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史新解》出发(三)---重新认识的三国蜀汉

字数:32661访问原帖 评论数:48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16 23:47:11 更新时间:2022-09-24 20:36:21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08 18:53:38
回复 土和楂:
从历史上看,魏国是很少攻打蜀汉,那是因为魏国很早就制定了一个国策就是先吴后蜀。而仅有的两次攻蜀战役,都是针对汉中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论证魏国不会攻打汉中,而改变汉中防御,裁撤兵力,显然只是一个借口。
正如刘备、法正等都明确认识到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是最重要的。所以,姜维这样的军事人才,是不可能不明白汉中应当如何防御的。他只是急需要裁撤汉中兵力来充实自己的机动军团,所以赌魏国近期之内不会进攻蜀汉,不会进攻汉中。
而后等过几年兵力配备完成以后,再找个由头把汉中防御改回来即可补上这个漏洞。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09 18:31:30
三国时孙家三位领导人孙坚、孙策、孙权的个人能力分别怎么样?哪位最出色?
这是个人在知乎里回答的问题:
江东孙氏两代三人(孙坚、孙策、孙权)皆豪杰!
在东汉末年的阶层固化的大背景下,孙坚以郡吏之身,凭自身武功之盛,佼佼于众多士宦子弟之上,其勇其威,虽董卓集团之强亦不得不期以笼络,使四方豪勇之士往来归附,此江东孙吴肇始之基。
孙策以区区旧日部曲,临乱世之不名,纵横江表,不坠父辈之勇武;据吴下之不毛,征战开拓,尽取东南之全域。其交结、平复、杀伐,一如快刀切百结;以武者立,纳士者抚,破豪强逐官守,荡涤之效为孙吴之立业根本。
孙权承父兄之基,疆域虽广,但盘根错节之利益矛盾重重,所以重在守成,以抽丝剥茧之术,逐步理顺淮吴之间利益分野;同时重视进取,或徐淮,或荆襄,或山越交趾,使力有所向,利有所归,保勋门长盛得土豪归服。建业东南,称帝为尊,虽晚年有驭下之暴烈,但不失开国君主之英武豪迈。
至于孙权之下,皆了了耳。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10 18:14:10
【网文摘要】
近日读到后人引用东晋中期史学家孙盛所著《蜀世谱》中的文章顿时豁然开朗,疑云散去。
《蜀世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延子邈,江油护军。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鱼贯而入,趋阴平,车骑将军廖化使邈拒田章于江油,败,为章所虏,遂降。”【蜀世谱被人质疑为孤证不立,若引用去别吧当小心注意分寸,别被坏人借口封杀】
原来,这个马邈是马延之子,马岱之孙。田章奉钟会之命从剑阁以西到江油接应邓艾,车骑将军廖化命马邈阻击田章,结果马邈被击败当了俘虏,只好投降。
《三国志·钟会传》有这样的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蜀世谱》和《三国志·钟会传》中的记载相吻合,虽然马邈被俘是条孤证,但符合事实逻辑。
转:【我的部分】
①邓艾和钟会因田章先破江油是否该争功?邓艾好大喜功可从淮南屯田之谜和破锦竹造京观(把死尸堆金字塔夸耀武功)窥见一斑。田章是钟会派去的,钟会最后被定罪臭了,所以历史上只认邓艾不认钟会。
②蜀谱里写是廖化命马邈迎击田章,是否才是致命败笔?姜维为什么没有下令还是命令廖化,廖化再一级一级到马邈的?如果是廖化单独命令的,难怪最后他不跟钟会姜维张翼等起事似乎有看点了。
③明初还有一次偷渡阴平,同样也要一线人马吸引牵制守军主力,另一线千里小路偷袭。肯定邓艾同时也许看其它方面。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10 21:41:46
蜀魏国力差距在陇右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的确是无解的。
但关于人才,个人有个认识:就是因为蜀汉灭亡了,他的人才体系也就不会再被认同了,即就是再有人才也不会被魏晋政权认可了,所以给人感觉蜀汉人才匮乏了。不过通过霍弋、罗宪这些人,还是可以管窥蜀汉人才的成色。
蜀汉在诸葛瞻走上前台的时候,实际上是蜀汉诸葛亮人才体系与刘禅人才体系相交接的一个阶段,在这其中其实是不乏人才,只是因为蜀汉的戛然而止而再无用武之地,从而不会有记录了。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13 12:37:02
回复 土和楂:
说实话,孙坚确实挺厉害的,白手起家搞到了长沙太守,就是莽撞了,把当时的南阳太守张咨给杀了,导致被加入了世族的黑名单。孙策也是,把庐江太守陆康杀了,江东陆家就剩一个陆议(后面改名为陆逊),我认为孙策最大的运气就是年少和周瑜认识,周瑜是他这一辈子的贵人,周瑜家里也像袁绍一样,非常豪华,爹是洛阳令,还出过三公,要不然年少认识,长大了估计周瑜都不会鸟孙策,后面孙策打不过去长江,还是周瑜利用他世族的身份接应孙策打过去,周瑜还把东吴唯一一个战略家鲁肃带过去,鲁肃在时孙权了没有做过傻事情,可惜孙策也跟他爹一样莽。孙权就不评价,亮点就是年少继位震住了世族。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23 18:05:47
我国西南茶马古道就是身毒道,这是一条古已有之的商品通道。在汉时或没有通到缅甸南部的仰光港,但翻山越岭到印度东北直到现加尔各答(即大秦的疆域),就可与海路连接。后世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在孟加拉、加尔各答等地停靠,卸下大部分西洋的货物,经陆路到云南,即反向运输。在空出船的仓位后到东南亚等地,一方面候风,一方面采购香料、木材等贵重商品,待南风起时,沿海路回广浙闽沪等地,这就是一躺船挣两次钱(陆路+海路)的办法,是郑和带队伍的养兵之法(福利)。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6-26 09:28:58
知乎:隆中对是战略失误吗?
谢邀。
对这个问题,只能谈下个人的理解。
读《隆中对》,首先要看到刘备的履历。个人理解的刘备在东汉末年是一个“雇佣军”的首领。
在那个时代,没有地方士族的支持,只是武人,是很底层的,即除了搏命就一无所有。刘备在徐州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刘备一直是“客军”,虽然保存了独立性,但也失去了在组织内的成长性。这个状况不是刘备没能力,而是别人看不起他(没本钱)。而他本人是有一个“重振家声”的理想的,这个个人理想与“兴复汉室”的目标是有一个逐步重合在一起的。这个重合的重要节点,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隆中对》虽然是对当时时局的分析,但更重要的是对刘备这个团体,提出了更为现实的目标和步骤。这在当时感叹“脾肉复生”的刘备是最重要的,即今后的路要怎么走?在各个地方势力日益被兼并统一后,其生存价值日益萎缩的状态下,向何处去?赤壁时准备南投吴巨和受刘璋之邀在川北抵抗张鲁,都是其“雇佣兵”的惯性使然。
但《隆中对》对刘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雇佣兵”要落地,要成为地方势力的一只,这是刘备缺乏底气的地方。诸葛亮给他的谋划是落地荆州,近和孙权,远图益州,北抗曹操。
这其实就是一个打工人要自己做企业的一个升级历程。这个规划是当时刘备最急需的心理建设,毕竟让打工人变企业家的患得患失是非常焦虑的。
而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是给了刘备巨大的勇气:“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这就把刘备的不自信彻底打掉,使刘备之后的作为都日益符合一方诸侯的要求:弃新野携百姓渡江,轻军奔夏口(据根据地),老营走当阳(收揽民心),不离不弃,宁于共败。
有没有《隆中对》对于刘备,就是有没有战略目标的高下之分,是刘备从“雇佣军”蜕变为地方诸侯的开始。
至于世事的艰难诚非战略谋划之失:借南郡收益州战汉中,荆襄北伐水淹七军,中原震荡!至白衣渡江,荆州倾覆;孟达反叛,上庸变易;猇亭火烧,功败垂成。对于这种情况,就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隆中对出卧龙起,出师一表名千古!卧龙既是说诸葛亮,何尝不是说刘备呢?
END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7-19 19:21:30
成都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很久以前就在想,成都人为什么宁愿打麻将而不去上班挣钱呢?
总算想明白了。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工商业城市,而不是“消费城市”。
成都平原的农业发达为成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质财富的丰富促进了物质的二次开发、加工,水系的发达加速了这些新产品的流通;因物质交换的频繁,而发展出更完善的商业(金融业)系统。
这个发展历程蕴含着“经(基础)、权(变通)、变(创新)”的文化理念,也从而为成都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7-21 23:39:36
成都是新中国之前近1—2百年,因战乱导致的人口凋敝从而使基础经济匮乏而出现的发展缓慢,从而戴上了一顶“消费城市”的帽子。
但把视角拉到更长的历史概念中,就会发现“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工商业城市”。“扬一益二”不是没有道理的。
商业有固定模式吗?打麻将其实就是商业的某种外在表现而已。
商业的发展必然依赖商品的存在。而经商从来都是越靠近商品产地,进货成本越低。
金融业的发展也是要依靠商品交换的频繁,这也是“交子”会出现于成都的原因。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8-23 19:45:18
不知道什么原因,申请好友的信息有提醒,但在我这里没法显示ID。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8-25 17:37:06
转:
《襄阳耆旧传》中诸人籍贯与家族地望考
作者:傲娇君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6800591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9-07 19:49:41
为什么三国后期的蜀汉毫无人才?
因为灭国了,原有的评价体系没了,即使是人才也不会被重用了,也就不能留名史书了。
其实像霍弋、罗宪,征交州的杨稷这些都还是颇有些成色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