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讲述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历史

字数:1229204访问原帖 评论数:426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09-20 23:47:00 更新时间:2021-04-09 06:11:41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18 11:04:14
南唐161


接下来登场的将是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历史知名度仅次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位人物,我想大家都应该猜到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做为历史知名人物,李煜有双重身份,身份一,南唐国的皇帝,虽然对外称号为南唐国主,实际上还是皇帝,身份二,五代十国著名的超一流诗词文学家,号称五代词坛的霸主。
如果单单是南唐国的皇帝,李煜的知名度不可能超越其祖父李昪和父亲李璟,但其著名诗词文学家的身份,终于让他的历史知名度远远超越同时期的其他帝王将相们。
李煜原名李从嘉,是李璟的第六子,生母钟氏皇后,他的出生年份也很有意思,居然是李昪夺取南吴江山社稷,建立齐国(后来改为南唐)的年份,公元937年。
少年时代的李从嘉,便展现出了他极高的文学天赋,善属文章、善于诗词、长于书法和绘画,精通音律,标准的优秀文学娱乐好青年,要是放在现代社会,估计就是位娱乐界的超级男明星。
原本,南唐的皇位和李从嘉是没什么关联的,有叔叔李景遂和兄长李弘冀在前方登场亮相,李从嘉当然乐得清闲,继续忙着从事自己的文学爱好工作。
但随着李从嘉的成年,他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也陷入了皇室家庭宫廷斗争的危险漩涡之中。
李弘冀是李璟的嫡长子,对于皇位志在必得,除了李景遂之外,李弘冀觉得,自己的弟弟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李从嘉的一目双瞳的奇异特征,差点给他带来了灾难。
古代比较相信迷信,一目双瞳其实是一种眼科的疾病,但古人却把它当作富贵、帝王的象征,而正巧项羽、王莽、高洋、吕光等帝王级人物都有双瞳。
李弘冀对于李从嘉的双瞳十分忌惮,非常担心李从嘉会成为帝王级人物,如果李从嘉是帝王的话,那么他就没戏了。
以李弘冀的强悍性格,极有可能对李从嘉做出冲动的举动,李从嘉也许是真的对所谓的皇帝宝座没有兴趣,为了躲避政治风险,为了逃离宫廷斗争的危险漩涡,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念佛、书法绘画,完全一副与世无争、淡泊明志、对国家政治完全不闻不问的态度。
这种态度,让南唐全国上下几乎快要遗忘了这位皇子的存在,当然其中也包括李弘冀。
李从嘉的隐忍低调让李璟十分满意,很快李从嘉被封为安定郡公、郑王。
李从嘉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当个南唐的富贵王爷,每天快乐地游山玩水、作词绘画,当个文学家,至于南唐皇帝,那是叔叔李景遂和大哥李弘冀之事,但短短一年多时间,李景遂和李弘冀居然接连死亡,终于把李从嘉推到了南唐皇帝的座位之上。
没有办法,这个南唐国的老大,就是不想当也必须当了!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从嘉在金陵正式登基称帝,成为南唐的第三代皇帝,并改名为李煜。
三年前李璟已经去帝号,向后周俯首称臣,自称江南国主,现在李璟死了,后柴荣和后周也完蛋了,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和新生的宋朝的关系,成了李煜的当务之急。
李煜和父亲李璟的性格颇为相似,生性仁慈纯孝,甚至比父亲李璟更加胆怯懦弱,完全不敢触怒强悍的宋朝。
李煜第一时间派遣冯延鲁出使宋朝,向赵匡胤汇报自己的继位情况,希望宋朝能够承认,同时李煜向宋朝表达了继续俯首称臣的态度,继续使用用宋朝的年号,继续向宋朝每年进贡,继续认宋朝是江湖老大。
赵匡胤虽然在淮南大战中和南唐军队拼的你死我活,但现在他的份不同了,不再是后周的将军,而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所以他对南唐的态度也就有所改变。
李璟死后,赵匡胤还特地派遣使者到江南吊唁,还准许李璟恢复谥号和庙号。
李煜的称臣要求,赵匡胤满口答应,还派遣使者到江南恭贺他的登基。
一切都显示,赵匡胤是个比较温柔仁慈的皇帝,也许南唐可以和宋朝和平共处,也许李煜的南唐皇帝之位可以长久的存在。
这是李煜对赵匡胤的第一印象,感觉很好,没什么可担忧的,那就开始自己的南唐皇帝生活吧!
赵匡胤是否有李煜所想象的那般温柔仁慈吗?
相比其他前面几位中原的皇帝而言,赵匡胤的确是有些温柔仁慈,但那只是相对而言的,赵匡胤再怎么温柔仁慈,他一统江湖、结束分裂割据的雄心壮志是不可能改变的!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18 11:08:53
已经连发三遍了,如果再消失,那就彻底无语了!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20 16:44:42
南唐162

赵匡胤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皇帝,在他之前,从朱温开始,短短五十多年时间,中原王朝已经连续更换了五个朝代和十四位皇帝,平均每三至四年更换一次,而且除了石敬瑭、郭威、刘知远和柴荣之外,没有一位皇帝是正常死亡退位的。
赵匡胤不想成为第十五位短命皇帝,不想让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必须终结这一魔咒。
在镇压李重进的叛乱后,赵匡胤曾经询问头号幕僚赵普一个问题:“自唐末以来,帝王易八姓十四帝,战乱不止,生灵涂炭、到底是何原因?我想平息天下之所有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该如何做?”
赵普是赵匡胤最为信任的幕僚,而且也是陈桥兵变的主要发动者,精于政治,他早就知道五代乱世的根源,既然皇帝有志于结束五代的乱世,赵普当然要极力支持。
赵普对赵匡胤说道:“陛下能考虑这个问题,乃是天下百姓之福,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藩镇上的将领实力太强,造成君弱臣强的局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夺其兵权、控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可太平!”
赵匡胤闻之大喜,于是开始按照赵普的建议进行军事改革。
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那场宴会开始了!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手握重兵的大将喝酒。
席间,赵匡胤软硬兼施,终于迫使石守信等大将主动自愿放弃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当然,赵匡胤并没有亏待这些开国功臣,大量赏赐金钱财物和土地,还和他们结为儿女亲家,让他们到地方上当富甲一方的快乐富翁,只要你放弃兵权,其他的条件都可以答应。
石守信等亲信将领都放弃了兵权,其他功勋元老将领哪敢反抗,也纷纷向赵匡胤表示愿意放弃兵权。
但大将都放弃了兵权,谁去带兵打仗?
赵匡胤当然也有应对之策,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枢密院制度,枢密院负责掌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但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而枢密院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机构。

将领们仍然可以带兵出征,但调兵却是由枢密院负责,将领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军队,也许每次出征,都要带领不同的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得到了分离。
而外地任职的将领必须轮流换地驻防,所以便出现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有趣现象。
如此军事改革,宋朝的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国家的统治也得到了稳固,几乎再也不会有藩镇将领叛乱造反的案例发生。
当然,赵匡胤的这个独特发明,虽然让宋朝的寿命延长了很多,但后来还是导致国家军事实力的严重下滑。
不过,目前来看,宋朝的军事实力还处在上升期,对于赵匡胤来说,一统江湖并非太困难之事,只是对于一统江湖的先后顺序有些犹豫不决。
我们先来了解下宋朝建立时,整个江湖的国际形势吧!
整个北方,除了宋朝和契丹两大强国之外,还有割据太原河东一带的北汉国,北汉的开国君主是刘知汉的弟弟刘崇,刘崇的目标是恢复昔日后汉的疆域国土,自然不会向宋朝依附称臣。
南方依然是群雄割据。
占据两川的是后蜀,尽管被柴荣占据了秦、凤、成、阶四州之地,但后蜀皇帝孟昶并不打算给赵匡胤好脸色看,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称帝。
占据荆南一带的是高氏家族,高氏家族的第一任老大是昔日朱温的手下节度使高季兴。
原本高季兴只是朱温手下的大将,被朱温派到荆南长期驻守,但朱后梁灭亡后,高季昌便开始割据自立、独立自主,俨然成了荆南的土皇帝。
虽然荆南的军事实力在所有南方诸雄中号称最弱,但高氏家族却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盘。
荆南位于长江流域南北各国的军事要冲地带,正好可以充当南北各国的军事缓冲区,无论中原王朝如何改朝换代,无论南方各国如何混战兼并,大家都不想把荆南吃掉,相反一直让弱小的荆南存在,来充当各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区。
而高氏家族也很拎得清,为了保住荆南,根本不敢擅自称王称帝,无论中原王朝谁当老大,坚决臣服中原,有时候甚至还向南吴、后蜀称臣。
现在的荆南是高季兴的孙子高保勖主政。
荆南的南方是湖南集团。
自从南楚灭亡后,湖南由朗州武平军集团所控制,经过一番内部混战,武平军连续更换三任领导,目前的统治者是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22 22:14:53
南唐163


湖南的南方是割据两广的南汉国,南汉国在夺取了原楚国的桂管、郴州之后,国土疆域达到鼎盛,目前的南汉国皇帝是刘岩的孙子刘伥。
长江中下游和江西一带便是已经丢失了淮南地区的南唐国。
而南唐的东边则是割据浙东、浙西的吴越国。
另外,原福建泉、漳一带虽然名义上是南唐的地盘,但实际上是由留从效在割据自立,南唐根本无法真正掌控泉、漳一带。
整个江湖,除了宋朝之外,还有八个割据政权和宋朝并存,其中吴越、留从效、荆南、南唐、湖南五个政权已经明确向宋朝称臣,只有北汉、后蜀、南汉三家依旧倔强称帝。
赵匡胤一统江湖的任务看似简单,实则还是有些难度。
赵匡胤一统江湖的顺序大致有两个方案。
一、先北后南,先对付契丹和北汉,消灭北汉,力争重新夺幽云十六州,彻底打败契丹,然后便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向江南诸国发起猛烈攻击,扫荡各路诸侯群雄。
但这个方案,难度极大,契丹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越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难度极大,用这个方案,很有可能在赵匡胤有生之年都无法结束割据、一统江湖。
二、先南后北,先集中优势兵力,把江南各割据政权以最快的速度全部消灭,然后再以全国之兵力,消灭北汉,夺取幽云十六州,打败契丹,完成大统一。
这个方案的难度要小于先北后南,而且实现的可能性较大。
关于一统江湖的问题,赵匡胤和赵普、弟弟赵光义曾经有过一番讨论,赵普的意见是选用方案二,力求稳妥。
如果采用方案一,万一攻打契丹失利,极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威胁到宋朝的国运,这种风险赵匡胤可不想冒,所以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先南后北、一统江湖。
赵匡胤正忙着考虑如何一统江湖,而我们的大词人李煜则忙着享受他的幸福南唐皇帝生活。
没有当皇帝之前,李煜其实对所谓的皇帝宝座兴趣不大,他只想当一个锦衣玉食、生活无忧、没有烦恼的文学青年和皇家王爷。
但皇帝的宝座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咒,李煜真正当上了皇帝,才知道当皇帝的好处,怪不得叔叔李景遂和兄长李弘冀会为此斗得你死我活。
整个南唐(虽然面积小了点,但好歹也是个国家)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整个南唐的金银财富都由他来支配,喜欢谁就可以拥有谁,生活可以极度奢侈豪华,远远比他当王爷时更加的豪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广选美女进后宫,至于自己的个人爱好,你想写诗作词、想绘画书法、想弹琴听乐,都可以,可以用整个南唐的资源来支持和满足你的个人爱好!
这样的皇帝生活,李煜当然非常想过!
皇帝身份所拥有的各种特殊权利、皇帝身份所带来的各种超级幸福,让李煜深中魔咒不能自拔,终于迷恋上了皇帝的生活,不想轻易放弃了!
登基初始,李煜便开始大肆封赏文武群臣,展示自己的皇帝风范。
母亲钟氏皇后被封为圣尊后,诸位弟弟都得到了封赏,李从善被封为韩王、司徒兼侍中、诸道兵马副元帅,李从镒被封为邓王、司空、南都留守,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信为文阳郡公,妻子周氏为国后。
老一辈的南唐大臣早已作古或退休,李煜只能提拔新生代的文武大臣。
徐铉,在李璟时代便开始崭露头脚,但在处理楚州屯田事时,触怒了李璟,被贬官下放。
李煜继位后,将徐铉重新召回金陵,任礼部侍郎、通转署中书省事,他将开始自己新的一段职业生涯。
张洎,字师闇,名字偕仁,南谯人,少年有才俊,博通坟典,中进士,后被李弘冀所推荐,任句容县尉。
张洎第一次登场亮相是在李弘冀病死之时,李弘冀死后,有司们给李弘冀准备的谥号是宣武,但张洎却上书反对,后来李弘冀的谥号改为文献,自此张洎被南唐朝臣所熟知。
李璟迁都时,任命张洎为李煜的幕僚,李煜登基后,张洎任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和徐铉等人同为清辉殿学士,正式进入了南唐的高级管理层行列。
潘佑,祖籍幽州人,其祖父潘贵原先是幽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和部下,后被刘守光所杀,其父潘处常脱身南逃,投奔淮南,后在李昪手下任散骑常侍。
潘佑为人气宇凛然,从小闭门苦学,不营资产,文章论议,被众人所推崇,后被韩熙载推荐于李璟,任秘书省正字。
李煜继位后,潘佑以文采而被李煜所提拔,任虞部员外朗、史馆修撰。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24 21:18:02
南唐164


陈乔,字子乔,庐陵玉笥人,父陈浚,任南吴翰林学士,南唐之后,任兵部尚书。
陈乔自幼才思敏捷、文辞清丽,以孝顺而闻名,父亲去世后,陈乔体恤族人,将财产平均分于众人,不论关系远近。
李昪十分赞赏,于是迁陈乔为屯田员外郎、中书舍人。
淮南大战时,陈觉和李征古等人推荐宋齐丘主政,陈乔闻听,立即入宫门,哭泣力谏道:“社稷之重,不可假于他人,今陛下如同意此举,则百官朝政皆归齐丘,尺地一民,皆非已有!”
李璟闻听十分感动,立即把陈乔引见给自己的诸子,并对大家说道:“陈乔是国家之忠臣,他日国家危及,可以倚靠!”
李煜继位后,没有忘记父亲的话,迁陈乔为吏部侍郎、翰林院学士。
朱元叛乱,身为朱元的好友,李平并没有受到牵连,继续爱到李璟重用,任卫尉卿。
李平曾经当过道士,所以颇好老、庄之学,修道神仙之说,而潘佑也有此类爱好,所以两人便结为好友,经常静坐密室,谈论神仙之道。
在潘佑的引荐下,李平也进入了李煜的视线之中。
殷崇义,陕州西华人,父亲殷文圭,南吴时期的翰林学士。
殷崇义,博洽能文、文思如涌,仕李璟,官至枢密使、右仆射,淮南大战时,各类书檄教诰皆出自殷崇义之手,就连柴荣都对殷崇义的文采赞叹不已。
以上各位新生代的南唐文官,其中有忠臣,有奸臣,有能臣、有贤臣,他们将继续朝堂之上熟悉的党争故事。
武将方面,由于淮南大战实在过于惨烈,刘仁瞻、皇甫晖、张彦卿等名将战死沙场,朱元、郭廷谓等人直接投降,南唐的武将终于出现了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局面。
但不管如何人才凋零、青黄不接,武将人才总是有的!
淮南大战的几位幸存者,成了李煜大力提拔的重点对象。
刘仁瞻死后,林仁肇终于跃升为南唐武将行列的老大,他在淮南大战中的优异表现让李煜也是十分欣赏。
林仁肇先是被任命为神武统军,后迁武昌军节度使、南都留守、南昌府。
在李煜和大部分南唐军民心中,林仁肇已经成了整个南唐军队之中的定海神针、国之良将。
郑彦华,淮南大战异常勇猛,身中五十余处伤,战后任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大难不死,一般必有后福,郑彦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只不过他在之后的战战场表现实在令人无法称赞和信服。
朱匡业,南吴大将朱延寿之子,朱延寿曾经发动过针对杨行密的叛乱,但被杨行密巧使妙计擒获处死。
朱延寿处死之时,朱匡业尚年幼,并没有受到牵连。
南唐建立后,李昪启用朱匡业,任歙州刺史、建州留后。
淮南大战时,李璟重新启用朱匡业,任命朱匡业为内外巡检使。
朱匡业在这个位置上做的十分出色,言而无死、犯令必究,金陵一带四郊肃然、夜不闭户。
李璟看到朱匡业既然是个人才,于是召朱匡业和统军刘存中,商议救援淮南的对策。
然而,朱匡业却让李璟大失所望。
因为朱匡业根本不想到淮南战场送死当炮灰,所以他对于淮南战局的前景表现的十分消极懈怠,他对李璟说道:“气数之势,天所决定,虽英雄也无奈何!”
李璟闻听十分恼怒,直接把贪生怕死的朱匡业贬为抚州团练使。
李煜继位后,重新启用了朱匡业,任为神武统军、中书令,不过朱匡业很快病逝。
朱令赟,朱匡业的儿子,为人矫捷而善射,长得椎额鹰目,十分狰狞,军中称之为“朱深眼”。
朱匡业去世后,朱令赟得到了李煜的重用,任神卫军都虞侯、镇南军节度使,成为南唐后期的重要将领。
皇甫继勋,淮南大战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尽管无耻地抛弃父亲皇甫晖,孤身逃回金陵,却并没有受到李璟的惩处。
虽然是战场逃兵,但李煜却依然坚信虎父无犬子,也许父亲皇甫晖的战死沙场会激励皇甫晖忠心报国,李煜仍然启用皇甫晖,任皇甫晖为身卫军都指挥使,和朱令赟同为南唐后期的高级将领。
南唐的各路文臣武将们各就各位,在新皇帝李煜的统治下,开始他们新的职业生涯。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25 21:26:15
南唐165

李煜虽然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但也不傻,知道要想保住南唐国、要想保住自己的皇帝宝座,必须依靠这些文臣武将们的辅佐和支持。
要说,李煜的运气还真不错,在登基的前三年,整个江湖居然一片平静,北方的宋朝居然没有针对南方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南方的各路割据政权也相对稳定,没有战事发生。
唯有一直割据泉、漳一带的留从效集团,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些小的波澜起伏。
由于泉、漳一带和南唐有关联,顺便提下很久没有提及的留从效。
留从效在毒杀了漳州刺史董思安之后,终于彻底控制了泉、漳两州,成为割据自立的一方军阀。
福建的复杂形势让李璟拿留从效毫无办法,只能册封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负责管理泉、漳两州,只要留从效表面上臣服南唐,李璟实在没有精力去关注留从效。
淮南大战后,留从效一看苗头不对,立即派遣使者到后周,暗中宣布向后周称臣,但并没有取得柴荣的同意。
宋朝建立后,留从效再度派遣使者到宋朝,表达了向宋朝称臣的意愿,终于取得了赵匡胤的同意。
所以泉、漳这块地盘名义上是南唐的地盘,其实早已不是南唐说了算。
不过,李璟在淮南大战后冲动的迁都举动,却无意之间改变了清源军和留从效的命运。
留从效一向是个十分谨慎精明之人,得知李璟迁都南昌府的消息后,一度十分恐慌,他十分担心李璟会乘机从江西出兵,彻底控制清源军,把从淮南丢失的地盘从清源军这边补偿。
清源军暗中向宋朝称臣的消息,估计李璟早已知道,以李璟行事的风格,极有可能对清源军下手。
为了和南唐缓和关系,为了保住清源军这块地盘,留从效决定主动派遣其子留绍錤到南唐进贡,顺便留在南唐充当人质,以安抚李璟。
留从效自己没有子嗣,所以过继了兄长留从愿的两个儿子留绍錤和留绍镃为养子。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十一月,留绍錤奉父亲之命,从泉州赶到了南昌府,但发现李璟已经去世,目前南唐的新领导是李煜,但李煜人却在金陵府。
留绍錤做事比较死板,不会进行变通,直接一口气又跑到了金陵面见李煜。
李煜十分高兴,于是把留绍錤留在了金陵,至于攻打清源军,原本就是留从效的错误判断,根本没有的事。
留从效十分郁闷,误判形势,摆了个乌龙,把一个儿子丢在了南唐。
为此,留从效一直闷闷不乐。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三月,留从效突然背部生疽疮,难以治愈,撒手而去。
由于事发突然,留从效临死前只能遗命自己的另一位养子留绍镃为清源军的接班人。
但问题又来了,留绍镃只不过是个十几岁的懵懂小孩,让不懂事的小孩主政清源军,也许清源军也会上演权臣大将谋权夺位的老把戏!
大家关心的不是留绍镃是否能保住清源军节度使的位置,而是关心留绍镃到底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多长时间,是否能打破柴宗训半年的记录。
留绍镃主政清源军,当然让昔日清源军的很多元老功勋大臣们很不满意,其中尤以节度使副使张汉思和统军使陈洪进为代表。
陈洪进和张汉思经过商议,决定发动兵变,以留绍镃私通吴越的罪名,把留绍镃直接软禁,送往南唐,然后陈洪进等人又推举张汉思为清源军节度使。
留绍镃主政清源军仅仅一个月时间,又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
清源军擅自搞兵变,让李煜十分恼火。
对于李煜来说,这是一个讨伐清源军的绝佳借口,以张汉思、陈洪进等人叛乱为由,出兵清源军,彻底搞定泉、漳两州,为自己的皇帝生涯增添些业绩。
但李煜根本不敢再兴兵事,出兵泉、漳两州,讨伐清源军,也许是个可行之方案,但北方可怕的邻居宋朝和东边的吴越国会袖手旁观吗?
李煜想的只是固守目前南唐的地盘和疆域,至于开疆扩土,他连想都不敢想,父亲李璟惨败的教训一直让他心有余悸,以自己的能力,只能自保,没力进取。
所以李煜只能隐忍装傻,继续承认张汉思为新的清源军节度使。
但张汉思也只当了一年的节度使,很快清源军内部又发生内乱了!
张汉思由于年事已高,头脑胡涂,很多军政事务便由二把手陈洪进处理,这便引起了张汉思子侄们的强烈不满。
张汉思架不住子侄们的反复诉说,决定搞鸿门宴,铲除陈洪进。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28 11:35:57
南唐166


但在张汉思的鸿门宴上,却突然发生了地震,吓得在场的将领们以为触怒老天,个个逃跑,甚至有人偷偷向陈洪进泄露机密,陈洪地于是彵逃离了现场,躲过了一劫。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陈洪进和张汉思的关系彻底闹翻,清源军一山不能再容二虎,陈洪进决定发起反击。
某日,陈洪进突然造访张汉思府上,将侍卫喝退,然后将张汉思卧室的门用铁锁锁掉。
还在休息的张汉思吓个半死,由于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张汉思被迫把节度使大印从门逢中递出,给到陈洪进。
于是,陈洪进用最温柔的方法,搞定了张汉思,自称清源军节度使留后。
对于清源军的反复内乱,李煜似乎已经麻木了,只能再度默认陈洪进的行为,册封陈洪进为新的清源军节度使。
李煜登基初期的国际形势便是如此,虽然没什么好消息,但似乎也没什么坏消息!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28 11:38:15
南唐167


赵匡胤和宋朝并非不想一统江湖、结束割据,而是在耐心的进行军事备战,等待出兵的时机。
他的雄心壮志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关于一统江湖的顺序,赵匡胤和心腹大臣们已经基本确认,采取赵普“先南后北”的策略,先出兵江南,把江南各路割据政权统统消灭,然后再对付北汉和契丹。
大方向已经确认,接下来是确认小方向 ,江南还有七个割据政权,到底先向哪个政权下手,也得好好考虑下,否则会影响整体计划。
尽管宋朝对所有南方政权军事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赵匡胤比较文明,不打算搞野蛮的直接出兵侵略,还是想找一些出兵的借口,正所谓师出有名。
而且,最好是寻找一些道貌岸然的出兵借口,为出兵从道义上站稳脚跟。
很快,借口便自动送上门来!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月,湖南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逝,临终前任命年仅十岁的儿子周保权为节度使留后,同时向宋朝进行了汇报。
周保权的身份也很快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可,被赵匡胤任命为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
但还是那个老问题,小孩当政、早晚出事 ,柴宗训和留绍镃已经先后中招,周保权估计也很难幸免。
周行逢临死前似乎已经预料到这一点,因此提前进行了安排,告诫周保权道:“昔日的朗州十兄弟,仅剩衡州刺史张文表还在,此人野心勃勃,我死后,他必反,如果他造反,请安排部将杨师璠前去镇压,如果杨师璠也无法对付张文表,那只能向宋朝求救,以保全周氏家族!”
周行逢的预言极其准确,张文表自恃威望资历在整个湖南武平军无人能及,根本不肯听命于周保权,
十二月,张文表起兵叛乱,攻打长沙。
周保权谨记父亲的遗训,派遣杨师璠前去讨伐张文表。
但周保权毕竟年幼,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非常担心杨师璠搞不定张文表,于是又派遣使者向宋朝求救,希望宋朝一同出兵,讨伐张文表。
借口来的居然如此容易,而且还是主动送上门来,赵匡胤十分高兴,立即派遣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为湖南行营南面都部署、宣徽院使李处耕为都监,率淄州刺史尹崇珂、申州刺史聂章、郢州刺史赵重进等一同南征湖南,同时还征发安、复等十州兵于襄阳待命!
对于一统江湖的第一战,赵匡胤十分重视,必须取胜,而且还得完美的取胜,否则必将影响整个统一计划!
而且,赵匡胤第一战的目标不单单是湖南,他准备一石二鸟,顺便把荆南高家也一起吃掉!
因为就在周行逢死后不久,荆南高家也出事了!
宋朝建立时,荆南高家由高季兴的孙子高保勖主政。
高保勖年青时颇有为政能力,所以在其兄长荆南第三代领导高保融去世后,荆南的群臣们认为高保融之子年幼不能担大任,大家一致推荐高保勖主政荆南。
但当了荆南的老大之后,高保勖开始荒淫无度、骄逸奢侈,终于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垮了!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十一月,周行逢去世后一个月,高保勖也病逝了!
高保勖去世后,荆南高家推举的接班人是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很有意思的是,高继冲的年纪也不大,也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赵匡胤同样也承认高继冲为新的荆南节度使。
周保权和高继冲都是毫无执政经验的懵懂少年,这种时候最方便下手,更何况还是周保权主动要求出兵湖南。
赵匡胤终于忍不住发出了兴奋狂笑之声,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湖南和荆南就是一统江湖的首选目标。
他的策略是,宋朝大军出兵湖南,但需要荆南配合,借道于荆南,在借道荆南的过程中顺便把荆南给平定,然后再攻打湖南。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慕容延钊和李处耕正式率兵南下,同时赵匡胤要求荆南给于配合,允许宋朝军队借道过境,同时出兵三千,联合攻打张文表占据的长沙城。
二月,慕容延钊和李处耕率大军至襄州,同时派遣合门使丁德裕提前到江陵,要求高继冲提供方便借道、提供军粮犒军。
为了消除高继冲的疑虑,丁德裕再三向高继冲申明,宋军只是过境,从江陵城外经过,不会惊扰荆南军民的正常生活。
高继冲主政荆南才两个多月,哪会处理这种复杂的局面,既怕宋朝会乘机吞并荆南,但又不敢公开对抗宋军。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30 15:21:55
南唐168

荆南内部对于宋军的到来,大致有两种意见。
武将李景威,原先是被高继冲安排率三千水军配合宋军作战,但他对于宋军的到来,保持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宋军此行,极有可能要乘机吞并荆南,所以应该先下手为强,由他亲率三千精兵埋伏于荆门的险隘之处,伏击宋军,待宋军撤退,再下湖南,讨伐张文表,以献朝廷,则可保全荆南。
但节度使副使孙光宪却极力反对,宋军的意图其实已经很明确,就是借此机会吞并荆南,宋朝国力强盛,赵匡胤又英明神武,荆南根本不是宋朝的对手,还不如早点纳土归降,还可以保全性命,不失富贵。
大家犹豫争论之间,慕容延钊的大军已经进入荆南境内,来到荆门军。
高继冲十分紧张,最后只能决定先由叔父高保寅和部将梁延嗣先到荆门以犒军的名义探听宋军的意图,然后再做决定。
慕容延钊和李处耕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对于高继冲的那点小伎俩看的很透,他们十分热情的招待高保寅,让高保寅真心感受到,宋军对于荆南的友好态度。
当天,高保寅留在军中,继续接受慕容延钊和李处耕的热情款待,而梁延嗣则赶回江陵,向高继冲汇报情况。
高继冲放心了,原来宋军真的只是借道讨伐张文表而已,真的只是路过江陵而已,那就放心了,大家该干嘛就干嘛吧!
梁延嗣走后,慕容延钊和李处耕终于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当天深夜,李处耕率领数千精骑兵,快马加鞭,一夜急行,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赶到了江陵城外,离江陵城只有十余里地。
江陵城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的防御准备,看到宋朝大军如天降般出现在江陵城外,大家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高继冲在睡梦中被下属叫醒,然后得知了宋军突然出现在城外的惊人消息。
没有准备,也没法抵抗,高继冲只能自己出城迎接宋军,希望宋军可以早点离开江陵。
李处耕看到了高继冲,然后十分凶狠地对高继冲说道:“你就呆在这里不要动,等待慕容延钊的大军到来,我就先进城了!”
说罢,李处耕根本不再理睬已经呆如木鸡的高继冲,率领部下,直接冲进了江陵城。
等到高继冲和慕容延钊的大军返回江陵城时,李处耕早已控制整个江陵城。
没有了任何办法和想法,高继冲无奈只能宣布投降宋朝。
割据荆南五十七年的高氏政权宣告终结!
荆南搞定了,下一个目标是湖南,以张文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是宋军的对手,只要轻松搞定张文表,以小朋友周保权的胆量,断然不敢对抗宋军。慕容延钊和李处耕对于湖南之行十分乐观,他们估计只要宋军进入湖南璋内,周保权必然会像周继冲那般出城迎接,直接投降。
但从湖南传来的消息却让慕容延钊和李处耕有些不太高兴。
当宋军进入荆南境内时,张文表的叛乱居然已经被杨师璠搞定了。
张文表叛乱初期,气势还是很猛的,以迅雷之势,占据长沙城,然后向朗州进军,但杨师璠及时拦住了张文表的去路。
张文表不亏是朗州的猛将,和杨师璠交战初始,连连取胜,大有攻取朗州之势头。
但杨师璠治军颇得人心,在平津亭固守,止住了张文表疯狂的进军势头。
两军相持,张文表的叛军开始人心散动、军心不稳,终于被杨师璠击破,张文表也被擒获。
杨师璠乘机率兵收复长沙城,处死张文表,张文表的叛乱被彻底镇压。
周保权的运气很不错,主政湖南才三个多月,便成功镇压了张文表的叛乱,极有希望打破小朋友柴宗训执政半年的记录。
但随之而来的两个消息让周保权又心寒到了极点。
一、镇压第文表叛乱的头号攻城李师璠因在战场受重伤,不治身亡。
原本打算把杨师璠做为优秀武将来重点培养,但英雄出师刚捷便身死,周保权只能无限遗憾。
二、比杨师璠病死更可怕的消息是,宋朝军队已经成功吞并湖南,正在朝湖南进军,阁门使丁德裕又一次做为劝降使者,来到朗州进行劝降。
尽管张文表已经被周保权自行搞定,但慕容延钊和李处耕绝对不会傻到因为张文表叛乱的结束而撤兵,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吞并湖南,讨伐张文表只不过是个借口,既然连借口都不成立了,干脆直接进军吧!
当然,使用武力之前,还得搞个先礼后兵,直接派遣丁德裕再度充当劝降使者,争取兵不血刃搞定湖南,周保权只是个十岁小孩,劝降多半是可行的。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3-31 20:56:22
南唐169



湖南内部,面对宋军的劝降,也是出现了主战和主降两种意见。
判官李观象认为,张文表已经被消灭,宋军还在继续进军,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吞并湖南,荆南一向是湖南的屏障,现在屏障没了,那就直接同高继冲那般直接投降宋朝,保富贵吧!
但指挥使张从富却不同意投降,既然武平军连张文表的叛乱都能搞定,那说不定也能阻挡宋军的进攻,想当年,武平军还曾把强大的南唐军队打的落花流水,所以应该尝试下武力抵抗。
周保权尽管只有十岁,却并不懦弱,颇有胆略,他决定听从张从富的建议,用武力抵抗宋军的进攻。
张从富决定充当湖南的救世主,自告奋勇,率兵在澧州一带抵御宋军。
得知湖南倔强不肯投降的消息后,慕容延钊和李处耕十分恼火,当然恼怒过后是有些欣喜。
毕竟如此兴师动众的出征,一仗不打、一枪不放,连个战功都捞不到,实在有些让人憋屈不爽。
既然小朋友周保权不怕死、有血性,那就让他见识下宋军的威力吧!
二月底,慕容延钊率兵在江三江口大败武平军,夺取岳州。
三月,慕容延钊进入澧州境内。
张从富很无知,对宋军的战斗力很无知,无知者无畏,他提前将澧州一带的桥梁全部拆毁,道路用巨木堵塞,打算以此拖延宋军的进军。
但慕容延钊和李处耕根本不认识什么张从富,宋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 ,在澧州以南和张从富的武平军遭遇。
张从富的所有自信和信心,在遇见宋军的那一瞬间彻底崩溃了,双方刚一交手,武平军的将士都瞬间清楚了他们和宋军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那就没法打了,大家直接选择夺命的逃跑,武平军大败。
李处耕似乎对张从富的这种无知无畏、负隅顽抗的态度很不爽,他决定搞几手恐怖的措施,让武平军的人长点记性,彻底震慑武平军!
李处耕在武平军的战俘之中挑选了几位身材肥胖的俘虏,然后将他们杀死,放在大锅中煮熟,并下令宋军将士们全体享受人肉午餐!
然后,李处耕又挑选了几位强健之武平军战俘,脸部刺字,全部放回朗州。
这些战俘回到朗州向,大肆宣传宋军恐怖的吃人事迹,在整个朗州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朗州城的守军顿时吓得胆战心惊,人心溃散,再也无心守城,纷纷仓皇逃离朗州城。
大将汪端一看形势不妙,直接劫持周保权逃离朗州,躲到沅江南岸藏匿。
李处耕的恐怖手段十分奏效,宋军再无遭遇抵抗,轻松进入朗州城,将张从富斩首示众。
几天后,宋军部将田守奇在沅江南岸将周保权擒获,随后又消灭了由湖南旧将汪端率领的最后一支抵抗的武平军,湖南武平军政权宣告灭亡。
短短两个月时间,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消灭荆南和湖南两个割据政权,宋军在这场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强悍恐怖战斗力令所有人都感到万分窒息和惊恐。
李煜也不例外,为了讨好赵匡胤,李煜迅速派遣使者到湖南宋军之中犒军,祝贺宋朝平定荆南和湖南。
当然,李煜的直真实意图很明显,希望宋朝在选择目标和猎物时,尽量把南唐放在后面,尽量让南唐存活的更久点。
李煜的策略似乎有些奏效,因为赵匡胤果然没有选择南唐为下一个猎物,他的第三个目标是后蜀。
在所有南方诸国中,对宋朝最不友好的便是后蜀。
后蜀二代皇帝孟昶在登基初期还是颇有做为的,但登基十几年后,整个川蜀之地天下太平,内无忧外无患,所以开始快速堕落腐化了!
堕落腐化的后果是,秦、凤、成、阶四州被柴荣轻松夺取。
秦、凤、成、阶四轴的丢失并没有让孟昶对中原的军事威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柴荣很快就病死了,后周也很快就完蛋了,中原王朝又一次习惯性的改朝换代。
宋朝建立后,朝臣们建议应该尽快和新生的宋朝搞好关系,以保全蜀地,但孟昶并没有理睬。
当宋朝平定荆南和湖南时,又有朝臣建议,应当尽快向宋朝进贡,和宋朝搞好外交关系,原本孟知祥已经同意了,但枢密院事王昭远却持反对意见。
王昭远是孟昶的心腹宠臣,少年时代曾经是僧人的童子,后被孟知祥收留,成为孟昶的儿时玩伴。
王昭远其实并无才能,但却喜欢读兵书、自称精通兵法,甚至自诩为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孟知祥对王昭远十分信任,任命王昭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枢密院使,他也许真的把王昭远当成他的诸葛亮了!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1 19:37:21
南唐170


王昭远非但反对向宋朝示好,还要求在长江峡州一带增加兵力,防御宋朝可能的军事进攻,对宋朝采取敌对态度。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王昭远表又建议孟昶,应该和北汉结为同盟,让北汉率兵南下,然后蜀国由黄花谷出兵,双面夹击宋朝,乘机夺回陇右之地。
王昭远为了实施这个庞大的计划,派遣使者携带文书出使北汉。
但后蜀的这批使者估计平时对王昭远很不满意,直接跑到汴梁向赵匡胤告密。
赵匡胤得知后勃然大怒,没有什么好讨论了,第三个目标,后蜀!
乾德二年十一月,赵匡胤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武信节度使崔彦进为副、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从凤州发兵,南下攻打后蜀,以宁江节度使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由归州出兵,沿长江从东面进攻后蜀,两路大军合步骑六万人马。
孟昶得知宋朝大举进攻蜀国时,似乎并不怎么紧张,因为他有自己的诸葛亮。
王昭远于是被任命为西南行营都统,负责统率大军北上,抵抗宋朝的北路军。
而王昭远更是搞笑,临行前居然大夸海口,此行可以轻松击退宋军,而且还要乘胜追击,夺取中原。
但王全斌和崔彦进很快用实力彻底打破了王昭远的海口。
十二月,王全斌、崔彦进率兵深入后蜀境内,连夺万仞、燕子二寨,攻取兴州,又在三泉寨大败后蜀军队,获军粮无数。
此时王昭远也赶到了前线,但并没有给后蜀军队带来好运,三战三败于宋军,只能退守剑阁要塞。
剑阁是进入蜀地的一处极其险要的关隘,易守难攻,王昭远打算在此地和宋军搞持久战。
但好运一直伴随着宋军,后蜀降兵引导宋军抄暗道直奔剑阁南侧,再度大败王昭远的后蜀军。
王昭远又逃遁至汉源一带,但被王全斌紧追不舍,在汉源被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灭,宋军又趁势攻占利州。
与此同时,刘光义和槽彬率领的东路宋军也顺利攻占夔州,沿长江逆流而上,攻打开、忠、万等州。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两路宋军如无人之境般深入后蜀腹地,攻城拔寨,声势浩大!
孟昶彻底惊呆了,原本以为凭着蜀地的山川险隘,无论如何可以抵抗宋军个一年半载,但还不到两个月,后蜀的防线就几乎土崩瓦解!
乾德四年(公元965年)正月,王全斌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离成都不到五十里的汉州城,孟昶经过短暂的思考,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不再抵抗,直接开城投降,立国三十二年的后蜀国灭亡。
攻打后蜀,在赵匡胤的计划中,应该是个相对比较困难的任务,但实际结果却远远比预期的要理想,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大功告成。
消灭后蜀既然如此之轻松容易,这让以王全斌为首的一批宋将不免有些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王全斌进入成都之后,不恤军务,纵容部下在成都烧杀抢掠,搞胡蜀地百姓苦不堪言。
原后蜀的一位中级军官上官进乘机率三千部下叛乱。
虽然这场叛乱很快被镇压,但蜀地的乱局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赵匡胤一看情况不对,立即要求王全斌将后蜀的降兵迁往汴梁。
但王全斌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蜀兵迁移过程中,又开始胡闹折腾,既然擅自可口后蜀士卒们的粮草补给,终于再度激怒了后蜀的将士们。
后蜀的降兵们于是拥立原文州此时全师雄为帅,集体叛乱,聚众十余万,号称“兴国军”。
全师雄的兴国军在成都附近攻城拔寨,多次击败王全斌,攻占了彭州等十余县城,声势非常浩大,附近的各州县也分纷纷起兵响应,蜀地于是陷入一片战乱。
赵匡胤对此十分着急,如果不能迅速解决全师雄,蜀地极有可能得而复失,就如同当年李存勖消灭前蜀那般,蜀地会再度割据。
幸亏宋路的东路军及时出马,刘光义和曹彬的东路宋军军纪十分严明,沿路秋毫无犯,甚的民心,刘光义和曹彬多次击败全师雄,终于稳定住了混乱的局面。
消灭后蜀,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但为了镇压全师雄的叛乱,宋军调兵遣将,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随着全师雄的战死,宋君终于成功的控制住了蜀地,但已经在蜀地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这个变故,给赵匡胤的一统江湖计划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原本打算,在自己的生之年,把这八个割据政权一口气全部消灭,但后蜀的叛乱,严重滞缓了赵匡胤的计划,一统江湖的时间也许会更长。
当然,这对李煜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坏事,也许南唐的生命会延续的更长,也许自己的皇帝生涯也会延续的更长。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1 19:40:34
南唐171


赵匡胤正在忙着实施自己一统江湖的宏伟计划,而李煜似乎也没闲着,他一直在忙着享受自己南唐准皇帝的幸福生活。
之所以说是准皇帝,因为李煜对外的身份已经不再是皇帝,而是地方诸侯,臣服于宋朝的地方诸侯。
当接见外国使者时,李煜的穿著打扮和礼仪全部按照藩镇诸侯的样式,而在自己的皇宫之中,李煜的所有一切都还是按照皇帝的标准执行。
这就是所谓南唐的准皇帝。
李煜是位极具天赋的优秀文学娱乐青年,论吟诗作词、书法绘画、音乐创作,赵匡胤远远不如他,但如果论做皇帝,李煜就远远不如赵匡胤了,甚至连提前出局的高继冲、周保权、孟昶都不如。
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李煜已经尝到了当皇帝的甜头,他十分贪恋这个皇帝的宝座,他没有一统江湖的雄心壮志,他只能好好保住这个皇帝的位置,让自己皇帝的生涯能够尽可能的延长!
要说李煜内心就没有一点点的雄心壮志,也有点太看不起李煜了!
一点点的雄心壮志,李煜还是有的!
他很羡慕赵匡胤,因为赵匡胤手中的人才实在太多,但有一个人对赵匡胤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赵普!
没有赵普,也就没有陈桥兵变,也就没有宋朝建立,也就没有先南后北的计划,赵普对于赵匡胤,简直就是当世诸葛亮。
李煜也渴望有自己的赵普和诸葛亮,当然不是为了一统江湖,而是为了能稳固守成,保住南唐的江山社稷,而且他已经有了候选人,三朝元老韩熙载。
韩熙载来到南方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年的他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而如今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韩熙载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十分高深,博学多才、精通书画音律,尤其擅长写碑碣,其写碑碣的知名度早已走出南唐,走向江湖,南唐国内乃至其他邻国经常有人花重金请韩熙载撰写碑碣,时人常尊称他为“韩夫子”。
不过,韩熙载也有自己的原则,谁来请他写碑碣都可以,唯独宋齐丘的碑碣,他坚决不写。
韩熙载和宋党五鬼集团成员们截然不同,他不肆意干政,也不做祸国殃民之坏事,而且敢于和五鬼们朝堂争论,不惜丢官罢官,因为在他心中,永远深藏着一个梦想,那个当年在正阳关和好友李谷曾经谈论过的梦想!
无论李昪还是李璟,都没有给韩熙载实现他心中理想的机会,韩熙载只能将这个梦想永远深深的埋藏在内心深处,永远埋葬于心中。
但李煜决定给韩熙载一个机会,一个证明他能力的机会!
凭心而论,韩熙载和赵普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但纵观整个南唐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能真正帮助南唐摆脱目前困境的能臣,那么非韩熙载莫属。
韩熙载应该说是有些能力的大臣,在李璟时代,虽然官职不高,但有些时候敢于说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而且还相当准确,只是李璟不肯采纳而已。
保大年间,韩熙载曾出使后周,面见柴荣。
返回南唐后,李璟曾经询问韩熙载关于后周的将相情况,韩熙载对李璟说道:“点检赵匡胤相貌非常,难以预测其将来之事!”
赵匡胤后来果然当上了皇帝,大家都十分赞赏韩熙载的独到眼光!
李煜对韩熙载的能力深信不疑,所以决定重用韩熙载,让韩熙载成为南唐的新一代朝臣领头人。
韩熙载很快被李煜任命为吏部侍郎、秘书监,负责南唐的贡举考试,选拔贤能之才。
当然,提拔韩熙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让韩熙载一口吃成胖子。
和宋党五鬼们朝堂斗争了数十年,北归集团的队友们要么死亡,要么退出,唯有韩熙载坚持到了最后,现在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韩熙载终于迎来了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
主导南唐朝政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但韩熙载却视而不见,似乎完全不想当这个南唐朝臣的领头人!
在南唐的官场宦海摸爬滚打、沉浮起伏了二十多年,韩熙载似乎对功名权利的追逐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和激情。
虽然官职并不显赫,但他在南唐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比李煜差。
南唐的很多朝臣们,经常会在傍晚的韩熙载府邸,发现这样一幅场景:
韩熙载在自己的大堂之上,大摆宴席,宴请自己在金陵城的好友们饮酒作乐,在宴席进行过程中,韩熙载还会安排自己所蓄养的四十多位貌美歌妓们,出场亮相,表演歌舞音乐,当大家饮酒到气氛高潮时,这些歌妓们居然开始行走游荡于宴席之中,和在场的客人们互动娱乐,嬉笑打闹,引得在场的客人们异常兴奋、狂笑不止。
夜宴美景似秦淮,笙箫歌舞何时来,
今朝放荡今朝人,明日美姬依旧在!
这幅场景,反映了韩熙载奢侈豪华、荒淫无度、醉生梦死、沉迷于纸醉金迷的放荡不羁的生活。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3 22:11:01
南唐172


韩熙载彻底堕落腐败了,彻底意志消沉了,彻底失去雄心壮志了。
李煜对此十分恼火,打算提拔为丞相的人,居然如此胡作非为、成何体统,但为了确认此事的真实度,李煜决定派遣翰林侍诏顾闳中前往韩府打探虚实。
之所以派顾闳中前往,是因为顾闳中是五代时期一位著名的画家,十分善于描绘人物,绘画水平极其高超,号称南唐第一画家。
李煜希望顾闳中将韩熙载府邸夜宴的场景用绘画的形式描述出来,让他全面的了解韩府夜宴的真实情况。
顾闳中虽然不是韩熙载的挚友,但同朝为官也算相识,既然顾闳中主动拜访,韩熙载当然也要热情款待,方式不变,照旧!
在韩熙载夜宴的酒宴上,顾闳中同其他客人一样,饮酒做乐,流连忘返于宴会的每个角落,同客人、歌伎们谈笑风生、肆意玩笑。
顾闳中的一切举动,韩熙载都看在眼中,但他毫不在意,因为他似乎已经得知了顾闳中此行的真正意图。
夜宴结束,顾闳中匆匆忙忙赶回家中,凭着自己超强的记忆,开始作画,把当天韩熙载府邸夜宴的全部人物、场景用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描绘于纸上,终于成就了流传于后世的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韩熙载府邸夜宴的整个过程,整幅画面线条工整流畅、色彩绚丽美伦,人物描绘栩栩如生,构图极具想象力,以时间层次来绘制,绝对可以称之为传世名画。
整幅画面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琵琶独奏,主要描绘韩熙载和客人们倾听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
第二部分,六么独舞,主要描绘歌伎们在场地中央跳舞,而韩熙载则亲自站在红漆鼓旁,双手击鼓,为歌伎们伴奏。
第三部分,中间小憩,韩熙载玩累了,坐在床榻上,边洗手,边和侍女交谈,旁边的床褥、被子、枕头已准备好,随时可以休息。
第四部分,管乐合奏,韩熙载换好正装,端座于椅子上,一边摇扇,一边吩咐侍女,面对面,五位歌伎排成一列,各自奏乐。
第五部分,宴会结束,韩熙载和陆续离开的客人们道别。
这幅画面中所包含的人物,除了韩熙载和歌伎外,还有众多南唐的知名人物,诸如状元郎粲、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门生紫薇郎朱铣、教坊副使李嘉明,甚至还有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
《韩熙载夜宴图》和《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千里江山图》被后人们称之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无价之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韩熙载,如果没有韩熙载,也就不可能有这幅画,但也离不开李煜和顾闳中,没有李煜派顾闳中去参加宴会,没有顾闳中的高超绘画水平,这幅画也不可能诞生。
我们应该感谢这三位历史人物!给我们后人留下这幅传世名画。
李煜不知道《韩熙载夜宴图》会成为后世的传世名画,他看到了整个夜宴的场景,犹如自己亲临现场般清楚,他十分恼怒,决定对荒淫无度、自甘堕落的韩熙载进行一番惩戒。
但李煜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并不笨。
经过认真的分析,李煜几乎可以断定,韩熙载的荒淫无度、自甘堕落是故意的,是在演戏给他看,给南唐的朝臣们看!
至于韩熙在为何要自甘堕落,自己抹黑自己?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韩熙载做为一名从北方来的文臣,一直受到南唐本土的那些朝臣们们的歧视,之前的李昪和李璟一直没有重用过韩熙载,南唐的朝堂之上,一直是本土的那些元老大臣所主导,诸如周宗、李建勋、宋齐丘和冯延巳等人,如果韩熙载突然成为南唐的丞相,说不定又会引起南唐朝堂新一轮的党争,徐铉、张洎、潘佑、陈乔等新生代的南唐朝臣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丞相的位置,一不小心就会被再次卷入党争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弄不好会落得个像宋齐丘的悲惨下场。
说法二,韩熙载对南唐目前的处境十分担忧,没有把握和信心让南唐走出目前的窘迫困境,万一哪天南唐被宋朝消灭,他这个南唐的亡国丞相不可避免要承担亡国之耻辱,如果和昔日好友李谷见面,不知道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已经年过六旬的韩熙载实在没有多少雄心壮志了!他只想安度晚年,混个善终而已。
夜宴的场景看似欢快愉悦,但韩熙载有内心其实并不快乐。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5 20:44:39
南唐173


无论他的内心深处是哪种想法,他都无法快乐和高兴,也许用夜宴的这种方式来麻痹和麻醉自己,是一种最佳的解脱方法!
韩熙载为此还经常拖病请假不上朝,为的就是不想当这个南唐的丞相。
李煜似乎已经察觉到了韩熙载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并没有对韩熙载进行惩戒,而是把这幅画送到韩熙载府上,让韩熙载亲自观看,希望韩熙载能够重新振奋,为南唐贡献最后的绵薄之力。
韩熙载一瞬间深受感动,内心深处那个隐藏了许久的梦想似乎开始重新复燃,他必须有所行动,以报答李煜的重用提拔之恩。
韩熙载迅速将家中所有的歌伎全部遣散赶走,以此明志,尽心尽职为南唐和李煜效命。
李煜闻听大喜,立即迁韩熙载为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
这是韩熙载在南唐三十多年来所获取的最高官职,但他的官职在这个高度位置上停止了!他最终也没能当上南唐的丞相!
韩熙载心情开始振奋了,但身体却无法振奋!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已经六十八岁的韩熙载生病了!卧病不起!
也许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快要到来,韩熙载向李煜上了人生最后一份奏章,这份奏章的内容并不是什么救国计策,而是他对李煜的一次虔诚的忏悔。
“无横草之功,有滔天之罪,老妻伏枕以呻吟,稚子还床而做沐!”
一年之后,韩熙载病逝,伴随着他一起离去的还有那个一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梦想!
生前没能当上丞相的韩熙载,死后总算是当上了丞相,被李煜追封为右仆射、同平章事,谥号文靖。
韩熙载是幸运的,在南唐灭亡的前夕,毫无遗憾的离去了,总算是获取了善终!
南唐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朝臣走了,李煜略感遗憾,但皇帝的生活还要继续!
李煜一直没有闲着,一直在充分享受皇帝特权给他带来的各种幸福生活!
南唐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很让人担忧,但李煜并没有因此而郁闷忧愁,因为他的妻子周后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和幸福!
周后,原名周宪,小名娥皇,是周宗的长女。
南唐元老周宗,在淮南大战之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但他给南唐留下了两位绝色美女,大女儿周宪和小女儿周嘉敏。
当然周宗并不知道,他的两位女儿在历史中的知名度将远远超过他本人。
李璟继位时,因周宗是南唐功勋元老,决定和周宗结为儿女亲家。
于是,周宗的大女儿周宪在十九岁时,便入宫,成为李煜的妻子。
周宪长得美貌聪慧、气质高雅,通晓书史音律、善于歌舞、尤其擅长琵琶、还会采戏、弈棋等,莫不绝妙。
有一次,李璟过寿时,周宪在寿宴上为李璟弹奏琵琶,技惊四座,让李璟赞叹不已,李璟于是把南唐的绝世国宝烧槽琵琶赏赐给周宪。
何为烧槽琵琶,有说法认为,烧槽琵琶就是“焦尾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创。
蔡邕在东汉末年灵帝年间,曾因得罪内常侍而获罪,被迫逃离洛阳,到江南吴地一带流亡十二年。
蔡邕除了精通文学和书法外,还精通音律,有一次,他看到隔壁邻居正在用桐木生火做饭,当听到桐木在燃烧时的爆裂之声,便断定这块桐木是制作古琴的优质材料,于是便向邻居讨要了这块烧焦了的桐木。
然后,蔡邕用这块桐木为主材,裁切而做成一架古琴,弹奏出来的声音果然十分优美悦耳。
由于这块桐木尾部已经被烧焦,所以后人们都称之为“焦尾琴”。
相传,后来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便是用焦尾琴弹奏了著名的乐府长诗《胡笳十八拍》。
“焦尾琴”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这四张琴后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蔡邕死后,“焦尾琴”被保存于历代皇宫内库之中,后来又流落到了江南。
南北朝时期,南齐明帝曾经命当时著名的音乐家王仲雄弹奏“焦尾琴”,王仲雄连弹五日,创作《懊恼曲》献给齐明帝。
后来,“焦尾琴”又阴差阳错地被李璟所收藏,成为南唐的一大稀世珍宝。
整个南唐,甚至整个中原,能配的上使用“焦尾琴”的,估计也只能是周宪了!李璟赏赐周宪“焦尾琴”,如赤兔赐吕布、宝剑赠英雄!
不过,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疑问,有关琵琶和古琴的疑问,琵琶和古琴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乐器,为何“烧槽琵琶”就是“焦尾琴”呢?
要知道,蔡邕所处的东汉时期,琵琶这种乐器还没从西域传入中原?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21-04-08 09:09:14
南唐174


也许,周宪所擅长的其实就是古琴,“烧槽琵琶”并不是琵琶,而是古琴的一种名称。
也许,烧槽琵琶真是只是琵琶,只不过也是一个十分宝贵的琵琶,其价值等同于“焦尾琴”,所以后人们便称其为“焦尾琴”。
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
周宪虽然外貌出众,但却并是不是那种红颜祸水类型的美女,她为人十分贤慧,和李煜夫妻非常恩爱,而且还生下了李煜的长子李仲寓,在家相夫教子,家庭和睦。
李煜继位后,立即册封周宪为南唐国后,类似南唐的皇后级别。
尽管李煜身边同样还有很多其他美女老婆,但李煜却对周宪宠爱有加,夫妻之间琴琴和瑟。
无可争议,周宪是南唐的第一才女,相貌清纯,琴棋书画、歌舞才艺、音律谱曲样样精通,放在现代社会,活脱脱就是一个文艺娱乐界的女皇、天后级人物。
周宪还非常擅长化妆打扮,总能够引导当时南唐的时尚潮流,成为时尚界的潮人,她曾经发明创造了“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等妆容方法,装扮极其袅娜多姿,引得宫中女性争相效仿,后来居然传到宫外,连整个金陵城的女性都开始相效“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
正如唐朝诗人刘方平的《京兆眉》所描述的那般:
新做娥眉样,谁将月里同,
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当然,周宪的这个发明创造是没有申请专利的,也不可能靠此盈利发财。
李煜曾和周宪雪夜畅饮,两人举杯一起跳舞,李煜突发奇想,对周宪说道:“汝能创作曲谱,则可以!”
周宪闻听,立即下令准备笺缀谱,也就是古代的乐谱,经过短暂的思索,开始边和音歌唱,边书写填词,喉无滞音,笔无停思,顷刻间便完成了一首歌曲,命名为《邀醉舞破》曲。
后来周宪还自己创作了《恨来迟破》曲,她在音律方面的高深造诣,可见一斑!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宫廷乐舞曲中的法曲精品,集唐朝歌舞之大成之作,是唐玄宗时期所做,用于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所演奏,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但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到处流落,不知所综,仅留下部分残缺的曲谱,渐渐被人所淡忘!
周宪十分喜爱《霓裳羽衣曲》,于是她决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重新修复这首曲谱。
李煜对于周宪的决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周宪根据那些残留的曲谱,自己用琵琶进行弹奏,根据自己的理解,然后使用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遗音进行重新编排、修复,终于将整个《霓裳羽衣曲》全部修复完成,让这首伟大的曲谱重新问于人世间。
徐铉也曾略通音律,某日他突然闻听乐师曹工在弹奏《霓裳羽衣曲》,十分感兴趣,于是侧耳倾听。
曲终之后,徐铉有些困惑,问曹工道:“法曲结尾应该是缓音,为何此曲反急?”
曹工答道:“旧谱实缓,但宫中有人改之!”
好不容易修复重编的《霓裳羽衣曲》却在后来金陵城被宋军攻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再度失传!
但天妒佳人,周宪幸福美满的南唐准皇后生活却没能坚持几年!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周宪突然病倒了!
周宪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有二十九岁,但自古红颜多薄命,周宪似乎也逃不脱这个魔咒。
李煜对于爱妻的病情十分紧张,朝暮视食,药汤亲自尝试后方可服用,连续数天衣不解体,在病床前照顾周宪。
原本,凭借着南唐国的各种优势医学资源和条件,周宪是有可能康复的,但随后的一件事情却让周宪病情急剧加重!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月,李煜的次子李仲宣突然去世了!
李仲宣是周宪和李煜的第二子,出生于公元961年,也就是李煜登基的当年。
李仲宣小字瑞保,十分聪慧伶俐,三岁便可以朗读孝敬,不漏一字。
平时宫中奏乐,李仲宣居然也能听懂,还会辨别音调。
宫中举办宴会时,年幼的李仲宣便已懂得礼数,出见朝臣,懂得改容顾揖。犹若成人。
要知道,李仲宣只不过是个四岁的小孩,如此之神奇优异表现,让南唐的群臣们似乎又看到了南唐的未来和希望。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