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一系列战事表明,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技术变革势在必行!

字数:2998访问原帖 评论数:8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20 01:40:13 更新时间:2022-03-21 21:25:19

楼主:笨笨游忘川  时间:2022-03-19 17:40:13
近年来无论是黎巴以战事,叙利亚战事,还是纳卡战事,直到目前进行中的俄乌战事,我们通过媒体报道见识 过最多的场面,就是一堆堆冒着烈焰黑烟烧成废铁的坦克装甲车辆残骸,以及空中热成像瞄准仪器中一辆辆坦克装甲被精确攻顶命中的画面。
坦克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脆弱性在这一幕幕画面中展露无遗,似乎现代兵器都在针对坦克战车。是个兵器就能打坦克。
所以坦克无用论再次日益甚嚣尘上。
坦克无用论当然是一种消极的不可取态度观点。因为这么多兵器都以打坦克为第一要务,恰恰说明坦克是一种对敌人威胁很大的重要武器,是不可取代的武器。即使是军事科技理论先进的美国军事研究界人士也说过一句名言:“即使再多的信息化,智能化,但敌人端着刺刀冲到眼前,仍然要用刺刀去击退!”
毕竟现代兵器的金字塔顶尖还是需要庞大的塔基筑底,高端兵器决战的成果还是为大量的基础兵器服务的。比如打卫星是为了让对手的导弹瞎眼,废掉对手的导弹是为了让对手不能打我机场,保住机场就是保住制空权,保住制空权才能掩护我地面的装甲部队进攻!
坦克无用论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谬论。

积极一点的应对观点也有制空权说,大兵力齐头并进说,步兵掩护说,坦克无人化说,加强态势感知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等等。
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
但都是有局限性的!

本人想提出的观点也是有局限性的!但却是最直接高效缓解问题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并且也是新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残片,与其他观点相辅而成共同催化新一代的地面装甲作战新理论。

在此之前,那就先拿之前整理的其他观点说说局限性。


制空权说
虽是必须,却非万能。
因为如果面对强敌,天空争夺一时半会难分胜负,地面部队难道就不出动了吗?难道就不会被突袭了吗?
即使制空占上风,也未必保证在信息化条件下,装甲部队无密可保的纵深机动完全不被集火打击,不被伏击。行动计划保密的目的是让敌人的地面部队不能针对性的部署,让敌人来不及调动集结针对该方向的地面防御。来不及构筑防线。但一旦开始行动,在信息化的今天就全透明了。敌人的导弹与空中打击力量可不受地面的束缚,无需提前集结部署即可实施打击。
有一定空中优势,不等于完全消灭了敌人的空中力量。

再者,就算有了绝对的制空权,敌人一架飞机都动不了。那进入复杂地形,比如穿越丛林与街道城市,仍然免不了被偷袭得手。
虽然不一定影响最终大方向上的战术胜利,但损失能减少就尽可能减少,有时候打仗也是要打舆论仗,政治仗的。


齐头并进说
万一地形不允许齐头并进呢?万一攻坚受阻,部分战线进展较慢,其他阻力较小的侧翼兵锋难道就停步不进坐视敌人机动自如吗?
齐头并进一字平推只是一种理论方案,但实际中很难完美贯彻。这样往往会把仗打的很呆板,意图一目了然,行动完全可预测。给了敌人周旋机动的时间与空间,造成单方面的敌暗我明。容易贻误战机无功而返。

而且,当兵力并非绝对优势的时候,齐头并进稳打稳扎反而是取败之道,并且一败就是惨败大败。

就算兵力再多,面对广大的地域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仍然到处都是缝隙空档。
而且面对对于自身实力有清醒认识,有自知弱者觉悟并且意志顽强的对手来说,十换一都值得一试,交换比不悬殊一点,对手不会崩溃。


坦克无人化说
无人化坦克是一种补充,但以目前的技术做不到替代有人坦克。


加强信息化与态势感知。
两者是相辅而成的。态势感知是即时战场信息获取方式,信息化是信息的传递分配效率。
信息化存在被干扰定位的不确定因素。态势感知也总有感知不到的死角。而且复杂地形条件下近战,机器的态势感知能力不比人眼强很多。而且近战发生极其迅猛,感知到了也来不及应对。信息化只能说提高了配合作战的效率,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步兵掩护说

局限性在于,跟随步兵也要搭步战车运兵装甲车机动跟随的,如果敌人不等你下车展开,直接在你车载机动半道上伏击呢?敌人干脆不打坦克了,专打防御更低的步战车,久而久之必然逼得对手无车可用,最后仍然回归让纯坦克编队去打巷战。
叙利亚坦克编队在巷战遭袭,不少网友认为这打法错误,没有步兵掩护,坦克孤军深入岂能不被包饺子?
其实人家之前一直是坦步协同的,只不过步战车早被打光了而已,步战车的防御,40毫米下挂低速榴都能打穿。比坦克好打多了,一瞄一个准。一打一个穿。
在狭隘的街道上不可能齐头并进,必有首尾,若是步战车殿后,击其尾,坦克不能救。若把步战车排前,则打头,坦克亦不能救。将奈之何?

那如果不要步战车,直接让步兵跟随呢?
那就完全没机动可言了。
而且,叙利亚的实战经验表明,一辆威力相当于微型核弹的自暴就足以吓阻步兵了。街道上,冲击波能量沿街道聚集,作战半径变相增大数倍。坦克除了当头那辆,其他坦克不一定有事,步兵则根本没时间逃出冲击波的杀伤半径。
步坦协同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实战中不是跟着坦克后面前进那么简单。而且,在巷战中,通常不叫步坦协同,那叫步兵伴随坦克战术。坦克挂着慢档充当步兵的移动碉堡盾牌而已。步兵只能在较狭隘的支道上掩护坦克后半区。稍微开阔一点的广场,主干道,十字口,高楼林立之类地形,仍然挡不住四面八方来袭的反坦克火箭导弹。
结果往往是,坦克被击毁,步兵瞬间成了一头扎进深深口袋的孤军,很快被消灭。


总结
为什么总要提复杂地形条件?
因为从自身出发,开阔地形条件下大规模野战,理论上我们现在以及将来都看不到能在我们手下过招的一合之敌。
这也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自核武器诞生后,大国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低,多的是代理人之战,或者强弱之战。强强直接对战的发生率微乎其微。
虽然军备上仍然要立足于强强战争为出发点的武器研发主要指标。但实际当中更多的可能是面对弱敌,弱敌正面挡不住,必然会趋向于利用地形条件来消耗迟滞大国兵锋。新一代的陆上突击兵器应该兼备具有不对称作战的强大防御能力,新的指标应该包含在城市战,山地丛林机动转移中对单兵反坦克兵器与空中反坦克兵器的针对性防御功能。以及设计中更多的考虑步坦伴随作战沟通环境便利元素。

新一代坦克不一定要花哨的超轻量化,两人制,电动力,电磁炮,电磁装甲,无人化,无人机载具,大面积曲面穿透画面屏等功能与指标。
但一定要有全向防住聚能型反坦克兵器,与方便提高协同伴随步兵复杂地形联合作战的能力。
楼主:笨笨游忘川  时间:2022-03-19 19:35:09
并且,本人提出的方案,大国可用,中小国家却不能用。
因为大国先天就充当不对称战争中强势进攻的一方,大国搞坦克全向防御可以防范被伏击。可是中小国家搞这个是没用的,搞点机动型坦歼或者火力型坦歼游斗或者卡点正面防御争取时间才是正经。
对于中小国家来讲,不存在什么坦克决战,坦歼机动或者卡点防御也只是迟滞对方攻势争取时间而已。决战的时候你早就没有什么装甲力量了,注定已经被消灭光了。
你的机械化力量注定被消灭精光,你的城市注定要成为废墟,这些都是注定要牺牲的。战争中没有平等可言。

对于美国或者印度而言,意义也不是很大。

时至今日,美国早已不能随心所欲的大规模出动地面力量横扫一切眼中钉了。美国的国力摇摇欲坠与当前的战略急转弯,乃至于对美国相对过去越来越不利的舆论环境,不允许再有如此冒险的冲动了。
美国毕竟是个海权大国。中俄的复苏,让美国不得不收住手,再也不能好整以暇的把研究精力放在搞什么治安战之类了。

印度的对手,一个隔着喜马拉雅山天堑,另外一个呢虽然相对较弱,但又不是弱到可以随意拿捏的那种弱。对手是有能力与印度打正面战的。印度还是把坦克的研发重点放到正面防御火力与机动性信息化上面比较合适。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