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学

字数:7756访问原帖 评论数:12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1-27 01:17:46 更新时间:2022-06-24 12:46:31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1-26 17:17:46
“学而优则仕学”,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可以当官。这句话本身不错,当官的总不能是学习不好的吧?就是现在也应该如此。问题在于学的内容,孔子时代认为,学的内容首先是道,把品德道德学好了,礼仪学好了,然后有余力再学其他的,再学文。这个原则也是不错的,问题在于道德标准,道的标准。孔子时代的道主要是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应该把这个标准改掉,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承墨子的兼爱,爱所有的人。而改革开放以来在丢掉旧道德的时候,把这个先做人,先学好品德,再学其他的原则丢掉了。这是我们的教育失误,必须改过来。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1-27 16:06:16
整个论语20篇大多半是讲的伦理道德,讲的是所谓礼仁义等等;多半讲的是做人治国的道理,属于伦理范畴。其实这也是中国的传统,从尚书易经中延续的传统。我们现在需要知道的是,哪些是可以升华、继承发扬的,哪些是万万不能用的?
另外,论语中还有许多讲的是怎么做官的道理?怎么在官场上混、才能混出名堂、保住自己的地位、升官发财的道理与手段,这也是中国的传统,不过是属于精华,还属于糟粕,那么就是各取所需了。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01 18:02:48
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不明白了,它把我们的国家治理成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居然还有无数的精英学者在吹捧他?退休了,没活干,我想把论语好看一遍,同时在这里,和大家讨论讨论。请求批准,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02 18:13:08
学而篇第一。共16章。多半讲的是做人治国的道理,属于伦理范畴。其实整个论语20篇大多半是讲的伦理道德,讲的是所谓礼仁义等等。咱们且不讲他的伦理道德的内容是什么?就说凭伦理道德就能治天下吗?迂腐啊迂腐。单凭伦理道德是不能治天下,不要说马克思,恩格斯怎么讲,就在我们春秋战国时的左传里就讲了一个故事。讲宋襄公和敌人打仗,讲礼仪,结果败得一塌糊涂。宋人迂腐,不过孔老夫子不迂腐,杀起人来也是很利索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不是孔子说的,是以后的大儒说的的。问题是要让迂腐的道理治天下,这实在是很可悲了。这是为什么?宋代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衰败的原因。不过我们在这里讨论论语、且不管他迂腐不迂腐、我们现在需要知道的是,哪些是可以继承发扬的,哪些是万万不能用的?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03 16:14:08
学而篇第一。共16章。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要经常去实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孔老夫子讲学的内容有个最主要的是礼,礼仪。而礼仪是非常繁琐的,吃饭睡觉,上下朝,与人待物,走路都有规矩。这些东西不是拿个笔记本记下来就行的,而是必须要操练的,必须要不断练习的,所以孔老夫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诫师生们练习演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当然,到了今天,这些繁琐的礼仪早就被人们抛到脑后边了。不过学习完了后不断的去复习,不断的去实践,那总不是坏事。当然,当然,我们今天的这样的理解有悖孔夫子的本意,这样就请他原谅了,与时俱进吧,中国的语言有非常大的容量,一个字可以有多种的含义,还可以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们语言,我们文化不中断的一个因素。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04 17:51:21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的弟子)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欢造反正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可视为仁的根本吧!”

论语整个20章反应的都是当时上层贵族的思想意识。长官意识,家族意识,君臣意识在他们那里是根本的。这也是儒教为以后的封建领主所喜欢、所采纳的、所推崇的根本原因。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05 17:54:55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谄媚讨好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二句话是说的不错的,可是如果你看到下面孔子讲的礼,就觉得孔子的礼有许多地方完全是一副讨好的脸色,巧言令色。

至于讲到诚信,孔子讲了不少,但实际上做的很差,

孔子在外出游的时候,被莆人围住以后,他答应莆人的要求,不去卫国,否则把他放了,可是一放了以后,他马上就去了卫国。

孔夫子的言行经常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大讲诚信,但是一方面又讲为亲者瘾。本意就是为了维护家族,家族里面的亲人要诚信,对亲人以外都可以不诚信。但是这个界限很难区分的,亲者有等级,有儿子,有孙子,有祖宗八代,有朋友亲戚,到底谁是最亲啊?所以这里有个随意性,他愿意怎么定就怎么定?所以他愿意什么时候不讲诚信都可以,其实儒家经常是说一套做一套,这里我们就不追究了。反正这二句话本身是不错的。我们今天做人就不要“巧言令色”,就要讲诚信。

另外对于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我们也要注意,孔老夫子的意思是每天要反省他的行为,符合不符合礼?这个礼就是一个等级制度。孔子提倡的周礼是非常繁琐的,在论语里以后他还要谈到。例如,走路说话都有一定的规矩,礼节。在君王面前应该怎么走路,说话。在朋友面前应该怎么走路 说话。我们今天当然要抛弃了孔子的礼,但是每天反省反省,我的行为是不是符合法律?是不是符合道德?符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工作。这还是可以的,也是应当的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08 15:40:22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享受安逸,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这句话是说的也是不错的。问题在于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我们今天的"道"是什么?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0 16:30:59
墨子也讲反省;

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见不修行、见悔而反之身者,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1 17:49:56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惮dan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知识也不牢固。做人主要讲究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上面已经说过,君子是指统治者 ,指大人,在今天来说,或许可以指领导。领导要庄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威武,那就不与时俱进了。过去的封建社会,当官的要叫老百姓害怕,这才显得他威风。而我们今天要与人民打成一片,就要让人感到亲切可爱。

“君子如果不威严,那么即使读书学习,知识也不会巩固”。这句话很让人费解,为什么不威严 ,知识就不巩固呢?
我想是这样的,要和孔子的学而优则仕,连起来解释。读书好了是为了做官的,做官不威严,你那个读书就白读了。固,不一定是巩固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固有的意思。不固,就是白学了。至于不要同不如自己人的交朋友,那人就永远没朋友,不如你的人,你不交,比你高的人,人家也不交你呀,你也是不如人家呀。

最后一句话还是对的,有了过错就要改正,不过说是这么说,过去大人物有几个认错的?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2 18:13:57
1-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要谨慎的办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老百姓的道德就会归于忠厚老实”)。

1-1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观察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多年以后都不改变他父亲坚持的道,就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我们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就是一个宗族社会,一个家长制社会,所以强调孝,强调听父亲的长辈的是非常重要的。论语在很多方面特别表现了这一点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5 16:00:15
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享受安逸,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说的说的比较好听,实际上孔子衣吃住行都非常讲究

,12个不能吃,总体要求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主要是指主食;脍,指荤菜,是指且细的鱼肉。
论语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餁不食不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吃。”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食物经久变质,鱼肉腐烂变坏,都不吃。食物变颜难看不吃,食物气味难闻不吃。烹调烹饪的不好不吃。不当时的不吃。切割的不符合规矩的肉也不吃,调味品不恰当的不吃。宴席上肉食虽多,但吃的量不得超过主食。只有饮酒可以不限量,但也不能饮到醉的地步。从集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能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不多吃。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6 16:41:39
1-1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快快乐乐,虽然富裕,却爱好礼仪的人”。

1-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两段话我觉得讲的很有道理,但是能不能真正做到那又是一回事儿了。不过要注意的是他的礼仪,是指周王朝的礼仪,社会的那不平等的那一套,我们不能学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8 18:18:38
学而篇第一。共16章。
讲封建道德有四章。我们中国自从殷商以来,家族,宗族的意识就十分强烈。论语就继承了,延续了这个传统。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的弟子)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可视为仁的根本吧!”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如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对于妻子,看重品德,不看姿色;侍奉父母、能尽力而为,为君主做事,能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能诚实讲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学习过什么,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观察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多年以后都不改变他父亲坚持的道,就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与人有约,符合了义,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了礼,才可能免受侮辱,依靠可亲的人,才有可能靠得住”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19 16:58:32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观察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多年以后都不改变他父亲坚持的道,就可以说是做到孝了”
这条就完全是封建意识了,父母做的对的,我们要坚持,不对的就要要反对。何况时代在进步,就是父亲的时候是对的,现在也不一定对。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20 17:57:57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与人有约,符合了义,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恭敬,符合了礼,就能远离侮辱;,依靠可亲的人,才有可能靠得住”

这也是一种封建意识,家族意识,现代时代在进步了,凡事不能只是依靠可亲的人 。
符合了礼这个礼是指什么呢?孔子的本意是周礼,这当然是胡扯了。“恭敬,符合了礼,就能远离侮辱”那也是扯淡。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22 16:02:06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与人有约,符合了义,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恭敬,符合了礼,就能远离侮辱。”
这也是一种封建意识,家族意识,现代时代在进步了,凡事不能只是依靠可亲的人 。符合了礼,这个礼是指什么呢?孔子的本意是周礼,这当然是胡扯了。“恭敬,符合了礼,就能远离侮辱”那也是扯淡。
“恭敬,符合了礼,就能远离侮辱”就是扯淡。中国人再守礼,也顶不住帝国主义的侮辱,只有强大起来,人家吃能看得起我们。
。春秋时期,中国是一个宗族社会,每个人都在一个宗族中,只有不离开他的亲族,才能够保持在他的宗族中,这是“不失其亲,亦可宗”的正解。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23 18:01:55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快快乐乐,虽然富裕,却爱好礼仪的人”。子贡说:“要像诗经里说的,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儿,你就可以举一反三”
这一条,我总觉得孔子他自己都没做到,除了好礼(周礼)这一点,他是做到了,其他的都没做到。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25 16:11:40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享受安逸,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说的比较好听,实际上孔子衣吃住行都非常讲究

,12个不能吃,总体要求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主要是指主食;脍,指荤菜,是指且细的鱼肉。
论语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餁不食不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吃。”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食物经久变质,鱼肉腐烂变坏,都不吃。食物变颜难看不吃,食物气味难闻不吃。烹调烹饪的不好不吃。不当时的不吃。切割的不符合规矩的肉也不吃,调味品不恰当的不吃。宴席上肉食虽多,但吃的量不得超过主食。只有饮酒可以不限量,但也不能饮到醉的地步。从集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能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不多吃。

楼主:u_108427970  时间:2022-02-28 18:48:39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快快乐乐,虽然富裕,却爱好礼仪的人”。子贡说:“要像诗经里说的,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儿,你就可以举一反三”

这一条,我总觉得孔子他自己都没做到,除了好礼(周礼)这一点,他是做到了,其他的都没做到。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