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

字数:7597访问原帖 评论数:3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8 04:50:47 更新时间:2022-04-14 05:28:53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7 20:50:47
党锢之祸是东汉末年士人不满朝政腐败,为政治理想不顾身家,与宦官集团殊死相斗,失败后罹难、被禁锢的历史事件。
本书讲诉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翻开本书,你能够了解:
13岁便铲除权臣,被誉为一代明君的汉和帝,为何在亲政后仍重用宦官,开东汉宦官干政的先河?
被讽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陈蕃,为何却能成为一代名臣,备受世人崇拜的名士领袖?
震惊天下的党锢之祸,其爆发,为何是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引发?为何一个默默无闻的死囚被处死,能导致皇帝和宦官联手对士人进行全面而疯狂打击?
名士们位高权重,名震天下,又联合手握军事大权的外戚,为何却仍然斗不过臭名昭著的宦官们?
翻开本书,你能看到:
一群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的官员,如成瑨,竟敢抗旨诛杀宦官党羽。
一群正直敢言的谏臣,如襄楷,公然恐吓、讽刺皇帝,炮轰皇帝之生猛,连著名的海瑞也要甘拜下风。
一群风采照人的名士,如李膺,门下弟子数千人,风头盖过皇帝,士人被他接待,被称为“登龙门”。
一群视死如归的义士,如范滂,他是苏轼的偶像,党锢之祸爆发后,放弃逃生的机会,从容入狱,求仁得仁。
当然,你还能看到:
一群品德败坏却足智多谋的宦官;
手握大权却志大才疏的外戚;
心狠手辣却立誓匡扶朝政的酷吏;
以及他们拥戴的被视为“昏君界杰出代表(事实上颇有才华)”的两位皇帝。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8 11:41:54
第一章 宦官崛起:幼主的无奈

刘肇的苦恼

汉和帝刘肇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成熟的皇帝,可以亲自处理朝政了。
但满朝文武都把他当成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不是处理国家大事。
刘肇很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认为这只是某些人不愿还政于自己的借口。
但事实上,刘肇确实是个孩子,他今年只有十三岁,尽管他已经做了四年皇帝。
不过,刘肇虽然年龄不大,但却有超乎同龄人的成熟,无论外形还是智慧上,他都已经是个像模像样的大人。所以刘肇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做孩子。
刘肇的早熟,满朝文武皆有所闻,某些人更是一清二楚,但他们就是一口咬定刘肇只是个孩子,不愿意归政于他。
这让刘肇感到无比苦恼。一个成熟的人,岂能成为他人手中的傀儡?何况他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
刘肇想夺权,但他又一时不能下定决心。因为掌权者的身份太特殊,一个是他的嫡母窦太后,一个是他的舅舅窦宪。
从嫡母和舅舅手中夺权,势必发起一场针对嫡母和舅舅的宫廷政变,刘肇不想把事情闹得这么大,也不想背负不孝的骂名。
刘肇感到很无奈,为何夺走他权力的偏偏是他的嫡母和舅舅!
窦太后和窦宪能够夺走刘肇的皇权,这完全是一场意外。
章和二年(公元88年),年仅三十一岁的汉章帝刘炟英年早逝,把一个九岁的孩子推上了政治舞台。
这个孩子正是刘炟的皇太子刘肇。
刘炟死后,刘肇顺理成章即位,成为东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然而,大臣们嫌刘肇年龄太小,认为他干不好皇帝这份工作,直接让窦太后临朝称制,代替刘肇行使皇帝权力,处理朝政。
窦太后掌权后,由于对外臣不信任,又将她的哥哥窦宪提拔为侍中,协助她处理朝政,同时将大批窦氏亲友安插到朝廷和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中。
当窦太后大肆提拔娘家人时,刘肇年龄还小,根本没有意识到皇权的流失。等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
刘肇放眼望去,朝中能说得上话的大臣,几乎全是窦氏党羽。
以前他年纪小,没法选择,但现在他想做一个好皇帝。可尴尬的现实让他意识到,自己现在只能做一个光杆皇帝。
其实,在太后称制、外戚专权的局面下,做个光杆皇帝也未必是件坏事。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8 11:53:57
遥想当年,刘肇的先祖长沙定王刘发的弟弟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也活在祖母窦太后的阴影下,做过几年形同傀儡般的皇帝。那几年,由于有窦太后决定国家大事,刘彻疏于朝政,纵情玩乐,倒也过了几年快活的日子。
等窦太后一死,皇权又回到刘彻手中,一切水到渠成,根本不必刘彻争取。反倒是刘彻如果在窦太后生前夺权,很有可能被窦太后废黜。
既然有此先例,刘肇完全可以效仿刘彻,坦然做几年傀儡皇帝。
窦太后专权的理由,无非是刘肇年龄尚小,等再过几年,刘肇变成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窦太后难道还有专权的理由吗?
即使窦太后握权不放,难道她还能活得过年轻的刘肇?窦太后一死,皇权自然回到刘肇手中,正如它回到刘彻手中那样。
虽然,窦太后比当年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年轻,刘肇需要等更长的时间,但总比宫廷政变失败,被窦太后废黜皇位要强许多。
可是,起初还犹豫不决的刘肇,有一天,却果断地放弃了这条最安全的生存之道。
刘肇放弃等待,不是他没有耐心等待,而是他没有机会等待。
作为一位帝王,最大的悲剧不是当傀儡,而是连当傀儡的机会也没有。很不幸的是,刘肇便面临着这样的悲剧。
公元92年(永元四年)六月的一天,刘肇发现了一场可怕的阴谋。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大地都被炙烤得发焦,而刘肇却浑身发凉,冷汗涔涔。
阴谋的策划者并不算位高权重,只是几个中上级官员,刘肇虽然大权尽失,但毕竟是皇帝,拿下他们几个倒不成问题。
可问题的是,他们的背后站着一座庞然大山。
刘肇想搬走它,却胆战心惊地发现,自己未必能搬得动。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8 18:25:26
顶一下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9 10:40:26
@西风教主 2022-04-09 09:12:27
向楼主学习
-----------------------------
谢谢教主支持!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9 10:41:20
@李国伟2021 2022-04-08 20:48:29
顶帖支持
-----------------------------
感激不尽!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09 10:46:19
窦宪:最不像名将的名将

阴谋策划者背后的靠山是窦宪。
窦宪是刘肇的舅舅,不是亲舅舅,但胜似亲舅舅。
“不是亲舅舅”是因为窦太后不是刘肇的亲生母亲。刘肇的生母是汉章帝的贵人梁氏,梁氏因窦太后污蔑其父梁竦下狱而亡,忧愤而死。
刘肇此时还不知这段悲惨往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个亲生母亲,一直以为窦太后就是他的生母,而窦太后也将刘肇视为己出,所以两人的母子关系还比较和睦。
但“胜似亲舅舅”,却不是窦宪与刘肇两人的舅甥关系多么亲密,而是他的权力之大,远超一般皇舅。
事实上,刘肇也不可能与窦宪关系很亲密,因为窦宪的为人十分跋扈。
早在刘肇的父亲汉章帝刘炟在世时,窦宪就已经很跋扈。
那时,他仗着妹妹窦氏受皇帝宠幸,走路都是横着走。当时,雒阳城里的外戚不止窦氏一家,还有刘炟的母亲马皇后的娘家人马氏外戚,以及奶奶阴皇后的娘家人阴氏外戚,但无论是马氏外戚还是阴氏外戚,都不敢招惹窦宪。
如果窦宪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那他们就得让出整条道,以免窦宪骂他们好狗不挡道。
不过,窦宪虽然喜欢仗势欺人,却没人把他当作一般恶霸,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令人敬畏的气质。
这种气质让刘氏皇亲也敬畏三分。
因为大家都害怕他,所以窦宪越来越嚣张,连刘氏皇亲也敢欺负。有一次,他竟然欺负到了刘炟的亲妹妹沁水公主头上。
沁水公主有一处园田,窦宪垂涎已久,但沁水公主也很喜欢它,不愿让给窦宪。没想到窦宪竟然大施淫威,以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
窦宪简直胆大包天!
沁水公主的丈夫是高密侯邓乾,邓乾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子,算是不折不扣的开国三代、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自己的老婆被窦宪欺负,邓乾岂能坐视不管?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0 13:31:17
(2)
可结果是,邓乾选择了忍气吞声。
那么,沁水公主一定不能忍。
这不是钱的问题,事关公主的尊严。
这也不仅是尊严的问题,如果这一次忍气吞声,以窦宪的秉性,肯定还会欺负她第二次。
可结果是,沁水公主也选择了忍气吞声。
忍气吞声的理由只有两个字——害怕。
沁水公主害怕窦宪,但刘炟可不害怕,他一定会为沁水公主撑腰。但遗憾的是,沁水公主压根不敢将窦宪夺园的事告诉刘炟,所以刘炟根本不知道这回事。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沁水公主的园田将永远成为窦宪的私产。
刘炟是个闲不住的人,有空就喜欢出宫巡游,有一天,他外出巡游,看到了一处很不错的园田。这样的园田即使贵为皇帝的刘炟也很少见,到底是哪位王公贵族家的?便问身边的窦宪:“这是谁的园田?”
窦宪心往下一沉,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刘炟以为他不知道,便不再追问。
刘炟万万没想到,窦宪不说话,不是不知道园田的主人,而是不敢说出园田的主人。
园田的主人不是旁人,正是窦宪本人。但窦宪不敢说出园田的主人,又不是因为他是园田的主人,而是因为它的前主人。
它的前主人不是旁人,正是沁水公主。刘炟所问的那处园林,正是窦宪低价强买自沁水公主的。
窦宪做贼心虚,生怕被刘炟发现他强卖沁水公主园林之事。
但窦宪没想到,刘炟当时没发现真相 ,但回宫后发现了一丝猫腻。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0 13:32:27
(3)
刘炟回想起来,当时窦宪的表情很不正常,眼神中颇有几分惧色。窦宪这么嚣张的人,何以突然害怕?刘炟一直把这个疑惑埋藏在心理。没过多久,他就震惊且愤怒地发现了窦宪恐惧眼神背后的真相。
刘炟立刻派人召窦宪入宫。
窦宪像死狗一样趴在刘炟面前,面如死灰。
他知道刘炟向来仁厚,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止不住地恐惧。但这又不是因为窦宪胆小,而恰恰是因为刘炟仁厚。
仁厚的人不常发怒,一旦发怒,那必是雷霆之怒,一发不可收拾。
窦宪知道,他如今是把一个老实人逼急了。
果然,刘炟声如雷霆,劈头盖脸指着他一顿痛骂:“你给我好好反省,你之前夺取沁水公主园田的时候,难道不胜过赵高指鹿为马!”
窦宪吓出一身冷汗,他想过刘炟会声色俱厉地训斥他,但他万万没想到,刘炟会将他和指鹿为马的乱臣贼子赵高相提并论。
窦宪这时更像一条死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喘。
刘炟正在气头上,说:“以前我父亲在位的时候,让皇亲国戚互相监督,那时,皇亲国戚没有敢为非作歹的。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为了舅舅家的田宅紧急下诏,生怕外戚们侵犯百姓们的利益。”
窦宪顿时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他知道,刘炟这是在反思自己对待外戚的态度,认为自己太仁慈,想效仿父亲严厉的做法。
想到这里,窦宪又吓出一身冷汗。刘炟的父亲是汉明帝刘庄,这是一位典型的暴脾气,曾经有大臣惹怒他,他竟然不顾皇帝身份亲自动手打人,脾气之火暴连秦始皇也甘拜下风。如果刘炟效仿刘庄,那么,他窦宪马上就得屁股开花。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1 11:04:16
(4)
刘炟确实想打得窦宪屁股开花,他说:“你窦宪连公主的园田都敢抢,何况老百姓的!”
刘炟眼中的窦宪,俨然成了一个欺压良民无恶不作的社会败类。这一下,窦宪更加不敢动,像个老实巴交的孩子一样,任凭母亲如何打骂,也不敢有任何抵触的神色。
没想到刘炟的话越说越狠:“你以为你窦宪算个什么东西?国家抛弃你,就像抛弃一只臭老鼠一样!”
这话不是刀子,胜似刀子,仿佛随时都能杀人,窦宪吓得磕头如捣蒜。在一旁的皇后窦氏也花容失色,想向刘炟求情,但刘炟的两只眼睛像灯笼一样瞪着她。
窦氏心怦怦跳个不停,但为了不让窦宪被刘炟像臭老鼠一样扔掉,她还是鼓起勇气向刘炟求情。
窦氏替窦宪认各种罪,做各种保证,总算让刘炟气消了一点儿。刘炟看着战战栗栗的窦宪,知他彻底怕了,气又消了一点儿。
过了许久,刘炟的气消得差不多了,再瞧了瞧窦宪,也不是那么十恶不赦。刘炟对窦宪说:“记得把园田还给沁水公主!”
话虽说得冷冷冰冰,但窦宪心里比春天还温暖,他知道自己这条小命算是保住了,忙虔诚地叩头道:“是。”
不过,刘炟接下来的一番话,又让窦宪如坠冰窖。刘炟说:“你应该多陪陪家人,朝中的事就不要掺和了。”
很快,刘炟便解除了窦宪手中的权力,只让他担任闲职。
失去权力的窦宪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兴风作浪,门前也冷落了许多,每天都耗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岗位上混吃等死。
窦宪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刘炟会在三十一岁那年撒手人寰,而自己正当盛年。
刘炟一死,被冷藏多年的窦宪咸鱼翻身,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年的冷藏并没有磨平窦宪嚣张的棱角,恰恰相反,失去了刘炟压制的他,甚至有些变本加厉。
刚掌权没多久,他便导演了一场惊天杀人案。而受害者竟然是一位刘姓皇族。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1 18:02:25
(5)
刘炟驾崩后,都乡侯刘畅入京吊唁。刘畅是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的曾孙,和皇城陆军司令(步军校尉)邓叠是哥们,两人还有亲戚关系,经常往来,刘畅也因而多次入京。
以往刘畅入京,都是和邓叠叙旧,但这次不一样。不一样不是吊唁刘炟,而是刘畅通过邓叠的关系,结交了一位女性“朋友”,此次入京,吊唁刘炟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与那位女性朋友相见。
窦宪得知此事,十分不满。
刘畅与一个女人相见,碍着窦宪什么事?原来,这个女人不是旁人,正是刚刚寡居的窦太后。
但窦宪不满刘畅与窦太后相见,却不是认为刘畅一个男人不宜与窦太后相见,而是另有不可言说的原因。
窦太后对刘畅一见如故,自见他第一面后,又多次召他相见。很快,刘畅便成为窦太后的“男闺蜜”。如果两人的感情发展下去,难保不会传出绯闻。或者,当时民间已经传出两人的绯闻。
窦宪终于忍无可忍。忍无可忍既可以说与两人的关系日益亲密无关,也可以说有关。
之所以说无关,是因为窦宪根本不在意窦太后的私生活,不在意她和谁传出绯闻;而之所以说有关,是因为窦太后对刘畅的宠幸,影响到权力的分割。
当时,汉和帝刘肇还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是板上钉钉的事。而窦太后一介女流,不可能独自处理朝政,必然有所倚仗。本来,窦宪是窦太后倚仗的不二人选,可如今,刘畅成为了窦太后的新宠,窦太后还会倚仗窦宪吗?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2 18:49:55
(6)
答案其实是肯定的。窦宪毕竟是窦太后的亲哥哥,事实上,窦宪根本不担心刘畅取代自己,他所担心的是,窦太后倚仗自己的同时,也倚仗刘畅,那么,刘畅势必会分走自己手中的权力。
窦宪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说他是个权力上的吝啬鬼也毫不为过,他绝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分出半点给他人。
窦太后对刘畅越宠幸,窦宪便被刘畅越痛恨。
窦宪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凡是被他记恨上的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当年,谒者韩纡只因审判过窦宪的父亲窦勋,便遭到窦宪的记恨。窦宪发迹后,竟令人将他刺杀,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可见,窦宪不仅睚眦必报,而且心狠手辣。
那么,窦宪会如何对付刘畅呢?
在旁人看来,刘畅毕竟是皇室宗亲,窦宪即使再恨他,也不会像对待韩纡那样痛下杀手。可在窦宪眼中,根本看不到刘畅高贵的皇室身份,看到的只是一块可恶的绊脚石,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日,刘畅在宫中警卫处溜达,突然有人冲出来,刘畅猝不及防,被连捅了几刀,刀刀致命。刘畅还没缓过神来,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
刘畅的死惊动宫廷,也惊动了窦太后。窦太后悲痛不已,当即下令调查,窦宪却说:“不用查了,凶手就是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
窦宪是如何知道杀人凶手是刘刚的?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2 19:24:25
(7)
按说,刘畅的死,窦宪的嫌疑最大,因为他完全有杀刘畅的动机。反倒是刘刚,和刘畅一样也是侯爵,两人根本没有利益冲突,根本没有杀人动机。何况刘畅还是刘刚的亲哥哥,从情感上说,刘刚也不太可能杀他。
果然,窦太后派人审讯刘刚,刘刚完全是清白的。
那么,到底是谁杀了刘畅?
杀人凶手,其实就是窦宪。
刺杀刘畅的刺客,是窦宪的人,奉窦宪之命刺杀刘畅。刘畅遇刺后,窦宪为了摆脱罪名,便恶人先告状,污蔑刘刚是杀人凶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窦宪想方设法掩盖真相,但还是被窦太后发现。
窦太后凤颜大怒,决定严惩窦宪,尽管窦宪是她的亲哥哥。
看来,窦宪当初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为了给刘畅报仇,窦太后连亲哥哥也不放过,可见她对刘畅的宠幸之深。如果刘畅活着,迟早会威胁到窦宪的地位。
那么,窦太后到底会如何惩治窦宪呢?
窦宪惶恐不安,竟认为窦太后会把自己处死。但窦宪认为窦太后会处死他,却不是窦太后想让他为刘畅陪葬,而是刘畅毕竟是皇室宗亲,杀死皇室宗亲难道不该偿命吗?窦太后虽然想网开一面,群臣也未必会答应。
难道窦宪真的必死无疑?
窦宪认为自己论罪当死,但是,并不是必死无疑。因为他想到了一个自我拯救的办法,那便是带兵征讨匈奴,将功赎罪。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拙劣的办法。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一旦失败,极可能动摇国本。赦免窦宪,就已经很让人难以接受,如果还为了赦免窦宪,挑起一场战争,这无疑更让人难以接受。
群臣会答应征讨匈奴吗?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决意百分之百会被否决。
可天不亡窦宪,偏偏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3 18:34:33
(8)
北匈奴入寇边境,南匈奴决定反击,并请求汉朝出兵北伐。当时,南匈奴已经归附汉朝,而北匈奴一直桀骜不臣,无论是出于协助南匈奴,还是安定边境的目的,都有必要出兵。
出兵已经不是问题,尽管朝廷上还是有人反对,问题是,窦太后愿意让窦宪带兵吗?
万一窦太后拒绝给窦宪将功赎罪的机会呢?
没有万一。窦宪毕竟是窦太后的亲哥哥,窦太后虽然痛恨窦宪杀死自己的男闺蜜,但还不至于让哥哥为男闺蜜陪葬。但由于刘畅的身份特殊,窦太后也不可能直接将窦宪释放,总得需要一个堵住众口的理由。
窦宪主动请缨北伐匈奴,无疑可以成为赦免窦宪的理由。于是,窦太后借坡下驴,拜窦宪为车骑将军,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马三万人,浩浩荡荡挥师北上,讨伐北匈奴。
这一战,不仅关系到北匈奴的兴衰,也关系到窦宪的生死。
窦宪带兵出征,是为了将功赎罪,如果汉军兵败,窦宪非但没能立功,反倒折损了朝廷的兵马,那就是罪加一等,其结局可想而知。
当时,想必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自杀式的出征。东汉时期,匈奴虽然没落,但游牧民族的悍勇仍存,匈奴军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窦宪可能是匈奴人的对手吗?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窦宪身上的标签:
关系户:靠妹妹窦太后上位。
张扬跋扈:连沁水公主的园林也敢霸占。
睚眦必报:仅因韩纡审判过其父,便派人将他刺杀。
心狠手辣:仅因刘畅可能分走其权力,便派人将他刺杀。
无论怎么看,窦宪都不像一位骁勇善战的名将,更像一位不学无术、张扬跋扈的纨绔子弟。
这家伙要能打败匈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当年的太阳有没有从西边出来,我不知道,但是,窦宪真的打败了匈奴。
不仅仅是打败,而且大获全胜。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3 19:00:27
威震朝野

汉军主力与北匈奴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交战,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单于狼狈而逃。窦宪率军追击,一路所向披靡,兵锋直抵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
此战,汉军共斩杀北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
此战,北匈奴在漠北再无立足之地,被迫西迁,如飓风般席卷欧洲,间接导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为宣扬大汉赫赫兵威,窦宪于是登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燕然勒功”。
2017年8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发现了一块珍贵的石刻,正是当年窦宪登燕然山时令人所刻。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后汉书》上窦宪大破北匈奴的记载。
遥想当年,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倚仗强大的汉军,连年攻打匈奴,国家财富耗费过半,却仍未彻底击败匈奴人。而窦宪率领一支由汉军和羌胡兵马的杂军,一举荡平匈奴,饮马私渠比鞮海,比之卫霍,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后汉书》的作者范老师(范晔)的观点。
范老师的观点,未免对窦宪颇有溢美,但是,窦宪大败北匈奴是一件彪炳千古的奇功伟业,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有一点令人非常尴尬: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窦宪,偏偏不像个正派人物,与忧国忧民的形象更是绝缘。
对卫青霍去病,我们称赞他们为伟大的爱国将领。
而对窦宪,却很难将他与伟大和爱国联系起来。
但无论如何,窦宪凭这一战,大大改观了时人对他的看法,理应杀人偿命的他,就这样“起死回生”。
而倒霉的刘畅,也不再可能得到公道,沦为窦宪揽权的牺牲品。
朝中大臣也没几人向刘畅讨还公道。刘畅属于权贵阶层,大臣们接受的教育是为民请命,却没有听说过为权贵请命。在窦宪为国为民立下的巨大贡献面前,刘畅的命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永元元年(89年),窦宪还在班师途中,窦太后便迫不及待以皇帝的名义,升窦宪为大将军,并封爵武阳侯,食邑二万户。
因功授爵是汉朝旧制,但窦宪却上奏婉拒武阳侯的爵位。
这可不像窦宪的风格,这是作秀,还是作秀?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3 22:36:32
@李国伟2021 2022-04-13 15:39:08
加油,希望楼主能够写完哦
-----------------------------
感谢支持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3 22:37:10
@云淡心远 2022-04-12 19:15:34
支持
-----------------------------
楼主:ty_大汉羽林郎1  时间:2022-04-13 22:38:24
@西风教主 2022-04-13 07:15:34
向楼主学习
-----------------------------
感谢支持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