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魏:大佛不放手中刀

字数:318963访问原帖 评论数:377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10-01 06:46:00 更新时间:2020-11-26 05:50:57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00:52:23
@二炮哥14 3115楼 2014-03-16 23:52:20
楼主:弓太宰
2014-03-16 20:28
今日更新尚足否?
回复第3109楼
是否结束了?

-----------------------------
何出此言?明日继续更新。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2:16:24
第十九章:盖棺定论(1)


孝文帝元宏,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帝王,他宽厚待人,体恤臣民,励精图治,壮大国势,推行改革,文治斐然,让北魏以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昭然于世,当时的人们就已意识到:这位皇帝让北魏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虽不是开国君主,却有开基肇业之功!于是,根据谥法“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则,人们为他上了极高规格的庙号:“高祖”;同时又认为他慈惠爱亲、协时肇享、经纬天地,于是又为其上了无比尊崇的美谥:“孝文”。
“高祖孝文”,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搭配。
但是,后世帝王对孝文帝的推崇却明显不够,历代统治者只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树为典型,“北魏孝文帝”一直没有成为被推崇的楷模,而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
第一,他是胡人。而中国几乎所有朝代的官方价值观都是汉本位思想;
第二,他是好人。而做好人的代价太大,远非后世帝王所愿意承受。
而且,在孝文帝身上还有一个矛盾,笔者谓之“功绩悖论”。观察孝文帝一生作为,不难发现,他和后世出现的俄罗斯彼得大帝有共通之处:俄罗斯在西欧人眼中,是蒙昧和落后的代名词,是“斯拉夫奴隶”,于是彼得大帝横空出世,锐意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更为先进的西欧学习,从而让俄罗斯帝国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欧洲舞台;在南朝汉民族眼中,北魏是野蛮和粗鄙的化身,是“北狄”,是“索虏”,而孝文帝大刀阔斧,吸收并消化了中华文明,将鲜卑民族从蒙昧和落后中拯救出来。但问题是,与彼得大帝相比,孝文帝付出的代价显然“更大”,因为他采用的方式是汉化改革——他亲手消灭了鲜卑民族。所以,与俄罗斯人感恩彼得大帝并赞美其历史功绩不同,没有人会以“鲜卑人”的身份来感恩和赞美孝文帝——开玩笑地说,孝文帝做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对孝文帝的评论,而对这位帝王持否定态度的人大致基于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孝文帝的改革致使北魏国内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六镇兵变”,他是北魏衰亡的罪魁祸首;第二,文明太后是孝文帝的杀父仇人,他却一味愚孝;第三,全盘汉化削弱了北魏的血性,让这个国家丢失了尚武善战的风气。
其实发出这种评论,是对这段历史和孝文帝的误读,这似乎正验证了那句话:但凡伟大人物,都是孤独的。没有人真正理解这位伟大的帝王。
笔者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北魏孝文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诚然有缺点,但缺点不能掩盖他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功绩。他的改革大刀阔斧,其效果利大于弊,而且他不需要为“六镇兵变”负责,更不需要为北魏的灭亡负责;他对冯太后的孝顺至诚至纯,堪为人表,足以教化以“孝”为最高美德的中国人;汉化改革并未降低北魏的战斗力,北魏仍是一个拥有光荣军事传统的国家!
“六镇兵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笔者将在后面作出详细描述,孝文帝是否要对其负责,笔者将尽量给出条理分明的分析。
现在,我们首先来弄清楚第二个问题:孝文帝对冯太后的孝是不是“愚孝”。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2:17:53
从字面上来讲,愚孝就是“愚蠢的孝顺”,《二十四孝》中很多孝顺方式都称得上是愚孝,比如卧冰求鲤,比如郭巨埋儿……古代的愚孝行为大多以残忍血腥的方式来“孝顺”父母,以至于作秀的成分十分浓郁,但孝文帝从未做出类似举动,他不过像任何一位真正孝顺的儿孙一样对待自己的祖母,而持“孝文愚孝”观点的人所拿出的论据是:他孝顺的人是他的杀父仇人。
其实这种论据本身就不成立,因为前面笔者前面已经分析过,冯太后不是杀死献文帝的凶手,献文帝的死源于自己的性格,他的死是一出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悲剧”,冯太后不需要为献文帝的死负责。
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在孝文帝的脑海中,祖母冯太后就是他的杀父仇人。因为《魏书》记载,关于献文帝的死,“时言太后所为也”——有很多人都说是冯太后派人鸩杀了献文帝,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可能被孝文帝听到,可是,如果孝文帝有了这种认识,还一如既往地孝顺自己的祖母,这不但不是愚孝,反而凸显了他高于世俗的情怀!因为“有仇必报”是普通人的第一反应,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大部分人都会采取血亲复仇的道手段!孝文帝是冯太后一手带大的,名为祖孙,情状有若母子,知道其父被冯太后所杀,他能不痛苦吗?能不纠结吗?如果不痛苦、不纠结,说明这个人没心没肺,而没心没肺的人又怎能推行绩效斐然的改革呢?但在知道真相之后,他依然恭谨孝顺,这是他唯一能对这位祖母的态度——不然还能怎样?难道再来一场暗杀将冯太后杀死?以暴易暴在孝文帝的价值观中就是罪恶。悲剧已经太多,他绝不想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孝文帝是孤独的伟人,他的孤独一方面来自于无人理解,一方面来自于身边没有亲近之人: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少年时期又失去了父亲,他几乎没有享受过一个正常人应当享受的天伦之乐,而填补这个空白的,是他自幼相依为命,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冯太后——这个孤儿真正爱着他的祖母,冯太后是他最亲最爱的人,他已失去父母,难道还要失去这唯一的人间亲情的慰藉吗?
然后,笔者再来分析一下第三个问题:孝文帝全面汉化,是否削弱了北魏的血性,并让这个国家丢失了尚武善战的风气?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好像其言下之意就是一句话:汉文明不善战,也“比较”没有血性。长久以来,一提到“汉人”,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总会有这样一个“结论”:汉人热爱和平,并不善战。其实这是一个误读。中国幅员辽阔,富庶丰饶,而四面强敌环伺,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汉人早就这种环境中造就了铮铮铁骨,造就了不屈不挠的血性。“中国不善战”其实就是“东亚病夫”的延伸,而这一理论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先是满清的奴才教育,后是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是他们别有用心地让中国人丧失了在武力上的自信心。须知,当中国周边的游牧——渔猎民族还在草地和树林中奔跑时,中国已拥有了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铁制兵器,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正规军队……汉唐雄风,绝非空穴来风。如果汉化就意味着在武力和军事上的倒退,那么,为什么当五胡侵掠中原时,汉人仍可以占据半壁江山并最终反击成功,并最终在隋朝重新建立汉民族的统治秩序呢?所以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并未削弱北魏的军事力量,相反,孝文帝本身就文武全才,是个热衷于御驾亲征的军事迷。

看而不顶不厚道……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3:38:58
@逍遥自在9811 3123楼 2014-03-17 13:26:02
昨晚火车路过大同,想在大同火车站照张像,无奈后半夜。更这么多,兴奋 ing

-----------------------------
不然怎么对得起您一如既往的顶呢?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3:39:29
@chuanA34310 3121楼 2014-03-17 13:02:28
顶楼主,厚道人看贴!!!!
-----------------------------
厚道是福。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8:29:36
只开了稀稀拉拉的几棵早樱。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8:31:30
在武大看到一个拾荒的小妹妹,武大的童鞋们对人家挺好的,看到一位帅哥喝完水,特地跑过去把空瓶子送给小妹妹……这就是关怀吧,自然风景不错,人文景观同样不错。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8:34:25


楼主当时没喝水,又比较羞涩,于是就没有上前搭讪,偷拍了一张…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19:06:47







武大的其他风景。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21:14:38
@风从大漠来 3136楼 2014-03-17 20:19:27
回复第3089楼(作者: @弓太宰 于 2014-03-15 19:50)
@风从大漠来 2014-03-15 14:36:03
回复第2973楼(作者: @弓太宰 于 ……
==========
哪有那好事啊!我想说的是,现在回到家乡,和自己脑海里的家乡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人在这个地方,可心是漂泊着的,流浪的感觉。
-----------------------------
其实是这样的,我也有这种感觉。现在回到老家,且不说老家的面貌变化得怎样,单就人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21:14:58
@风从大漠来 3137楼 2014-03-17 20:39:00
回复第3109楼(作者: @弓太宰 于 2014-03-16 20:28)
今日更新尚足否?
============
楼主大发神威,一举将孝文帝送入天国!
==========
-----------------------------
你能起死回生么?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21:30:58
第二十章:盖棺定论(2)


纵观孝文帝一生,不难发现,他的性格中,似乎经常流露出一种恐惧感:他害怕失去自己身边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紧抓不放。对冯太后如此,对大冯后如此,对咸阳王元禧如此,对重臣李冲也是如此。他害怕,所以他珍惜。他是虔诚的佛教徒,能深刻体会人在世间苦,在果敢杀伐的同时真正地心忧天下,所以他尽可能地让自己去完成一件事:让他的亲人,他的爱人,他的同胞,他的臣子,他的百姓,幸福。
笔者对这位帝王,怀着不可言说的敬重与同情。
而他的历史地位,其实在其推行汉化改革时就已确立。
公元五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游牧民族,开始不约而同地冲击着更为先进的农业文明——在西方,日耳曼人正侵蚀着伟大的罗马帝国;在东方,中华帝国正被五胡强势瓜分。
伟大罗马已灰飞烟灭,古老中国却永世长存。
原因何在?
如果没有北魏,没有孝文帝,那么中国很难避免成为第二个罗马帝国——被不同的落后民族侵占,伟大帝国的废墟上小国林立,四分五裂,而后,多数人信仰的一种伟大宗教会严重世俗化,控制思想,左右政治,阉割文化,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质检征战不断,人们生活在永无希望的炼狱之中,中世纪的阴影笼罩中华大地……万幸,因为北魏,因为孝文帝,这可怕的历史没有在中国上演。从孝文帝汉化改革到隋朝大一统,用了不到一百年时间,试想:若无孝文皇帝,中国人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等来那个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21:31:26
谈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说法,但大部分人心中的人选应出自这三位: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但笔者认为,中国人对伟大帝王的评定标准往往只限于“统一中华”和“驱除外辱”,而对于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建树缺乏必要的重视,且往往立足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汉本位思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伟大”是之于汉人而言的,即他们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汉人的利益上,以他们为荣的主要是汉人;而孝文帝之汉化改革的意义却跨越民族和种族,甚至是世界性的,这是一种“解决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的非典型性案例。之所以称为“非典型”,是因为人类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矛盾的主要方式是暴力,比如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战争,比如大航海时期欧洲海洋文明与美洲土著文明之间的战争,日本大和民族和偏居北海道的阿伊努族之间的矛盾无疑也是典型的文明冲突……而方言中国,这种冲突更是层出不穷,居于中原的中国人和他们那些被称为“四夷”的邻居们可说是世代仇敌,当中国强大时,这些游牧民族就会俯首帖耳,可一旦中国因内乱而衰弱,这些游牧民族就会大举入侵,獯鬻、猃狁、鬼方、犬戎、东胡、匈奴、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无不如此,中国与周边的游牧民族一直进行着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双方从未想过要变成和对方一样的民族。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21:32:09
而拓跋鲜卑内附中原,建立了一个胡汉共治的王朝,聪明的鲜卑人从一开始就在积极地进行汉化,但这种汉化是散乱的、杂乱无章的,而且多停留在狭义的“文化”即“书面文化”上,只是在学习汉人的四书五经和典章制度,与日本人对中国的学习类似,并未形成“规模”,对于与更多人息息相关的服饰、语言、宗族和饮食等文化基本没有涉及。鲜卑人只是在“学习借鉴”,从未想过“摇身一变”,他们依然以自己是鲜卑人为荣,因而非常在意与汉人从头到脚的差别,拥有极强的民族独立性。
直到孝文帝元宏出现。
孝文帝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明白这种界限分明的差别所带来的危险性——“一家人,怎能总说两家话?”所以他采取了一种石破天惊的解决矛盾的方案:拒绝战争流血,选择主动地迎合和退让,以博大胸怀去接受一种在其时看来更加先进的文明,从文化入手,让两个民族结成血浓于水的情谊——当血统相交,两个民族就成为了一个民族。
无疑,孝文帝牺牲了本民族的一部分精华,但他的民族在另一方面获得了更丰厚也更长久的利益,孝文帝的伟大之处是:务实。他明白,所谓“民族情感”,所谓“文化差异”,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过去、现在、将来,人类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更好地生存”。如果能吃饱,何必在意吃的是汉堡包还是肉夹馍?孝文帝不是民族主义者,更不是愤青,他是政治家,是改革家,他的着眼点高于普通人,他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知道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没用……他的政治策略显示出一种博爱的情怀,他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无论对当代中国还是世界,无疑都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7 21:51:17
@逍遥自在9811 2014-03-17 21:45:13
还有吗?
-----------------------------
尊敬的孝文帝告一段落,他儿子元恪要出出场了。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8 09:13:26
@二炮哥14 2014-03-18 07:13:37
看了就顶,厚道人也。周末克武大看樱花..........
-----------------------------
听口音,本地人啊?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8 14:12:36
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以及宣武帝元恪和他的兄弟们:元愉、元怀、元怿等人的戏份更精彩,波澜越发层出不穷。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8 15:53:22
@江渚钓叟 2014-03-18 14:34:37
北魏的皇帝命都不长?早早驾鹤西游
-----------------------------
即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北魏也都是短命皇帝。曾一度怀疑拓跋氏有什么遗传病。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8 19:42:28
冷清了么?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14-03-18 23:44:08
@fruitalex1981 3162楼 2014-03-18 21:50:16
回复第1691楼(作者: @弓太宰 于 2013-11-09 12:38)
@康德的钟楼 2013-11-09 08:01:11
北魏前中期的 历史 主要在武功,原因自不必……
==========
个人认为 历史 主流还是必然,偶然是必然的触发因素。宋徽宗亡国不是因为爱艺术,崇祯不爱艺术也亡国,一般亡国主因都是用几百年前老祖宗的制度套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政治制度不适应生产关系了。当然碰上个糟糕的君主那就快一点,毕竟想把......
-----------------------------
这个就有点一言难尽了。“偶然是必然的触发因素”,有道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