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17年老用户,离开超过10年了,现在回来发篇小说:《守龙传人》

字数:7963访问原帖 评论数: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17 03:32:30 更新时间:2022-04-17 08:13:08

楼主:hoaryi  时间:2022-04-16 19:32:30
守龙传人
第一篇 开篇、神师传人
第1章 鸿蒙:开篇鸿蒙,身怀道种
第1节 熬山叔来了

我们是平凡人还是不凡人,可能转变点就是一个人,一个消息!

天色已近黄昏,廖九焰还默默坐在沥阳江边的河堤上,远远地望着山坡上爷爷的坟地,已经静静地坐了有几个小时。
今天是清明节,黄昏最后的一缕阳光照在爷爷的坟头,刚清理过杂草的坟头显得格外突出,比周围其它的坟显得更亮一些,更大一些,九焰看到那里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爷爷生于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殁于2013年,享年84岁。他的坟周围还有很多座村里故去老人的坟,九焰知道实际上爷爷的并不比其他老人的更大或者更高。如果是在今天之前,他会以为那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他知道爷爷的坟在那里,在心理上情感上会更加关注,所以他会有更大更亮的心理错觉。但现在,他知道,那不是错觉,那是一种神奇,一种不被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东西,那曾被人称之为——迷信!
爷爷是一个迷信的人。
九焰知道世界有三大宗教,也知道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更多的宗教或宗教流派。但他却一直不知道爷爷信仰的是什么宗教或者流派。爷爷固定会在一些日子在神龛前上香。九焰知道比如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的生日、证道日、出家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是三官诞辰日,小年夜送灶神要上香,除夕夜敬祖先要上香等等。但另一些日子,却不知道为什么,比如三月初八、六月十三、九月初五。
每当爷爷上香的时候,小九焰就在旁边看着听着。
-
神龛中央供着一尊雕像,不知道有多少年月,以前可能上过颜色的,经过多年香薰已变得黑暗,高一尺有余,材质非金非木,姿态似坐似卧,头扎绾巾,身着长袍,一缕胡须垂胸,两弯长眉齐耳,手执一物不圆不方,腰缠一龙惟妙惟肖。雕像左边供的是“廖氏列祖列宗之神位”,右边供的是观音菩萨像。
小小的九焰心里,觉得那是一种神圣,一种崇敬感油然而生。

九焰总会听到爷爷嘴里念念有词:“神师在上,列祖列宗,观音菩萨,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弟子廖沧友,准备了香烛贡果、三牲美酒,敬拜于神师、列祖列宗、观音菩萨座前。”之后就是一串长长的敬拜祈祷的话,让小九焰感动的是爷爷每次都会说:“廖氏儿九焰,是您香炉底下的儿孙,您一定要左手遮前,右手罩后,白天要看着他,晚上要护着他,保佑他好养好带,好学上进,学好本领……”
九焰一直不知道爷爷嘴里说的神师是什么神,直到今天,熬山叔到来,给他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
熬山叔姓曾,曾熬山,江西人,九焰不知道熬山叔算是自家的亲戚,还是哪位长辈的朋友,反正平时没有联系过,也没有听谁说起过。
九焰之前总共见过熬山叔两次,一次是1992年,那年春天爷爷破天荒地要出次远门,去江西,还带上了小九焰。那次远行小九焰还小,印象只有走了远远的路,路上看到好多好多的人,坐了汽车、火车,几天几夜。然后到了一个村子,与自己的村子看起来也没什么两样,见到了一个人,爷爷说,“这是你世叔,快叫叔。”这个人就是熬山叔。
第二次见到熬山叔,是2012年,那次是熬山叔带了儿子女儿来看爷爷——顺便来看的,因为他们天黑才到,只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就去张家界玩去了。

这一次熬山叔的到来,也并没有提前打招呼。早上九焰陪着父母,带着妻儿给爷爷扫墓,刚到坟头清扫完杂草灌木的时候,熬山叔就到了。
熬山叔径直走到爷爷坟前,鞠躬上香后,大声地道:“沧友叔,小侄应约来了。”
“应约?”九焰心中一动,应什么约?谁的约?
家里其他人应该都不会与熬山叔有什么联系,而爷爷?爷爷已经逝世9年多了!
不待九焰发问,又听熬山叔说道:“十年前你托我的事,我现在来办了,清明节,在你的坟前,今天我把东西送来,把话原原本本告诉九焰,千年的责任交给他,神师的法藏传给他。”
九焰吃了一惊,如果不是从小就对爷爷有绝对的信任,对爷爷的话——爷爷说过熬山叔是他们家世交,不管什么事情都可以托付,值得信任——记忆犹新,他肯定以为熬山叔是哪来的江湖骗子,是来坑人的。
21世纪都进入第22个年头了,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无处不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交通、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不管是高端制造业还是前沿计算机科学,无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小学的是唯物主义,现在讲的是科学发展观,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熬山叔说“千年的责任,神师的法藏?”什么责任?千年又与我何干?谁是神师?何为法藏?
九焰看了看熬山叔,熬山叔眼睛炯炯,表情肃穆,看起来精神也正常啊!
熬山叔这时不再对着坟头,而是转身对着九焰父母妻儿,让他们先回家,说他受九焰爷爷所托,有事要单独和九焰说。
家人们明显被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搞迷糊了,都拿眼睛望着九焰,想听他拿主意。
“爸、妈,谷言,儿子,你们先回家吧,熬山叔说爷爷有话托他告诉我,那我就听听,你们先回家做饭,等会我和熬山叔一起回家吃。”
既然熬山叔如此说,九焰决定就按他说的做,先让家人回去,且听听他说些什么。九焰觉得自己是三十多岁的人,总不至于被人言语间骗了。而在他内心深处,他有种直觉,可能真的有一件事,真实的,对他的人生将会有重大的影响。
他想听听,这是一件什么事。

家人走后,熬山叔又一次转向,面向九焰。
九焰面对着他的时候,也正面对着爷爷的坟。
他是故意这么站的,九焰心想。这么站着,九焰感觉在与他说话的同时也面对着爷爷的坟,就像面对着爷爷一样。

“九焰贤侄,我今天来,是你爷爷十年前安排的。”
九焰不说话,注视着熬山叔,静静地听着。
“我先问你吧,你知不知道新田廖氏,你们这一支的来历?”熬山叔见九焰不说话,直接提问道。
新田廖氏的来历,九焰自然知道。近些年各地各姓氏都兴起了修族谱、修宗祠之风,新田廖氏有宗亲在广东包工程听说赚了大钱。
赚了钱,首先当然是自己本事强,不过祖宗庇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他们就捐了一笔钱,要修族谱和宗祠。廖九焰大学读了个半吊子历史学专业,在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的同宗中算是学历稍高一点的,于是承担了很多的编写和核对工作,对新田廖氏的来历自然就有所了解。
“新田廖氏,一世祖为两兄弟廖庆绪,廖庆驰。祖居长沙府浏阳县,元朝末年因躲避战祸,沿沥阳江上行,走到这里,见此地沥阳江宛转流过,水土肥沃,东有天子山屏护,西有白马山掩映,北与雪峰山脉遥相呼援,聚而成谷。有此地势,即可遮挡北风严寒,又因处山脉之间,交通不便,不易被战乱所及,于是定居此地,在此开荒垦田,繁衍生息,取名新田村,至今已有近800年了。”九焰答道。
“你错了!”熬山叔说道。
九焰惊讶。
“你没听明白,我说的是‘新田廖氏,你们这一支’。新田廖氏,现在有人口三千多了吧,其他人,确实是元朝末年从浏阳迁过来的廖庆绪,廖庆驰两兄弟的后裔,但你和他们不能说是同一支。浏阳也并不是你们任何人的祖居。甚至从浏阳迁来的廖氏族人都只是为了隐藏你们这一支的存在,这是一个布局了百年的障眼法,里面隐藏的,是一个千年的秘密。”
熬山叔开口,就要说出一个“千年的秘密”。
“三僚村,你知道吧?”
九焰点了点头。废话,三僚村他当然知道。三僚村自华夏形势风水开山祖师杨筠松携两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师徒择地于此居住,发展已历千年。据说自唐末建村以来,三僚走出去的风水大师,被封钦天监博士者36人,封国师者24人,可被称名师者多达72人,普通的风水先生更是不计其数。所以三僚村也被称为华夏风水第一村。
熬山叔姓曾,自己姓廖,今天熬山叔又从江西来,说这些神神叨叨的话,难道……?
九焰抬头望向熬山叔,眼里尽是疑惑。
“没错,如你所想,你我皆出自三僚,甚至可以说,你我才是三僚廖曾两氏正宗嫡支。”熬山叔仿佛看透了九焰的内心,又道。
(如果有三僚的廖曾两氏宗亲看到这里可能要不高兴,这是在讲一个故事,大家当故事听听即可,勿须较真。)
楼主:hoaryi  时间:2022-04-16 20:16:58
第2节 弘农杨氏
接着,熬山叔似乎是对九焰说,又似乎是自言自语。
“凡诸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峡谷山川,目所及者皆有其形,念所及者皆有其气,意所及者皆有其势,心所及者皆有其性。观其形、望其气、感其势,号其性,乃可共其情。”
“天下万物,万般不一。或著或渺,或天或渊,或云或泥,或宵或壤,今日浮尘,明朝苍狗,朝菌晦朔,蟪蛄春秋,白驹过隙,眨眼千年。”
一段半文不白的话,九焰听了个七七八八,这段话唤起了他久远的回忆,应该是在五六岁的样子,爷爷给他启蒙开笔,最开始学的就是这段文字。九焰记得当时爷爷拿出一本小册子,很陈旧的样子,教他认和临上面的字。奇怪的是,当他正式上学后,这本小册子却再也没有见过,时间一长,小九焰都忘记这回事了。

“神师姓杨,讳筠松,你应该听说过这个名字吧?”
原来神师真是杨筠松,九焰猜到爷爷口中的神师也是他了。
杨筠松,九焰知道一点。九焰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对华夏传统风水术很有兴趣,找了不少风水相关书籍看过。风水相关书籍,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筠松。杨筠松被称为华夏形势风水的开山祖师,唐朝末年人,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因常救人于贫困之间,后人也称其为“杨救贫”。
传说杨筠松生于大唐中和甲寅年(公元834年)三月初八戌时。从小聪慧,幼习诗书,过目不忘,十七岁登科及第,后官拜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琼林御库。唐末黄巢之乱,乱军攻入京城,杨筠松归隐山林。他离京时将宫廷中所藏之风水秘术一并带出,后来收徒传道,才有了原本庙堂所独占的风水秘术传入民间。其所著《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为后世风水先生所必学。
“你在书上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熬山叔又仿佛看透了九焰内心所想,说道。
“今天我给你说说神师,以及三僚杨、曾、廖三氏的往事,这些与世间传说多有不同者,但这些可能才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接下来,熬山叔娓娓而谈,向九焰讲了一个延续二千年,涉及多朝多代、多族多姓,不见于史书,但却比史书记载更加波谲云诡的故事。

神师郡望弘农,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弘农杨氏。至于后世传言杨公祖籍广东窦州府,那是后人只能窥豹一斑,不明所以,记录谬误。
弘农杨氏,始于杨款,发于杨喜。
杨款在战国末年,从山东(今山西,古时的山指华山,华山以东称山东。现代的山东山西指太行山)一带,迁居到弘农郡(今陕西省华阴县),杨款生子杨硕,杨硕生子杨喜。
杨喜初为汉骑将,骑将算是当时的低级武官,主要负责管理车马等。楚汉相争,乌江之战时,项羽兵败被杀,联手杀死项羽的一共是五个人,杨喜就是其中之一。战前刘邦有过承诺,杀项羽者封万户侯,后来这五人平分了这一万户食邑,杨喜被封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弘农杨氏自此进入社会的食邑阶层,而杨喜也被称为弘农杨氏一世祖。
对抗暴秦和楚汉相争的过程中,为了联合各路军事力量,刘邦还封了很多异姓王侯,后来他登基称帝江山稳固后,又觉得异姓王不可信。于是先后以种种借口剪除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刘氏子侄为同姓王,并杀白马,与群臣定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誓约,作为巩固西汉中央政权的辅助手段,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誓约”,或称“白马之盟”。此后,许多异姓王爵夺身死,杨喜因为爵位不是太显,目标不大,反而得以保全。
杨喜死后,传爵于子杨敷,杨敷死后又传爵于子杨胤。
杨胤袭爵六年后,因私收邑户600户,被夺爵。

在农耕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口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每一次改朝换代,其实质都是一次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争夺和再分配。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因为朝代更迭常常是通过非和平手段进行的,所以有一大批原来的获利阶层被消灭,这些被消灭的获利阶层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就会被再分配给新的“胜存者”,其中最大的胜存者就是“皇族”所代表的“国家”。
这些“胜存者”,包括极少量以后通过各种因缘际会实现阶层跨越的“凤凰”们,第一代第二代往往因为起点低,体量通常也小一些,又深刻体会过民间疾苦,获得再分配的资源后更容易“知足常乐”。到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第五代,做为获利阶层,一方面体量增长更快也更容易,另一方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生产技术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财富——生产资料、社会资源——的增长速度是不可能持续满足这些三代四代们的要求(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很熟悉?),所以就会“与国争利”。
历史教科书上,说“土地兼并”是“地主豪强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这个描述不完全准确。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至少某些时代——是自耕农将土地主动献给大地主或者豪强,以换取豪强的庇护。
前面我们提到的食邑,就是国家(皇帝)因为功劳或者其它原因,赏赐给大臣的。比如杨喜食邑1900户,就是代表有1900户人口被皇帝赐给他,成为他的私有财产。这些邑户不向国家纳税,不服官府徭役,而是由杨喜代表他们按规定向国家缴纳税赋。这些食邑者本身就是国家的统治阶层,有的是办法减少或者逃避国家税赋和官府徭役。于是,一些自耕农会把自己的土地献给豪强(前提是你要够强,小士绅小地主没这待遇),然后再从豪强手上租田耕种,成为豪强佃农,向豪强纳税以取得豪强庇护。他们向豪强缴纳的税赋(田租),往往更低于要向国家缴纳的税赋。这种行为,实质上其实是豪强地主“与国争利”。
杨胤因私收邑户600户被夺爵,从历史的发展来说是很正常的,即符合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盈虚有序的哲学道理,验证了华夏富不过三代(三,泛指,不是单单仅指一二三三代,而是说有限)的规律,同时这也是新一轮的利益再分配。历史上绝大多数被夺爵者最终都沦为平民,甚至举族皆灭者也比比皆是。但是,杨胤却很快又复爵了,并且他们家族即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叫杨敞,杨敞有个岳父叫司马迁。
楼主:hoaryi  时间:2022-04-16 20:17:19
第3节 地丹
司马迁,只要是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华夏人,应该都知道他,至少知道他两件事,一是编写《史记》,一是遭遇宫刑。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早年求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年少时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博览群书。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的《史记》,又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华夏史书的典范,“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然,这些是后人的描述。
“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虽然史学上地位很高,被后世所推崇,但对于当时朝堂上的政治斗争,毕竟没有发言权吧?”九焰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是的,如果仅是一个史官,是无法左右朝堂政治的,但是,当这个史官了解并有能力沟通某种神秘力量呢?”熬山叔答道。

司马迁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著述历史的时候,获悉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与秦能统一六国有关,又与秦朝二世而亡有关,还与楚汉相争楚败而汉胜也有关。而为了隐藏这个秘密,甚至他把《史记》中从开天辟地到炎黄二帝逐鹿之战中间的那一段都一笔删除。

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清气上升成了天,浊气下沉成了地。盘古氏死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变成了江河湖海、峡谷山川。又有人类的创造者女娲氏,炼石补天,捏土造人,于是世界上有了生命。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在这些江河湖海、峡谷山川间,也孕育出了灵识,这些灵识共计八十一条,后来被称为龙脉。
这些龙脉以峡谷山川为筋骨,以江河湖海为血肉,即有灵识,于是翻则为云,覆则为雨,颠江倒海,山河不宁。当时的人们在龙脉这种超自然的能量下,毫无应付之力,苦不堪言。
到了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姓王,名诩,踏遍高山深谷,寻求修仙之道,在昆仑山获得一枚神奇石球,并学会了与石球的沟通之法。
这枚石球来历不凡,与天地同生,名为地丹,又或名地核、地母。

盘古氏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是混沌一片,像一个卵形,这枚地丹就是这个卵的核。后来盘古氏开天辟地,这枚地丹落在昆仑山,既滋养了女娲造人所捏之土,又孕育了龙脉灵识,所以地丹也是众龙脉之母。
这枚地丹神奇无比,可以沟通各条龙脉,还有更多不可思议的神通。王诩得到此物后,学到无尚智慧,精通百家学问,获得通天彻地之能。凡天时地理、八卦占卜、人心洞鉴、布阵行军、六韬三略,无一不精;又博学多闻、出口成章、通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法。于是在云梦泽择一地,开坛授徒,传经讲学。其学生传说有500人,最终都成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无不影响过历史进程。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黄石、李牧、魏僚、徐福、商鞅、吕不韦、白起、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等。

王诩就是华夏历史上最神秘传奇的人物——“鬼谷子”。后世纵横家、谋略家、兵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皆视鬼谷子为鼻祖。
在那个时代,资讯传播渠道狭窄,文化知识传承困难,鬼谷子能学得如此多门学问,每一门学问还都能登峰造极。其教授的学生,个个都学成有为,实获益于地丹之神通。
后来,鬼谷子又沟通地丹,划天下龙脉八十一域,从此每条龙脉各占一域,或生或息,或进或退,互不相干,不再混乱。
鬼谷子即是地丹事实上的第一任持有人。

鬼谷子死后,地丹几经辗转,最终落在了楚国人卞和手中。卞和曾在鬼谷学艺,算是鬼谷子外围弟子,知道地丹神通。想以此为晋身之宝,将其献给楚厉王。可是地丹落入卞和手上时,已无法沟通,楚厉王以为卞和是欺骗他,认为他犯欺君之罪,于是下令砍了卞和一条腿。
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结果是又被砍了一条腿。
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第三次去献宝,文王最终被其一而再再而三的执着感动,收下了这枚地丹。

听到这里,九焰忍不住笑了,熬山叔看到九焰笑,自己也轻笑了一下。
“你是不是想起了和氏璧的故事?”
九焰点头。
“这个故事就是后来和氏璧的原型,和氏璧的故事,只是这件事的几位当事人为了掩藏地丹真相和楚赵两国君臣的无知而编。历史上的和氏璧这个故事,你觉得符合常理,经得起推敲吗?”
九焰在读历史书的时候,看到和氏璧的故事,也曾觉得这个故事漏洞百出。第一,如果卞和所献真的只是稀世宝玉,磨开个口子看看不就能证明了吗,犯不着一而再地被砍掉双足。第二,和氏璧是一方玉璧,根据后代出土众多玉璧文物,可以推断,玉璧不管是方形还是圆形或者其它什么形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薄,至少不厚。传说后来和氏璧还被做成传国玉玺,外形尺寸“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那这玉璧得多厚?至少得四寸以上吧。(古代一寸约合现代3.33厘米,4寸合现代13厘米。)
但是如果这故事后面另有隐情,那这个故事就可以理解了。
“文王虽然最终收下了这枚地丹,却也只把它作为一块稀世宝玉。楚赵两国联姻的时候,地丹又被楚王当做礼物赠给了赵王。

赵王得到地丹,很快被秦国的丞相吕不韦知道了。吕不韦是鬼谷门人,对地丹的神通非常清楚,于是引导秦王对赵国威逼利诱,最终以五座城池为代价,换得了地丹。
吕不韦得到地丹后,以鬼谷子当年所传的秘法沟通,最终帮助秦国完成一统六国的大业。
吕不韦也算是地丹事实上的第二任持有人。”

“怎么吕不韦才算是地丹的第二任持有人,前面不是先后还有卞和、楚文王、赵王拿到过吗?”九焰忍不住又插嘴问道?
“拿到过和持有人还是不一样的。”熬山叔答道。
“这么说吧,打个比方,有一个保险箱,里面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这个保险箱非常坚固,除非你有密码,否则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都无法打开它。现在这个保险箱落到了你手上。如果没有密码,你最多算是这个保险箱的保管员,却绝对不是这笔财富的持有人,因为你打不开保险箱,根本就无法使用这笔财富。”
这个比喻很形象,九焰点头笑笑,表示明白了。他已完全被带入这个故事中,又追问道:“沟通秘法是什么?为什么又说是吕不韦帮助秦国统一六国,历史上也没这说法啊?”
“沟通秘法,按规矩,我不能告诉你。但说是吕不韦帮助秦国统一六国,这个原因却可以告诉你。这个原因也是司马迁发现的秘密:使用秘法沟通地丹运转龙脉,大可改变一国一朝的气运,小可以改变一家一族的风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