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

字数:5121访问原帖 评论数:8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02 21:14:44 更新时间:2022-08-18 12:53:31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02 13:14:44
2022年以读短篇为主,但也要读些其他的书,如果有感,就发在这里。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02 13:19:57
昨天读了李娟的《春牧场》。很早就听说过李娟的名字,可没有及时读,等沉淀一段时间再读,味道可能更淳厚些。文字和内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纯朴和干净。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03 09:24:01
继续读《春牧场》。记得几年前买过两本李娟的书,有本《冬牧场》,前些时候搬家时还记得放在一旁准备读,可后来就找不着了,读了《春牧场》后再次想起来读,但书不知道放到哪里去子,不想再翻箱倒柜,只得再买了一本,不过这回在买的是精装本。我这种毛病不太好,也许读完了《羊道》系列就暂时不会去读《冬牧场》了,而那时以前的那本平装《冬牧场》又出现了。浪费买书的钱。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03 11:55:45


这是一场心灵净化之旅,恍惚是在读俄罗斯文学。突然意识到不一样的自然山川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性格,包括笔下的文字。几次都忍不住想摘抄书中的文字,但最后都忍住了,这些文字就像是茂盛的鲜花,须臾不能离开土地和枝叶,否则只是枯萎的植物标本。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05 11:02:39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05 11:17:26
谈美食的书我爱读,也爱藏。焦桐是两岸三地谈美食较为出色的一个,虽然文章并不隽永,可终究是有货的,于我们了解台湾地区饮食风貌有一定帮助。他的书我有一些,这本《蔬果岁月记》我收入收藏夹有段时间,趁优惠够得。初读几篇,感觉知性多些,少了风味。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21 21:11:59


这本书读了有段时间了,四十个标题故事,但所涉及的文学作品远不止四十个,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百多肯定是有的。既然是故事的便利店,没有点存货怎么行。骆以军书以前买过几本,但都没有认真读,随便瞟了几眼就放下了,这回读了这本《故事便利店》准备找本短篇小说集先读读。骆以军写小说用的是笨办法,就是抄,抄《红楼梦》,抄名著,抄大师的作品。这个办法看似蠢笨,实则是写小说的非常有用的手段,在抄写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了解结构,洞察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小说的深入程度比读两三篇还有用得多。我有时就想抄语言优美的中文小说,但是太懒了,坚持不下去。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3-31 23:03:26
“三联精选”推出了叶灵凤的《读书随笔》(1、2),应该是1988年《读书随笔》(一、二、三册)的再版,不过改为了两册。1988年的那一版收叶灵凤先后出版的八个随笔集,收文356篇,新版也是收了八个随笔集,收文多少还不太清楚,只是说第一册是《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晚晴杂记》中有关读书篇章的选录,收文是否相同还不知道。老版是由罗孚所编,罗孚就是写《你一定要读董桥》那篇文章的柳苏,董桥能够在大陆流行起来,与这篇文章大有关系,当然了董桥也是值得读的随笔大家。
老版的《读书随笔》我有一套,后来又陆续配齐了文汇出版社的“叶灵凤随笔合集”三集《忘忧草》《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见这回出新版,或许会再买来翻翻。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5-10 17:08:15


《书与人》是毛姆1940年出版的一本读书随笔集,是他应约为英国文学周刊《周末夜读》而写的三篇文章的结集。这部随笔集的前言里,毛姆给出了他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不要读二、三流的作品浪费时间,读可读性强、又有趣的书,书可以跳读,也可以同时阅读几种书,等等。这三篇文章,一篇是讲英国文学,一篇是讲欧陆文学,一篇是讲美国文学的。这三篇文章所论及的作家、作品,除极少数外,与今天文学史上的定论是大致相当的,这足以说明毛姆的审美眼光及其趣味是正确的、独到的。他确实是位优秀的读者,当然了他同时也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不知道是作为一名杰出的读者喂养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优秀作家的身份使得他作为读者时目光如炬、慧眼识珠呢?两者理应是相辅相成的。

谈论英国及欧陆作家时,毛姆说他是做了取舍和筛选的,因为杰出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而对美国文学他则是采取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他说美国文学只近百年时间,优秀的作家、作品太少,如果按他选取欧陆作家的标准,大约不会超过四位。他对爱默生和梭罗的评价不高,对麦尔维尔的《白鲸》、马可·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赞赏有加。说马克·吐温开启了美国文学的先河,而“惠特曼的诗表明美国已经在文学中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它是一个新兴国家的真正的战歌,也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学的坚实基础”。毛姆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梭罗的《瓦尔登湖》与《圣经》一起被美国国会评选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当然了,这也不能怪他,人总有失手的时候;也许并不是失手,而是落入了他在“前言”里面的一个观点:美国人总是怀着爱国之心来偏爱美国作家。

谈美国文学没有提及海明威、福克纳这两位,很可能是他们刚刚起步,还没有创作出“被证明有永久价值的”作品。

毛姆的读书随笔是我读到的最清晰明了的读书随笔了,比起伍尔夫的《普通读者》更显得通俗易懂。当然了通俗易懂并不是评价读书随笔的标准,好的读书随笔的标准应该是有真知灼见,而又言简意赅。我拿《书与人》中的《蒙田随笔》和《普通读者》中的《蒙田》相比,毛姆的短小精悍,伍尔夫的洋洋洒洒,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是风格不同而已。相对于蒙田随笔,你只有写得比他更长才有可能总结得出来,但也可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像我这样。

我读了四、五遍才刚摸清伍尔夫这篇文章的脉络,只能说明我的水平确实堪忧。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6-24 15:21:49
前些天买了贾平凹的《秦岭记》。如果以每年一部出一部作品的速度写下来,他的全集估计有40、50卷以上(不算选去选来的作品集)。全世界最勤奋的作家莫过于中国和美国作家了,看到动辄几十卷以上的作品集,头都是大的。好在这些作家都是以长篇名世,而我则是喜欢短篇小说。我这人喜欢精致小巧的东西,诗歌超过二十行就读不下去,而且我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于诗歌我不太读得懂,所以短篇小说就成了我的最爱了。其实还有比短篇小说更短的小小说、掌小说,可这东西更多的是靠结尾的突然反转才立得起来,读多了就感觉到程式化,就不好玩了。川端康成的掌小说有厚厚的一本,我读过好几次都没有读完,觉得并不太好懂,有些作品太玄,理解上成问题。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过段时间就想起来读个几篇。
短篇小说其实也不太好懂,特别是那种开放式结尾的作品,给读者留出太多的空间去品评、领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是很难品咂出味道来的。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我母亲读了一辈子小说,长篇、中篇都喜欢,就是不喜欢短篇小说,觉得不太够味,这或许是个人的欣赏习惯造成的。艾莉丝·门罗的短篇她却喜欢读,门罗的短篇在字数上已经快赶上中篇的篇幅,而且在情节的时间跨度上往往是十几年或几十年,比一部长篇小说都要长,喜欢读故事的当然喜欢了。
《秦岭记》据介绍说是长篇笔记小说,这个体裁没听说过,贾平凹在“后记”里没有界定为什么文体,说不是小说,也不宜算是散文,反正就那么个东西,读者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其实《秦岭记》的这种体裁是有先例的,他创作于8、90年代的“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三录》)就是这种艺术形式,不过那时是把它们当成是散文来看待的。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商州三录》就是以散文的形式出版的。这书现在价格不菲。
在读这部《秦岭记》之先,我又翻出前段时间购买的收有“商州三录”的一部散文集,开始读了起来。现在在读《商州初录》。读几篇下来感觉是在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湘西》,但不管从历史的厚重还是艺术的高度上都无法企及沈从文的这两部杰作;贾平凹是以语言美而著称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但与沈从文的语言相比较,则显得生涩,其境界上高下立分。不过《商州初录》是贾平凹早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尚有待提升,“又录”、“三录”不知怎样。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6-24 19:37:45
我在网上发现了不同版的《秦岭记》,有精装的,有平装的,与京东上介绍的图片不太相同。比如书网图片上的扉页是黄色,随书还赠送一张书签,还有一根也是黄色的书签线。我的这一本书上扉页是纸的自然色,没有书签线,也没有纸书签。我怀疑是盗版。我很客气地与卖家留言,没有直说,只是告知书可能有问题。我本没指望卖家回复的,哪知道他很快就回复了,说他要问批发商,如有问题直接调换。后来我外出办事,卖家孔网留言上说,他可以直接退钱给我。说实话这令我很意外。书钱很快就退给我了,书也不退还,说让我自己处理。这样我只费了5块钱的邮费,得到了一本,可能是印刷厂有质量问题的书。这是我买书以来少有的意外收获。这个卖家讲味口得很。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05 22:13:36
读了两章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他有7本旅行记,准备读一读。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08 11:27:57
读完《禅的行囊》。比尔·波特是个可爱的老头。国内的所谓游记好像总有种使命感,读来令人乏味,老外的游记就轻松了许多,多少有些随性,无可无不可。说是禅宗之旅,但我更喜欢的是他对人的观察,不管是僧人、居士、司机、女学生等,通过他们更能了解国人。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09 11:11:06
比尔·波特这次禅宗之旅到过武汉,但是武汉两个重要寺庙归元寺和宝通寺却没有去过,而是去到了古琴台和钟子期的墓地,这有些多少令人摸不着头脑。归元寺在汉阳萃微街西端,兴建于清顺治15年(公元1658年)属南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是武汉最兴旺的寺庙之一。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一至两次,这两年疫情关闭才去得少了。宝通寺位于洪山南麓,有1600年历史了,也是曹洞宗,最有名的洪山菜苔就出自洪山宝塔脚下。也是武昌佛学院的所在地。说好的禅宗之旅,这两座禅寺没有去过,这中间恐怕有些什么吧!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10 13:35:54
我对禅宗比较感兴趣,外出旅游喜欢逛寺庙,只要是我所到之地有寺庙的,我基本上都去过,有的还不止一次。黄梅的四祖寺、五祖寺我去过三次,老祖寺去过一次。去,也不是朝拜,是单纯的游览,体验寺庙的氛围。我喜欢那种说不清的感觉。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14 16:41:22
读完《空谷幽兰》。这其实是比尔·波特有关中国相关内容的第一本游记类的书,这本书让他在国内佛教界和禅宗爱好者里的名声鹊起。为寻找当代中国社会所谓的隐士,他与另一位摄影家以终南山脉为范围,踏遍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找到的所有寺庙、茅篷和山洞,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隐士。书中说隐士分为三种:道教隐士、佛教隐士和知识分子隐士。可书中所遇到的和写出来的几乎都是道教和佛教的隐士,没有知识分子隐士。北大毕业的几个学生不知道算不算,但他们已经出家,应该归于道教和佛教的隐士了。书里有几篇类似于访谈录之类的文字,多少透露了一些隐居者的动机和精神上的追求。中国自古以来佛道相通,他们都追求同一终极目标,本质是相通的,只是各自有各自的一套修行方法。“只不过道教强调命,佛教强则调性。但真正的修行是性命双修”。性为内在的道,指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为外在的道,指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
我读的这本是南海社的版本,此书目录的设计有些意思。全书分为十二章,每一章节前有一个小圆圈,第一章是全黑色的圆点,第二章节则露出一丝月牙,第三、四、五……十一章节月牙渐满,第十二章节像十五的月亮成了满月。这个设计,你可以看成是月的盈昃,也可以当作是道教的阴阳两极,肯定是有一定的寓意的。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16 12:02:53
读《唐振常散文》。此散文集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散文之一,这套散文系列收录了当代文化大家和著名学人作品。有费孝通、黄裳、张中行、锺叔河等人,我陆续收了一些,但没有收全。唐振常是文化学者、史学家,擅文章,有识见。谈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文章,有褒有贬,不人云亦云,实属难得。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性人物,对中国近代工业贡献巨大,武汉有张之洞路,就是为纪念他的。唐说张对近代教育之贡献远远大于工业之贡献,于工业张为外行,汉阳铁厂的选址并不正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唐对张之人品颇有微词,说他为人圆滑,属风派,从戊戌变法前后的态度就能够看出。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18 09:55:38
读完杨葵的《百家姓》。前几年买的,读了一半就因事放下了,直到昨天晚上重又捡起来才读完。怎么又想起来读他了呢?可能是近期作家社出了一套杨葵的自选集,让我又想起了自己曾经买过他的几本书,还没怎么读呢。杨葵的《百家姓》是借传统的启蒙书“三百千”之一的《百家姓》为名的,起这个书名,杨葵自己说也有鞭策自己继续写下去的因素在里面。书中写了40、50个身边人的故事,这些人与事几乎都与北京有关联。我这个人喜欢听故事,但凡是人的故事我都有兴趣去听(动物的就看是什么动物了),而且乐此不疲。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25 16:39:58
读完杨葵的《东榔头》和《西棒槌》。他说前几十年他只做了两样事儿,一是过日子,一是阅读。这顺序对头,就怕反过来,一是阅读,一是过日子。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日子,阅读才不至于空泛,如海市蜃楼。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种过日子。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7-27 14:35:47
在读许达然的散文作品。他的作品语言风格比较突出,早期作品情感充沛,联想丰富、想像跳跃、词句搭配奇崛、赋有诗意。中、后期散文明显趋于平实,篇幅大多在千字左右,但文中也时有格言似的语句闪现。属于海外散文中的妙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