的一句话》
作者:高路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好半天,很不好意思地就问售票员:
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
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到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
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
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
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
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
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
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
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
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
“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
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
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子,和她计较什么呢?”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5 22:16:10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1)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教授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概率论》的有关课程。
“现在,我手里有一枚硬币。”某教授举着一枚硬币说:“它有正反两面,我抛出它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几种?”
“两种!”一名学生举手说道。
“不全对!它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正面向上、一种是反面向上,还有一种……”教授停顿下,威严的目光扫过教室:“它会立起来!”
是啊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一些同学钦佩地看着威严的教授。
教授仍然举着硬币:“但是,对这枚硬来说,它立起来的可能性小于50亿分之一,这个数值太渺小了,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忽略掉。”教授说着,潇洒地抛出硬币。硬币在空中翻滚着、掉到桌面上旋转着……
在学生们的哄笑声中,硬币骄傲地立在桌面上。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6 01:45:36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2)

在学生们的哄笑声中,硬币骄傲地立在桌面上。
教授咳嗽一声,面不改色地收起硬币:“现在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教授边把硬币塞进口袋边说:“一枚硬币,连续十次抛掷都是正面朝上。那么第十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
“百分之五十!”被人称为“胡先生”的概率论课代表立即回答。不愧为课代表,反应就是快。
“非常正确!”教授说道:“那么第十二次呢?”
“百分之五十。”有几个学生小声附和。
“第十三次呢?”
“百分之五十!”回答的人多起来。
“第十四次呢?”
“……百分之五十。”这次,声音小了许多,同学们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6 20:44:45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3)

教授厉声说:“不要犹豫!你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不管是第十四次还是第四十次,还是第四百次第四千次,每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都是百分之五十!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概念:独立事件。每一次抛掷都是独立事件,它既不受前边抛掷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后面的抛掷!就是说,不管是第十一次还是第十二次抛掷,只计算单独的某次抛掷,正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50%。每一次结果都独立于其它,这就是独立事件。”
胡先生终于忍不住,站起来问道:“教授,我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一个事实,随着往后抛掷次数越来越多,加上前边的十次正面朝上的抛掷,正面向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百分之五十。可之后每次抛掷正面向上的概率都是百分之五十、不会减少,那么,加上前十次抛掷的正面越来越接近百分之五十的事实是怎么形成的?”
教授严肃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胡先生脸红了一下,轻声说:“他们都叫我胡先生。”
“噢……我想起来了,你是我的课代表。”教授一拍脑门:“你问得非常好!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这节课留你们的作业,现在下课!”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6 23:16:02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4)

十七世纪时,一个赌徒因为 而将自己的名字永久地留在了《概率论》的起源里,为了表彰他对概率论的间接贡献,我们先温习一下这个家伙的名字:默勒。
这个默勒,把赌徒偏执的个性发挥到极致,为了一个掷骰子的问题,给当时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写信求教。帕斯卡把这个题目连同他的解法,寄给了另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费尔马,这一天,是1654年7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封信奠定了一门数学分支的基础,这门数学分支叫做《概率论》。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7 23:25:24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5)

《概率论》是一门学问,本文只想把其中的两个概念粗浅地学习一遍,生活中可能用得上:
“独立事件”和“大数定律”。
还要弄清楚一个现象:赌徒谬误。
一、独立事件。
抛掷硬币的案例,是概率论中的一个经典。
每一次抛掷都是一次独立事件,它既不受前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后边的抛掷。就是说,不管是第101次还是第102次抛掷,只计算单独的某次抛掷,正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50%。每一次结果都独立于其它,这就是独立事件。
这就是概率论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研究隐藏在"偶然"现象中的数量规律。抛掷一枚硬币,落地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以是反面朝上,谁也无法预先确定到底是哪一面朝上,它的结果纯粹是偶然的。这就是独立事件。
但是,抛掷硬币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机会越接近50%,这种规律性就越明显。这就是概率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大数定律。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8 14:37:31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5)

二、大数定律
概率论把它称之为大数定律。
在自然界、在人类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数不清的偶然事件,在这些看似偶然、巧合中,有许多实际隐藏着必然的规律。大数定律服从于自然法则、隐藏在自然法则无形大手的掌纹之中。概率论,就是研究这些规律为我所用。
比如,生男生女的比例各接近一半。前些年,国家允许农村第一胎生女孩的、可以生第二胎。这个消息把有些人吓了一跳:这还了得!这样下去,女孩会越来越多、男女比例就要失衡啊!
别说第一胎生女孩的可以生第二胎,就是第二胎、第三胎……第N胎,只要是生女孩的继续生,男女比例仍然是平衡的,不信你们画个简单的表就能看出来。
略微有些跑题。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是一对矛盾体,想搞清楚之间的关系不是几张纸就能说清楚的。但一些基本的东西不能弄混了。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9 08:42:12
第七章: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 (6)

现在假设你是一个赌徒在赌硬币的正反面,你基本上每次都下注10元钱,赌了几十次之后,你发现自己输赢不大。这时候,你看到一个家伙在掷硬币,他居然连续十次掷出了正面向上,要知道十次正面连续向上的概率太小太小了,碰巧你了解一些概率知识,你知道第十一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五,所以你毫不犹豫地押上了全部家当……
这就是典型的“赌徒谬误”,来自人们心理学上的认知偏差:即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自相关的关系。就是说,已经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该平均一下了吧。打了八圈麻将手气都不好,上个厕所去!应该马上就会风水轮流转了。
这些赌徒们,错误地运用了大数定律,把自己赔了个精光。把自己赔了个精光之后,还没整清楚问题出在哪儿,只是怨运气不好。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赌场中的你之所以敢在第十一次把全部家当押硬币的反面,就是因为搞混了独立事件与大数定律的关系,认为第十一次应该开始平衡正反面了。殊不知大数定律是建立在大量的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的。除非你从第十一次开始、在后五十次或一百次中次次押反面,才有可能略略增加一点点赢面。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9 09:14:38
第八章:初入股市的搞笑事件(1)

滚滚K线东逝水,印花淘尽英雄。
输赢成败看多空。
股市依旧在,几度绿翻红。
白发老翁大厅上,惯看套牢成风。
挥刀割肉血相逢。
股坛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山寨版《临江仙》 寨主:钱和远方 二次盗版必纠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19 12:45:13
第八章:初入股市的搞笑事件(1)

本章怀旧,重温下本人年轻时的搞笑炒股经历。
1996年7月的一天,老婆递给我一张亮晃晃的、疑似银行卡的卡片说:长了个聪明的脑门、却整天不务正业,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去!炒股去,给家里挣点钱。
炒股去,给家里挣点钱!
挣点钱就挣点钱吧。俺当时觉得,炒股挣钱,不就是付出点脑力劳动和业余时间,然后获得一些报酬嘛!算是个第二职业吧。成!给家里挣点钱,也是一个家庭成员、尤其是一个家庭底层员工应尽的义务。
俺们家家庭成员的地位,按其重要性依次为:儿子、老婆、我。垫底的是我。97年底俺家增加了一名新成员:电脑!电脑到来之后,顺序终于重新排列了。重新排列的顺序为:儿子、老婆、电脑、我。垫底的还是我。
楼主:繁易  时间:2021-12-20 08:27:55
第八章:初入股市的搞笑事件(3)


怀揣着沉甸甸的卡片,小心翼翼地来到散户大厅。嗬!到了人山人海的大厅才知道,你要是有多年失去联系的同学、朋友、亲威,想找他们的话,就别瞎打听了,来散户大厅吧,基本上一找一个准,个别找不到的,也能找到他(她)的同学、朋友、亲威。听上去有些拗口,事实就是那样。那时候大哥大是奢侈品、普通人家装电话的也不多,更没有人肉搜索,所以找个人还真不容易。所以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要找人,上证券大厅。
我一现身,立时有熟识的人和走散多年的人过来打招呼,一一问候之后,就请教这股市挣钱的活该怎么干。当中个子最高的一位、像是个高手的同学说:“买粤美的吧,走得稳,新人嘛先稳妥些。”
立时就有热心的人告诉他怎么操作,告诉他的人拿过一张单子说:现在还是人工委托,不过很快就要升级了。在他的指点下填好了单子,我挤进去,不一会儿报价员说成交了。我挤出来,仰着脸对着大屏幕,等到粤美的股价显示出来一看:涨了一分钱!
当时激动得手指头乱抖:靠!这股市来钱也太快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