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股票基本面散记

字数:58780访问原帖 评论数:7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12-22 05:25:29 更新时间:2022-09-25 20:18:48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1 21:25:29
片仔癀 市值:1484亿,市盈率LYR:108.5,市盈率TTM:93.14
云南白药 市值:1406亿,市盈率LYR:33.62,市盈率TTM:28.73
同仁堂 市值:342亿, 市盈率LYR:34.75,市盈率TTM:40.27
东阿阿胶 市值:261.5亿,市盈率LYR:亏损,市盈率TTM:亏损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2 14:02:04
上市公司:同仁堂

地点:北京

调研对象:董事会

时间:2012年5月25日

调研人数:60人左右

$同仁堂(SH600085)$

调研纪要:

Q1:同仁堂去年做了现金激励,从公司的年报上面可以看出,员工的薪酬只是增长了100多万,是不是没有激励到位,而且董事长和总经理没有现金激励,会不会影响其他管理层动力?

公司去年尝试了做现金激励,总体效果还不错,以前的股东大会上投资者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对经营层一定的激励政策。股权期权的激励条件或者说政策上都不成熟,公司想做的长远一些,基本收入去年有所提高,本人不在上市公司拿薪酬,在集团大概为60万,比上市公司的还少,上市公司总经理含税120多万,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是为了做一番事业,不会因为钱不在上市公司拿薪酬就不会努力工作,激励的效果会长远一些。



Q2:公司的品牌很强大,但是在外延式拓展方面如药妆日用品饮料等没有跟上白药、同仁堂、片仔癀的发展,公司向思路?

按照北京市委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同仁堂要成为医药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要求同仁堂在十二五要有大的发展,同仁堂成立了六大集团,同仁堂股份公司集团、科技集团、商业集团、国药集团、健康集团、药材集团,同仁堂股份公司在六大集团之首,首先定位专业化,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做大规模,成为领域内比较强的公司。同仁堂股份公司突出名牌产品,公司产品批文将近有800种,这些品种的生命力很强,潜力很大,公司今年也有新的品种治疗抑郁症的产品上市,不受国家价格的限制,六大集团将通过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对表学习。



Q3:商业集团的定位?

商业集团为同仁堂控股,将成为同仁堂股份公司的销售平台,要求商业公司销售股份公司的收入每年都要提高,使终端更好的服务于同仁堂自己品牌产品。商业集团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国外的企业很窥视国内的商业公司,同仁堂商业的单店利润和单人利润在行业里面是排在前三位的,现在全国有超过350家门店,未来三到五年要增加到5-600家,收入争取以十一五末为基数在十二五翻一番,利润也翻一番。商业集团很多门面为租赁,随着股份公司作为后盾,商业集团的发展速度应该更快。



Q4:同仁堂科技集团、国药集团的定位?

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集团公司中的定位是中成药的生产制造。两家公司除了六味地黄丸之外,其他药物品类并不重叠,同仁堂科技的定位是现代科技发展中药,国药的定位则是海外业务整合平台,三者的关系是:同仁堂股份控股同仁堂科技,同仁堂科技控股同仁堂国药51%。



Q5:公司的产品在售价接近于发改委的最高限价,国家中药材也将处于长期上涨趋势,未来持续发展如何保证?

股份公司的优势就是品种全,品牌强,资源多,700个产品的销售,形成规模的产品只有300来个,潜力还比较大,现在国家把优质优价弱化了,现在国家也在检讨唯低价的政策,最近国家也在讨论优质优价的政策有可能性。公司建有药材基地,淡季有时候也会收储一些药材,年报存货比重都比较大,公司现在有短块,就是现在生产能力还是不足,募集资金的170万亩的制剂厂建设,一季度现金流比较好,先款后货,未来产能需要提升,多用机器少用人。



Q6:公司的新产品梯队建设,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公司产品的规模梯队,主导产品怎么扩大规模,十二五期间怎么样突破上五亿的产品,各个层次的产品都有涉及,上亿的品种再增加几个,5千万的产品,3千岛5千的产品,1千到3千的产品都有一个规划。

其实公司的创新比较强,投入比较大,国家级的工程中心就在我们公司、863计划等。公司报出的药品申请药监局批准率为100%,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少,公司在研的产品一般不会披露的很早,等成熟了会做一些披露。



Q7:香港的同仁堂科技是不是有存在的必要?健康产业是交给香港公司在做,为什么不是国内的企业来经营?

主要是想在海外打开市场,成立一个海外平台,主要致力于提升集团中药现代化,保持三大主打产品(六味地黄丸,感冒清颗粒,牛黄解毒片)的同时大力发展二线产品(阿胶等)。



Q8:怎么看待南京、成都等同仁堂的地位?

1985年商标法没有实行之前的都为合法,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成都同仁堂,86年同仁堂注册了商标为00001号,只能通过我们的发展来区分其他的同仁堂,至于后来成立的新的同仁堂,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都开始了打假,集团非常关注品牌的保护,打假等非公集团公司都负责一半。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2 18:21:17
中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差不多20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我师傅就告诉我,中药这行,圈子不大,但是水很深。如今过了20年,这个圈子虽然换了无数面孔,但依然不大,水依旧很深。



当下,摆在整个行业面前最重要的,绝对不是什么‘智商税’假说,那都是资本市场臆想出来的。这个行业的市场越来越大,斜率陡峭而且愿意消费中药的年轻人比重已经超过了中年人。'智商税'这种事,不是不足为虑,而是不值一提。



中药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两点,一是医、药悖论,二是规模悖论。



一、医、药悖论:中医的核心思路是四个字:辨证施治。

就是说,同样的胃酸,医生给张三开的药,和给李四开的药方,大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叫同病异治。

而张三头疼,李四手麻,医生有可能给两个人开相同的药。这叫异病同治。

中医的思路是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情况来给他制定用药策略,但是这在中药行内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中成药的本质,就是用同一个组方治疗大部分相同症状的人,这样才能组织大规模生产。但这就导致了医、药存在不可调和的相悖逻辑,这是制约中药行业向上一步走的主要难题。



二、规模悖论:中成药生产不同于西药生产的最大特点在于,西药生产是规模经济,中成药却是规模不经济。

西药生产,产量越大,成本越低,最大的成本是研发费用。

中成药不同,产量增大,成本同比增大,原材料是主要成本。

如何理解中药的这个特点呢?生产中成药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原材料上,而原材料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是土地上种植出来的,或者养殖场里养殖出来的。因此动植物生长周期、区域气候条件、种养殖规模的波动必然形成各原材料品种的大年和小年,这就意味着成本是不易控的。

举个例子,假如A企业要生产六味地黄丸,当它生产100万盒的时候,当地周边的原料就足够用了。当它生产扩大到1000万盒时,为了更道地的药材,需要采购安徽的山茱萸,焦作的山药,四川的牡丹皮。。。可是当产量到了3000万的时候,可能甘肃的山茱萸也用,湖北的山药也用,因为单一产地是没有办法稳定供应无限量的药材的。所以,当规模放大时,质量就变得不稳定了,各地气候条件,病虫害,生长周期,水土营养成分都会造成原料质量的极不稳定。

因此,当中药企业主打单一品种时,该品种的原材料把控能力就成为了关键,比如东阿阿胶的折戟,大多数原因要归结为企业对驴皮资源的掌控不利。而云南白药显然对三七资源的把控比阿胶强。。

另一方面,当中药企业向市场提供若干品种时,产能协调又成了关键。比如同仁堂,多年来一直表态产能不足。事实上,关键问题不是产能是不是足够,而是产能协调的问题,同仁堂生产品种多达几百种,总不能给每个品种单独建一条生产线吧。产能如何协调,是摆在该类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产能协调在其他行业可能是小问题,几个技术流程就能解决,但在中药企业就不是那么简单,香砂和胃丸,香砂养胃丸,一字之差,生产工艺,原材料炮制均有不同,在共用生产线时,如何交替轮换,这都需要更加科学的调配。毕竟中药企业们虽然设备、厂房现代化了,但管理、工艺流程、制造思路都还停留在清朝,如果没有依托大数据的合理规划,势必造成一方面市场等待甲药品生产出来,另一方面,生产了很多乙药品,市场一时又消化不了。

这是中药行业的规模悖论,规模越大,其实成本是越高的。

因此,片仔癀一骑绝尘的时候,不要忘了,它的产品还仅限于几种,销售规模还不到100亿。等它做到白云山的规模的时候,你就明白白云山的苦了。况且,其主要原材料牛黄麝香是产量极不稳定,价格极不稳定的,我不知道片仔癀囤积了多少原材料,但总是有需要发愁的那一天的,希望东阿阿胶的教训不要再来一次。其实并没有证据证明人工牛黄比天然牛黄差多少。



同样的例子,天士力早在十几年前就把丹参滴丸单品做到了10个亿;同一时期,江中药业小小的爆款健胃消食片单品也做到了10亿级别。但它们都没能把这种单品优势扩大到其他品类中去,陷入了规模悖论当中。如果片仔癀将来想搞多品种战略,大概率也是一样的命运。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悖论,20年来,中药产业规模直线上升,产业政策一路绿灯,但产业集中度却依然没有大的变化,水依旧很深。



我其实很期待中药行业内出现一家年销售规模超千亿的巨头,但我内心是知道的,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爆款越爆,越远离中医的基本原则,规模越大,效率越低。这个行业究竟能不能找到一条路,发展起至少一到两家在规模上足以和西药巨头们抗衡的领头羊呢?



ps:如果你要投资中药行业,找规模比较小的,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是好过规模大,产品线多的企业的,这样你主要的研究精力只需要放在主打产品的原材料上就ok了。

$同仁堂(SH600085)$ $云南白药(SZ000538)$ $江中药业(SH600750)$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2 18:23:37
想成为巨头,肯定是改变了原有行业的规律,这也是创新。单品毕竟空间天花板有限,多品种战略肯定是巨头成长的必经之路。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也许更长。但是你说中药规模不经济,我并不赞同。你看大单品哪一个毛利率低于60%了?人在60岁以后在医药上的消费占比很高,而目前60岁以上的人出生在50,60年代,其实他们消费能力本身并不强,主要靠医保。中国财富积累较多的是70以后出生的人,等他们60岁了,可以从最低靠医保,达成医保加自费,更好的享受医疗保健服务。这才是中药行业未来成长的逻辑。中药跟西药不一样,它是治未病,是个可选消费品,但是有依赖性,所以行业复苏还需要时间。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2 18:26:49
我还真没看过片仔癀,不过除了你最后一句,剩下的还都是理性的话,“黑公司”对我并没有好处。学习和理解财报,不同认知交流一下,有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少数股东权益多,用财务的视角看,就是公司不太“干净”,至少是不“清爽”。不过同仁堂这家公司很不一样,它每年的财报都要并表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少数股东权益可以说与生俱来,而且巧了,同仁堂科技也是同仁堂集团旗下与同仁堂股份平级关系的子公司。2012年,同仁堂股份又控股了同仁堂商业,又巧了,同仁堂商业也是同仁堂旗下与同仁堂股份平级关系的子公司。后面又来了个同仁堂国药,也是一样的情况。本是同根生啊~这是它少数股东权益的绝大部分来源,所以你看到,即便很多合作伙伴都被“加大控股”了,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还是在30%几。
你了解医药采购的话,你应该明白,进货账期一般6个月,但是从同仁堂进货基本上现款现结。那么它的应收哪来的?绝大部分是内部关联交易,所以你提到的现金流改善也好,不改善也好,都是关联企业内部的事,今天你流给我,明天我流给你,反正是一家子。现金流下滑对于它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在于,它营业额下滑了,现金流还提升了,同时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减少了,现金流里面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这一项还增加了。从以上迹象表明,它在收缩经营,我估计这点你是认同的。
同仁堂的产品上百种,并不是片仔癀云南白药那样单吊一种。所以产能问题并不能成为他收缩经营的理由。上百种产品,你不可能全部开足马力生产,产能不行就要有收有放,合理安排就好了,毕竟有不少产品一年的市场需求也就几万盒,仅流通环节沉淀的存货就足以应付了。
它收缩经营的核心因素是2019年质量问题,这个问题按说也不大,蜂蜜哪有过期一说?蜂蜜在一些地区还被当作防腐剂使用呢!但是高层很震怒,严令整改,这是收缩经营的直接原因,产能为啥不足?因为不少产能是合作伙伴提供的,一”加大控股”,先把产能给弄没了。
至于管理层问题,我觉得管理层还好啊,起码是经营稳健,这么多年几任高层,没有什么大错(蜂蜜这个其实也不是大错)。
但我不认同经营困境这个概念,它目前的局面是因为整改矫枉过正造成的,属于被迫作死。它和它的管理层根本无力(不是无力,是无权)扭转这个局面,只能缓慢恢复,不能动歪脑筋(其实他们请卡内基咨询公司给设计过改革方案,据说被否了),稳定第一。我说的包括研发,很多人诟病同仁堂研发费用少,其实他们不懂,不是不搞,是不敢搞,哪个管理层敢投几千万上亿搞新研发?搞不成打水漂的话,责任谁负?

你看同为同仁堂集团旗下,股份体系之外的同仁堂健康,就根本没有受到这种约束,咖啡店也开,健康馆也开,创新很多,研发不断,风生水起,据说业绩增长还不错。
在我看来,同仁堂股份系的公司,如果不从根上改,想要有什么本质改善,是没什么戏的。最多也就恢复元气,然后继续靠涨涨价,开几家店,这么维持稳定的增长。
同仁堂健康就很好,经营能力也强,管理水平也好,都是同一系统的公司,互相学习就好了啊,为什么不行呢?因为股份系的公司没有这种权力,管政法的副市长从岗位上直接被派下来当董事长,这种事在4000家上市公司里好像都不多见吧。
除非真的是混改了。。。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6 05:03:19
那些敢叫同仁堂的企业,都什么来头

同仁堂,始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氏家族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经过347年的传承和发展,同仁堂成为了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一面旗帜,代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中是质量和良心的典范,特别是同仁堂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更是家喻户晓,并且成了很多企业借鉴的质量准则。

同仁堂乐家老药铺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称同仁堂的企业,或者自称与同仁堂有历史渊源的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冲着“同仁堂”的金字招牌进行欺骗牟利,是冒牌的“李鬼”,但有些企业还真与同仁堂“有关系”,并且可以称“某某同仁堂”,而不被同仁堂告侵权。这些企业都有什么来头?追溯历史,还原真相,下面一起来八卦下同仁堂的那些事。

南京同仁堂:唯一分号

一脉相承的同仁堂,1926年因政治中心南迁,经乐氏家族同意,由第十三代传人乐笃周亲自创办,配方、工艺、炮制标准与北京同仁堂完全一致,经营管理人员都由北京调派人手,是同仁堂唯一一家正宗分号。1956年公私合营后,南北同仁堂分开经营。南京同仁堂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使用的“乐家老铺”为中国驰名商标,与北京同仁堂共承祖业。

台湾同仁堂:后人归蒋

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崇辉,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随国民党到台湾,并私自在台湾开办台湾同仁堂,2007年成立“京都同仁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同仁堂:女婿分羹

天津同仁堂 1852年乐家女婿张益堂将自家“张家药铺”冒用同仁堂名号更名为天津同仁堂(张家药铺曾是北京同仁堂在天津的代理商)。民国期间,同仁堂在天津立案,状告天津同仁堂侵权。因张益堂是乐家女婿的原因,判决结果是,天津同仁堂只能使用“天津同仁堂合记”的名字(合记是股份公司的意思),来区别于同仁堂,天津方面还要赔款,并且不再使用北京同仁堂商标,也不能再销售北京同仁堂的药。所以时至今日天津同仁堂没有与同仁堂相同的药品。

成都同仁堂:历史巧合

德仁堂(成都同仁堂) 成都同仁堂成立于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当时的名号是“陈同仁堂老铺”,其创始人陈发光此前只是成都挑担贩卖膏药丹丸的一介药商。1980年10月,陈同仁堂将中药与中餐有机结合起来,主推中国药膳,并改名为“成都同仁堂滋补药店”。1988年,成都同仁堂恢复老字号招牌,正式将“成都同仁堂滋补药店”更名为“成都同仁堂”,目前属于成都德仁堂集团下属的全资企业。成都同仁堂与北京同仁堂名号相似,其实两者并无任何历史渊源,只能说是“纯属巧合”。

达仁堂、宏济堂、宏仁堂存在的历史原因:

清朝末期乐家繁衍为四大支,就是乐孟繁、乐仲繁、乐叔繁、乐季繁兄弟四个。同仁堂由这四大支共同管理,规定每支每年从同仁堂领取一万两银子。另外还允许他们在同仁堂寄卖自家所制的丸、散、膏、丹等药品。当时,同仁堂店中的职工,大多数都是非亲即友,所以职工也分派别,不是乐孟繁的人,就是乐仲繁的人,不是乐叔繁的人,就是乐季繁的人。他们在向顾客推销药品时,都争着向进店买药的顾客介绍自己的所依附者所寄卖的药品。这种寄卖制损害了同仁堂的公共利益,而且造成店中的混乱,给同仁堂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后来,乐家四支家族的代表开会,共同议定,取消寄卖制,允许各支在外边开办店铺,可用“乐家老铺”招牌,但不能用“同仁堂”店名。自此,各支相继在外开办药铺。民国十年(1921年),乐孟繁支开了乐家老铺“宏仁堂”药店。随后,乐仲繁支开了乐家老铺“宏济堂”药店,乐季繁支开了乐家老铺“达仁堂”药店。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0-12-26 16:28:59
股市投资,大道至简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1-10-04 17:12:04
白云山A股2020年12月31日,29.33元,总市值476.85亿元,市盈率TTM13.25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1-12-26 10:57:52
广药集团下属有两个上市公司,分别是“广州药业”、“白云山”。广州药业下属有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奇星药业有限公司、星群药业有限公司、敬修堂药业有限公司、陈李济药业有限公司、潘高寿药业有限公司、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商业)。白云山下属有白云山和黄中药厂、白云山总厂、明兴药厂、天心药厂、何济公药厂等。
广药集团是要做大做强广药白云山的。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1-12-26 17:39:44
(2007年4月)林园选的20只符合赚钱机器的股票:贵州茅台、五粮液、同仁堂科技、伊利股份、天津药业、云南白药、招商银行、黄山旅游、上海机场、深圳机场、马应龙、江中制药、瑞贝卡、片仔癀、铜都铜业、丽江旅游、深发展、赣粤高速、盐田港、宇通客车。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1 19:01:41
招港B周期股
老凤祥B价值陷阱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1 19:11:57
同仁堂股权分散,集团对各二级单位商标无管理。稀释品牌价值。
张裕B集团享有品牌,剥削上市公司。
承德露露商标被汕头露露非法占用,稀释品牌价值。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1 19:45:20
白云山有两个问题:
1.要涉猎足球,足球是个烧钱的行当,看是集团公司搞还是股份公司搞。
2.收到政府补贴2个多亿,政府的钱是那么好拿的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收人2亿,会不会补贴10亿。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1 20:40:33
云南白药,发展瓶颈,品牌
东阿阿胶,水煮驴皮,消费
白云山港股,资源
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三者兼持。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2 14:46:31
中医黑又不是一天两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并未阻止中医的发展,将来也不会对中医及衍生行业形成多大影响。具体到投资领域,有争议很正常。最近黑得凶,说明最近资金争议开始变大了,一个盖子两个瓶儿,总要争取盖在自己的瓶子上。通过挑起话题也能起到打广告的作用,就像芒格说的:专业投资者总是让人感觉水平更高,不管有多少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2 17:20:06
白云山的华佗再造丸已先后获得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巴西等29个国家的正式葯品认证和注册出口销售权利,从而成为我国首个以正式药品身份在国际市场突破亿元销售额的中药品种。
我国一级保密配方中药华佗再造丸正式以药品身份得到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全面认可,具有里程碑意义。白云山正借助华佗再造丸的破局,正大力推进白云山陈李济昆仙胶囊、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白云山脑心凊片、白云山舒筋健腰丸、白云山板蓝根颗粒、白云山滋肾育胎丸等六个品种的国际认证。连同华伦再造丸的国际化,完成“七剑下天山”的全球化成略。
白云山华伦再造丸出海的成功,给了中药黑子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3 09:08:51
为什么眼看别人跳火坑,也不能伸手救一把(转自 寿老)

哲学里面的很多智慧在生活中如果能对应,那么至少这个人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比如道法自然,佛曰:“不可说”等等。为什么是不可说呢?因为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的本身就非常无奈。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每天写字的初衷是记录生活和感悟,所以不少人找我互推粉丝,接广告我都没有回复过。因为在我看来,这些意义不大,与我的初衷不一样。所以有没有人读,有多少人读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多少人读懂了,能帮到对的人就好了。

所以有的时候每一笔写下,都是为了那一批三观差不多的读者,如果能一路陪伴,除了缘分还有对世界理解的相近。这个世界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事物的两端并不对等,比如我曾经说过: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事实上学好与学坏是不对等的,学好更难。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各行各业打鸡血和洗脑都是非常容易的,但劝人回头则非常不易。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所谓的“好事”,天上掉馅饼了。虽然道理都很浅显,但是当局者迷,很多人还会不断的上当。这个时候如果旁观者说一些看法和主意,基本都会被无情拒绝,甚至关系破裂。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在创业、投资、买房等等上面。之前看到个段子说他母亲买了年化收益率40%的理财,结果这个做孩子的就苦口婆心跟母亲说:“巴菲特一年的收益才百分之十几,你这个怎么可能这么高?”结果他母亲回复说:“那是因为巴菲特没有遇到这么好的项目。”



我们总是以为把自己预料到的未来说出去,对方就一定会听,但是以我的经验和看法是对方100%不会听,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所以佛曰不可说,因为说了对方也不信,尤其是劝人向善和提示风险的事情。这里面也很多逻辑,第一是对方看不起你,所谓人微言轻,有时候能不说还是不说了。第二是对方太自负,虽然自己不咋地,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没把任何人放在心里。第三是诱惑太大,忽视了一切风险。第四是命里有此一劫,说也没用。

今天有一位男读者跟我分享了家里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他和爱人都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博士,可以说算是有头有脸的高级知识分子了。但是两个人都在上海工作,老人们都在老家,平时也是相安无事,他们原本计划春节把老人接过来一起过年。结果今天他爱人接到了丈母娘的电话,电话那头兴高采烈仿佛捡到了宝贝。他感觉隐隐不太对,就凑过去听了听。

原来他丈母娘和老丈人一早起来,被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太太拉着看房子了,他们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一路上这个老太太就一路洗脑,核心无非就三点,第一现金会贬值,要抵御通货膨胀。第二就是这个房子就剩下一套了,再不买没有了。第三,我们家都买了,你们也买吧。结果这老两口因为是熟人就跟着去了,还记得我昨天说的话么:“没有近人毁不了近人”,很多人倒霉的开始就是熟人推荐。

然后这个读者的爱人就在电话里了解情况,但是由于小两口也见过市面,所以这位妻子就在电话里劝她父母慎重。因为了解到买的房子还是小产权,位置也在三线城市的农村,只能用作商业还不能住人。但是一听旁边那个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一家人都在她家,这个妻子也就把电话给挂了,因为对面嘈杂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挂了电话小两口合计这个事情,根本不靠谱,现在房子越来越贬值,而且未来人口减少,商业更难租出去。他们知道,很多“馅饼”,就是盯着老人的养老钱。



这位妻子的父母也六十多岁了,这些钱都是养老钱,最好不要动。这俩人过了俩小时,由妻子给老丈人拨通了电话,因为这个事情女婿去劝还是不合适。本来妻子还是很乐观,笑着打的电话,不一会眼泪就流出来了,因为发现她爹比她想象的固执一万倍。由于明明知道是个火坑,只能眼瞅着父母跳进去,心情非常着急,但是又不能太言辞激烈。最后就听到她父亲在电话那边说:“我一辈子就没吃过亏,做什么都是赚钱的。”然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两夫妻面面相觑感觉很无奈,事情发生过程这个男读者就给我后台发了留言,正巧我看到后回了他一句:“别劝了,命里一劫,所谓在劫难逃。”这个男读者回我:“寿老,本来我爱人打电话前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但是聊几句我看我爱人的语气和表情就发现根本没戏了。”事实上,他丈母娘和老丈人早上被拉去洗脑的时候,已经签合同交了30万定金。说句实话,这么抢手,最后一套,怎么这么着急脱手呢?

买商用房有很多技巧的,这一家人根本不了解里面的水深水浅,只是因为熟人推荐,又洗脑什么财富升值就一下子入魔了。商业的房子一定要看开发商自留多少,真正有前景的根本开发商都不会卖,直接自己运营,如果自己一套不留,到时候租出去都难,因为开发商都不会去帮忙宣传,反正已经有接盘的了,能不能租出去和他们没有关系。

这件事这个小两口就是回到老家,拉也拉不住他们父母了,这钱出去90%是亏损的。这就是劝人回头是很难的,首先父母依仗年纪倚老卖老,根本打心底没有看得起两个孩子的话,其次被人灌输了现金贬值的焦虑,还有反正大家都买了,要亏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最后欲望太大了忽视了风险。有些事情一旦做反了就很麻烦,比如年轻人做事畏首畏尾,毫无胆量,但老年人却胆子很大,玩的刺激。其实这都是不符合规律的,正常情况应该是年轻人敢闯敢拼,上了年纪后要敬畏风险甚至不要考虑有风险的项目了。



很无奈吧,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亲身经历,尤其是对待孩子和老人,虽然你明明知道他们前面一个“火坑”,但是伸手反而被打回来。人一旦着了魔,想改变是很难的,现在这个社会到处宣扬现金贬值,通货膨胀,制造焦虑,说白了他们父母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贬值不贬值的还有什么重要的呢?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对等,一旦顺着人的欲望,洗脑也许就需要几分钟。但是你想把这个念头给转变回来,几头牛都难以拉过来,难如登天。



再比如,我每天都在写文章,说实话天天都有人抄袭,这帮人乐此不疲的冒充是自己原创。但是他剽窃走我的原创文字,就需要几秒钟,一个复制一个粘贴而已。但是如果想举报他,要提供各种证据,还有相关的身份信息等等也是不容易的。这就是现实无奈的不对等,有那么一句话叫做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但是好在发布文章是有时间的,相关机制也都在完善,到处剽窃的行为只能说是鸡鸣狗盗,难等大雅之堂,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将来没什么出息,而且已经构成侵权违法,真的是又坏又不聪明。

有时候不是看到别人跳火坑而不救,而是真的救不了,因为他们一旦选择就有很深的执念,这种思维的改变是很难的。所以我才一直建议大家构建自己的体系,这个体系要相对客观完整,而不是以讹传讹人云亦云。



之前有些人跟我说,寿哥您推荐个公司我就放那里不动了。说真的除非这个公司一直涨,否则他肯定做不到,巴菲特买的公司都是明牌都没几个人信,怎么会信其他人呢。

还有人会过来征求我的意见说:“寿哥,你看看这个好不好,我持有半年了”或者“寿哥,你看看这个怎么样,我选了很久选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一旦说这家公司不好,对方一定不爱听了。他其实并不是找我来征求意见,而是佐证他的正确,将来真的涨了那是他慧眼识珠,如果不慎跌了,那也是我背书过的,否则他不会买。

人心和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令人无奈,我见过经历过太多了,基本他们一开口我就知道了各种结果。我生活中也吃过很多这样的亏,所以我一般不会去影响别人的抉择,各安其命就好。

但是从去年到现在,我写的文章一定是帮助了不少的人,因为从他们给我的反馈可以感受到,这就是我比较欣慰的地方。为什么我不说几天就能改变命运?因为一切都要有滋养的过程,果实不是一天长大的,思维体系也不是几天就能搭建的,欲速则不达。



我相信如果每天有时间都读一读我文章的人,肯定都有进步,而且是方方面面的理解。因为他们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而这些潜移默化的理解才能渗透到他们的体系中。

佛家常说佛渡有缘人,其道理的本质也就是如此,亲女儿和女婿都劝不回父母的心思,更何况外人呢?一定是三观一致的人才能走的更久。

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按照规则做事就不迷惑和纠结了,也不用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花费自己太多的精力。我们要承认的规则就是很多事情的两端,就是不对等的。弄脏一件衣服,只需要三秒钟,但是洗干净晒干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实不是见死不救,而是救不了无能为力,你看到的是火焰而他看到的是火里的栗子,能救得一定是三观一致相信你的人。很多人都提巴菲特,但是真正赚钱的人,是那些和巴菲特理念一致且相信他的人。

再比如对于花钱也是不对等原理,一般都是善财难舍。比如有个乞丐过来,给两块钱舍不得,去寺庙里求佛给两块钱也舍不得。这个时候有人说他印堂发黑要驱魔,十万块都毫不犹豫给了。这么一想很多事情就想通了,因为很多事情本身就不对等。
2021-12-16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3 22:23:31
东阿阿胶之水煮驴皮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5 10:10:13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在一个人前行中的规律是用来打破的。我认为所有规律的最终都是终结,就像人最终的结局就是死亡,但是重要的是享受之间的过程。天地初始的时候可能是混沌状态,然后一画开天,从无极状态到太极,最终可能还是要归于无极。当然,归于无极可能是几亿年以后的事情了,就不必担忧了,这些规律其实《道德经》里都有提及。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我们都知道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相,四相分八卦。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最终还是无,周而复始这是大规律。

比如地球,有如今的黑夜白天,四季分明也是经历过很久的演变,而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在此之前可能一场大雨上百万年,什么概念呢?今年是公元2020年,和一场雨比起来只不过是一瞬间。比起宇宙来说,地球又是微不足道沧海一粟。



正是因为之前的混沌无常,才会孕育出生机,这里面的规律都是太极之中,并不是最大的规律,但足够人类使用了。比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这些规律都是我们看到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实。南北极只有冬季,赤道只有夏季,规律以外是有例外的,而规律的本身也是用来打破的,比如几亿年后再开始一场几百万年的大雨,也是未可知的,那个时候四季的规律也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开篇要把定位弄到这么高,首先这个例子和每个人相关,容易理解,其次想了解小的规律就要先把眼界放大。

比如开车,开过高速的人一定有胆子开慢速,但是一直开慢速的人未必开的了高速,一顿饭吃三个馒头的人,未必吃的了三十个,但是一顿吃的了三十个馒头的人,吃三个肯定没有问题。宰相肚里好撑船,委屈也好,格局也罢,都是被经历和思考给撑起来的。就像帐篷,撑起来才能包容,既然举例子,就往天地初始,宏观宇宙来吧。

规律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相似性,因为眼睛永远看不到未来。我们每天经历的白天黑夜,日出日落,就是息息相关的规律。掌握规律的人就知道提前做些什么事情,比如农民就知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规律本身就是帮助人们先知先觉,提前做准备。但是有些人会根据K线找规律,结合之前我说的就应该明白风险在哪,第一规律是有例外的,第二规律本身也是用来打破的。

所以经济周期,公司发展周期,也满足规律越大,周期越长,比如经济的发展周期可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单位,公司的发展就是几年为单位,而大部分人看K线基本就是以天为单位,周期越短变数越大。比如四季,预测春夏秋冬很容易,但是连续预测未来几日的天气反而不容易。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顺势而为就好,在往山下滚的过程,即使再努力也很难向上运动,大势所趋罢了。



人的周期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绽放,从绽放到衰败,从衰败到消亡,这不就是出生,成长,事业有成,退休,离开。少年不识愁滋味,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那种无奈,无可奈何背上责任,无可奈何岁月流逝。我经常把股票的走势比作浪花,从平面而升,无论多高还会下落,周而复始,当然这也是常规逻辑,极端情况是有的。

极端情况只是给自己铺垫预期,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如果满脑子都是极端情况,做事是很难的。出个门担心天上掉花盆,喝水怕被呛着,但是股票的走势还都在规律之内,涨涨跌跌起起伏伏。比如之前的白马股,还有很多年前的周期股,那些高位追进去的人就是缺少常识性规律。他们是在赌什么呢?赌他选择的这朵浪花起飞后,月球爆炸影响了潮汐,还是地球突然失去了引力这种极端情况呢?

按照人生的小规律就好,知进退,了因果。甚至有本事只做腿部到腰部的利润,也是可以的,至少不用伤及脖颈。

看着不少人曾经激动地说未来XX公司,看到几万元一股,这种人如果有这个见识,早十年就买了,而天天这么嚷嚷基本一周都拿不住。在全民热情高昂的时候跟着喊,并且买入的,实际上连股市最基本的规律都不知道。不建议赌极端情况,一定要做大概率事件。



还有人经常拿我们的市场和漂亮国去对比,我觉得可比性不大,之前的文章提过一些原因。国情不同,人的性格文化不同,企业也不同,甚至发展阶段都不一样,非觉得一定能走出别人的走势,这种臆想太主观了。

我觉得抛开其他很多因素,漂亮国在做的事情是马拉松的后期阶段,有一些头部已经脱颖而出。而我们在做的是马拉松的报名阶段,还处在大规模招募的阶段,淘汰机制都没有。一个200多年的市场和30年的市场,它经历和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所以很多国内雄心壮志的投资者去了国外,大多数战绩很差。

经济的周期是大于资本市场的,但是相关性不完全照搬,比如经济不好的时候反而股市来个牛市,这种经历很多人都有过。也有人曾经解释过,那是因为经济不好,大家在家里没事儿所以炒股。但是无论怎么说,股市并非经济的晴雨表,和货币有关系,所以下行的时候如果一直印钱,可能会向上一下,但是最终也是饮鸩止渴,因为最终得有人买单。

从经济的上升开始,就注定了盛极必衰,从衰败下行之后就是无尽的煎熬,最终在无极中孕育太极,得到复苏,一般来说就是这四个阶段。对应到K线不就是拉升,下跌,震荡,反弹,规律相似但时间点不重叠。我觉得周期是以几十年为单位,人生所谓的运气有时候从出生时候就注定了,在一个顺周期里面,做的事情十有八九是正确的,在逆周期里做事十有八九是错的。比如投资,90年代就是黄金期,无论是房子,地皮,甚至创业,股市,现在看来都是比较好的阶段,而这个机会被60-70年代这一批人抓住了,时势造英雄,这是天时。



当看到物理题的时候,能联系到数学的分析方法,哲学的论证,那就是融会贯通了。当看到花开花落,寒来暑往,能联想到“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也是举一反三。经济的规律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你父母唠叨的话,同事直接聊的话题,都是可以捕捉到的规律点,想一想07年15年,大家的言谈举止就知道了。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任何规律也是如此,当你真正发现并感觉到的时候,是无法言表的,因为世俗会让你证明,而劝说的过程是费力不讨好的。很多事情只有时间可以证明,因为证据的本身也需要证明,这是个伪命题。

比如李白是否真的存在,书籍写了,那书籍会不会是别人胡乱写的,就是为了和后世开个玩笑。作品有了,作品本身是谁写的,有没有可能是别人写的。这个过程太过于消耗,所以人各有命,不可强求。

我是很抵触消耗,因为浪费元神和精力。所以,我从不对任何反反复复的人抱有幻想,也不对坎坎坷坷的事情抱有希望,都是能舍则舍,能断则断,好事多磨这个我之前聊过,磨不出来的,那只是一句安慰的话。

很多经历都是一顺百顺,所以多去观察,思考。就能培养出一些感觉,也会总结出一些规律,到时候信自己就行了。

自信和思考力,是很稀缺的资源,绝不能用只眼睛和耳朵去观测这个世界。

经济规律的四个阶段 没有经历过不代表不存在(转自寿老)20220106
楼主:价值蜗牛V  时间:2022-01-15 10:43:30


我读了江湖这本书几十年,隐藏在现象背后确实有一套规则,能掌握的人应该庆幸,因为这一关算是过了。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场景,叫做打通任督二脉。意思就是开窍之后功力大涨,和佛家常说的顿悟差不多。但是在医学中,任督二脉并没有太过特别。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每一个领域都深不见底,最终融会贯通。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老师这个工作,因为我在听课的时候会动脑思考。如果我在台上,会怎么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如果别人提问我该怎么应答。但是无论模拟过多少次的场景,却终究没有站上三尺讲台。有一次年会,全国的员工都来北京通州齐聚一堂,当时人力部经理跟我说:“老大,您讲半个小时,之后副总和各部门总监讲话。”

那一次真的有些失礼,因为讲起来居然忘了时间。我到任何地方发言都不喜欢手稿,准备阶段也是搭好框架便好,到时候临场发挥。结果讲的兴起,下面员工也配合一直听的很入神,结果一上午讲了两个多小时,等反应过来之后都该吃午饭了。我跟各位表示了歉意,然后赶快让大家去落座吃饭。没有想到,大家给了我很持续的掌声。

年会邀请了几位合作伙伴的老板,他们也都在鼓掌。有位南京的老板之前我提过,大家散场准备吃饭的时候特意走到我面前说:“兄弟,第一次参加你们的年会,讲的逻辑性这么强,这些年轻人能听进去就好了,这哪是年会明明是人生讲堂。”说完他哈哈大笑,我赶快安排几位贵宾入座。



宴会厅就在刚刚演讲的礼堂旁边,我不由自主的又走到了刚刚讲话的礼堂,这一次身后是热闹非凡的宴会厅,眼前是寂静的会议厅。我顺手把门关上了,望着刚刚讲台的地方,出神了很久。

这时候人力部的经理进来说:"老大,您刚刚讲的真好,我都想记笔记了,尤其是关于行业的分析,连我做人力的都听懂了。您真的适合当老师。”

当时我看着她说:“如果有机会,退休后当个老师也不错。”说到这我们都沉默了下,然后我说:“来公司也不短了,也看着你一路成长,公司明年的事情你也知道,也许这次是最后一次和大家谈谈心。”

说到这里,她突然低下了头,因为公司已经谈好被其他集团收购,这是我在退休前能想到为这帮兄弟姐妹们最好的交代。这个时候,除了几位核心人员,大部分员工还不知情,我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只是觉得还能陪大家走一段,度过这个未来这个适应期,然后我就退休,哪怕真的去做一名老师,只要有机会,也是随遇而安。



做了几十年生意,我想即使是现在从头来过,我大概率还是能生存,因为这些经验和规律是不变的。有时候我觉得生老病死是最大的公平,如果人不会衰老不会死亡,那么后来人机会更渺茫。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打败他们的不是敌人,而是岁月。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欲望淘汰一批,岁月淘汰一批,时势淘汰一批,对手淘汰一批。舞台就那么大,老人不退新人不起,乔丹如果一直25岁,这个位置后人就无法替代他,因为身体不老经验越老越丰富。

因为现在从头来过,很多路都知道该如何走,弯路少了效率就高了,若不是岁月无情,江湖那点事儿不过如此。事实上,并不是我什么都能做,而是我知道什么不能做,再做一些恰如其分的事情,这就好了。比如做生意,如果从零开始的人,头脑里充满的是:激情、恐惧、性格因素等等,然后经过一路的摸爬滚打最后才收起了激情,看淡了恐惧,性格里的因素也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做生意的本质并不是赚钱,这句话如果初出茅庐的人绝不会理解。生意的本质是与人打交道,人就涉及到人性,过程也许有讨价还价,但一定要有利他思维,最终的结局达到双赢的效果。很多人计较成本,关心利润,这本没有错,但是它们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才发现对抗的是自己人性里的东西。整套逻辑适合很多生意场,不仅仅是企业级客户,个人消费者也是如此。

很多人做着生意的事情,但根本不懂生意之道,就像不少人炒股,根本不懂这个市场。行业的选择,看的是眼光,单位的经营,看的是方法,到头来,有些人越来越赚钱, 做什么都赚钱。而有的人做什么生意都倒闭,做一个黄一个。



最初的阶段一定是选择的消耗,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且精挑细选的。而往往大部分人最容易忽略这个阶段,这就大错特错了。选择行业需要的是眼光,熟悉度,人脉,前景等很多显性因素,当然还有运气和缘分,我们永远不要忽视隐形因素,包括性格、命运、情商、运气等等。

接下来就是在一个行业里打磨,这里面对人性的考验太多,如果想深耕久远就不能唯利是图。现在生意不好做的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反思精进,形成了内卷。那就是在市场没有增量的情况下,进行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比如价格战,以次充好,诋毁同行等等。

我退休之前就发现IT行业已经有这个趋势,基于很多原因就选择了退休。可能对于企业级的客户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就是专门伺候好几个客户,面面俱到。大部分做个人消费者的生意很少有商家会伺候客户,比如你去买个煎饼,不可能奢望对方每次笑脸相迎,除非是奢侈品一类的。

但是现在所谓的内卷,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还不算,还要加入其他“武器”,比如降维打击。以前的格斗也好,拳击也好都是在一定规则内的,运动员练好拳头、或者膝肘等等就好,但是随着发展有了综合性的格斗。说白了,就是为了取悦观众,博得眼球,对于很多运动员需要的不仅仅是拳击和踢腿,甚至要会摔跤和柔术等等。做生意也是如此,用TO B的思维去做TO C,投资也是如此,用一级市场思维去做二级市场。这就是内卷的特征,快钱大钱都是容易钱,越难赚的时候反而需要更多的努力,结果赚的还不多。任何让你觉得吃力的事情,结果都不会太好,就是那种别别扭扭的感觉,包括人际关系。



说到底,二级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就大于一级市场,如果想避免投机性有很多办法,比如增加交易成本,或者缩短交易时间,一年开一个月交易窗口。为什么一级市场不这么玩呢?这里面有很多的规则和道理,弄懂了,就知道这个市场到底在干嘛了。

一旦体系形成,有了自己对于规律和江湖的认识,按照这个体系基本想亏钱都难。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只要不一直膨胀欲望就好。

比如感情,有些人就是高手,三两天就能哄得对方开心,牵手成功,有些人追了对方几年当个备胎。换做前一个人,根本不会这么久,因为这件事情他熟悉,知道该怎么办。无非就是两点,把自己成熟感情体系用一下,结果对方不感兴趣,那就放弃,如果对方感兴趣,结果还是几天牵手。当然,这一切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感情是很严肃的,还是要以诚相待。

真正的高手,绝对不是死磕,有体系的最终目的不是说有了体系什么都可以做,而是有了体系之后什么是不能做的,避免无意义的消耗,攒着精力做对的事情。



其实对于很多事情和行业,三板斧就足够了,但是这三板斧得用的好,能拿下就收获,拿不下有难度就换目标。投资不也是这个道理么?为什么他们觉得市场上很多机会,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系,什么钱都想赚。为什么这些人生活中不认为到处是机会,因为他们知道敬畏,知道有些钱是赚不到的,有些钱是不能赚的。约束,是体系的一环,有了自己标准的人,先是舍弃,然后专注,打磨本事,最后呈现结果。体系对了,控制住欲望,想亏都难,这就是稳扎稳打。

我们有句老话,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其实是有道理的,真正懂得生意之道、投资之道、甚至人际关系之道的人,一定是不断复制自己这个模式,这个模式以外的兴趣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什么都想要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像小猫钓鱼一样。

这些规律和方法可以说给别人,但是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就是听者必须要相信,那句话怎么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怎么可能照着做,一点打击就退缩了。第二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比如一个很丑的人跟一位帅哥去学习追求心爱女孩的方法,那位帅哥说我也没做什么,就是在夕阳下侧脸摆了个姿势给她看,完后这个很丑的人也学了一下,我想结局肯定不会好。任何方法与体系,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样子丑可以展现才气,实在不行还能表现真诚,给人家看什么夕阳下的侧脸。

大道至简对我来说就是把体系打磨成熟,然后不断去按照它执行,而简单的根本就是摒弃无端的杂念和妄念。能赚钱的就在体系内,不会的不懂的在体系外,也不会碰,要抵抗得住外界诱惑。

比如文字是最简单的,一定是最有效的,视频很复杂,有动画颜色声音等等,但是更适合的是消磨时间,让大脑放松,而不是锻炼。

如果想有所提高,还是要读文字,因为舍弃了太多花里胡哨的杂念,最终一定是思维得到了锻炼。

这些其实都是规律和总结,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吧,一定会有厚报。

能赚钱的人会一直赚钱,想亏都难,反之亦然(转自寿老)20220105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