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史新解》出发(三)---重新认识的三国蜀汉

字数:32661访问原帖 评论数:48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16 23:47:11 更新时间:2022-09-24 20:36:21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0:06
258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姜维的政治盟友蜀汉执政者陈袛去世(谥“忠侯”),而新的蜀汉执政诸葛瞻尚未任职。这个时间背景也是我认为姜维的敛兵聚谷的汉中防务政策出台是主要基于政治考虑的重要依据。
第一,敛兵聚谷政策虽然是以所谓换个军事思路为借口,但其实质还是继续贯彻刘禅削弱丞相幕府派(荆州小团体)实力的执政方针,通过裁撤汉中地区的军事实体,使丞相幕府派所掌握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资源日益萎缩。毕竟当跟着丞相幕府派的人连饭都吃不起了,谁还会去关心刘禅后宫有几个女人啊!
同时对汉中军事政治经济资源的削弱,也是为了诸葛瞻即将出任执政做准备,目的是使他只能当“廷臣”而不能当“权臣”,这是在安刘禅之心。这也是敛兵聚谷政策能够出台的最大政治正确!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0:35
第二是抽调汉中资源强化姜维在陇右的实力。
汉中是蜀汉经营多年的重要地区,通过裁撤合并,将其中的资源整合后用于姜维的陇右攻略,为后一步的北伐建立基础。
那么裁撤汉中的军事资源会不会出现漏洞而导致蜀汉防御体系的崩塌呢?这就是姜维基于曹魏短期内不会大举进攻蜀汉的侥幸心理从而做出的军事判断。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0:51
汉中北部的秦岭地区入蜀就那么几条通道,地理险峻,道路难行,补给困难。对这个地理格局,费祎和姜维的认知是一致的,但形成的结论却是不同的。而曹真、曹爽的进攻先后失败也验证了姜维的设想:汉中凭借地理优势,即使缩减防御兵力和资源,但并不一定立即会出现致命性的后果;再加上当时曹魏司马昭政权的各种混乱,更是减少了蜀汉对这方面的担心;而且姜维在陇右虽有挫败,但整体是处于攻势的,陇右的攻势也可以抵消汉中方向承受的防守压力的。这三点就是姜维在军事方面的考虑。
但事后看,正是262年侯和之战失败后,蜀汉在陇右的攻势被终止了,从而导致蜀魏在陇右地区转入战略相持。而263年曹魏三路伐蜀也就让姜维的战略呈现顾此失彼的状态,最后不得不以防守剑阁天险来收拾残局。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1:07
如果不是邓艾的偷渡阴平,姜维以最少资源防守汉中的政策说不得还有机会。
因为蒋斌坚守的汉中汉城及其他要塞就是曹魏一旦退兵时,蜀汉反击的重要支点。这也能解释姜维将所有兵力全部收缩回剑阁之内,而留出了阴平这个缺口的原因,因为姜维在集中兵力全力准备反击作战。这本来也是敛兵聚谷政策的主要内容。
可惜的是邓艾的军事冒险成功,刘禅不战而降,使姜维的敛兵聚谷政策的错漏之处被极大的放大了,成为了蜀汉灭亡的“明面主因”了。
总结一下,敛兵聚谷政策就是姜维建立在侥幸的思想基础上,意图以最少的资源在汉中开展防御,从而集合最大的资源用于陇右进行攻势的军事布局的谋划。
这个政策虽然有其极端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合理性。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1:19
第三,就是惩罚胡济。这个就要从段谷之战说起了。
段谷之战,姜维在攻狄道和武山不克后,为什么要转战上邽?个人认识就是:就粮!(“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外仓。”《资治通鉴》)
孙子兵法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陇右地区因为经济水平落后,产出低,所以在这里作战,粮食是第一要务。后世彭老总在陕甘作战也是主要基于这个考虑。姜维转战上邽就是为了夺上邽之粮,这是行“弱敌之法”。
同时转战上邽也是期望复制当年诸葛亮在上邽收麦后从而伏杀张郃之故伎(或没有卤城甲首三千这么大战果,但战术上占了便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即通过上邽粮食这个敌之必救,调动陇右魏军,寻机破敌。
而邓艾为什么能识破姜维的意图呢?邓艾是屯田官出身,对粮食的敏感性是超越曹魏当时的那些名士名将的。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1:30
那么在这样的认知下,姜维与胡济约定“会于上邽”,会给汉中都督胡济安排什么任务?
第一,军事上打接应;第二,带汉中的粮食来为姜维后续的行动提供基本条件。(王基: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
第一个还能忍,无非是没功劳有苦劳,谁让姜维位高权大呢;第二个这就是完完全全的“白嫖”了。这个任务换成张翼、廖化估计也忍了,但胡济是真不能忍。
胡济是费祎之后、诸葛瞻之前,丞相幕府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汉中都督也是掌握了大量政治军事和后勤资源的,但每一个兵,每一颗粮都不是白来的,姜维这么干,太过分了!而且胡济的资历也比姜维老。
再有胡济是诸葛亮的“诤友”之一 ,可见性格特点,所以直接放空姜维的事,他是真干的出来的。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1:42
而关于段谷之战胡济的行为的记录,《三国志》里是“失誓”,而不是“失期”,就是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的解释。
秦汉军法的失期之罪,是属于非常严重的军事错误,是“当斩”的。
而用“失誓”记录其实表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姜维与胡济是没有统属关系的。双方的共同出战是要协调沟通后约定(誓)好的,没约好或者失约都可以说成失誓。个人认为是没说好。这个事反正就是胡济没搭理姜维的要求。
段谷之战的失败,也是姜维“强率”张翼、廖化搞习惯了,遇到胡济绝不惯着他而导致的,这也与姜维在连续北伐屡有斩获后的性格膨胀有关系。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1:54
然后姜维就在258年就以敛兵聚谷政策的出台,把胡济赶到汉寿“吹风”去了,汉中就留了蒋斌、王含和傅佥。“汉中都督不管汉中”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解除了胡济的汉中都督的职权。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2:28
除了这三层意思外,个人还有一个认识,也能说明敛兵聚谷政策是有很强政治性考虑的。
第四,关于蒋斌。
个人有个感觉:如果蜀汉不灭亡,下一任汉中都督应该是蒋斌。
蒋斌是蒋琬的长子,敛兵聚谷时期是主持汉中的汉城防御的将领(实权)。在曹魏征蜀的汉中之战时期,蒋斌主持的汉城是一直坚守到蜀汉灭亡和姜维投降的。
蒋琬是提拔姜维的重要人物,假如蒋斌要出任汉中都督,姜维是准备随个多大的“份子”呢?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2:46
如果蒋斌出任汉中都督,一份恢复汉中防务“实兵诸围”的方略一上,姜维、刘禅会驳回吗?肯定过!那么一份关于国策建言的功劳就轻松到手了。
然后要“实兵诸围”就需要各种资源,那么资源哪里来?姜维拿到陇右的还回来些,成都刘禅给点,主政的诸葛瞻在丞相幕府派的资源里再挤出来点。看见没有?除了诸葛瞻自掏腰包,姜维和刘禅基本上就是把削减汉中的资源还给蒋斌,这就是“无中生有”大法。
“实兵诸围”的具体实施,涉及的官职、物资和兵员的统筹安排都归于蒋斌之手,这就使蒋斌能快速的坐稳汉中都督的位置。这份安排是不是比随“份子”强多了啊!
所以姜维提出敛兵聚谷政策实质上是存有“为了给予而先削减”的意图的,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反向运用。
再有,还能在诸葛瞻和蒋斌之间打下一个利益分歧的楔子,得以继续分化丞相幕府派。所以诸葛瞻才是该头疼怎么随“份子”的人!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3:40
站在刘禅的角度,姜维在258年提出敛兵聚谷的政策,第一,削弱诸葛瞻出任执政的实力和影响力,保证了君权的强大;第二,抽血汉中的资源,补充了陇右的实力,避免了姜维向刘禅讨要资源的困扰(就这一条就足以打动刘禅);第三,惩罚了胡济,进一步打击了丞相幕府派的形象和凝聚力,提升君权的威慑力;第四,为新生代的崛起预留政策空间和政治资源,进一步分化弱化丞相幕府派的实力,彻底消除诸葛亮所建立的“虚君实相”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那么姜维是不是一个能干的人呢?这个政策是不是好政策呢?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08 20:43:55
探究敛兵聚谷政策,不可避免的对姜维的形象是有损害的,但这又与个人对姜维的认识是不相符的。
下面就谈谈我认识的姜维。
平常看到的姜维,往往是作为蜀汉大将军的权柄赫赫,威风八面,而我看见的真的是一个普通人孤凉的背影。
第一,姜维在蜀汉是没有宗族的。他出身天水姜氏,父亲去世的早,孝顺母亲,所以他这一枝算是望族寒门;在天水苦研经学,但只也能出任州郡基层官职,如果不出意外能在雍凉这个偏僻之地做到郡县主官就已经差不多了,毕竟东汉三国是门阀政治的天下。
蜀汉的北伐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正是诸葛亮的知遇使他改命换运成为了可能。
这也是他为什么在蜀汉都躺平的时候还要坚持北伐去“逆天而行”呢?因为那就是他的个人命运的写照:不向前奔跑,他一个天水郡的小官凭什么和别人比躺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二,知恩图报,至死方休。
到蜀汉后,姜维一直是作为军事将领存在的,他的政治历程在诸葛亮知遇之后,是蒋琬的提拔,费祎的包容和刘禅的支持。而姜维呢?唯有一身酬知己!
即使是明知道刘禅的自私自利,姜维依然殚精竭虑的为其谋划,就包括这个敛兵聚谷的军事政策;在蜀亡后,居然还搞出个旷古未有的一计杀三士。如果说诸葛亮为蜀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姜维又何尝不是呢?
第三,唯有理想不可被轻视。
姜维的每一次北伐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的对利益最大化追求,无论是张翼的蛇足之说还是胡济的失誓不至都不能影响他对北伐的坚定信心。在我的眼里,姜维就像堂·吉柯德一样,一次一次的的为了理想而发起冲锋,纵然相隔千年以上,读到姜维的事迹都是热血沸腾!
至于其他,就不赘述了。
全文完。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1 21:07:56
回复 土和楂:
敛兵聚谷,把兵敛到了鸟不拉屎的国外,钟会来攻时都差点回不了国。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1 22:29:20
回复 土和揸 :感觉刘禅就没怎么管,放任下面的人折腾,就这样还能撑这么多年,运气也是没谁了。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2 19:50:39
BLauVV:
胡济失约的事说来有两种主要可能。以前我也和你一样认为胡济先坑后被架空担任无权的汉中都督,但是后来经过战役分析我觉得事情很难赖胡济。
①季汉后期其实北伐成果主要看姜维,而姜维除了早期带偏师万人袭扰陇右打出些战绩能算中规中矩。作为常年在陇右和姜维有过交手的夏侯霸为魏国征蜀护军,高平陵后怕被司马家诛杀而入蜀。其窥探陇右的虚实和曹魏内情想来挺关键的,随后就是姜维和他率军的两次大胜(年过六旬,不复当年之勇但参谋价值不容忽视)。
段谷之败夏侯霸(车骑将军)有可能已经死了,所以镇西大将军胡济被要求接应姜维。姜维从武山之西(钟提?附近?)出兵,胡济则不是汉中经过武都就是直接从武都出兵。胡济段谷战后升官,若说陷害姜维让其贬三级并导致季汉国力大损还能获利则此事非同小可(极其黑暗),魏国方面对段谷之败主责认为是姜维轻兵冒进无胡济失约方面深究。如果说敌国分析扇风有助于姜维失势,帮胡济上位使将来更有利军事。那么姜维后来还是复职,胡济可说没有超越他让魏国失算了?如果故意挖坑存在秋后算账可无史对此评述记载或似乎有谣传(如果有那就是说姜维故意拉跨,调走汉中军力让胡济倒霉,但是从后来看这点还不如讨论刘禅他们是怎么瓜分10万2千兵力的,到底谁才有最强力量巩固地位)。
②姜维确实太过激进负有兵败主责但是又不能彻底去职。分散兵权虽有利刘禅把控,但是若临事再重用未免军心浮动。必须有个能打的将领才行,胡济显然不是军事能力最突出。(人品方面有诸葛亮早年夸奖过,就算人是会变的不管评价,但是段谷之败我看很难一味说胡济不是)。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2 19:52:38
BLauVV:
我认为整件事过程是:
①姜维确实段谷之战有自己失当之处,由于准备偷袭抢占上邽,行军隐秘路线,未带辎重需要最快速度前进。附以地图推演,在段谷之战合兵地点未必是两人可准确约定的(时间和地点都只能大概约一约),而且先到的一定是姜维,谁先到谁先被邓艾伏击(胡济不管是追不上还是故意磨时间都躲过一劫)。
②战败后胡济是升骠骑仅次于大将军。如果说胡济是因为接应到了姜维败军,从收拾残局上说反而有功,也或许有刘禅想树胡济功绩来降低姜维大败对自己民间造成的影响,一升一降可比喻没有一败涂地安抚群众。
③姜维请贬三级为后将军,无论是廖化张翼还是胡济都没有姜维善战。无论如何也还要让姜维代行大将军职务。
④上次说的总兵力10万2千分配方案,姜维主要就是让各方势力满意,设想汉中加成都合兵为姜维野战军的2-3倍,那么刘禅有什么不放心的?弹劾姜维的众臣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已经消减姜维兵权),姜维自己也算分到一块蛋糕不至于完全被弃用。
【总结】
敛兵聚谷从后期几次北伐失利后看,汉中和武都阴平一线从兵力分散的原本方案也许存在兵力不足可能,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蛋糕要重新分配,刘禅(100%满意度),众官(50%满意度),姜维(50%满意度)。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2 21:14:36
胡济迁升右骠骑大将军是259年,是时诸葛瞻已经出任蜀汉执政了。这是因为诸葛瞻在军事方面需要辅佐人员,只有胡济资序是足够的;
第二,258年让胡济去汉寿,是不取消职务的架空惩罚,这是姜维和刘禅乘诸葛瞻上位前做出的安排。为什么不是段谷的256之后,因为257有诸葛诞之叛,姜维再出骆谷,时间来不及;再有,文书往返,与刘禅沟通需要时间。
而对诸葛瞻而言,胡济在段谷之战没有错!这是因立场不同而导致的评价不同,这个关键就是“失誓”!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2 21:15:31
文中对“失誓”二字有解释。
再明确一下:因姜维与胡济没有统属关系,姜维对胡济在段谷的安排是沟通性质的,而不是命令性质的。而胡济出于丞相幕府派的立场对于姜维的安排,个人认为是没答应,而不是答应了不去,这就是用“失誓”而不是“失约”,更不是资治通鉴说的“失期”的根本原因。否则就凭失约这个硬性错误,姜维和刘禅就敢用这个理由让胡济丢官,而不是“架空”他!就是因为姜维知道让胡济带粮食来为他打接应,于情于理,他都并不是合规矩的。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2 21:16:50
模拟个场景。
刘禅VS姜维:段谷之战,怎么回事?
姜维:我给胡济打了电话让他来“会”,他没来。(怎么来,干什么,不说)
刘禅:确定?
姜维:确定!
刘禅VS胡济:段谷之战,姜维给你打电话没有?
胡济:打了。
刘禅:为什么没去?
胡济:我为什要去?(我都没答应去什么去)
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失誓”是姜维与胡济没有沟通好后,姜维告状的用词,既回避了争议内容,又推了责,只确认了“打了电话”这回事。刘禅是拉偏架,君臣一起把胡济丢边上架空了。胡济相当于吃了个“哑巴亏”。
所以诸葛瞻上台后就以胡济迁升为信号,说明对当初胡济的行为的认可。释放这个信号之后,才有廖化(约宗预)的拜门,确认了丞相幕府派的重新掌权!
再有,胡济的性格比较刚硬,都有可能连刘禅准备调和的可能性都怼回去了。
楼主:土和楂  时间:2022-05-15 16:47:46
从费祎被刺后,蜀汉并没有出现官场“大地震”和政局大动荡,也可以说明这个事件是一个意外(最少蜀汉官方是这个结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