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讲述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历史

字数:1229204访问原帖 评论数:426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09-20 23:47:00 更新时间:2021-04-09 06:11:41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09-25 08:19:47
吴越往事71


钱传瓘之前要求大家所准备的石灰和黄豆终于开始发挥它们的特殊作用,当然,绝对不是给彭彦章们准备石灰黄豆粥。
吴越军将士乘着风势向吴军战船纷纷飘洒石灰,这些石灰顺着风势向吴军战船随处飘扬,到处弥漫,将整个吴军战船笼罩在一片白色迷雾之中,当然也飘进了吴军将士的眼睛之中,搞得吴军将士目不能睁、痛苦万分!
石灰战术奏效,吴越军将士又开始第二轮攻击,武器是黄豆,大家将黄豆纷纷散向吴军战船,顿时整个吴军战船的甲板之上布满了吴越军免费赠送的黄豆。
黄豆除了可以煮熟食用之外,似乎还有其它功能,比如黄豆的表面十分光滑,那么接触的摩擦系数就会增大,那么人踩到黄豆上就很容易摔跤跌倒。
所以,吴军将士并没有能够享受到黄豆的美味,相反却频频在黄豆地板上摔跤跌倒、狼狈不堪。
又是目不能睁、又是频繁跌倒,吴军似乎已经很痛苦残忍了,但钱传瓘觉得这一切对吴军似乎还不够残忍,所以他决定让场面变得再残忍些!
石灰和黄豆的战术已经相当奏效,接下来应该是无情的攻击和杀戮了,钱传瓘为了让攻击和杀戮变得更加轻松,决定动用第三种武器,黑油,猛火油。
拜吴越国发达的对外航海贸易所赐,吴越国从大食国购入了在当时极其稀有的猛火油。
这些猛火油除了一部分高价出售给契丹国外,另一部分则留给了吴越国自己使用,关键时刻,钱传瓘当然要充分发挥这些猛火油的特殊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猛火油的作用,吴越国的将士们还独出心裁,发明了一种发射猛火油的武器,铁银筒。
铁银筒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铁筒,但里面灌满猛火油,筒口用银饰封盖。
当吴越将士把这些铁银筒扔到吴军船上时,吴军将士纷纷捡起,将筒的银盖摘走,那么自然筒里的猛火油无人问津,在甲板上随处流淌。
这些可怕的猛火油只要沾上一丁点火星便会成燎原之势,遇水则火势愈猛,没有任何有效的扑救方式。
吴越军将士轻而易举地点燃了那些流淌在吴军战船甲板之上的猛火油,火势迅速蔓延燃烧,变成一片雄雄火海,整支吴军船队犹如一堆堆火焰般错落无序的飘荡在狼山附近的长江江面之上。

目不能睁、频繁跌倒、火海袭击,彭彦章和他的吴军战船似乎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抵抗能力,那么接下来就是钱传瓘的表演时刻了!
钱传瓘率领五百艘战船势如破竹般对吴军船队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和杀戮,吴军大败,溃不成军。
无论遭遇石灰、黄豆还是猛火油袭击,彭彦章一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进行殊死的抵抗,武器全部用完,就用木头进行抵抗,全身受伤数十处,仍然继续战斗。
而作为彭彦章的助手,裨将陈汾关键时刻选择了观望和漠视,也许是吴越军强大的战斗力震慑了陈汾,也许是昔日和彭彦章的矛盾使陈汾迷失了理智,陈汾决定采取见死不救的方式,任凭钱传瓘火烧吴军战船。
彭彦章终于选择了放弃,他放弃的方式也很悲壮,以自尽的方式宣告了生命的结束!宣告了为吴国的尽忠
主将的死亡使吴军群龙无首,愈加地军心溃散,彻底走向了最后的毁灭。
狼山之战,吴越水军大获全胜,逼死吴军主将彭彦章、俘虏吴军偏将七十多人,士兵七千余人,缴获吴军战船四百余艘,焚毁吴军战船无数。
自狼山至长江岸边,到处漂浮着被斩杀或溺毙的吴军将士尸体,数百里的整个江面全都染成了鲜血般的殷红色!
战争的残酷性在于它永远伴随着杀戮和死亡,但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也许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狼山的惨败激怒了徐温,对于见死不救的陈汾,徐温毫不客气,立即斩首示众,对于忠勇尽忠的彭彦章,徐温自然大加封赏,正好把陈汾的所有家产赐给彭彦章的家属!
吴国和吴越国之间的战争斗争持续了将近三十年,在这三十年期间,双方之间的战争虽然各有胜负,但胜负的差距程度似乎都不太大,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胜和大败。
然而狼山之战创造了双方战争胜负差距的最新记录,吴越国胜得一塌糊涂,而吴国则败得一塌糊涂,对于雄踞江西淮南、立志统一江南的吴国来说,不啻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徐温自然不甘心遭受如此奇耻大辱,随即再次组织水军战船,在沙山(今江苏省江阴市附近)一带的一次小规模战斗中击败了吴越国的水军,也算是为狼山惨败挽回了些许颜面!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09-26 11:17:36
吴越往事72



但沙山的小小失利并不能打消钱镠和钱传瓘父子的高度战争热情,毕竟狼山的巨大胜利是百年难遇的,也许狼山之战的胜利已经把吴国的军事实力打得一落千丈,也许现在就是打击吴国、开疆扩土的绝佳良机,那么还要等待什么呢?
贞明五年(公元919年)七月,钱镠下令钱传瓘率领三万吴越军队,向常州发动大举进攻。
在五代十国的诸位藩镇诸侯之中,吴越国只不过是个疆域、军事都相对弱小的国家,全国之兵力也不过数十万,发动三万大军几乎是倾全国三分之一之兵力,钱镠铆足了劲想把浙西常、润两州占为已有。
狼山之惨败的确使吴国大伤元气,至少在水军方面,吴国的实力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但使吴国最受伤害的还不是军事实力的受损,而是士气和心理所遭受的创伤!
徐温是个比较成熟的领导者,狼山惨败的现实告诉了徐温这样一个事实:吴越国和钱镠决不是想象中那般弱小可欺,必须对吴越国这个邻居引起足够的重视。
面对钱传瓘对常州的进攻,徐温决定亲自挂帅出征,率领吴国的那班精英武将们奔赴常州,对抗钱传瓘。
狼山之战,吴国的水军遭受重创,吴国似乎不太可能再发动水路袭击,这似乎是吴越方面的一致想法。
应该来说,这种想法基本正确,但问题是吴国的水军遭受重创并不代表不能战斗,徐温以惊人的速度再次聚集数万水军,由右雄武统军陈璋率领(热衷于进攻吴越国的那位急先锋),由海门出兵长江,目标是包抄钱传瓘的后路。
七月壬申,吴国和吴越国的大军相会于无锡,一场大战再次爆发!
相比三个月前狼山的战场形势,这次的形势似乎有利于吴越方面,因为吴军的主帅徐温病了,感冒发高烧,神志不清,根本无法指挥军队!
当然,这种机密性的消息是绝不能让吴越国方面知道的,所以当钱传瓘率军向吴军大营发动密雨般的箭矢攻击波时,吴军营中一度开始慌乱!
关键时刻,镇海军节度判官陈彦谦想出应对妙招,他在吴军中间挑选了一位外貌长相和徐温比较相似的哥们,然后让这位哥们冒充徐温,坐镇中军大营,装模作样进行指挥。
“徐温”生龙活虎地出现在吴越军面前,由于距离的缘故,吴越方面自然无法识别假徐温,那么心理方面本应有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依靠假徐温的帮助,真徐温渡过了病重的危险期,高烧退出、恢复清醒,开始亲自指挥战争。
尽管钱传瓘的军事才能已经足够优秀,但和吴国的头号权臣徐温相比,钱传瓘只能说是略显稚嫩!
因为徐温很快便找到了吴越军的薄弱环节:吴越军营驻扎在荒草干枝附近,而且最近气候又是如此之干燥, 另外风向似乎又是吹向吴越军营方向的。
以上各种条件综述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使用火攻之计,以徐温之智商,自然能够想到此计。
吴军偷偷潜伏到吴越军营附近,点燃了那些似毫不起眼的荒草干枝,烈火在杂草丛中成燎原之势,乘着风向逐渐向吴越军营侵袭蚕食,整个吴越军营瞬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钱传瓘同志似乎是把数十年战场上的好运福祉都在狼山一战中彻底透支完了,这次的战场好运福祉终于远离了钱传瓘。
战争初期并没有识破假徐温的骗局,战争相持阶段又没能够想到吴军的火攻之计,钱传瓘和三万吴越军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只能任由吴军宰割和杀戮。
贞明五年七月,吴越和吴国的无锡之战,胜负双方比之前的狼山水战互换了位置,吴军采用火攻之计大败吴越军,斩杀吴越军指挥使何逢、吴建,及一万多吴越军将士。
但是钱传瓘和吴越军的噩梦还未就止结束,当钱传瓘率领残兵败将夺命逃离无锡,来到苏州附近时,遭遇了吴国的急先锋陈璋同志,陈璋同志成功的绕道苏州,切断了吴越军的后路,再次对吴越军展开无情的攻击。
双面夹击之下,三万吴越军几乎全军覆没,当然最凶险的要属主帅钱传瓘。
钱传瓘是这支吴越军的主帅,又是吴越国的“准太子”,他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在吴军将士眼中的价格相当可观,于是吴军将士都把目光盯住了钱传瓘。
钱传瓘在慌不择路地策马奔腾时,终于碰到了以往历史正剧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幕情景,一条宽宽的壕沟横亘在钱传瓘面前。
在我的大脑历史记录中,往往帝王将相之类的知名人物总会在战场的危急时刻碰到这种熟悉的壕沟,似乎大家在那个年代都喜欢壕沟,也没听过那些知名人物在危急时刻碰到其它的大自然困难。
比如,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刘备同志,就曾经在被蔡瑁追杀时碰到过一条壕沟,又如我之前写的《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中的金国开国皇帝阿骨打同志,好象在战争之中也碰到过一条壕沟!
当然,这种传说神话型的壕沟事件的结果只能有一种:成功飞越!否则历史就要被多次反复改写了!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09-27 21:20:49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1 00:02:57
吴越往事73

作为一名未来的帝王人选,钱传瓘自然在这次熟悉而又神奇的壕沟事件中获得了成功飞越的结果。
当然,关于钱传瓘飞越壕沟的细节,史书很是进行了一番添油加醋,钱传瓘在跨越之前,曾举策私誓:“天必助我,马当跃上,不然则坠我于此!”
随后,钱传瓘的那匹马犹如神仙附体般,成功地跨越壕沟,逃出了生天!
杭州的城楼之上,年近七旬的老人钱镠满目疮痍地注视眺望着远方,吴越军在无锡惨败的消息已经传到杭州城,钱镠闻迅悲痛万分,一方面是痛惜那三万战死沙场的吴越军将士,另一方面则是深深担忧儿子钱传瓘的安危。
当钱传瓘骑着他那匹神助之马神情沮丧、遍体创伤地出现在远处的视线之中时,钱镠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老泪纵横、夺眶而出。
跟随钱传瓘逃回杭州的仅剩数百名残兵败将,两名主将指挥使何逢、吴建战死沙场,永远长眠在了无锡战场,当钱镠看到何逢曾经的坐骑时,突然情绪大恸,怀抱那匹坐骑放声痛哭!
从石镜镇参军以来,钱镠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四年的军事生涯,从一名小小的石镜镇副将,一路浴血拼杀,终于占稳了两浙十一州的地盘,成为吴越国之国王,吴越国的将士都是他的家乡子弟兵,都曾为吴越国的建立创下过功劳。
但一夜之间,三万多名曾经熟悉的将士都灰飞烟灭去了,吴越国从此又将新添三万多名痛失亲人的家属,“无锡河边埋忠骨,杭州又添亡夫人”。
而这一切的罪责似乎都应该由这场战争的发起者钱镠来承担。
以往吴越国也曾经打过败仗,但惨败的程度似乎从没有达到这种程度,钱镠内心的伤痛是无法抑制和言语的!
为了夺取自己的所谓霸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私利,就要牺牲那么多无辜将士的生命?就要使那么多无辜的家庭增加痛苦?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英雄豪杰、所谓的帝王将相吗?
钱镠在那一瞬间终于真情流露,终于真心释怀,真心诚意地为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痛哭流涕!
当杭州城的将士家属们看到钱镠的这番真情流露后,大家选择了宽容的理解,原先可能存在的怨气和抱怨也就化成了一声声叹息!
不管钱镠的这番表现到底是真心忏悔还是假意作秀,总而言之达到了效果,杭州城全体军民心愈附之!
钱镠这边正忙着忏悔祭奠阵亡将士,而获胜者吴国方面似乎也不太消停,好象打算乘胜追击,夺取苏州!
无锡之战彻底扭转了吴国在狼山水战之后的被动不利局面,吴国又重新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于是徐温的那位著名养子徐知诰开始发话了!
我们还是先抽空简单介绍下徐知诰吧,这位同志虽然以往出场不多,但在这部故事中,这位哥们同样是个相当重要的配角,重要配角总得给点戏份表演吧!
徐知诰,原名李昪,字正伦,徐州彭城人,据说是唐宪宗第八子李恪之玄孙(只是据说)。
但号称唐室后裔的李昪同志却出生极其卑微,家境贫寒,其父李荣在唐末战乱之中不知所终,李昪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流落在淮南一带以乞讨为生。
杨行密攻取濠州时,无意间看到了孤儿李昪,隐约之间感觉这位小孩非常人,所以打算收取李昪为养子。
但杨行密的那几位豚犬类儿子却不愿接受李昪,也许感觉到李昪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以杨渥为首的杨公子们强烈反对父亲杨行密收养李昪,于是杨行密只好退求其次,把李昪交由部属徐温收养,所以李昪也就阴差阳错地成了徐温的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
此时的徐温也只不过是杨行密手下的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当徐温的养子,充其量也就是位衣食无忧的公子哥,徐知诰在大家眼中实在是毫不起眼。
但随着徐温成功地夺取杨氏集团的军政大权,作为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也开始在吴国的政坛展露头脚。
虽然只是徐温的一位养子,但年青的徐知诰同志却胸怀鸿鹄之志,开始积极向上参与吴国的政事。
靠着养父的那层特殊关系,徐知诰很快升任升州刺史,并在主政期间礼贤下士、厚待儒者、收拢人心、自励勤俭、宽仁为政,获得了吴国军民们的一至致赏识,甚至被公认为吴国的十大杰出青年!
但无论徐知诰无论如何努力、如何用功,他的身份始终还是徐温的养子,尽管徐温对徐知诰十分器重,经常怒骂自己的那帮儿子窝囊无能,不如徐知诰,但在涉及接班继承人的关键敏感问题上,徐温还是要选择自己的亲生儿子。
徐温的长子徐知训被公认为是徐温的热门接班人,但这位仁兄并没有好好利用这种有利资源,相反这位哥们表现的非常嚣张跋扈,经常肆意侮辱欺负吴国名义上的领导杨隆演,当然徐知诰也在他的侮辱欺负行列。
由于担心表现优秀的徐知诰会夺走他的吴国执政接班人宝座,徐知训便瞒着父亲徐温,两度以宴会的名义宴请徐知诰,打算在酒席之中暗杀徐知诰,但关键时刻徐知诰都有贵人相助,成功逃脱。
每时每刻都被徐知训关注惦记,对于徐知诰来说,实在是件比较郁闷和烦恼的痛苦之事,但很快徐知诰的郁闷和烦恼一扫而光,因为有人帮助徐知诰解决了一切郁闷和烦恼!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2 13:12:32
吴越往事74


朱瑾原本是唐朝政府任命的泰宁军节度使,割据山东一带,但后来受到中原老大朱温的攻击,被迫逃往淮南,投奔杨行密!
来到准南之后的朱瑾受到了杨行密的厚待,被任命为武宁军节度使、行军副使,并在朱温进攻淮南清口的战争表现出色,升迁为东南诸道行营副都统、领平卢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朱瑾是个比较感恩的同志,在杨行密死后,淮南集团的政局变得动荡不安,先是杨渥被徐温、张颢夺取大权,再是杨渥被徐温、张颢杀死,杨隆演继位,后是徐温杀死张颢,独揽淮南集团军政大权,这一切朱瑾都看在眼中,忿忿不平。
而徐温、徐知训父子似乎也比较忌惮功高权重的朱瑾,尤其是徐知训,一直在寻找机会干掉朱瑾。
但朱瑾比李遇似乎聪明了很多,表面上对徐温父子恭敬有加,并不冲动发飙,暗中经常劝说杨隆演,乘机除掉徐温父子,但豚犬类的杨隆演显然没有那个胆量。
贞明四年(公元918年)七月,朱瑾派遣爱妾去问候徐知训,当然以徐知训的个性自然不会放过这位爱妾,顺理成章地乘机占有了这位爱妾。
自己的爱妾被徐知训占有,朱瑾居然被戴绿帽子了,心中对徐知训的愤怒愈加强烈!
但徐知训光占有了朱瑾的爱妾还不够,还打算乘机折腾朱瑾,一纸调令把朱瑾外调泗州。
尽管心中的愤怒已经达到极致,但朱瑾表面上依然对徐知训尊重恭敬,不过朱瑾心中已经开始酝酿铲除徐知训的计划。
临行泗州之前夕,朱瑾决定宴请徐知训,以表示对徐知训的“提拔之恩”,宴会之上,朱瑾又是送宝马、又是请歌伎,把徐知训服侍得非常舒服!
酒宴过后,徐知训准备告辞,朱瑾立即叫出自己的妻子陶氏和徐知训相见,当徐知训拜见陶氏时,朱瑾家中的伏兵四起,把徐知训给干掉了。
朱瑾立即拿着徐知训的人头来见杨隆演,而这是杨隆演重新夺取吴国军政大权的绝佳良机,因为就连徐温也不在扬州广陵。
但豚犬毕竟只是豚犬,杨隆演看到朱瑾杀了徐知训后,居然吓得魂飞魄散,连声喊道:“这件事我什么都不知道,不要来找我!”
碰到这种极品领导人,朱瑾算是彻底的歇菜了,最后自刎而死!
吴国的势力瞬间出现了短暂的真空,如果杨氏集团内部有个别猛人强人的话,这似乎是重新夺权的良机。
然而,杨氏集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显得反应相当迟钝,而反应最为迅速的居然是徐温的优秀养子徐知诰。
此时的徐知诰正在润州任职,闻听徐知训被朱瑾所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兵赶到广陵,以徐温养子的名义诛杀朱瑾的家属、平息了这场内乱,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掌控了朝政。
贞明五年(公元918年),徐知诰被任命为右仆射、参知政事、知内外诸军事,成为仅次于养父徐温的吴国二号人物。
无锡之战的大获全胜刺激了年青的徐知诰,于是徐知诰向徐温进言:携得胜之势,请派二千精锐军队,更换吴越军的服装,尾随吴越的散兵游勇,乘乱攻取苏州城。
诸将深以为然,纷纷请求乘此良机,步骑全进,彻底消灭吴越国!
但此时的徐温却选择了和平,他平静地对众人说道:“天下已经离乱久矣,搞得民不聊生,而且钱镠也非轻易能对付,如果再兴战事,才是诸位的忧虑,何不乘此大胜,和吴越停战休息,使两国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君臣能够高枕无忧,岂不乐哉,何必再去多杀生灵呢?”
在那一瞬间的徐温似乎被和平使者灵魂附体,常年的沙场征战已使徐温心生厌倦,也许是应该和该死的战争说再见了!
于是,徐温义无反顾地率兵撤离了无锡!
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八月,杭州城迎来了一批身份特殊的客人,以客省吏欧阳汀为代表的吴国求和使者团,外加一批无锡之战中的吴越军俘虏。
徐温迫切希望尽快迎来和平,所以率先抛出了橄榄枝,接下来就看钱镠的反应了!
钱镠其实比徐温更加地渴望和平,尽管无锡之战吴越将士死伤无数,但钱镠并不打算报仇雪恨,无休止的战乱只会增加将士百姓们的痛苦,胜了又如何,败了能怎样,追求和平难道就真的如此之困难吗?
以往,气势汹汹、酷爱战争的吴国经常无休止的随意发动战争,吴越方面不得不疲于应战,现在,既然吴国方面能够放下身份,主动寻求和平,那何不积极响应呢?
于是,钱镠非常礼貌地接受了吴国的求和请求,双方多次来往书信,正式宣告了两国长久和平时期的到来。
在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和平永远是个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多少所谓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发动残酷的战争,受伤的永远是普遍的军民百姓!
钱镠和徐温在人生的晚年时刻,终于抛弃了一切前嫌和隔阂,也放弃了所谓的理想和目标,联手给吴越和吴国的百姓们带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3 12:57:05
吴越往事75


和平的春风开始吹遍整个吴越大地,这股新鲜的春风来得如此之及时和柔顺,使得整个吴越国上上下下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像。
这种景像在当时战乱不休的各藩镇势力国家中间实属极致难见,北方梁朝的朱友贞正和河东的李存勖打的不可开交;割据凤翔的李茂贞和称霸川蜀的王建势力冲突频频;吴国看似和吴越国达成了和平协议,但和另几位邻居的战事却并没有停止;占据岭南蛮荒之地的刘岩也不甘寂寞,和北方邻居湖南楚王马殷兵戎相见;就连十分弱小的闽国王王审知也常兴兵事,和几位邻居们小打小闹。
真正的和平对于那几位乱世枭雄来说,似乎是件类似水底月、镜中花似的玩意,看看可以,获取不行。
谁都想在乱世之中称王称霸,成就霸业,因为成就霸业的唯一途径便是战争,只有战争才能成就霸业,所以和平当然是成就霸业的唯一阻碍,所以和平的获取当然非常的困难。
唯独钱镠同志似乎看破了所谓的“称王称霸,成就霸业”,决心将自己内心一直苦苦追求的和平真正意义上进行到底!
当钱镠同志神情逸志地在杭州城的西湖之畔尽情享受和呼吸和平的新鲜气息和味道时,吴越国的百姓官员们自然也充分沐浴在和平笼罩的气氛之中。
但钱镠同志并没有因此年老昏聩、头脑发晕,在面对和平时期的几次比较重要的外交活动中,钱镠依然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
老冤家对头吴国在和吴越国达成和平协议之后不久,政坛局势又出变化了!
杨隆演已经整整当了十三年的吴国领导人,当然主要是当徐温的傀儡和木偶。
懦弱而又胆怯的杨隆演在这段时间内,表现的极其听话顺从和谨慎小心,从而使徐温没有再对杨隆演下毒手,杨隆演如履薄冰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虽然徐温表面上对杨隆演还算客气,不像儿子徐知训那般粗鲁无礼,但傀儡和木偶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杨隆演内心深处的郁闷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既郁闷和痛苦,又不能公然发泄,杨隆演只能借酒销愁,借食消苦,最终卧病不起。
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四月,年仅二十四岁的杨隆演病入膏肓,吴国再次面临更换领导人的局面。
这个时候,有些好事者开始向徐温进言:“丞相大人,既然吴王没有子嗣,要不就您老人家去当吴国的国王吧!”
关键时刻,徐温决心把自己的权臣之路彻底进行到底,皇帝的不要,权臣的必须,徐温励志于充当一回“曹操”的角色,终生不篡位、终生当权臣,那些遭骂名的事就由子孙后代们去做吧!
杨隆演的弟弟丹阳公杨溥被徐温任命为新的吴国国王,当然他仍然是徐温掌控下的傀儡和木偶。
不过徐温同志也十分可爱,自己不想当皇帝也就算了,居然像事儿妈般频繁书信给钱镠,要求钱镠建国称帝:
“钱公,其实您老人家完全具备建国称帝的资本和条件,吴越国名下数十万精锐军队、数十州的富庶地盘,就连我们吴国也经常败在您手下,至于中原梁朝的那个小屁孩朱友贞,您根本无需理睬他,他估计现在自身难保!”
“钱公,您也快是七十岁的老人家了,也该享受下皇帝般的生活,过过皇帝般的瘾吧,过了这个村,也就没下个店了!”
面对徐温狡猾的溜须拍马和怂恿撺掇,年近七旬的钱镠并没有迷失人生的方向,因为徐温的用心显然并不良好,要钱镠充当那只倒霉的出头鸟,而吴国显然想从中渔翁得利!
其实要皇帝的虚名干吗,难道我现在的实际生活比皇帝差吗?整个吴越国都是我说了算,整个吴越国的百姓们都拥护和爱戴我,即使我不建国称帝,其实在他们心慕中,我已经是吴越国的实际皇帝了!
虚名对于我来说,其实就像是那些粘附在我衣服上的灰尘和颗粒,对我其实没有任何用处,而且我将把它们轻轻的用手指掸走,毫不留恋!
钱镠轻篾了拒绝了徐温的建议,继续安然地当他的吴越国王,称帝这种傻事只有傻子才能会做!
拒绝了徐温的称帝建议,钱镠觉得和吴国之间的和平友谊似乎并不十分牢靠,以徐温的狡猾性格,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应该是他的惯性,不知哪天又会和吴越国兵戎相见,所以必须再次寻找可靠的盟友!
在五代十国的版图之中,真正和吴越国陆地领土接壤的其实只有吴国和割据福建的闽国,而领土并不接壤但距离又比较接近的则是割据湖南的楚国和割据岭南的南汉国。
吴国的情况我已经讲述得比较详细了,我在这里就不再罗嗦了赘述了,至于另外三个国家闽国、楚国和南汉国,虽然只不过是吴越国故事中的配角,但也很有必要简单讲讲他们的故事!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4 10:18:42
作者:@惘然生烟 时间:2015-10-04 00:44:14
东吴春秋 2013-09-29 21:34:29
一、2
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大唐中和六年(公元852年)出生于临安临水里,当然伴随着成功人士(那些红花们)的史书记载,总会有那些正面、积极、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因为史书原本就是成功人士们自己书写的!
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成功人士,钱镠同学自然也免不了那些俗套,同样给自己制造了大量的传奇和故事,当然这些传奇故事的多数也许有可能真实存在过。
比如说,大中五年(公元852年......
-----------------------------
盐政是解读中国历史的另一个维度,和粮食、人口、土地、水源可以比



唐末的那帮枭雄豪杰们,几乎大半和盐业有瓜葛!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5 23:15:28
作者:@明轩公子 时间:2015-10-05 18:11:28
吴越完了还是接档闽国么?



是的,吴越国连载完成,就继续写闽国,现在正在写,等以后再网上发出来,谢谢支持!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6 22:04:32
吴越往事76


先说说闽国吧!
闽国的创立者是王潮和王审知兄弟,王潮兄弟原本是光州固始人,世代务农为生。
当黄巢的盐帮军队肆虐中原时,江、淮间盗贼四起,一位名叫王绪的军队小头目乘机率兵造反,攻取了固始县。
当时的王潮兄弟在固始县一带以材勇而闻名,而且王潮又在固始县担任县吏之职,自然成了王绪招揽网罗的重点对象。
在唐朝末年的那段乱世之中,想要太太平平、安安稳稳地过过小康美满生活,几乎是个无法实现的愿望,外加王潮和王审知兄弟似乎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已的主,所以兄弟两人便顺流潮流加入了王潮的军队。
不过,占据小小固始县城的王绪只不过是乱世之中的一股极其弱小的势力,在光州的北方,则是猛人猛将倍出的蔡州。
中原一带的头号杀戳狂人、食人恶魔、破坏专家、残忍军阀、暴虐天王秦宗权同志正好盘踞在蔡州一带割据称王,以王绪的实力要想和秦宗权较量,那是痴人说梦话。
王绪同志似乎也比较知道自己的真正斤两,所以非常知趣地选择了依附秦宗权,所以被秦宗权任命为光州刺史。
但光州刺史的座位绝不是秦宗权白给的,当黄巢逃离长安攻击蔡州一带的秦宗权时,秦宗权自然要小弟王绪率兵增援,攻击黄巢。
关键时刻,王绪同志开始思考人生:听从秦宗权,很有可能成为黄巢的炮灰;反抗秦宗权,必然成为秦宗权的猎物,呆在光州横竖都是个死,何不另辟蹊径,到其它比较清静的地方去发展?
王绪同志的猜测比较精确,当他选择对秦宗权的要求不予理睬时,秦宗权迅速做出了反应,率兵击之。
幸亏王绪早已做好了转移根据地的准备,因此全军撤离光州,开始了一段长达千里的长距离行军大转移。
至于行军转移的方向,王绪大致有个大致模糊的目标,那就是江西南部、福建一带,因为那个年代的江西南部、福建山区基本上属于蛮荒未开化之地,也就比广东岭南一带稍强些。
蛮荒未开化之地,自然意味着没什么经济富庶可言,自然也就意味着没有多少人会去挣抢这种地盘,唐朝政府对于这种地方,连节度使都懒得设,当然不会有多少唐朝的政府军,正所谓“山中无老虎、小猴称霸王”,自然是王绪这种小级别军事势力理想的盘踞场所。
王绪的这支小股军队从光州一路南逃,过长江、入江西、到赣南、转临汀、攻陷漳浦,成功地占据了福建南部山区一带。
说实话,王绪之所以能够千里大挪移,攻城拔寨,并不是说他的这支军队到底有多大的战斗力,究其原因是他所遭遇的对手实在太弱、完全没有档次。
盘踞了福建山区的王绪同志,终于开始鸟枪换炮,成功地聚集了数万之众,声势浩大,成为赣南、福建一带的一股强大军事力量。
成功就在眼看,王绪同志又一次开始思考人生了,虽然王绪号称枭雄式人物,但却天性猜忌多疑。
自己的胜利果实自然不能让下属或别人摘取,王绪开始猜忌怀疑军队中的材能出众者,猜忌怀疑的结果是在军队中挑选有材能的将领,并杀之,就连王绪的妹夫刘行全也在王绪的屠杀行列之内。
王潮、王审知兄弟在这支军队中的材能数一数二,自然引起了王绪的强烈猜忌,而且王潮兄弟似乎开始显露出了不听指挥的迹象。
当王绪的军队行军至漳州一带时,由于道路险阻、军粮缺乏,王绪便下令将士抛弃所有家属行军,但王潮兄弟都是至孝之人,不忍心抛弃母亲,仍然携母同行,引起了王绪的极度不满。
王绪一度准备杀死王潮之母,遭到王潮兄弟的拼死阻拦,最终没有得逞,但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不可调和,现在就看谁能先下手为强了!
相比王绪而言,王潮更称得上是一朵乱世中成功绽放的红花,因为他比王绪更善于抓住机会。
王潮迅速展开游说攻势,说服王绪手下的几位前军将领,共同倒戈,对付王绪。
王绪“屠杀材能精英”的恐怖行动已经彻底激怒了所有将士,大家决定不再选择为王绪卖命。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七月,在王潮的率领下,几十名壮士埋伏于篁竹林中,待王绪出现时,将王绪擒获,遭囚禁绑架的王绪后惭愧自尽而死。
群龙不能无首,众人一致推举王潮为这支军队新的领导人,王潮正式开始了他的独立领军生涯。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07 21:25:24
作者:@嘉陵江上的鱼夫 时间:2015-10-07 12:59:31
顶一下

谢谢支持!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1 13:29:09
:@一叶不知春 时间:2015-10-08 13:13:30
@东吴春秋 2015-10-05 23:15:28
作者: @明轩公子 时间:2015-10-05 18:11:28
吴越完了还是接档闽国么?
是的,吴越国连载完成,就继续写闽国,现在正在写,等以后再网上发出来,谢谢支持!
-----------------------------
吴越国从兴起到衰亡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写到这里就算完了吗,没有结局呀楼主??


吴越国还没写完,只是过程中需提到闽国,吴越国的继续更新,谢谢!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1 13:41:44
吴越往事77


王潮当上了独霸一方的统帅,自然深知巩固人心、稳定军队的重要性,先是王绪之前各种不得人心的规章制度统统废除,“屠杀材能精英”行动自然要第一个废除,然后是约束部属、严整军纪,使的这支军队在赣南、福建一带令人耳目一新!
但和王绪的战略想法有所不同,王潮对盘踞福建其实兴趣并不大,一来手下将士都是中原河南人,很不习惯福建当地的生活习性,二来福建确实地贫人稀,大家没什么油水可吃,并不是理想的生活场所,所以王潮决定率兵北上,打回老家光州。
当行军至沙县(沙县小吃的那个沙县)一带时,泉州人张延鲁找到了王潮,向王潮诉说泉州刺史廖彦若的贪婪残暴,希望王潮能够留在福建为民除害,干掉廖彦若。
这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王潮的命运,王潮最终决定留在福建,打拼江山,第一站自然是民怨沸腾的泉州廖彦若。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八月,王潮成功率兵攻克泉州,杀死刺史廖彦若,但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福建地区老大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关注。
面对陈岩,王潮选择了示弱遣使投降,因为尽管王潮的军队看似实力雄厚,但要和整个福建地区的老大作对,王潮似乎没那么傻。
陈岩似乎也比较欣赏王潮,随即表奏王潮为新的泉州刺史。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十二月,陈岩病重,临终前打算把福建的军政大权交付于王潮,但还没等陈岩的使者赶到泉州通知王潮,陈岩便去世了,陈岩的妻弟范晖乘机撺掇福州将士推举他为福建观察使的留后(即代理观察使)。
但范晖同志显然并不是位合格的领导者,在福州骄横奢侈、大失人心,大家颇有希望王潮能够取而代之的想法。
既然群众有要求,王潮自然要顺应,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二月,王潮任命从弟彦复为都统、三弟王审知为都监,率兵攻打福州。
但福州毕竟是福建的州府,自然不会像泉州那般不堪一击,王审知在率兵攻打了整整大半年后,仍然没能拿下福州城。
龟缩在福州城中的范晖非常恐慌,连忙向北边的领居浙东节度使董昌求救,董昌是范晖的儿女亲家,自然要发兵援救。
福州城久攻不下,死伤惨重,浙东方面又派遣援兵,王审知终于支撑不住了,急忙向大哥王潮求救,要求撤回泉州休整。
王潮愤怒了,严令王审知不得擅自撤离,必须坚持到底攻取福州,因为王潮知道福州城内的范晖已是强弩之末,唯有坚持,才能胜利。
老大生气了,王审知表示压力山大,压力山大唯有转移,转移发泄的对象当然是福州城中的范晖。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五月,福州城粮绝,范晖自知不可守,弃城而逃,王审知终于占领福州。
福州的占领,也就标志着王潮成功地上位,成为新的福建地区老大,诸如建、汀之类的各类弱小势力纷纷向王潮归顺。
唐朝政府比较识趣,迅速做出反应,很快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从此王潮的势力便开始在福建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不过,王潮同志的运气不好,才当了四年的福建观察使,便因病去世了。
王审知被推举为新的福建地区老大,在大哥王潮的基础上,王审知牢牢稳固自己在福建的势力,并被唐朝政府任命为福建威武军节度使、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唐朝政府被朱温判处死刑后,王审知同样选择了向朱温的梁朝继续臣服,因此获得了朱温的赏赐,被朱温册封为中书令、闽王,闽国的历史也就算是真正开始了。
在王审知当政闽国期间,总体上采取的是和平主义路线,但在选择站队方面,王审知的选择和吴越王钱镠基本类似,选择臣服朱温的梁朝,那么必然要得罪淮南杨氏集团。
所以,王审知的闽国在开国初期便开始和淮南杨氏集团交恶,甚至一度兵戎相见。
以闽国在福建的军事实力,甚至比吴越国还弱小,只不过是这块地盘对那帮枭雄们实在没什么太大吸引力,所以王审知才能够在闽国数十年安然无恙。
其实钱镠完全可以选择闽国作为他最佳的开疆扩土进攻对象,然而钱镠却始终同闽国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外交关系。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吴越和闽国都同吴国为敌,都臣服梁朝)的不变法则,钱镠决定同比自己实力还要弱小的闽国结盟。
结盟的方式还是老套路,政治联姻!
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冬,钱镠为儿子钱传珦向闽国的王审知求婚,希望能够和王审知结为儿女亲家,而王审知也积极配合,同意联姻,双方的外交关系迅速升级为友好亲密,并保持了二十多年之久!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3 18:32:18
吴越往事78

占据湖南的楚国的开国者是马殷。
马殷,字霸图,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许州鄢陵人,是极品邪恶军阀秦宗权和不儒哥孙儒的同乡。
在许、蔡一带长大的哥们,一般来说都习于军事、擅长打仗,当然也比较残忍嗜杀,不过马殷在这帮同乡中间实属另类,史称其宽厚乐善。
少年时代的马殷似乎家境也不富裕,而且战乱年代好象也没什么正当工作可以做,所以很快便加入了秦宗权下属决胜指挥使孙儒和龙骧指挥使刘建锋的军队,并担任孙儒的禆将。
中和年间,黄巢率部攻击驻扎蔡州的秦宗权部,作为秦宗权的部属,孙儒、刘建锋和马殷都参加了对抗黄巢的残酷战争,并且表现都相当勇猛,成为秦宗权所倚重的得力干将。
黄巢败亡后,秦宗权转型升级成为中原地区的头号军事狂人,便四处攻略、到处扫荡,准备完成黄巢未完成之伟大事业,一统江湖、称王称帝。
淮南和江南是秦宗权垂涎三尺的一块肥肉,自然不能旁落他人,在秦宗权的授意下,孙儒率领刘建锋、马殷两位得力干将,在秦宗权弟秦宗衡的率领下,率精兵万余人,渡过淮河,攻略淮南。
而此时的淮南也相当不太平,淮南节度使高骈同志正忙着求道成仙,充分信任于得道高仙吕用之,完全不理政事,搞得淮南的将领们怨声载道,淮南内部的危机一触即发。
高骈同志派遣应战秦宗衡、孙儒蔡州军团的是昔日黄巢的降将毕师铎,但此时的毕师铎同志心怀怨言,怨恨于吕用之和高骈,乘机发动叛乱,并联合秦彦占领扬州广陵,囚禁了自己的上级领导高骈。
庐州刺史杨行密乱世之中开始崛起,以为上级领导高骈报仇为口号,兴兵攻打广陵!
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当然给秦宗衡、孙儒的攻略淮南提供了绝佳良机,秦宗衡和孙儒势如破竹般率兵纵横驰骋于淮南,很快兵临广陵城下,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十一月,当秦宗衡和孙儒驻兵于广陵城西时,居然遇到了挑起淮南内乱的毕师铎和秦彦。
广陵城已被杨行密占领,毕师铎和秦彦只能仓惶而逃,转而投奔实力更为强劲的秦宗衡和孙儒。
但当秦宗衡和孙儒在淮南的实力水涨船高时,这支蔡州军团内部却也开始不可避免地感染内乱之殇!
秦宗权在中原一带的攻略扫荡虽然短期内似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这种辉煌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隐患,没有自己牢固的根据地,习惯性地游荡作战,肆意杀戮不得人心
另一位中原的军阀势力朱温同志在对抗秦宗权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开始逐渐侵吞蚕食秦宗权的地盘,最终居然把秦宗权的势力压缩在蔡州一带。
秦宗权自然不甘接受失败的命运,于是紧急发出求救信号,要求弟弟秦宗衡立即率兵回援蔡州。
救援大哥,秦宗衡自然责无旁贷、积极响应,但作为秦宗衡的副手,孙儒同志却有自己的特殊想法。
虽然秦宗衡是这支军队的主帅,但其实副帅孙儒才是这支军队的真正掌权者,下属刘建锋、马殷都是孙儒的心腹死党,秦宗衡只不过是秦宗权用来制约和监督孙儒的一枚棋子,在这支蔡州军团中间毫无威信而言,孙儒自然不用看秦宗衡的脸色行事。
秦宗权在中原的立足早晚将成败局,成为黄巢第二已是定局,这种时候去救援秦宗权,那就只能充当秦宗权的殉葬品。
所以孙儒决定不再理睬秦宗权的救援信号,装傻充愣地呆在淮面休生养病(主要是装病)。
面对孙儒的完全不配合,秦宗衡发怒了,以统帅的身份要求孙儒必须立即出兵蔡州。
主帅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孙儒表示很害怕,决定宴请秦宗衡赔礼道歉,在宴会之上,孙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道歉“诚意”,直接把秦宗衡一刀杀了。
秦宗衡死后,孙儒迅速接管了这支蔡州军团的管理权,并派遣刘建锋、马殷两位猛将四处攻掠,很快攻占高邮、扬州、庐州,并把目光关注到了浙西富庶的润、常、苏三州。
龙纪元年(公元888年)十二月,孙儒率部渡江攻击常州,正式开始了同杨行密、钱镠双雄长达五年之久的浙西三州争夺战。
此时的马殷还只不过是刘建锋的下属部将,而刘建锋是孙儒的部将,论级别马殷比钱镠和杨行密要差了整整两个级别。
如果这个时候,让大家猜测下,这支蔡州军团最有可能成功绽放的红花,大家的答案也许是孙儒或刘建锋,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平时默默无闻的马殷。
但按照历史老人的惯例,先出场亮相的未必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比如盐帮军队中最先亮相的王仙芝,也就最先挂掉了,又如浙东一带最先出风头的董昌同志,也就习惯性最先掉头了!
总而言之,先出场的、先出风头的同志,未必就是最后能够留在场上、最后能够出尽风头的同志!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4 20:09:39
谢谢大家的支持,这个帖子我会坚持更新,必须完成这个庞大的工程,谢谢!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5 08:33:12
吴越往事79



比如说最先亮相、风头最劲的孙儒同志,便第一个被挂掉了,因为孙儒同志在某些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领导秦宗权的“光荣传统”,一如既往地嗜好杀戮、暴虐恐怖,这种行为是完全不得百姓支持的,所以不儒哥孙儒在和杨行密的长期战争中,逐渐落入下风,最终被杨行密干掉,提前退出了乱世争霸的军事舞台。
孙儒虽然玩完了,但他手下的那帮精兵强将们还在浙西一带四处游荡,这是一股绝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而且目前群龙无首,无论杨行密抑或钱镠,都想占为已有。
危机时刻,孙儒手下的那帮猛人猛将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推举刘建锋为新的军事领导,张佶为行军参谋,率领仅剩的七千人马,开始进行战略大转移。
此时的马殷同志还是轮不上号,担任先锋指挥使,最多只能算是刘建锋、张佶之后的三号人物。
浙东、浙西、淮南、甚至福建都已存在强大的军事集团,刘建锋和张佶唯有逃离杨行密的地盘,向江西中南部的洪州、虔州、吉州一带进军。
当刘建锋和张佶率领的这支蔡州残余军团来到江西洪州一带时,已经再次成功的聚集了数十万之众,成为江西一股极其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刘建锋和他的那帮蔡州军团将士似乎被杨行密打得有些神经过分紧张、心理阴影重重,总是感觉呆在江西似乎也不安全,毕竟江西靠着杨行密的地盘太近,等杨行密返过神来,早晚会进军江西(事实证明江西最后还是被杨氏集团占领了),所以决定进行二度战略转移。
大家放眼望去,似乎只能江西的西边邻居湖南是块比较理想的转移场所!
此时的湖南其实也不算是什么风水宝地,和福建一样的穷山恶水、地贫人稀,而且还有大量不服约束、没有开化的少数民族居住,论起生存居住适宜指数,甚至还不如福建山区。
但往往越是这种蛮荒之地,越适合乱世之中的逃亡者们生存,因为还是那句老话“山中无老虎、小猴称霸王”,整个湖南一带除了那些乘机割据的各州弱小势力,以及少数民族部落外,根本没有类似杨行密、钱镠之类的枭雄豪杰存在,当然是落难的刘建锋们理想的生存发展场所。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五月,刘建锋率部进入湖南,军事行动第一站澧陵!
此时的湖南,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势力有数十家,其中最为强悍的应属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刺史邓处讷。
潭州是湖南观察使的州府所在,名义上是整个湖南军事界的老大,面对外来不速之客刘建锋的突然光临,自然要做出强烈的反应。
邓处汭迅速派遣邵州指挥使蒋勋率兵三千驻守回龙关,而刘建锋则派遣马殷应战。
此时的马殷终于开始在这支军队中间展露头脚、亮相出彩,当马殷兵临回龙关下时,他却没有选择率兵强攻,而是对蒋勋同志展开心理攻坚战。
马殷派遣使者拜望蒋勋,对蒋勋讲述诸如顺应潮流、择良木而栖、鸟往高处飞、识实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老套话题,居然把蒋勋成功说服了,蒋勋和他的手下将士放下武器,向马殷投降!
进军湖南第一战如此之顺利,刘建锋立即命令将士换取蒋勋邵州兵的盔甲,然后冒充邵州兵,迅速向潭州进军。
潭州刺史邓处汭同志此时正忙着喝酒作乐,当守城将士看到“邵州兵”得胜归来后,自然大开城门,夹道欢迎,刘建锋以非常轻松的姿态攻破潭州,活捉邓处汭,自称湖南观察使留后,成为湖南地界新的军事老大。
乱世之中,谁能把握枪杆子,谁就是真正的老大,面对各种势力的相互攻击,唐朝政府采取的习惯方式是息事宁人、乱和稀泥、事后出面、搞些总结性赏赐和册封。
比如,刘建锋同志很快被任命为湖南节度使、而马殷也随之高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从昔日被杨行密如丧家之犬般苦苦追赶,到数年后摇身一变,成为风光无限的湖南节度使,刘建锋同志的屌丝逆袭非常成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刘建锋这朵红花原本极有希望成功绽放。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刘建锋最终还是没能成为那朵绽放的红花,而是成为了衬托红花马殷的那朵超级绿叶!
也许是逆袭后的心情格外的愉快和舒畅,刘建锋同志开始摈弃以往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转而贪图享受、骄横奢侈,终日纵酒作乐。
纵酒作乐也就罢了,反正也不会影响其它人的正常生活,刘建锋同志也许是厌倦了自己的那帮妻妾,居然把解手伸向了自己下属的妻妾。
军卒陈瞻的妻子长得极其美貌艳丽,无意间被刘建锋发现,本着“下属妻必须欺”的基本原则,刘建锋把陈瞻的美妻乘机占有了,而且毫不避讳,公开、公然地把陈妻抢入府中,寻欢作乐。
你抢我老婆也就算了,那就偷偷地搞搞婚外情,我就当个鸵鸟装傻算了,毕竟你是领导,但你居然如此高调公开的抢我老婆,搞得潭州城人人皆知,我陈瞻的脸面彻底丢尽,那就必须和你算帐!
陈瞻愤怒了,虽然他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军卒,但小人物一旦生气愤怒了,后果同样很严重!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6 08:47:45
吴越往事80



某日深夜,陈瞻同志袖藏铁椎,潜入刘建锋府中,将刘建锋椎杀!
并非最先出场,但风头比较出尽的刘建锋也如同深中魔咒般挂掉了,下一个倒霉蛋将会是谁呢?
湖南一带再次面临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大家慌乱之中的当然想法是打算推荐军中的二号人物张佶为新的湖南地区领导人。
张佶同志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大家的推荐,毕竟老大的位置还是非常诱人的,但当张佶骑马赶往节度使府就职的路上,意外发生了,他的坐骑突然将张佶掀翻,张佶左侧大腿受伤。
在被座骑掀翻并受伤的那一刻,张佶似乎醍醐灌顶、头脑豁然开朗清醒,于是他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大家好,其实我并不适合担当湖南的领导人,马殷同志有勇有谋,宽厚待人,我所不能及,他才是大家真正的主人。
在张佶的强烈推荐下,湖南地区的三号人物马殷同志终于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推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湖南地区的最高领导人。
唐朝政府也顺水推舟,任命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管辖湖南境内的七州之地。
新任领导马殷充分吸取了老领导孙儒、刘建锋自取灭亡的教训,开始在湖南一带推行宽政仁治,终于改变了这支蔡州军团暴虐嗜杀、桀骜难驯的秉性,当然也使得这支蔡州军团开始在湖南一带站稳脚跟!
此时的马殷虽然号称湖南节度使,但能够真正管辖的却只有潭、邵两州,衡、永、道、郴、连五州分别被各路豪强所占据。
马殷和他的那帮精英猛将们用了数年时间,终于扫平了湖南境内大大小小的各路势力,统一了湖南全境,并把触角延伸到岭南、荆南一带。
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四月,当朱温宣告废除唐朝,自立为帝时,马殷选择了臣服于朱温,并被朱温封为侍中、中书令、楚王,楚国的历史也就算正式开始了!
虽然马殷在湖南一带似乎称王称霸无对手,但他一生中最大的劲敌淮南杨吴集团却从未放松过对马殷的攻击。
尤其是吴国在攻占江西洪、抚、吉、信等州后,吴国便开始同楚国直接接壤,双方为此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事拉锯战。
要说吴越国和楚国的外交关系,似乎可以用“不温不火”四个字来形容。
虽然钱镠和马殷的那支蔡州军团在浙西争夺战中有过那么些恩怨情仇,但毕竟两个国家的领土并不接壤,而且两位前任领导孙儒、刘建锋分别都已挂掉,钱镠对第三代领导者马殷同志并无恶感。
楚国的地理位置也相当有意思,正好在吴国的西边,而吴越国则在吴国的东边,如果两个国家能够达成某种默契的话,双面夹击吴国似乎应该是件比较爽的事!
钱镠自然知道和楚国结盟的重要性,不用大家提醒,吴越方面又一次向楚国抛出了结盟示好信号,当然方式还是政治联姻,反正钱镠多的是儿子,就算搞上三十多次政治联姻,钱镠同志也足够可以应付。
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十一月,钱镠为第十四子钱传琇求婚于楚国的马殷,马殷同志欣然接受,双方正式达成友好外交关系。
不过钱传琇和马殷之女的这段婚姻似乎并不美满,在马殷之女嫁入吴越国后不久,钱传琇便因病去世了,成为寡妇的马氏则拒绝了南汉国的多次求婚,最后终老于吴越国。
最后来说说割据岭南一带的南汉国!
在五代十国的所有国家中间,南汉国绝对是个百年难遇的极品奇葩,关于它的精彩绝伦故事,我会单独讲述,在这里也就只能简简单单的说说吧!
南汉国的开创者是父子三人,分别是父亲刘谦(不是那位台湾的魔术师)和儿子刘隐、刘岩。
刘氏家族的祖先原本是蔡州上蔡人,后因做生意而迁移于福建、南海一带,成为岭南一带的移民定居者。
那个年代的广东、广西完全是蛮荒贫瘠之地,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跑那种地方去生活,除了那些常年做海外生意的商人除外,刘谦的父亲刘安仁便是这类代表人物之一。
到了刘谦同志这辈,老刘家也许是祖上积了德,居然让刘谦当上了唐朝政府的公务员,广州牙将。
原本在广州那种蛮荒贫瘠之地当个小小的牙将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但黄巢同志的光临广州却给刘谦带来了人生的转折!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九月,当黄巢的盐帮大军攻占广州时,身为广州牙将的刘谦同志幸运的躲过了这次劫难,没有成为黄巢的牺牲品!
但黄巢的盐帮军队由于无法适应广州一带的特殊气候而瘟疫横行,被迫离开广州北上中原,而此时的刘谦同志则非常聪明机灵的以胜利者的姿态挺身而出,扫荡广州岭南一带的黄巢残余势力,自然也就博得了唐朝政府的欢心。
很快,刘谦以战功任封州(今广东省封开县附近)刺史,贺江镇遏使,负责防御梧州、桂州以西地区,成为拥兵过万、战船百艘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7 17:00:23
吴越往事81


不过,刘谦还没在他的霸权之路上走得太远,便在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因病去世了,他的接班人是长子刘隐。
比起父亲刘谦,刘隐更像是一位开创霸业的枭雄式人物,当刘隐在贺江居丧期间,当地士民百余人阴谋作乱,刘隐毫不慌乱,沉着应对,一夜之间把作乱者全体诛杀。
刘隐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当时岭南清海军节度使刘崇龟的注意,刘隐很快被刘崇龟任命为右都押牙兼贺水镇使兼封州刺史,成功的继承了父亲刘谦的衣钵。
不久之后刘崇龟的病逝给刘隐带来了割据岭南的绝佳良机,当然此时的刘隐还没有获取节度使的基本资格,不过刘隐相信事在人为,只要自己努力,节度使的美梦也许就能成真。
唐朝政府理所当然地派出了新的岭南清海军节度使,李氏皇族成员李知柔。
不过,李知柔同志完全继承了唐朝末年皇族成员的习惯性通病,懦弱胆怯,当他在上任路途行至湖南一带时,却遭遇了凶险,因为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在广州、端州一带阴谋作乱,吓得李知柔躲在湖南,根本不敢进广州城。
机会终于展现在刘隐面前,刘隐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当割据端州的谭弘玘向刘隐发出示好信号,打算同刘隐结为儿女亲家时,刘隐爽快地表示同意。
随后,刘隐率领着他的“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乘夜杀进了端州城,诛杀了他的儿女亲家谭弘玘,最后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克广州,斩卢琚,神速般地平息了广州的叛乱。
广州相对太平了,刘隐便恭敬地把领导李知柔从湖南接到广州,尽心尽职地辅佐李知柔。
李知柔能够当上清海军节度使,完全是刘隐的功劳,对于刘隐这位表面恭敬顺从的下属,李知柔非常满意,很快表奏刘隐为清海军行军司马。
在以后的数年岁月中,曾经有数位哥们觊觎清海军节度使的位置,从而发兵频繁攻打广州,都被刘隐一一击退,刘隐俨然成了广州城的守护神。
李知柔之后的清海军节度使是徐彦若,刘隐同志一如对待李知柔般对待新的领导徐彦若,再次获取了徐彦若的好咸,徐彦若甚至任命刘隐为清海军节度副使,委以军政大事。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冬,徐彦若病逝,不过他在病逝前作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表奏刘隐为清海军留后,刘隐终于开始称霸岭南。
称霸岭南并不意味着可以称霸江南,江西虔州一带的枭雄卢光稠用真实的战场案例教训了有些盲目自大的刘隐。
刘隐在进攻韶州的战争中,被卢光稠和谭全播打了个落花流水,差点儿命丧战场,狼狈地仅以身免。
但好消息也接蹱而至,唐朝政府终于正式任命刘隐为岭南清海军节度使,刘隐在名义上成为了岭南地区的头号老大。
开运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刘隐同志因为之前一直依附阿谀朱温,从而受到朱温的大力赏赐,被封检校太尉、侍中、大彭王。
但刘隐的霸权之路很快便走向终结,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受封南海王不久的刘隐因病早逝,年仅三十八岁,遗憾地未能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
接替刘隐的是他的弟弟刘岩!
刘岩接过了兄长刘隐的丰厚遗产,并开始使之发扬光大!
乘着虔州卢光稠病逝、谭全播隐退之际,刘岩乘机率兵攻占韶州,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随后,刘岩又乘着楚国和吴国交战之际,又向楚国的容、高两州发起攻击,成功地再次开疆扩土地!
军事实力的水涨船高和统治地盘的急速扩张终于刺激和释放了刘岩的野心和欲望。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十一月,当刘岩傲慢无礼地向中原老大梁朝皇帝朱友贞讨要南越王的称号时,朱友贞选择了断然拒绝。
小小的封王要求遭到拒绝,刘岩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什么狗屁中原王朝皇帝?在这种乱世之中,只要有实力,谁都能做皇帝,我也不要什么南越王了,干脆直接自己称帝拉倒,你朱友贞还能耐我何?
贞明三年(公元916年)八月,刘岩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后又改为大汉国(史称南汉),改元乾亨,大肆册封朝臣,改广州为兴王府,正式宣布同中原梁朝脱离依附臣属关系!
昔日小弟刘岩嚣张跋扈般地脱产单干,完全不把江湖老大放在眼中,朱友贞很气愤,但也很无奈。
因为刘岩的南汉国距离梁朝实在过于遥远,而且中间还隔着吴国和楚国,那个年代又没有战斗轰炸机可以使用,朱友贞不可能像现在的美国山姆大叔那般,架着一大群战斗机到处轰炸。
所以面对刘岩的无理和挑衅,朱友贞除了嘴上表示严重抗议外,还真拿不出切实有效的应对之策。
不过,就这样放过刘岩似乎太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朱友贞关键时刻决定动用干爹钱镠的力量去对付刘岩!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8 16:23:02
吴越往事82



贞明五年(公元919年)九月,朱友贞一边解除了以前册封刘岩的所有官职,一边向干爹钱镠下达了证讨诏书,要求钱镠同志率兵征讨不听话的刘岩。
要说钱镠和刘岩之间的关系,那简直可以就是毫无关系,两人就像两根相互平行的平行直线,似乎永生都不可能有什么交集。
钱镠也许一生未去过岭南,而刘岩则可能一辈子未到过吴越,外加这两个国家之间似乎也没有领土接壤,双方之间除了闻名外,几乎从未打过照面,更不要提什么恩怨情仇了!
要让钱镠率兵纵横千里,跨越吴国或闽国,去攻打无怨无仇的南汉国,仅仅是为了满足朱友贞的脸面和私欲,钱镠同志可没那么傻?
但就这样冷冰冰地拒绝干儿子朱友贞,钱镠似乎觉得有些过于残忍,所以必须寻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好意思,干儿子,我也很想帮您去教训不听话的刘岩,但南汉国离吴越国实在过于遥远,中间又隔着仙霞岭、武夷山、南岭,山高路险,而且还要经过闽国或吴国,实在不利于长途作战行军,要不就帮你口头上严重谴责下刘岩吧!
在干爹那儿碰了个超级柔软的钉子,朱友贞无可奈何,原本就是自己的事,非要去让别人充当炮灰,这种傻事谁会做?
通婚于闽国、楚国,不得罪于南汉国,钱镠和周围的三个近邻基本上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又朝着自己理想的和平之路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尽管吴国的执政者徐温同志阴险狡诈,无时无刻不在打着吴越国的主意,但钱镠同志却打算牢牢地和昔日的深仇冤家吴国保持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
贞明七年(公元921年)三月,吴越和吴国之间的和平关系终于进一步升级!
钱镒是钱镠的堂弟,因战功升龙武统军,但在天祐二年(公元905年)陶雅进攻睦州的战争中,钱镒战败被俘。
鉴于钱镒同志的特殊身份,吴国方面一直对钱镒相当照顾,钱镒成了吴国方面的高级政治犯!
已经被吴国整整囚禁了十六年,钱镒同志一直认为自己必将终老于吴国,永生再也无法返回故乡。
但在钱镠及徐温的共同努力下,钱镒同志的重返故乡再也不是那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吴越国方面决定再次同吴国进行高级战俘的交换外交行动,交换对象是吴越国的钱镒和吴国的李涛。
李涛同志是十年前进攻衣锦军时被钱传瓘所俘虏,当了十年的俘虏,原本以为将终老于吴越,但随着吴越国和吴国外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李涛也幸运地返重返家乡。
吴越国和平时期的到来,又引发了新一轮喜事的从天降临!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三月,梁朝干儿子朱友贞又给干爹钱镠送来了一份大礼,吴越国王的正式册封诏书。
按理说,钱镠已经是吴越国的名义国王了,干吗还要什么梁朝的册封呢?
这里面就有一种程序仪式字面上的讲究!
其实钱镠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朱温册封为吴越王了,吴越王虽然名义上是王,和吴越国王只有一字之差,其包含的意义和地位却相差甚大!
吴越王只不过是一个地方郡王,还得受朝廷的管辖和约束,只有自己的领地,而不存在自己的国家。
当然,钱镠在吴越国早已是土皇帝,名义上虽然是梁朝册封的郡王,实则早已暗中按照皇帝的排场、皇帝的标准过起了准皇帝的生活。
只不过,钱镠没有刘岩那般地嚣张高调,所有这一切都得暗中悄悄进行,而且范围仅限于吴越国一地,出了吴越国,钱镠的外交称号就仅仅是梁朝的吴越王而已!
但吴越国王的地位和权势则比吴越王要更高一等,不但拥有自己的领地,还拥有自己的国家,内政外交高度自治,完全独立于中原梁朝,只不过名义上还是梁朝的藩属国,轮到国家政权交替的重要时刻,还得和梁朝打声招呼,取得梁朝的同意而已!
钱镠同志,您的老大都同意你可以建国称王了,现在您不用再藏着腋着、偷偷摸摸了,光明正大、爽爽快快地过起准皇帝的幸福生活吧!
于是,吴越国正式开始公开对外宣称建国!
钱镠以吴越国王的名义开始制定一系列更为完善、健全的制度,原本的仪仗卫士的名称都仿效天子皇帝的制度名称,自己的居住地称之为宫殿,自己办公的府署称之为朝廷,下达命令到所管辖区域称之为制敕,文武百官都称臣下,上表疏时都称吴越国,不再称某军节度,设置百官制度,有丞相、侍郎、郎中、员外部、客省等官职。
除了年号方面,钱镠没有使用自己的年号,继续沿用梁朝的年号外,其余各种方方面面,钱镠都进行了改革模仿,终极目标是一切都向皇帝的标准看齐!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19 23:29:48
吴越往事83



至于朱友贞同志为何头脑发昏、吃饱撑死般地册封自己的干爹为吴越国王,让干爹钱镠的地位和权势更上一层楼呢?
原因是朱友贞同志最近的确有些头脑非常发昏、吃饱马上撑死!
要说朱友贞同志,的确并不是一个坏同志,论人品,比起他的老爹朱温、兄长朱友珪要强许多,其优点是仪表美容,沈厚寡言,雅好儒士。
这些优点在和平时期还勉强能算是优点,不过在五代十国这种混沌乱世,像朱友贞这样的风雅文士,压根不是当皇帝的料。
朱温虽然强暴残忍,但至少确保了梁朝江山的稳固,但到了文士型的朱友贞当家,梁朝的江山就开始就得岌岌可危,因为朱友贞的战场对手强大而又可怕,朱温世仇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
河东集团和朱温公司苦苦争斗了数十年,其间李克用终于耗不过朱温,因病去世先走一步了,但他的继任者长子李存勖却是个更加强劲的对手。
朱温晚年时期,曾经数度进攻河东,希望能够彻底扫平河东集团,巩固梁朝在中原的统治,但都没有成功,相反在河北一带被李存勖多次击败,几无还手之力。
神勇的李存勖开始逐渐展露出他超级非凡的军事才能,先是消灭吞并了卢龙节使刘仁恭、刘守光的地盘,然后又大破契丹军,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耶律阿保机赶回了漠北。
当然,李存勖的终极目标是占据中原的梁朝,在朱温和朱友珪相继挂掉后,朱友贞便成了李存勖最大的猎物!
在吞并了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的势力之后,李存勖的势力从河东扩张到了河北、山东一带,将梁朝的势力完全驱逐出了黄河以北。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三月,也就是朱友贞迫不及待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的同时,李存勖在全体文武百官的一致强烈要求下,终于建国称帝,改元同光,至于国号,为博取大家的同情和支持,还是用唐朝,史称后唐,以表示对原有唐朝的延续,并改元同光。
半壁江山被李存勖占据,梁朝在中原的统治开始变得岌岌可危,朱友贞同志度日如年、相当难受,当然会头脑发昏、吃饱撑死,在这种精神近乎崩溃的状态下,当然就会做出一些奇葩之事,诸如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之类。
自己都快完蛋了,居然还有闲情逸志去帮干爹搞册封仪式,也许朱友贞幻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同干爹钱镠的感情,希望钱镠能够在梁朝危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不过,要求钱镠在干儿子朱友贞危急时刻,率兵救援梁朝对抗李存勖,以钱镠的稳妥个性来说,显然是件不太靠谱、可能的事!
但梁朝的另一位邻居,以往的老冤家吴国,在面对梁朝即将灭亡的前夕,却差点儿作出了援救梁朝的惊人之举。
要说梁朝和吴国的外交关系,那只能用没有最坏、只有更差来形容,双方在淮河两岸足足战斗对抗了二十多年,最终谁也没能占到多大便宜,保持了双方军事力量的相对平衡!
当李存勖率兵攻克郓州后,决定书信于吴国的徐温,希望能够和吴国联手,共同消灭梁朝。
徐温关键时刻进行了人生的思考:虽然梁朝和吴国持有深仇国恨,徐温自然以消灭梁朝为终极目标,但精明的徐温也颇有远见的预测到,如果联手唐军顺利消灭梁朝,以李存勖的个性,必然不会给吴国好果子吃。
所以,出兵可以,但要骑墙观望,坐山观虎斗!
徐温决定率水军沿黄海而北上,观察战局,帮助胜利者,痛打落水者,不亦乐乎?
但徐温手下的头号幕僚严可求却表示反对,理由很简单,如果梁朝方面看到吴国水军的两端观望,必然会向吴国水军要求援助,到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要不就不要多花头了,谁也不帮,大家安心呆在家里休息,也许梁朝的命运只能由梁朝自己去把握了!
昔日的冤家对手,居然在自己最最困难的时刻,不搞落井下石的把戏,朱友贞已经算是足够幸运了!
但其实吴国出不出兵,都无法改变梁朝的最后命运!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十月,后唐军攻破梁朝都城汴京附近的曹州,梁朝的灭亡指日可待!
朱友贞终于决定放弃挣扎抵抗了,也许放弃就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方式,于是朱友贞让部下将其杀死,避免了被李存勖俘虏受辱的命运!
随着朱友贞的死亡,梁朝也就正式宣布死亡!
取代梁朝占据中原的当然是李存勖所建立的唐朝,李存勖迁都洛阳,扫平梁朝的残余势力,成为五代时期的第二个中原王朝!






楼主:东吴春秋  时间:2015-10-22 10:21:24
吴越往事85


尽管幸福又烦恼,但钱镠必须尽快确定吴越国的最佳继承者,否则历朝历代宫廷之中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血腥悲剧很有可能在吴越国上演!
在钱镠的这些儿子中间,论综合能力值,毋庸置疑钱传瓘排名第一,外加他在田頵人质事件中的慷慨大义表现,钱镠内心深处已经牢牢地把钱传瓘作为吴越国王的第一候选人。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说钱传瓘既非钱镠的正妻吴氏的儿子,也非钱镠的长子,在封建皇朝的皇位继承传统中,嫡长继承顺序是被大家所公认和推崇的,废长立幼往往会被认为是国家内乱的根源。
钱传瓘尽管在军事和内政方面都展示出了他杰出的能力指数,但他不过是钱镠的第七个儿子,在他前面还有钱传玑、钱传懿、钱传璙和钱传(王瞿)等好几位兄长,按照常理是轮不到钱传瓘的。
但钱镠并不打算遵循常理,为了确保吴越国的长治久安,必须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当然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钱镠还特此要求他的几位儿子们把自己所建立的功勋业绩全部罗列出来,功勋业绩最多者才能成为吴越国的继承者。
功勋业绩那都是有明确记载的,谁也做不了假,钱传瓘无可争议的排名第一,那么大家没有什么异议了吧,钱传瓘当然可以成为吴越国的继承者。
表面上的异议自然是没有的,但大家内心深处就一定认可钱传瓘吗?
当然不是,比如钱传瓘的两位弟弟钱传球和钱传珦就非常的内心不平静,但目前他们哥俩还不敢造次,毕竟老爸钱镠还在,有异议也得藏着掖着!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钱镠为钱传瓘的顺利接班跨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直接任命钱传瓘为吴越国的监国,希望钱传瑾能够尽快适应新领导岗位,尽快成为吴越国合格的第二代领导人。
钱镠的吴越国忙着搞继承人的候选工作,似乎一切都波澜不惊、和平祥瑞,但中原王朝又出事了。
请允许我在叙述中原王朝的故事时,反复使用“又”这个字,因为五代乱世时期的中原王朝怎一个乱字了得,不乱不成历史,“城头换大旗、皇帝轮流做”,谁也不知道今天的皇帝明天又会换成谁?
正如严可求所预测的那般,李存勖同志果然出事了!
当然,李存勖同志出事之前,他还很是回光返照了一回, 在同光三年(公示925年)派遣大军把割据四川的前蜀国给消灭了。
鉴于前蜀国和吴越国之间似乎老死也不往来,根本没有任何的交集和沟通,我在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他的历史故事了,就简单介绍下吧!
前蜀国是王建同志所建立的,王建原本也是蔡、许一带的人,和秦宗权、孙儒、刘建锋、马殷是同乡,看来蔡、许一带专门盛产猛人,不论枭雄、恶霸、豪杰抑或魔王!
少年时代的王建也是类似秦宗权之流的不事生产无赖之徒,但这哥们并没有选择加秦宗权的食人部队,而是加入了猛人太监杨复光的讨伐黄巢的忠武军。
杨复光死后,王建升为都将,积极率兵迎接李儇返回长安,一直充当唐朝政府守护者的角色,从而得到李儇的充分信任和赏识,并被李儇的娱乐好友阿父田令孜收为养子。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三月,王建被封为四川壁州(今四川通江县)刺史,从此开始了他的霸业之路。
王建利用朝廷皇帝对他的信任,开始攻击四川各路势力,他的那支军队悍勇而又善战,相继攻灭了割据成都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和割据梓州的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势力,占据了整个四川。
唐朝政府一惯地顺水推舟,任命王建为东川兼西川节度使,并封为蜀王,王建正式开始了他在四川割据称王的历史。
由于王建一直自诩为唐朝政府的守护者和拯救者,所以他一直对把持唐朝政府军政大权的朱温十分满,甚至打算联合李茂贞、李克用、杨行密等其余势力出兵征讨朱温。
开运元年(公元907年),当朱温篡唐建梁的消息传到王建的地盘时,王建显得非常义愤填膺,完全不承认朱温的所谓梁朝,还轻篾的称之为伪梁,并发檄文至四方藩镇势力,要求大家共同起兵,讨伐梁朝。
当然,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势力们个个都是人精,谁也不想被王建当枪使,所以王建的所谓檄文只成了一张废纸!
讨伐不成,王建干脆和朱温针锋相对,既然你敢称帝,那么我当然也敢称帝,王建在朱温篡唐称帝后不久,也建国改元称帝,国号蜀,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继梁朝之后第二个正式建国称帝的国家。
朱温的实力王建自然很清楚,要想凭自己的一已之力干掉朱温,王建自认绝无把握,所以在建立蜀国后的一段时期内,王建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内政的治理,牢牢地稳固了四川这块地盘。
贞明四年(公元918年),王建因病去世,太子王宗洐成为蜀国的第二代皇帝,而王宗洐也继承了诸多皇二代们能力脆弱、荒淫昏庸的共性,蜀国的国力一落千丈,终于成为李存勖一统江湖的首选目标。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