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八景

字数:6115访问原帖 评论数: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3-23 01:58:06 更新时间:2022-03-26 01:08:29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17:58:06
滇池夜月 昆明八景 一
谦 翰
【一】
吟咏滇池月夜观,赏月水波睡美山;
文人墨客云追月,鉴赏变幻绘首瞻。
时逢中秋竞相前,持久不衰审美验;
体会神韵诗作露,烟火乱渔恬静娴。
【二】
星灯火浮景胜滇,疑落鲛宫月痴看;
荡舟滇池观夜月,涛声四绕月相反。
星月独明酒空碧,烟水夜漫饮杯宽;
揽尽昆池景惊胜,滇美水美夜色笺。

赏析;
从古代文人们的诗文中也可看出,吟咏滇池的诗句虽不少,但很多都与夜晚有关。在古人看来,夜间到滇池赏月,水波、月色和灯光全都融在水面上,这比白天的滇池更有味道。此外,“彩云追月”、“月映睡美人山”等景观,更是深受文人墨客的钟爱。
每逢中秋,当时的昆明人便竞相前往滇池赏月,这也成了昆明人的传统习俗之一。“滇池夜月”成了名景,滇池人们去赏月只是单纯地观景,但文人赏月则带上了鉴赏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变幻的风景,这也是“滇池夜月”影响力持久不衰的原因。按照文人们的审美经验,滇池赏月最重要的是要选准角度和方位,这样才能体会神韵。
清代进士段昕的诗作中透露出,他认为滇池赏月最好的位置是西山脚下的高峣村,不但能看到滇池月色下“烟火乱渔村”的恬静,更能看到湖面上“星星灯火浮”的胜境。清代嘉庆年间的昆明文人李於阳则认为,滇池赏月,最好是在中秋,还要登上西山的最高峰罗汉崖,这叫“游山看月佳,看月逢秋好”。上罗汉崖登高赏月相反,清代大书法家钱南园主张乘一叶扁舟,顺盘龙江入海。他说荡舟滇池,仰观夜月最美,“挂席盘江尽,西山一抹横。风波无定准,星月独分明”。明代诗人郭文在《赋得滇池夜月》中也认为,看滇池夜景,需要一叶小舟,一壶美酒,“玉壶载酒游空碧,人在清凉水晶城”,只有泛舟湖上,才能感受到月与水的清凉气息和滇池的广阔。
滇池月夜,其实说的就是深夜的滇池,在月光的照应下,和西山一起,构成一幅“池边卧美人”的美妙画卷。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17:58:55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18:00:27
螺峰叠翠 昆明八景 二
谦 翰
【一】
螺峰又名圆通山,森林葱郁蝶藤仙;
危石耸立势险峻,浓蔭翠绿树繁天。
螺峰叠翠美名称,髻螺千重霭松妍;
极负盛名圆春茶,佛谷云深翩然间。
【二】
古木林立胜境展,沉重牌坊步古远;
云南掌故放生池,护法神陀栅栏殿。
摩崖石刻缩书史,碑文寄词诗盎然;
泼墨湛蓝寂寥疏,樱花海棠争色艳。

赏析;
位于昆明市区,多称圆通山,又名螺峰山。圆通山上森林葱郁,古木繁天,山势险峻,危石耸立,浓蔭翠绿, 在昆明市区中显得格外别致而得名,故有“螺峰叠翠”的美称。为昆明八景之一。有诗描写“螺峰叠翠”的美处: ‘好山负成郭,螺髻拥千重。青霭松崖合,绿云芝径封。鹤来寻大隐,蝶走塍仙踪。凉翠侵衣袂,登高一倚筇。’
再看圆通寺,就会发现, 大多数去过的庙堂,都居于高位,一幅翩然世间,高居云端的模样,但唯独这圆通寺,大不相同,是伫于低处,正应了“佛谷云深”者也。步入圆通寺,顺势往下,再走,就到了“圆通胜境”。小路两旁古木葱郁,但“圆通胜境”的牌坊早已破败不堪,字迹也已很模糊, 每次走过,看着牌文,总有一种历史沉重的错觉,仿佛跨过了时间的轨道,步入远古。
过“圆通胜境”坊,现在有一“过厅”,分左右进入前院,放生池,并通两厢回廊,此处,也与其他寺院一样,中有弥勒,左右四大天王,背后为护法神韦陀。中间八角亭,却又有栏石桥以连南北,过八角亭,下石桥,迎面即大雄宝殿。百年以前。这大殿实际己十分久远并且荒芜:青砖铺地,有杂草丛生,而殿门更置有木栅栏,似佛祖释迦牟尼深深地隐在广远暗的历史中。
圆通寺后的石级、山崖是圆通山的第一道风景线,销壁上的摩崖石刻则浓缩了一部地方书法史,虽少却精。石刻寄词虽无甚佳者, 但以其咒蛟台上之“壁立堂”住过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而文气大增,诗意盎然。
螺峰叠翠;昆明的春天喝茶的最好去处,除了在昆明极北的黑龙潭,那剩下的, 也只有极负盛名的圆通山能作为一个春天极好的品茶去处。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 你可以错过圆通山的动物园,但你绝对不可以错过圆通山的樱花。李广田在《花潮》中写到,圆通山“ 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世界。”经过多年培植的重瓣滇樱花,垂丝海棠,日本樱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期,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的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
花代替了通天的古树,而绽放在这似水的年华,它们在每年的春天,绽放出一个涌动的花海。冬季归来的大群大群的红嘴鸥,潮水一样涌向圆通山,惬意的栖息在这花色艳丽中。如你所愿,盛世如花。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2 18:34:03
龙泉古梅 昆明八景 三
谦 翰
【一】
百年古梅龙泉观,梅园万株黑龙潭;
古梅荟萃竞绽放,满园暗香独暄妍。
红粉白黄沁心脾,龙泉探梅风情娴;
赏梅闻梅寻梅韵,疏影横斜梅文恋。
【二】
暗香浮动相映涟,春风彩云千尺潭;
梅花吐蕊势若海,文人墨客吟咏赞。
铁骨冰心梅高洁,凝脂风骨苦感叹;
零落泥碾香如故,古观花海梦影倩。

赏析;
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以道观建筑群和山水梅园为主的风景胜地。道观建筑群依山环绕龙潭而建,由始建于唐宋时期的上观(龙泉观)和建于明代的下观(黑龙宫)组成,百年古梅荟萃其中。与道观建筑群相连的山水梅园,是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梅园,全国十大梅园之一。
冬日里,百亩梅园万株梅,竞相绽放独暄妍,一树一树的梅花或红、或粉、或白占尽风情,满园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此时,昆明最重要的花事便是"龙泉探梅"了,人们纷纷至黑龙潭赏梅花、闻梅香、寻梅韵,领略中华传统的梅文化。
"千岁梅花千岁潭,春风先到彩云南"。这是古代诗人对昆明黑龙潭公园"龙泉探梅"之梅园的真实写照。每年冬季,满园梅花盛开,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满山盈谷,香气醉人。这时,黑龙潭公园游人如织,赏花、拍照;文人墨客咏梅、画梅、赏梅络绎不绝,汉服秀随时上演。可谓是梅是园两不知,花开时节动春城。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3 07:20:48
商山樵唱 昆明八景 四
谦 翰

商山樵夫曲残浔,揽尽登临惊语坤;
蜿蜒曲折莲花池,楼台烟水秋涩蕴。
古寺渔笛樵哳调,芙蓉争艳迂回筠;
一代枭雄绝世美,填湖鉴翠荷月昏。
豪饮宽杯孤村曲,荷莲泛波漾涟韵;
山转帆片波灯闪,樵夫踏月唱归魂。

赏析;
商山樵唱,商山是“北走蜿蜒”的长虫山余脉,拱卫昆明城北,迂回曲折,环绕着莲花池,延绵至城中,形成五华、圆通、祖遍三山。
现在的民族大学所在地即为商山。商山的钟磐鼓鸣,莲花池的芙蓉争艳,一同构成了“樵唱”之美。“商山樵唱”的意境,如果抛开了莲花池,就不足以成为昆明八景之一。
莲花池,这也是名扬四海的地方,其中和云南清初两个著名的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代枭雄吴三桂和绝世美人陈圆圆,吴三桂填翠湖建造自己的王府,而在这莲花池给陈圆圆专门建造了一座行宫,被称为“野园”,耗时三年建成,为了陈圆圆高兴,吴三桂“穷极土木”,挖人坟地扩地,又搜刮名花奇石,只为陈圆圆倾国倾城,万中无一。然而清军的入侵昆明后,“野园”也就此被毁。因为有了吴三桂和陈圆圆,莲花池也广为人知。
商山在如今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一带,当年古寺隐隐,樵夫荷担踏月,唱着山歌归家的“商山樵唱”。诗/岑寂儿‘昔日商山钟磐鸣,青莲泛起漾涟漪,樵夫荷担踏月归,歌声出喉唱不休。物换星移几度秋,今朝不逊旧时景,绿水青山新貌换,沧桑巨变好风光。’一直流传至今。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3 07:22:08
蚩山倒影 昆明八景 五
谦 翰

层峦叠翠长虫山,南翔缟素北蜿蜒;
东骧神骏西灵仪,倒映微波湖中显。
古刹重楼宝珠寺,蚩山葱郁丽影倩;
湖岸绿柳树倒影,古雅诗词献蛇山。
脍炙人口大观楼,滇池百里靠蚩边;
日丽壁沉天岚浮,相映辉趣图画妍。

赏析;
蚩‘chī ’山即指 “长虫山”坐落昆明市北市区龙泉镇,大观楼长联"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中。"北走蜿蜒"即指长虫山,长虫山层峦叠翠,倒映微波湖中,原宝珠寺古刹重楼,湖岸绿树葱郁。蚩山倒映在当时昆明棕树营一带的,菱角塘水上的美丽倩影“蚩山倒影”。
长虫山,许多人也许不太熟悉,但谈到孙髯翁那首脍炙人口的大观楼,180字天下第一长联,联中的“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这般古雅的诗句,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北走蜿蜒,说的就是长虫山。长虫山,又叫蛇山,其地貌特征十分显著而又富有坚强的个性。满眼望去,山上光秃秃的不长树,而就只有草,和那些如同被上帝放牧在这里吃草,和漫步的羊群一般的石头,这些石头的分布既有规律而又无规律,在天地之间构成了别样的和谐风景。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昆明平民画家张士廉仿南宋马远画西湖“十景图”之举,为昆明画了一套“八景图”,当时有人题了“八景诗”。画的“八景”其中就有 “ 蚩山倒影”。
昆明八景,除蚩山倒影、滇池月夜、龙泉古梅、螺峰叠翠这四景,仍在继续着远古的靓景神韵而外,坝桥烟柳、官渡渔灯、云津夜市、商山樵唱的四景,已成历史的过往烟云,早已被淹没在社会前进和现代文明的汪洋之中,然而,它依然那么美好地留在了,昆明人永远的记忆和怀念中,一代传一代,化作了昆明人思想中的永恒美景。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3 10:59:09
官渡古镇 昆明八景 六
谦 翰
【一】
昆明东南官渡镇,人文景观文化深;
五山六寺七阁富,唐宋明清八庙闻。
誉满滇中古渡口,官渡渔灯杨柳痕;
商贾云集塔辉映,远星江空篝醉罇。
【二】
渡口灯塔灿烂星,滇池湖湾渔舟横;
丝竹管弦舞笙箫,丽景如画云水更。
稳重雄浑妙湛寺,金刚夜语古雅擎;
赋诗奕琴鸣雅典,酒帘邀醉隔船靓。

赏析;
历史悠久的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有唐、 宋、 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因其历史文化深厚而远近闻名,古迹虽有损毁,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得以保留下来。古镇中那些用螺蛳壳和着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墙,依然在风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尚存,实属难得。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官渡曾是一个誉满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之一,唐宋时已是滇池东昆岸的一大集镇,元代与昆明同时设县,明清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的乡镇。昔日官渡,商贾云集,高塔辉映,有众多人文景观,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文化建筑遗址。
官渡渔灯,曾经置为东渡口,是东西往返必经水路要道,在渡口处设置灯塔,晚间塔内灯光明亮,作为滇池船只投宿东渡口标帜,加之渔船上灯火闪烁,恰似满天灿烂星光,奇丽无比,灯塔原址在该村观音寺后面,遗址已毁。官渡村之金刚塔、土主庙、妙湛寺,掩映在绿树丛中。塔外滇池湖湾、渔舟纵横,舟上渔夫摇橹撑篙,呈满江渔火景象。妙湛寺金刚塔作为国内建造时间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金刚塔,它稳重雄浑、古朴典雅,被誉为古镇文化的灵魂。每值春来,杏花竞相绽放,芳香四溢,令人沉醉;成熟的金黄,硕果累累,缀满枝头。辽阔的草地,深邃的蓝天,风中飘扬着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迎头走来的是,天真烂漫的牧童,与他可爱的牛羊。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4 12:26:48
云津夜市 昆明八景 七
谦 翰
【一】
华灯明亮霓虹闪,五彩灯光交错变;
水面倒映出圆月,温馨浪漫梦璀璨。
灯火辉煌媚夜情,乐声辣烈境如仙;
流光倒影夜昼缀,舒适月色茫悠闲。
【二】
金马碧鸡雕棟梁,海埂岸堤路灯亮;
翠湖碧绿柳婀娜,精美绝伦银光煌。
舒爽安宁流水间,湖风凉爽山谧漾;
逶迤晚霞勾轮廓,古刹殿宇暗发香。

赏析;
五彩的余晖逐渐消散,璀璨华美的灯光开始点燃。入夜了,城市开始变成另外一番模样,光鲜亮丽、神秘多姿,夜晚的昆明,也许比白天更为丰富精彩。每当夜幕降临,云津夜市便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热闹至极。林立的茶馆酒楼里人声鼎沸,挑着担子的摊贩沿路吆喝,雕龙画凤的小窗里飘出的乐声,这便是著名的昆明八景之一“云津夜市”。
昆明的夜,拥有让人宁静的力量。在这安静的地方,人们可以感受风感受城市上空稀薄的云雾,以及真实的自己。夜晚,可以去霓虹闪烁、华灯明亮的南屏步行街,看五彩的灯光交错变幻,梦幻璀璨,感受昆明城市的温馨与浪漫,可以去公园,看水面倒映出圆月,平静、皎洁又柔和,感受大自然给予的宁静与清新。
在某种程度上,昆明人天生爱休闲的性格就表现在对夜生活的青睐上。逐渐的,城市的东南西北都出现了夜市,以鼎新街为中心,夜市开始向周围辐射,青年路、东风广场、大观街,距离鼎新街百米之隔的祥云街夜市最有名气,一张小方桌、几个小板凳,甚至草墩,就是一个常见的烧烤摊。有的烧烤摊则用几条老茶馆常见的高脚长条凳铺上门板、塑料布,既当案板又当餐桌,从人行道摆到慢车道,只留下街心狭窄的道路逼得骑车人只得下车推行,烧烤摊把街道变成了步行街。在网上曾有这么句话:“能不能说自己是夜宵达人,其中一个评判标准就是有没有把和平村的夜市吃个底朝天!”
从滇池电影广场一侧的小道进入,就是当年繁华的和平村市场,东西南北的小巷将这里划分成斜十字形。每天菜农收摊后,夜市摊就摆出来了,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晚上十一二点最热闹。从昆十六中旁一直到电影院附近,到处都是小吃摊。有好多铺面加摊位式的店铺,卖着各种好吃的,有糕点、火锅、烧烤等等。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来吃烧烤喝啤酒。
一种夜生活方式已成为过去,另一种夜生活方式便会新兴,从云津夜市,到不夜之城,昆明的夜生活一直在延续,正如昆明并不分明的四季,昆明人的“夜”足够悠闲,不急不缓,慢享生活。夜昆明,悠闲又迷人。
泛舟河面,依窗而坐,两岸灯光闪现,高楼林立。缓缓流动的河水倒映着灯火阑珊,旖旎动人,繁华静美。
楼主:谦翰  时间:2022-03-25 04:22:44
灞桥烟柳 昆明八景 八
谦 翰
【一】
古道灞柳萦妩媚,典故记载昔消睿;
湖岸垂柳画中景,柳絮空濛美人睡。
滇池柳坝仿唐建,折柳送友滇池醉;
随风摇曳舞婆娑,杨柳波漾景献绘。
【二】
穆公称霸秦西戎,灞柳风雪飞流葱;
王莽灞水长存桥,柳絮漫扬雪花绒。
春意盎然柳万株,诗笔生花妙挽雄;
大雪纷飘惟有柳,拱桥折柳情别送。

赏析;
以当时滇池边的柳坝,仿唐代长安折柳送别亲友的灞桥,如今滇池湖畔重整了片片湿地,杨柳青青,水波漾漾,往昔消逝的美景似乎又重新回归了。【灞桥烟柳】配诗:古道灞桥柳,阴深过往多,烟萦增妩媚,风动舞婆娑。碧乱离人意,丝牵游子哦,眉愁心有愧,为听唱骊歌。画中近景是柳灞拱桥,湖岸垂柳随风摇曳,柳丛中渔村茅舍,湖面上几叶渔舟。远景是山色空濛的睡美人。
【灞桥折柳】的典故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这次被水冲露出的灞桥为隋桥,建成于隋朝(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
《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折柳送客之风最盛,当时长安东有灞水,两岸多柳,灞水之上灞桥, 是长安东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唐人送客至此,都折柳而别。
裴说《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曲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由这些诗中可见,当年长安灞桥折柳送别盛况可窥一斑。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