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理性的光辉

字数:1508访问原帖 评论数: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4-07-03 19:03:00 更新时间:2022-01-18 01:03:28

楼主:辛泊平  时间:2014-07-03 11:03:00
《杀死一只知更鸟》:理性的光辉
辛泊平

少年时代,每个孩子或许都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一位英雄。卡莱尔的英雄标准当然超越孩子的理解范畴,但他们会有一个有这样简单而又直接的想法,那就是父亲应该是身强体壮、孔武有力的,能在危难时像天神一样保护自己的,能把所谓的坏人打跑的。尤其是那些孤独的、经常被冷落、被欺负的男孩子。它接近生理需要,但却是最初的精神诉求。在孩子的眼里,能化解他对世界和人生恐惧的男人是他们对父亲的理想印象。
印象可以改变,但不可以擦除,它属于人类内心深处的秘密,不关是非,但看影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秘密,它存在着,变化着,同时也以它独特的方式在另一个人的心里,刻下一段或者一生的记忆。由印象说开去,我想起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由格里高尔?派克主演的经典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
那是一部由印象入手的黑白电影。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心里,孩子的恐惧和期待,但演绎的却是成人的故事,时代的记忆。派克饰演的律师为一个黑人辩护,引起了小镇上白人的不满,于是,冲突开始,并影响到律师的孩子。在这里,我不想说美国历史上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和黑人维权的斗争史。那属于一个更大的命题,从林肯开始,它曾经揭开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我想说的是,孩子们在这场关乎历史的事件中独特的感受。律师的两个孩子,他们的内心似乎始终都在纠葛着,一方面,他们渴望自己的父亲能战胜一切,另一方面,又为父亲的“怯懦”而伤心失望。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两个男人的正面交锋才是力量的真正显现,而他们的父亲在面对别人挑衅的时候,始终保持克制甚至沉默。所以,在同父亲的心里隔阂中,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在黑暗中去接近一间据说关着一个疯子的房子。
我喜欢电影的味道,那种看似无事的“有事”,那种自己吓唬自己的游戏,那种欲说还休的心理暗示和冲动。他们的探险几乎都是信誓旦旦、志在必得,但又几乎都是无功而返或落荒而逃。疯子并没有出现,出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恐惧与兴奋同在的心跳。当然,疯子最终还是出现了,但不是吓人,而是把他们从凶手中挽救了出来。时间在最后的时刻仿佛凝固,它以凝重的画面唤起人们对理性与正义的思索。按照律法与理性,那个被诬告的黑人应该无罪释放,但他死在了人们的枪下;那个杀死罪犯的“疯子”理应去面对司法的裁决和人们的敬意,但那样会扰乱他已经悲惨的生活。两难之间,选择显得尤为艰难。
电影选择了沉默,律师和警官之间的默契,对黑人他们做到了为心无愧,对“疯子”他们只能还是沉默。但后一次沉默是对前一个愤怒的弥补,它依然源自理性。在为黑人的辩论中,律师的最后陈词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与敬意,那是理性的光辉,是良知战胜偏见的证明。虽然它没有阻止那个时代更大的偏见引起的罪恶,但那点星火还是点燃了观众和孩子心中的明灯。而后一个理性选择,则更多有了人性的温暖,它让渴望正义的人们对世界和人心重新产生了信任。是的,在电影里,父亲最终完成了他在孩子们心中高大的形象,虽然有误解有波折,但并没有走样,这是一种幸运。不幸的是,在当下价值混乱的时代,我们关于父亲的印象已经被金钱和权力玷污。如何让理性成为父亲的魂魄,如何理性地理解自己的父亲,这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成为每一个人子必须直面的现实追问。2014-6-18
——发表于2014年7月2日《秦皇岛晚报》专栏
楼主:辛泊平  时间:2014-07-05 19:37:06
@_素约 4楼 2014-07-04 12:07:40
很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当时只写下一句,小时候的恐惧心理,善带来的 温暖 。再看楼主的影评,又模模糊糊过了一遍。
这些黑白片,剧情之外,总有无法言说的美感和情怀。还有其他黑白片的影评吗?
-----------------------------
还有一部《白丝带》也挺好的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