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头记》第二十一回“桑虫猪尾”等看红外学无证行医者

字数:9311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4-12-18 21:01:00 更新时间:2020-11-25 11:59:38

楼主:科学红学  时间:2014-12-18 13:01:00
桑虫我们知道,是药材。但猪尾能是食材吗?若是食材,我干吗不吃猪肚、猪肥肠、猪肝儿、猪脾气、猪楚腰、猪的丰臀美腿、猪的雪白一段酥臂、猪的漂亮脸蛋儿,亦或是猪的裹脚,甚或是猪的尿泡、猪的善睐明眸?由此可知,猪尾是药材,宜以“猪尾 痘症”为关键词百度检索。检索出“猪尾膏”后,再用“猪尾膏”为关键词百度检索,从中筛选出“《保婴撮要》”。这项检索当分两道工序,其中第一道工序最为关键。
张广文、王明军两大贪吃好喝的蠢材,以为百度检索就是抄袭,故检索技术不求精益求精,总是浅尝辄止、尿尿尿不干净。其中,王明军尤蠢,其文显然是见着张广文的文章眼睛发亮,就直接抄袭,然后添油加醋一番,以为博学。
网络时代的红学治学较量的就是这种检索功夫,很显然,张广文等还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以为提出点新论题、发表点新见解就算是创新了。其文章之所以被剽窃,与此君幼稚的创新意识有关。真正彻底的创新,是不可能被超越的创新,无弱点的创新,因此,当我看到王明军剽窃张广文时,立马就意识到张广文文章的弱点在“猪尾”,故只对猪尾进行了深度数据挖掘,以此羞辱王明军。
楼主:科学红学  时间:2014-12-18 13:01:32
一、桑虫猪尾
第二十一回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庚辰侧批:在“子嗣艰难”化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
(按:
《景岳全书?痘疹诠》:
桑虫用以发痘,尝遍考《本草》、痘疹诸书,皆所不载,及审其性质,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且发痘者,不从血气而从毒药,痘虽起而中则败矣,此与揠苗者何异。矧以湿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惧裂,脾败则泄泻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见矣。
《保婴撮要》卷十八“猪尾膏”:
【组成】
小猪尾尖血(刺血)2-3点,脑子少许,辰砂(末)1钱。
【主治】
痘疮黑陷倒黶。心神不静。
【用法用量】
以木香汤化下。
【制备方法】
上同为膏。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猪尾性动,生脑性窜,入里治下,与鸡冠血升表治上,二者有上下表里之分。尾血利内窍,破真阴;佐以朱砂安内神,木香汤行外瘀,究非王道之品也。如厚禀孩童痘发5-6朝,表受风寒,内血瘀滞而浆黶,或触秽污,紫黑焦枯,平阔倒黶者,用之可转凶为吉;若内热而变脚阔顶平,色白形空,气血虚倒黶者,用之反凶。)
楼主:科学红学  时间:2014-12-18 13:02:27
二、红外学者的无证行医
1)桑虫猪尾为何物?
张广文2013-05-27 10:23:02
第二十一回中凤姐的女儿大姐出天花,大夫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
出天花时身上痘疹开始显现灌浆,表明毒气已经开始排出来了,可望平安,故称“见喜”。如第四十六回鸳鸯说“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足是喜事”。
针对大姐痘疹刚刚发出,大夫开的药方是“桑虫猪尾”。
这桑虫猪尾是何物?一些人作过各种猜测。
有人说,“桑虫猪尾”即所谓“茧如豆,破可出;猪短尾,不久长。”认为只是为了讨口彩罢了。我认为纯粹在瞎说。这可是大夫开的药方啊,不是开玩笑的。
有人说,这里的桑虫是指螟蛉。依据是《尔雅?释虫》:“螟蛉,桑虫。”郭璞注:“俗谓之桑蟃,亦曰戎女。”宋?朱熹《集传》:“螟蛉,桑上小青虫也,似步屈。”唐?白居易 《禽虫》诗:“水中蝌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
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螟蛾的幼虫。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泛指棉蛉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螟蛉并无药用价值,更无治疗痘疹的功效,显然这里大夫所说给大姐治痘疹的桑虫并不是指螟蛉。
又有人认为桑虫是指桑蚕蛹。依据是清代汪讱庵《本草易读》卷二疹痘部一百零二:“痘疮疳蚀(蚕茧三百五十一,验方一)。”但《本草易读》所说治痘疮疳蚀的是蚕茧而不是蚕蛹。蚕蛹性甘、辛、咸,微温。归脾、胃、肝、肾经。有生津止渴、消食理气之功效,用于消渴,消瘦,小儿疳积。蚕蛹无治痘疹之功效。另外,也没有将蚕蛹称为桑虫之例。可见,大夫在此所说的桑虫并不是指蚕蛹。
还有人说,这里大夫所说的桑虫是指替人办丧事的人。依据是清代褚人获 《坚瓠十集?人以虫名》:“元末,吴人呼秀才为米虫。近呼执丧事者为桑虫,以丧桑同音也。”我认为持此论的人根本就没有读懂此段描写。大姐病势看似很险,但已经见喜,毒气已经排出来了,应无生命之忧,故言“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为大姐预备丧事。如果此时大夫要求凤姐为大姐预备丧事,不被凤姐骂他个狗血淋头才怪。大夫在此所说的桑虫猪尾是药方,桑虫应该是一味中药材,不是指什么替人办丧事的人。
大夫所说的桑虫实际上是指能治痘疹的桑蠹虫。
桑蠹虫又名蝤蛴、桑蠹、桑蝎、桑虫、蛀虫、铁炮虫、老母虫等,为星天牛、桑天牛或其近缘昆虫的幼虫。活动于苹果、梨、樱桃、花红、柳、白杨、桑及榆树附近。冬季于树干中捕取,用酒醉死,晒干或烘干。有化瘀、止痛、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血瘀崩漏、瘀膜遮晴、痘疮毒盛不起、痈疽脓成难溃。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痘疹诠》:桑虫用以发痘,尝遍考《本草》、痘疹诸书,皆所不载,及审其性质,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且发痘者,不从血气而从毒药,痘虽起而中则败矣,此与揠苗者何异。矧以湿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惧裂,脾败则泄泻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见矣。
清代王翃《握灵本草》:治痘疮倒靥用之。
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桑蠹虫,治痘疮毒盛白陷不能起发者,用以绞汁和白酒酿服之即起。但皮薄脚散及泄泻畏食者服之,每致驳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当代叶橘泉《本草推陈》:治痘疮不发及痈疽不溃:桑蠹虫一、二条,捣,黄酒冲服。
痘疹需要完全发出,灌浆饱满,方保生命无虞。大姐痘疹刚刚发出,还需要进一步发出,直到完全灌浆,才能完全平安,故需要发痘之药,而桑蠹虫正是发痘之药。
农村的孩子一般都吃过桑蠹虫。农村冬天挖树蔸用于取暖,会从树蔸蛀孔里找到白白胖胖的蛀虫,大的有一寸多长,这就是桑蠹虫。然后将其放在烧热的火垅灰中慢慢地烧烤,虫体会进一步变粗变长。烤上一两分钟后,外皮显现焦黄状态,即可食用。桑蠹虫因吃的是木材,干净无异味,烤熟的桑蠹虫外脆内软,香甜可口,是孩子们的最爱。
猪尾即猪的尾巴,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是皮肤组织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可以改善痘疮所遗留下的疤痕。所以大夫要求预备好猪尾,等痘疹结痂时即可食用猪尾,以免脸上留下疤痕。
2)曹雪芹悄然透露的祛痘神秘美容菜
王明军2014-05-18 23:48:41
笔者所见红楼宴的菜肴中,大多会遗漏两道王熙凤让女儿吃的桑虫和猪尾两款食材。虽然曹雪芹不经意对这两款食材一笔带过,但追究这两道食材的真正用途,却会发现我国食文化和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医生说预备“桑虫猪尾”,这个“桑虫猪尾”究竟是吃的还是供的,目前还没有红楼爱好者专门说道;更没有现在红楼宴涉及到这两款食材。
现如今,我们的医疗预防痘疹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儿童都在规定时间内,由国家免费接种疫苗。我们对过去的痘疹发病形态似乎很陌生。“桑虫猪尾”在痘疹中的食疗作用,清代人已经驾轻就熟,决然不是所谓的“茧如豆,破可出;猪短尾,不久长。”类似讨口彩的说法;也不是王熙凤拿来供奉神灵祈求女儿平安的。
《红楼梦》所指的“桑虫”并非蚕茧里的蚕蛹,也不是《尔雅?释虫》所说的“螟蛉”;更不是天牛,它属于天牛科昆虫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幼虫。桑虫的异名为蝤蛴(《诗经》),蝎、桑蠹、蛣崛(《尔雅》)。秦汉医家称为桑蠹虫、唐代医圣孙思邈称之为桑蝎、宋代时人苏颂在《本草途经》称之为桑虫。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的疽疹诠的篇幅中阐述:“桑虫用以发痘,尝遍考《本草》、痘疹诸书,皆所不载,及审其性质,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且发痘者,不从血气而从毒药,痘虽起而中则败矣,此与揠苗者何异。矧以湿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俱裂,脾败则泄泻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见矣。”由此可见,关于“桑虫”名称的确定和其药用价值,在明清时期基本确定下来。
旧时,通常人们在冬季于桑、柳、柑橘等树干中捕取桑虫,用酒浸泡后晒干或炕干,用于药材。干燥的虫体,呈长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黄色。嘴部颜色较深,黄褐至黑褐色。胸部3节,前胸较膨大,无足,腹部10节。虫体外表常较粗糙,折断面呈黄白色。以粗壮、干燥、完整者、为佳。冬季,人们挖树蔸用于取暖,会从树蔸蛀孔里找到白白胖胖的蛀虫,大的有一寸多长的桑蠹虫。然后将其放在烧热的火垅灰中烤,桑蠹虫因吃的是纯木质纤维,所以干净无异味,烤熟的桑蠹虫外脆内软,香甜可口,是物质匮乏时农村孩子们喜食的佳品。
痘疹临床表现为: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清史记载,顺治皇帝死于天花;而康熙、咸丰则是中国的两位麻脸皇帝。皇帝况且如此,老百姓中的麻脸就更多了。所以在我国清代,中医对痘疹的面疮极为重视。
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桑蠹虫治痘疮毒盛白陷不能起发者,用以绞汁和白酒酿服之即起。但皮薄脚散及泄泻畏食者服之,每致驳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当代叶橘泉《本草推陈》:治痘疮不发及痈疽不溃:桑蠹虫一、二条,捣,黄酒冲服。痘疹需要完全发出,灌浆饱满,方保生命无虞。大姐痘疹刚刚发出,还需要进一步发出,直到完全灌浆,才能完全平安,故需要发痘之药,而桑蠹虫正是上佳的发痘之药。
清代汪讱庵的《本草易读》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痘疮便秘(猪脂三百九十二,验方四。)痘疮便秘,任食肥肉。(第四。)猪尾即猪的尾巴,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是皮肤组织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可以极大改善痘疮所遗留下的疤痕。
红楼猪尾怎么烹制,想必王熙凤有个完满的做法,按南方的习惯应该是红烧,红焖猪尾是最佳的选项。所以,现今酒店饮食业推广红楼饮食文化,定不可少了这道猪尾美容菜。
弄清楚“桑虫猪尾”的食疗原理,这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部痘疮治疗,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从而起到保护面容的功效。另外,王熙凤之女生来娇贵多病,由于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了个“巧姐”名儿。脂砚斋批语表明,巧姐应在贾府事败后为“狠舅奸兄”卖入青楼之地,后刘姥姥将巧姐救出,最后嫁给了刘姥姥外孙板儿,也算是有了脱离苦海的好结局。此乃后话。
楼主:科学红学  时间:2014-12-18 13:02:49
三、同位相比
食材与食材比,药材与药材比。猪尾尽管可作为食材,但药用时它就是药材,而不是食材。
同理,小说只能与戏曲比,壁上器具只能与壁上器具比。
康巴的儿子永远是康巴的儿子,穷人的女儿永远是穷人的女儿。将药材与食材搭配,就像将桑巴的儿子与穷人的女儿搭配一样,会演出一场爱情悲喜剧。
第十七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皆系人意想不到、目所未见之文。若云拟编虚想出来,焉能如此?
一段极清,极细。后文鸳鸯瓶、“紫”玛瑙碟、“西洋酒”、“令”自行船等文,不必细表。】(按:P371。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第二段为庚辰年追批。鸳鸯瓶指第三十七回“联珠瓶”,“紫”玛瑙碟指第三十七回“配上鲜荔枝才好看”的“缠丝白玛瑙碟”——借代修辞格,“西洋酒”藏代修辞指第六十回玫瑰露瓶,“令”自行船即第六十三回行令过程中湘黛互逗所提及的自行船——它是弹簧驱动的。西洋表示西洋机括,也就是弹簧之类的玩意儿。西洋自行船也就是装有西洋机括的普通船,至于配的是桨橹还是风帆,那是不重要的。脂批所列皆为壁上器具,故【“西洋酒”】必是使用了藏代修辞格,能指与所指逻辑上被器具所“逼”,产生了分化。
《康熙几暇格物编?瀚海石子》:“瀚海沙中生玛瑙石子,五色灿然,质清而润,或如榴房乍裂,红粒鲜明;或如荔壳半开,白肤精洁。如螺、如蛤、如蝶、如蝉,胎厣分显,眉目毕举。三年刻楮之巧,未能过也。又有白质黑章若画,寒林秋月,雾岭烟溪,以至曳杖山桥、放牛夕照之景,宛然化笔。朕亲征额鲁特时,检得数百枚,赋形肖像,奇奇怪怪,莫可敷陈。造化生物之巧,一至此乎!”第十七回作于1690年后,以康熙皇帝的“瀚海石子”为原型。马其昶《桐城耆旧传》第八十四:詹事张公,讳廷瓒,字卣臣,号随斋,文端长子也。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二十六年(1687)典试山东,所拔皆宿学士。三十四年(1695)六月,上召翰詹八人至畅春园赐宴,时文端以尚书兼掌院事,公同时官翰林侍读学士,又同为日讲官,父子并与宴。车驾三征绝漠(1690,1696,1697)皆扈从。性谨厚,每迁除,悚然若不胜。先文端卒。)
第二十二回
【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看此一曲,试思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却立意要作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按:小说与戏曲的角色结构方式大不相同。像宝钗黛三角恋这样的东西,只适合用小说表达,不适合用“一根筋”的戏曲来表达。因此,作者当日若立意要作传奇,根本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批书人在此使用的是假言推理和反证法,体现戏曲和小说的体裁之别带来的情节安排上的天壤之别。直言推理:凡戏曲体裁都不能承载三角恋,能承载三角恋的不可能是戏曲体裁,而只能是小说体裁。戏曲与小说不能部对部转换,但戏曲体裁在八十回完璧《石头记》中却可以作为小说的纲要镶嵌于其中,形成【“总其全部”】的第五回梦演《红楼梦》。计算机程序设计中,这种技巧叫做“嵌套”。与嵌套并论的,就是所谓“循环”了,如第八十回“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循环终结语句即是。很显然,《石头记》使用的循环、嵌套,就是古典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两大技巧,而科学红学则用勾引号将这两大技巧再现了出来。)
楼主:科学红学  时间:2014-12-18 13:03:20
四、延伸检索——杏癍癣
网络上,有人称蔷薇硝、茉莉粉、玫瑰露、茯苓霜为红楼四大美容佳品,并称蔷薇硝胜过茉莉粉。这里茯苓霜不论,茯苓古来已用,糕点中也会加茯苓。玫瑰露检索曹寅奏折可知康熙时期有此物(至于是什么那是无关紧要的。《石头记》成本、成书于康熙时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四月二十九日
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二百尾,便蛋二千个,腌蛋四千个,两种玫瑰露八罐,连同汉文单一并送至
茉莉粉在《石头记》文本内有交代,第四十四回:“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很明显,茉莉粉乃脂粉香娃所用脂粉。
蔷薇硝是个难点。我们首先须判定湘云的病属湿疹范畴,以“蔷薇根 湿疹”为关键词百度检索,得《圣济总录》“治月蚀疮,茱萸汤洗方”,再百度检索“月蚀疮”得“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知第五十九回为月初,细读文本知其为三月初,杏花落尽清明之后一两日。在这个过程中,须排除“硝”骚扰,也就是说,不将其作为一种组分来处理,这是检索的关键。
第五十九回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按: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最早论及月食疮:“月食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其病因病理探讨主要始于宋代,如宋?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二:“月蚀疮,小儿多有之。盖由嗜甘肥,荣卫不清,风湿毒热之气,蕴蓄脏腑。”明?申斗垣《外科启玄》称本病为月蚀疳,指出:“耳边有疳能蚀者,名曰月蚀疳。乃足阳明胃经、少阳胆经湿热。”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将本病定名为旋耳疮,指出:“旋耳疮,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其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此外,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和清?祁坤《外科大成》也称本病为黄水疮、耳镟疮、鸦吻疮。如《外科正宗》说:“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痒痛。”清?祁坤撰于1665年的《外科大成》说:“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宜川粉散搽之。如初生如黍,次烂如鸦吻之状,名鸦吻疮,用鸦吻散吹之。”(按:川山甲(炒)、铅粉(炒)、轻粉(隔纸微炒)各等分)
宋?赵佶《圣济总录》治月蚀疮,茱萸汤洗方:
茱萸根 地榆根 蔷薇根(各一两)
上三味细锉,以水五升,煎至二升半,去滓温洗疮,冷即止,日三两度洗之,敷以他药治月蚀下部湿 。
《石头记》中,“蔷薇硝”之硝乃“消”意。硝可以用来使皮革变软,故“硝”字实为“消”意,但却可引出"茉莉粉"——茉莉粉是美容用品,而蔷薇硝却是治疗月食疮的医疗用药,两者性质不一样。也就是说,茉莉粉是锦上添花,蔷薇硝是雪中送炭,各有各的用处,但当务之急是雪中送炭,故曰蔷薇硝比茉莉粉好。杏花落尽是清明,第五十九回“一日清晓”必是三月初。
杏花花期阳历3-4月,果期阳历6-7月。杏花含苞之时,花苞为纯红色,如胭脂一般,浓得化不开;但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粉白相间如少女之面;花落时变成纯白色,落英缤纷胜雪。)宝钗道:“前儿剩的都给了妹子。”因说:“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因命莺儿去取些来。莺儿应了才去时,蕊官便说:“我同你去,顺便瞧瞧藕官。”说着,一径同莺儿出了蘅芜苑。
楼主:科学红学  时间:2014-12-18 13:43:11
四、延伸检索——杏癍癣
网络上,有人称蔷薇硝、茉莉粉、玫瑰露、茯苓霜为红楼四大美容佳品,并称蔷薇硝胜过茉莉粉。这里茯苓霜不论,茯苓古来已用,糕点中也会加茯苓。玫瑰露检索曹寅奏折可知康熙时期有此物(至于是什么那是无关紧要的。《石头记》成本、成书于康熙时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四月二十九日
江宁织造郎中曹寅进送腌鲥鱼二百尾,便蛋二千个,腌蛋四千个,两种玫瑰露八罐,连同汉文单一并送至
茉莉粉在《石头记》文本内有交代,第四十四回:“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很明显,茉莉粉乃脂粉香娃所用脂粉。
蔷薇硝是个难点。我们首先须判定湘云的病属湿疹范畴,以“蔷薇根 湿疹”为关键词百度检索,得《圣济总录》“治月蚀疮,茱萸汤洗方”,再百度检索“月蚀疮”得“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知第五十九回为月初,细读文本知其为三月初,杏花落尽清明之后一两日。在这个过程中,须排除“硝”骚扰,也就是说,不将其作为一种组分来处理,这是检索的关键。
由月蚀疮的“嗜甘肥,荣卫不清”致病机理可知,丰满是吃出来的。使用蔷薇硝的诸钗——宝钗、湘云、芳官、彩云,皆莫言所谓《丰臀美腿》、秀色可餐之辈。第六十三回【己卯(庚辰)夹批:余此时亦太热了,恨不得一冷。既冷时思此热,果然一梦矣。】说的也就是这么回事。瘦骨嶙峋的林妹妹,是无论如何也用不上蔷薇硝的。妹妹制作蔷薇硝,可能是因为紫鹃长得比较丰满或为宝钗制作的缘故。
体胖则心宽。很显然,蔷薇硝具有描写人物性格的作用。宝钗敦厚,湘云心宽,芳官大大咧咧,彩云随随便便,皆与蔷薇硝有关。
第五十九回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按: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最早论及月食疮:“月食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其病因病理探讨主要始于宋代,如宋?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二:“月蚀疮,小儿多有之。盖由嗜甘肥,荣卫不清,风湿毒热之气,蕴蓄脏腑。”明?申斗垣《外科启玄》称本病为月蚀疳,指出:“耳边有疳能蚀者,名曰月蚀疳。乃足阳明胃经、少阳胆经湿热。”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将本病定名为旋耳疮,指出:“旋耳疮,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其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此外,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和清?祁坤《外科大成》也称本病为黄水疮、耳镟疮、鸦吻疮。如《外科正宗》说:“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痒痛。”清?祁坤撰于1665年的《外科大成》说:“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宜川粉散搽之。如初生如黍,次烂如鸦吻之状,名鸦吻疮,用鸦吻散吹之。”(按:川山甲(炒)、铅粉(炒)、轻粉(隔纸微炒)各等分)
宋?赵佶《圣济总录》治月蚀疮,茱萸汤洗方:
茱萸根 地榆根 蔷薇根(各一两)
上三味细锉,以水五升,煎至二升半,去滓温洗疮,冷即止,日三两度洗之,敷以他药治月蚀下部湿 。
《石头记》中,“蔷薇硝”之硝乃“消”意。硝可以用来使皮革变软,故“硝”字实为“消”意,但却可引出"茉莉粉"——茉莉粉是美容用品,而蔷薇硝却是治疗月食疮的医疗用药,两者性质不一样。也就是说,茉莉粉是锦上添花,蔷薇硝是雪中送炭,各有各的用处,但当务之急是雪中送炭,故曰蔷薇硝比茉莉粉好。杏花落尽是清明,第五十九回“一日清晓”必是三月初。
杏花花期阳历3-4月,果期阳历6-7月。杏花含苞之时,花苞为纯红色,如胭脂一般,浓得化不开;但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粉白相间如少女之面;花落时变成纯白色,落英缤纷胜雪。)宝钗道:“前儿剩的都给了妹子。”因说:“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因命莺儿去取些来。莺儿应了才去时,蕊官便说:“我同你去,顺便瞧瞧藕官。”说着,一径同莺儿出了蘅芜苑。
第六十回
原来贾政不在家,且王夫人等又不在家,贾环连日也便装病逃学。如今得了硝,兴兴头头来找彩云。正值彩云和赵姨娘闲谈,贾环嘻嘻向彩云道:“我也得了一包好的,送你擦脸。你常说,蔷薇硝擦癣,比外头的银硝强。你且看看,可是这个?”(按:就像铅笔本是石墨碳笔却称铅笔一样,蔷薇硝有银硝的功用,但本是蔷薇根等非化石药材制作而成,此乃藏代修辞格。仿照蔷薇硝的称谓,我们可以称铅笔为“石墨铅笔”)彩云打开一看,嗤的一声笑了,说道:“你是和谁要来的?”贾环便将方才之事说了。彩云笑道:“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