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虱

字数:21223访问原帖 评论数:22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06 00:40:02 更新时间:2022-04-01 23:27:11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05 16:40:02




那天晚上陪桃桃做家庭作业,抽了册聊斋做个读书的样子随便翻翻

藏虱
乡人某者,偶坐树下,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中而去。后二三年,复经其处,忽忆之,视孔中纸裹宛然。发而验之,虱薄如麸。置掌中审顾之。少顷,觉掌中奇痒,而虱腹渐盈矣。置之而归。痒处核起,肿数日,死焉。
(聊斋志异卷八)

后面有一段前人的读感:【仙舫评:扪虱则杀之,人之恒也,乡人悯而舍焉,一念之仁,可谓善矣,乃卒死于虱者,何也,有不赦之罪,而使之漏网,未有不反受其殃者。大人操生杀之权,可勿断欤。】这样深挖故事的意义无疑把故事的趣味给损伤了
我极喜欢聊斋里这些近乎白描的短章,寥寥数语,仿佛一支弩箭,嗖一声过去了,分不清它从哪里触发,也看不见它射中个什么,只是实实吃了一惊,根本来不及寻味,不及寻味,并非无味,硬生生分晓出一味,反倒失去寻味无穷的可能了
仙舫语,有不通处,【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中而去】虽非扪则杀之,离悯而舍焉亦远矣,为什么不是要活活饿杀它呢,这比咬杀、碾杀、掐杀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舍虱子的例子似在日人俳句里:【虱子呵,放在和我的味道一样的石榴上爬着。】小林一茶定然不是被虱子咬杀的
聊斋以前曾通读过,这一则,一点印象也没留下,那晚读到时竟嘿嘿地笑了,我想起我小时候,大约是七八岁的样子,做过差不多的事
那年月,有一种叫紫金锭的药,一片一片装在指头粗细的透明管子里,我得了这么一根小小的试管,用它装了几只打死的苍蝇,揉点纸头塞住管口,插在门前叔叔家猪圈北墙的砖缝里,过了长夏来到深秋,我想起这管子了,它在墙缝里一动未动,拔出来,拈掉纸团,我做了一个很平常又至今心有余悸的动作,我对着管口嗅了一下,一股刺激的恶臭突入腹腔,杀得我一阵干呕
多年以后,化学老师教嗅试管的方法,鼻尖远离管口,用手扇一点风过来,只去闻那风,我对这一知识的重要可谓深有感触,也知道它的得来是十分刺激的
藏虱的行为与我藏苍蝇相仿,有某种实验意味,是一个游戏,忘掉了也无所谓,其本质则是好奇,被好奇害死,不算枉死吧
这种短故事,因为无目的而极具真实感,那么,虱子可以包在纸里存活这么久吗,然后竟可以咬杀人吗,我可不想去做实验,我被这故事打动,我就莫名信了,我对虱子的认知本来就是一片空白

看了《藏虱》的第二天,神使鬼差翻出田桥君的旧帖《蛇》,仿佛乡人某者后几年复经其处,我发现了那条引我翻出此帖的蛇:

巷底臭椿 2011-12-20 11:57:35
关于蛇我听到的最可怕的一个传说:有个人用蛇浸了瓶酒,一年之后开瓶享用,盖子一打开,那蛇便弹出来咬了他一口,然后死掉了。是浸了一年还是两年不是问题,大丈夫当如此啊

便在后面跟道:

巷底臭椿:2021-12-22 16:44:28
聊斋里有个跳蚤在纸里包了一年也报了仇

小醉眼尖,发现两具跟帖,时隔10年,我回头看看时间,整十年,仅仅多出两天,忽然发生感慨,相对于浸在酒里的、包在纸里的,我这平平安安消摇自在的十年之虚度显得多么值得感谢啊
虱子在脱水状态能存活多久一时查不到数据,聊斋里的数据显然不合乎科学的氛围,幸而与桃桃听过一档讲细菌的科普节目,介绍细菌离开人体后脱水形成细菌芽孢,可以在休眠状态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三体人自我脱水以度过乱纪元或许从这细菌芽孢中汲取了灵感吧,对于低等生物而言,人类宜居的世界极不友好,它们的生存能力也就匪夷所思,人类以自己的生存能力来度量它们的生存能力显然力不从心,所以,虱子包在纸里存活二三年的数据虽然出自聊斋,也不能一味抹杀吧
2022/1/5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06 09:37:15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07 10:26:42
同舟



不知是从聊斋还是阅微草堂看来的故事,说一船人过江,到江心,忽然狂风大作,云端降下一个金甲神,手举一块令牌,牌子上写着一个人名,这人就在船上,众人将他推上一只小船,由他自生自灭,那人刚跌到小船上,回头一看,大船已翻掉了。
这故事后面没有什么说教,正如那阵凭空而起的风浪忽然翻掉的船一样,给我很大意外。我觉得那个金甲神是很会捉弄人的家伙,他举着一块牌子,给一船的人猜哑谜。众人情急之下,一下子就全猜中了,也全猜反了。我也一样猜反了,所以大意外,所幸不在船上。
这个应该是讲因果报应的。就凭这一船人不问青红皂白,推一个人去死,把他们去喂江鱼也是不大冤枉的。问题是,这帮该死的人为什么那么有信心,以为该死的不是他们,而是他。就为了他们是一群人,而他是一个么。金甲神举着牌子,什么话也没说,任这帮人将自己的护身符丢弃,自取灭亡。
这个也可以仅仅是玩笑。金甲神随意将船上某人的名字写在牌子上,船上的人取保存集体牺牲个人的习惯思维,作出了选择。正因为神的意思是随意性的,满船的人在过江这件事上本无善恶之分,但是待他们为求自保而牺牲一个与自己同样无辜的人之后,他们就不那么无辜了。也许神真的只是作一阵风举一块牌,与这一船人开一个玩笑,并没有要让谁去死,结果他看见一船的人作出这样荒唐的反应,就判他们去死了。那个幸存者的无辜只是被逼无奈的,如果牌子上写的名字不是他,他的表现会与众人不同么。
玩笑还可以有另两种收场,给点名的人自告奋勇跳下大船,就成了自我牺牲,或者满船的人不理睬神意,那就成了同舟共济,结局也有两种:一起覆灭,一起生存。
最后一种选择最无视神,神若有种,当视满船之人为同类并为戏弄了他们而自惭吧。
世说新语有一则,以对待同船人的态度论华歆王朗的优劣,一件小事上反应出来的,是人性与神性的差别,优诚然优,劣则是人之常情。
六月二日(2007)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07 10:28:18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聊斋志异卷九)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07 10:35:22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07 11:34:23
孙必振(1619~1688) , 字孟起,号卧云,诸城市相州镇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
康熙三年(1664)授淮庆府推官,康熙八年(1669)任山西陵川知县,康熙十六年(1677)为河南道御史。后以病归,卒于家。
必振为官多惠政。任淮庆推官时,监兑漕粮至小滩镇,吏以例金两千进,必振斥不受,并勒石戒来者。他还组织济源民众开渠引济水,灌溉土地千余亩。
任陵川知县期间,因县踞太行之巅,民艰于汲,必振亲于署西相地开凿,得甘泉以济民。陵川经兵燹,道路阻塞,必振又率众凿山开道以通行旅,人号“孙公峪”。以是离任之际,“民遮道数百里,既去,立祠祀名宦”。
其任河南道御史,首陈河南漕粮折色之弊,并奉命视察浙江盐政,力剔宿弊。
《聊斋志异·孙必振》所写,即其渡江轶事。平生能识人,县人李澄中举博学鸿儒,实其所荐。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0 16:41:26
金世成,长山人,素不检,忽出家作头陀,类颠,啖不洁以为美,犬羊遗秽于前,辄伏啖之,自号为佛,愚民妇异其所为,执弟子礼者以千万计,金诃使食矢,无敢违者。创殿阁,所费不赀,人咸乐输之。邑令南公恶其怪,执而笞之,使修圣庙,门人竞相告曰:“佛遭难!”争募救之。宫殿旬月而成,其金钱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也。
异史氏曰:“予闻金道人,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谓为‘金世成佛’。 品至啖秽,极矣。笞之不足辱,罚之适有济,南令公处法何良也!然学宫圮而烦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聊斋志异卷二)

----

邑令南公:指南之杰。南之杰,字颐园,蕲水(今湖北浠水)人, 康熙十年(1671)任长山知县,颇有治绩。任内曾修学宫、河堤。事详《长 山县志》。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1 10:07:12
食粪与啖石



金世成,长山人,素不检,忽出家作头陀,类颠,啖不洁以为美,犬羊遗秽于前,辄伏啖之,自号为佛,愚民妇异其所为,执弟子礼者以千万计,金诃使食矢,无敢违者。创殿阁,所费不赀,人咸乐输之。邑令南公恶其怪,执而笞之,使修圣庙,门人竞相告曰:“佛遭难!”争募救之,宫殿旬月而成,其金钱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也。
异史氏曰:“予闻金道人,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谓为‘金世成佛’。 品至啖秽,极矣。笞之不足辱,罚之适有济,南令公处法何良也!然学宫圮而烦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聊斋志异卷二)

这一则读来真是五味杂呈,可笑,可哭
金除了名字讨得个好口采,便是真能食粪,这是修仙的最后一关,费长房所难能也
《后汉书·方术列传》:【长房遂欲求道,而顾家人为忧。翁乃断一青竹,度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即长房形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长房立其傍,而莫之见也。于是遂随从入深山,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不恐。又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长房亦不移。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长房意恶之。翁曰:“子几得道,恨于此不成,如何!”】
费长房做不来的事,金世成甘之如饴,善男信女异其所为也算情有可原吧,号之为愚民妇者,在仙家看来也正是一种愚
所怪者,读书人对于吃石头倒是不反感,《金世成》之后隔了一章便是《啖石》:

新城王钦文太翁家有圉人王姓,初入劳山学道,久之不火食,惟啖松子及白石。遍体生毛。既数年,念母老归里,渐复火食,犹啖石如故。向日视之,即知石之甘苦酸咸,如啖芋然。母死,复入山,今又十七八年矣。
(聊斋志异卷二)

啖石是很风雅的事,可以入诗,可以为号,只恨自己咬嚼不动消化不了
矢,吃得动而不食,石,吃不动而向往之,这可能就是俗人对于佛道两教的态度吧,于是也就从了别有用心者蛊惑人心的把柄
每天穿衣吃饭,平常到被忽视掉的又是哪家呢,后稷教稼穑,吃饭也不是天生就很容易的事,因为平易而被放过,这是俗人对于儒家的态度,人人都吃饭,人人都有饭吃,吃饭又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异史氏最后一叹【然学宫圮而烦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为什么愚民妇心甘情愿给金世成修殿阁,而不是心甘情愿给夫子修圣庙,这是读圣贤书的人必须反思的
子曰: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世风能被一个真的食粪的人带动,证明着夫子所言不谬,也证明后世君子言行不一,无风而失德,遂使子曰形同空言,怎可以给民妇加一个愚字了结,亦士大夫之羞矣,特士大夫之羞矣
1/11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1 10:09:23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4 09:15:05
新城王大司马,有主计仆,家称素封。忽梦一人奔入,曰:“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问之,不答,径入内去。既醒,妻产男。知为夙孽,遂以四十千捆置一室,凡儿衣食病药,皆取给焉。过三四岁,视室中钱,仅存七百。适乳姥抱儿至,调笑于侧。因呼之曰:“四十千将尽,汝宜行矣。”言已,儿忽颜色蹙变,项折目张。再抚之,气已绝矣。乃以余资治葬具而瘗之。此可为负欠者戒也。昔有老而无子者,问诸高僧。僧曰:“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盖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聊斋志异卷一)


----


新城:旧县名,明清属济南府,今为山东桓台县。王大司马:王象乾,字子廓,号霁宇,新城人。明隆庆五年辛未(1570)科进士,历闻喜县令,官至兵部 尚书。卒赠太子太师。传见《山东通志·人物·历代名臣》。大司马,兵部 尚书的别称。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4 09:15:35
邹平张华东公,奉旨祭南岳。道出江淮间,将宿驿亭。前驱白:“驿中有怪异,宿之必致纷纭。”张弗听。宵分,冠剑而坐。俄闻声入,则一颁白叟,皂纱黑带。怪而问之,叟稽首曰:“我库官也。为大人典藏有日矣。幸节钺遥临,下官释此重负。”问:“库存几何?”答言,“二万三千五百金。”公虑多金累缀,约归时盘验。叟唯唯而退。
张至南中,馈遗颇丰。及还,宿驿亭,叟复出谒。及问库物,曰:“已拨辽东兵饷矣。”深讶其前后之乖。叟曰:“人世禄命, 皆有额数,锱铢不能增损。大人此行,应得之数已得矣,又何求?”言已,竟去。张乃计其所获,与所言库数适相吻合。方叹饮啄有定,不可以妄求也。
(聊斋志异卷四)

----

邹平张华东公:张延登,字济美,号华东,山东省邹平县人。明万历 壬辰进士。历内黄、上蔡知县,有德政。行取京职。历擢吏科给谏,官至工 部尚书,以左右都御史两掌南京都察院。辛巴(崇祯十四年)署刑部,以劳 病卒。诰授资政大夫,谥忠定。传见《邹平县志》十五。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4 09:21:44




但评:【余观此一则,低徊于心而不能去。尝举之以劝人曰:人知禄命有定数,则无妄求心,省却多少憧扰,免却多少愁烦,顾得多少廉耻,留得多少品行,而且行得多少阴骘。如张公不过受馈遗耳,非受贿枉法之可比也,然犹且准其应得之数而折除之,况有甚于此者乎?谚有之:“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清夜思之,味乎其言。】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7 13:54:03
宿命是山穷水尽的产物



《四十千》《库官》均讲定数,宿命论的黑暗落实在数字上,做人的生趣被剥夺掉了,好比一只鸡,放在超市出售,明码标价,有整有零,不含鸡毛、鸡屎、鸡鸣
比如养儿,花费自然是有数的,其间的苦乐、孩童与父母共同的成长、一个家庭的真正抟成,这些是不可以计数称量的,生活的成本与生命的意义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四十千》把生命的意义勾销了
吾乡也有讨债鬼的说法,一般是母亲用来骂自家孩子,有的母亲简直一口一个讨债鬼,把它当了小孩的别名,语气也复杂得很,从怒到乐乃至于骄纵。我家从来不用这个称号,现在的小孩子则远离这个称号一代人、两代人了
这和生活难易相关,我这一代人,饥寒交迫的日子一天也没经历过,自然理解不了把吃饭视为生命的全部的生活,宿命是山穷水尽的产物
《四十千》里的小孩生在富裕之家,以一两银子一千、一户人家一年生活费用五两计(电视剧《大明王朝》里的标准),四十两银子养到四岁,相当于一户普通人家八年的花费,也够富养的了
【此可为负欠者戒也。】换言之,即:此可为为人父母者戒。戒什么呢,即:【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这不是达观,而是黑暗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7 14:38:23
《库官》令人吃惊的是那个馈遗的数字,二万三千五百金,查了一下,左右都御史的月俸为六十一石,折银六十一两吧,这一趟路上的收获居然抵得三十二年俸禄,够四千七百户人家过一整年,虽非受贿枉法,哪一两不是民脂民膏呢,一看就不合天理,然而这居然是个老天的定数,换言之,人们已经对天理丧失了希望,信不到天理,只好相信定数
颇喜欢但评所引谚语:“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张华东公这一路上是作了君子呢还是为了小人,我想他回程上向库官讨要得知已折除时有一个深深的失落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17 14:39:02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难怪,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 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可想而知,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订的官俸标准,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大多数官员不得不去靠以权谋私来混点吃喝的银子。
品级 月俸(米) 月收入(元) 具体官员
正一品 87石 11087 太师太傅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从一品 72石 9175 少师少傅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正二品 61石 7773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正留守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从二品 48石 6117 布政使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 35石 4460 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詹事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指挥事
从三品 26石 3313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
都转运盐使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四品 24石 3058 佥都御史通政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仆少卿
少詹事鸿胪寺卿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仆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知府卫指挥佥事 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
从四品 20石 2548 国子监祭酒布政司参议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 16石 2039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春坊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庶子 通政司参议
大理寺丞 尚宝寺卿 光禄寺少卿 六部郎中 钦天监正
太医院使 京府治中 宗人府经历 上林院监正 按察使
佥事府同知 王府长史 仪卫 正千户 宣抚使同知
从五品 14石 1784 侍读侍讲学士谕德洗马 尚宝少卿 鸿胪少卿
部员外郎 五府经历 知州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 卫镇抚
副千户 仪卫 副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使安抚
正六品 10石 1274 大理寺正 詹事 丞 中允 侍读 侍讲 司业 太常寺丞 尚宝司丞
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 主事 太医院判 都督院经历 京县知县
府通判 上林苑监副 钦天监副 五官正 兵马指挥
留守司经历 都司经历 断事 百户 典仗正
神乐观提点 长官司副诏讨 宣抚俭事 安抚同知 善世正
从六品 8石 1019 赞善 司直郎 修撰 光禄寺丞 光禄寺署正
鸿胪寺丞 大理寺副 京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
盐运同判官 州同知 盐课司提举 市舶司提举 河梁副提举
安抚司副使
正七品 7.5石 955 都给事中 监察御使编修 大理寺评事 行人司正 五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通政司经历 太常寺傅士 大常寺典簿 兵马副指挥
营膳司所正 京县丞 府推官 知县 按察司经历
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 审理 安抚司俭事 蛮夷长官
从七品 7石 892 翰林院检讨 左右给事中 中书舍人 行人司副 光禄寺典簿
光禄寺署丞 詹事府主薄 詹事府主簿 京府经历 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 州判官 盐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副理问
盐运司经历卫经历宣慰经历 招讨司经历 蛮夷副长官
正八品 6.5石 828 国子监丞 五经博士 行人 部照磨 通政司佑事
京主簿 保章正 御医 协律郎 典牧所提领
营缮司所副 卫知事 府经历 县丞 煎盐司提举
按察司知事宣慰都事王府典簿正 王府典宝正 王府奉祀正
王府良医正王府典膳正讲经 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
至灵元府崇真宫灵官
从八品 6石 764 清纪郎翰林院典藉 国子监助教 国子监典簿 国子监博士
光禄彔事 光禄监事 鸿胪寺主簿 京府知事 运司知事
挈壸正 祠祭署祀丞 布政司照磨 王府典膳副 王府奉祀副
王府典宝副王府良医副宣慰司经历 神乐观知观 崇真宫副灵官
左右觉义 左右玄义
正九品 5.5石 700 校书 侍书 国子监学正 部检校 鸿胪寺署丞
五官监候 五官司历 营缮所丞 府知事 龙江宝钞副提举
县主簿 长史司主簿 长史司典仪正 长史司典乐 牧监正
茶马大使 赞礼郎 奉銮知事 宣抚知事 安抚知事
颜料局大使皮作局大使鞍辔局大使 宝源局大使 织染所大使
承运库大使 宝钞广惠大使 广积库大使 赃罚库大使
京府织染局大使 十字库大使 典牧所大使 会同馆大使
文思院大使 杂造局大使
从九品 5石 637 待诏 司谏 通事舍人 正字 詹事府彔事 司务 学彔 典籍 鸣赞
序班司晨漏刻博士 司牧局大使 牧监副 圉长 大医院吏目
提举司吏目 盐课司吏目 州所吏目 副教授 染造大使
织染局大使府仓大使司库司大使 司狱副使 巡检副使
茶马副使 教坊司韶舞 司乐 按察司检校 府照磨 宣抚司照磨
典仪 副教授 草场大使 军储大使 御马大使 都督府大使
门仓大使 军器局大使 典牧所副使 会同馆副使 文思院副使
伴读 颜料局副使 承运库副使 宝钞广惠副使 广积库副使
赃罚库副使十字库副使广盈库大使 太仓银库大使
大仆寺大使京府库大使都税大使 宣课大使 柴炭司大使
京府织染局副使皮作局副使鞍辔局副使 宝源局副使
织染所副使 正术 正科 都纲 都纪 太常寺同乐 都司、运司、
府学、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 司牲司大使 杂造局副使
节慎库大使 营膳所丞
未入流 3石 383
评:明朝官员的工资真的是非常之少,和现在的官员工资相比,几乎不相上下.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官员的收入,工资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余所有的补助都应当属于养廉银的范畴了.

http://xh.5156edu.com/page/z3486m5949j19937.html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21 13:30:57
造畜

魇昧之术,不一其道,或投美饵,绐之食之,则人迷罔,相从而去,俗名曰“打絮巴”,江南谓之“扯絮”。小儿无知,辄受其害。又有变人为畜者,名曰“造畜”。此术江北犹少,河以南辄有之。扬州旅店中,有一人牵驴五头,暂絷枥下,云:“我少旋即返。”兼嘱:“勿令饮啖。”遂去。驴暴日中,蹄啮殊喧。主人牵着凉处。 驴见水,奔之,遂纵饮之,一滚尘,化为妇人。怪之,诘其所由,舌强而不能答。乃匿诸室中。既而驴主至,驱五羊于院中,惊问驴之所在。主人曳客坐,便进餐饮,且云:“客姑饭,驴即至矣。”主人出,悉饮五羊, 辗转皆为童子。阴报郡,遣役捕获,遂械杀之。
(聊斋志异卷二)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21 13:58:19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22 10:48:25
志异不异



小时候听老人家说过拐小孩子的事,好象叫作拍花子,说是给你一颗糖吃,吃完之后你就跟着他走了,三面都是水,就剩一条路,这条路还只有前路没有后路,回头一看,刚刚走过的路就沉到水里了,所以千万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那时候在村里能见到的陌生人也就只有叫花子,有些叫花子在大人吓唬小孩子的时候会主动配合,小小孩能被吓得大哭起来
稍微长大一点,便知道这是逗小孩子玩了,看见但评,又有种实有其事的观感,不过,但明伦也可能是小时候听老人家说的吧
但拐小孩、下迷药的事的确不能说没有,这种迷幻之境,未曾经历,难以置信。活了半辈子仍保有一份难以置信的天真,实属万幸
变羊的事也听老人家说过,说是用羊皮把小孩子一裹,羊皮就沾在身上,小孩子就变成羊了,亲娘老子见了也认不出是自家的小孩,只看着羊一双眼睛泪汪汪地看着爹娘
拿妇人来造驴倒没有听说过,想必也用此法,只是身量较大,羊皮包不住改用驴皮罢
如果说打絮巴用的是迷幻,迷住了当事人的眼睛,造畜就有点魔幻了,迷住了局外人的眼睛,这种事情也是有的,就拿时事来说吧,比如新冠初起之时境外舆论包装下的武汉,近者新疆棉又是一例,如果是妇孺一般的柔弱,也就真被造成驴与羊了吧
志异读到这等境地,有些悲凉,时代的进步似乎仅限于技术,人性还是一如既往,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能没有战争没有饥荒没有罪恶,再说这是志异吧
1/22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24 09:46:40
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
房生与友人登牛山,入寺游瞩。忽椽间一黄砖堕,上盘一小蛇,细裁如蚓。忽旋一周如指,又一周已如带。共惊,知为龙,群趋而下。方至山半,闻寺中霹雳一声,天上黑云如盖,一巨龙夭矫其中,移时而没。
章丘小相公庄,有民妇适野,值大风,尘沙扑面。觉一目眯,如含麦芒,揉之吹之,迄不愈。启睑而审视之,睛固无恙,但有赤线蜿蜒于肉分。或曰:“此蛰龙也。”妇忧惧待死。积三月余,天暴雨,忽巨霆一声,裂眦而去,妇无少损。
袁宣四言:“在苏州,值阴晦,霹雳大作。众见龙垂云际,鳞甲张动,爪中抟一人头,须眉毕见;移时,入云而没。亦未闻有失其头者。”
(聊斋志异卷二)
楼主:巷底臭椿  时间:2022-01-24 09:47: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