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江西南丰

字数:9027访问原帖 评论数:8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11-01 00:33:20 更新时间:2021-12-31 00:17:31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29: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0:12
更正:西乡是西溪乡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0:36
更正:西乡是西溪乡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1:05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俗舞蹈。追本溯源,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关于“傩”的记录,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寇"字,是在室内以殳(古兵器)击鬼之形。甲骨文中有关"舞"字的记载中有"魃"字,是一人头戴假面具的形象;说明商代以前就有戴面具的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以后《论语》、《吕氏春秋》、《周礼》都有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有关傩仪的记叙较详细。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也描写了傩仪傩舞的情形。自汉至唐,傩舞都为驱疫鬼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宋代后,傩舞增加了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化方向发展。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1:29
活动集中在春节期间,但起止时间有所不同。农历十二月是冬闲时间,傩班多在此时教傩。一般腊月二十五(南丰小年日)“下殿”,将面具从神坛楼上(或家中楼上)放下供奉,正月初一“起傩”,接着“演傩”,或在本村跳,或出坊跳。大多跳至元宵节结束,十六“圆傩”,最迟到十八“解傩”,如上甘村。不外出跳傩的班,“起傩”或“圆傩”时间不同。如三坑和合判神班,正月初四“下殿”,十四“起灯”,同时跳傩。罗家堡腊月二十五将装面具的箱柜打开,称“开殿门”,翌年正月初十“下殿”,初十参神,十四始跳,十六“上殿”结束。“吃了上年酒, 各个下煞手。”农村进入农忙时节,各地都以“神要休息”的名义,不再跳傩,也无其他活动。只有上甘村,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傩神清源祝寿,弟子活动一天,可以演戏,但不跳傩。不过,在有庆典活动或旅游活动时,给报酬也可以跳傩。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3:05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3:32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4:03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34:29


楼主:goldenflowerjie3  时间:2021-12-30 16:40:45
听广西钦州的琴友说他家也有傩戏,八月到十月秋收的季节才有傩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庆祝丰收的。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钦州傩戏是国家级非遗传承。

南丰的傩舞是世界非遗传承,小时过年时我在姑婆家看到舞龙灯,觉得印象深刻,对傩舞不感冒。06年成为世界非遗之后,我才知道傩舞是南丰的主要名片之一。还好成为非遗项目,否则都要失传了,年轻人谁会去学这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