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续书真假论

字数:14151访问原帖 评论数:2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19 00:18:22 更新时间:2022-04-30 22:28:12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18 16:18:22

红楼梦后四十回诞生记

1
用西方传来的文学教科书上的概念来研究此书,尽管讲得头头是道,永远也得不到真谛。因为曹雪芹写书时,并不是按这些概念写的。
红楼梦虽是小说,但它写的是梦,又像是诗,又像是画,又像是戏,又有谜语。是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
先秦的诗和寓言,多是用来做譬喻的。《诗经》的比和兴,说白就是比喻和联想。用普通人的话说,就是指桑骂槐声东击西。

2
清朝也有人能读懂红楼梦。
有个二知道人的,说“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只是载体或喻体。
《劝戒四录》记载,有一位满人叫玉研农的,他说:“红楼梦一书,我满洲无识者流……其稍有识者,无不以此为诬蔑我满人,可耻可恨。……”此人任安徽学政时,曾经禁书焚版,但收效甚微。
还有个叫张新之的人,他的批语写:“大道理乃此书大旨,于刘姥姥暗演之,于秦氏明演之。”(第十三回)“刘姥姥至三十九回方再见,而中间二十余回无非演刘姥姥者”(第七回)。“谁能打焦太一个霹雳,震碎红楼,使梦者醒而烈曰当空,刘老老偃旗息鼓,搬向原乡里去住。”(第八回)
这位清朝人是看出些道道来的,只是不敢说透。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1 09:06:59
3
大多数人并不认同小尘土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是爱情小说,书的主角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是十二个女子,全是重要人物。连多数红学专家也认为作者写过“后部”,但失传了。
红学大家也这样从众,有三个原因:一是书中明明有很多隐喻,但蔡元培先生之后,索隐被污名化,一见索隐就嗤之以鼻。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有很多好的见解,都不被人注意。
二是脂批透露了诸多“后部”情节,人们认为古人不会说谎。
过去说书人有个规矩,即不能提前透露故事后面的情节。如果大家都知道结局,以后听众会大大减少。写书批书也一样,看官有眼,后事如何自己能看。脂批不厌其烦反复透露有个读者见不到的“后部”,恰恰证明是没有。脂批故意透露这些,是为瞒过御用文人,放烟雾弹,别有用心。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3 09:16:33
4
红楼梦是从乾隆年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全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发现的最早的本子是乾隆十九年,大约在乾隆二十五年后有了八十回的抄本。当时形成石头记热,争相抄阅先睹为快成为时尚。但抄本一直只有八十回。

直到乾隆五十六年,突然出现一百二十回的印刷本,书名《红楼梦》,后人称程甲本。

程伟元在序中说: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
由于是印刷本,又有了后四十回,书卖的很快,第二年就印出了程乙本。程伟元和高鹗在《引言》中写道: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伙,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识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斟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览,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序言》和《引言》叙述了好多历史事实。石头记的手抄本是“脍炙人口”的书,大约在乾隆二十七八年就形成传抄热。流行的全书只有八十回,抄完全八十回拿到市场上能卖几十两银子。手抄本有多种版本,程伟元编书时就参考了多种版本。
但程的《序言》和《引言》也有值得怀疑之处。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它本可考。”
“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
“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近三十年了,石头记只有八十回传抄,可见后四十回没有传世,但没有传抄的东西偏偏全都到了程伟元手里。而且是用了好多年功夫收集来的。有的是从废纸堆中拣来的,有的是从藏书家手中弄来的,最后十几回是从鼓担上花大价钱买的。那些藏书家们也不留备份,到程伟元手里成了孤品。
这也太神奇了,天下有这样巧合的事吗?
还有“原目一百廿卷”,就是说有一种手抄本,正文最多八十回,但有一百二十回的目录。从乾隆年间到现在,有关石头记的记载多如牛毛,没有一则提到原著写有后四十回的回目。如果有,那红学的好多争论可以偃旗息鼓了。
近年来发现的卞藏本,据专家研究与俄藏本相近。而俄藏本道光年间传到俄国彼得堡的,算较晚的版本。卞藏本只有十回书,但有目录,从三十三回到八十回,也就是说,回目只有八十回。可见程伟元说的石头记有“百廿回之目”不可信。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3 09:17:23
程说假话也是情有可原的。《引言》末条说印刷本的花费并非公款开支,而是自掏腰包。印书的目的是要卖书赚钱的。这本书的亮点就是后四十回。对手抄本的痴迷们说是求之心切久旱逢雨,对初读者来说是完本,很有吸引力。
他说后四十回原来就有回目,暗示他那后四十回书,跟原先的回目能一一对上号。言外之意全是原著,不是别人续写。如果是什么人续的,就算纪晓岚续的价值也跟原著无法相比,卖不上价。
但是即使有上述疑问,程高本把石头记抄本变为刊本,从此以《红楼梦》的书名广泛流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件大好事。
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后四十回是别人所续,而认为是从此有了全本。嘉庆至道光以来著名的红楼评论[家,如哈斯宝,张新之,王希廉,姚燮等都是把后四十回当原著对待。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4 08:42:18
5
到了民国年间,经胡适先生考证,得出结论是:后四十回并非曹氏原著,而是高鹗所续。此观点为后来红学界普遍接受。
胡适先辈是学界权威,他的考证也不是空穴来风以意为之,清朝就有此说。张问陶《赠高兰墅同年》诗中写有“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的句子。题注“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
此外还有:
清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按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
清铁珊:《增订太上感应篇图说》:高兰墅撰红楼,终身困厄
清震钧《天咫偶闻》:按兰墅,乾隆乙卯玉殿传胪,亦有诗才。世行小说红楼梦一书,即兰墅所为。余尝见其书诗册,有印曰红楼外史
杨恩寿《词余丛话》:红楼梦为小说中无上上品。向见张船山赠高兰墅有艳情人自说红楼之句。自注兰墅著有红楼梦传奇,余数访其书未得,所见者仅陈厚甫先生所著院本耳
杨钟羲《雪桥诗话》:兰墅名鹗,乾隆乙卯进士。世所传曹雪芹小说,兰墅实卒成之,与雪芹皆隶汉军籍
李葆恂《旧学盦笔记》:近人桐阴清话中引船山诗注云:红楼梦小说自八十回后皆高兰墅所补。予按鹗汉军旗人,乾隆乙卯进士,官给事中,尝自号红楼外史,其即因曾补是书之故欤
更令红学办兴奋的是,民国以来发现了更多的手抄本,抄本中的批语透露的信息跟程本后四十回严重不符。
比如脂批说八十回以后的文字是“后三十回”,周汝昌先生说是二十八回,全书一百零八回。而且脂批中提到的回目,诗句和重要情节,程高本后部里都没有。再说,程伟元的先有一百二十回目之说没有任何史料作证,因此集腋成裘说更无法使人信服。如为钞本,不会只此一家,只有原稿才能成为孤本,但陆陆续续全为程一人所获,更是匪夷所思。
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红楼梦版本,都是署名曹雪芹著,高鹗续。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6 08:29:11
6
可是据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透露,新版红楼梦的署名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无名氏”虽然没有完全否定高续,但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个无名氏到底是谁呢?
其实,对于高鹗续书说,一直就存在疑问。
那位说“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张问陶,是高鹗的妻兄。他的话未必可信。文人互相吹捧,对妹夫加点溢美之词是文人常用的伎俩。高鹗参加整理全书是事实,补写部分很有可能,但全部由一人续作,工作量太大了。
高鹗在《叙》中说,他是辛亥年(乾隆五十六年)春季才接到书稿的,到“冬至后五日”(17911227夏历十一月)就完成了全书的编纂,年内很快用活字排版印刷发行。曹雪芹用了十年时间才写了八十回书,高鹗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写了四十回,曹雪芹是天才,高鹗比天才还要天才。他要续写后四十回,还应把前八十回仔细研究吃透精神和细节才有可能。这其间还要完成全书的修改校勘工作,任务之大简直不可思议。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6 08:30:02
其次是高鹗没有理由续书。传世未完的小说应该作家本人完成。本人下世了,一般是亲近的家人或朋友续写。班固未写完的著作,女儿班昭续写。马克思未写完《资本论》,由恩格斯来代写。鲁迅的著作,许广平来整理。蔡义江先生认为,石头记的书稿,是马甲为“畸笏叟”的批书保存着,此人极有可能就是曹頫,他是曹雪芹的父亲或叔父,他在乾隆三十九年还活着。按周汝昌先生说,批书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妻子,故事中的史湘云,李煦的孙女,曹雪芹写书的合作者。作者还有好多朋友,如敦诚敦敏等。程高两人应该寻访这些人,探求原稿或资料。即使没有原稿,跟这些人跟自己合作续写才合情理。
但程伟元却写了“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就完事了。程说他连作者是谁也不明白,只知道是曹先生删改过,这也有点太不认真了。
或者是作者隐藏的那么深,人们找不到他?未必。
程高两人应该是知道作者底细的,但似乎隐瞒了什么,故弄玄虚。
原来作者曹家父子,曹頫是罪余之身,雪芹是罪人之后。曹頫雍正六年因江南银案,转移财产,骚扰驿站等罪名,家产被抄,还戴过枷号,后来全家移居北京。此后再无记载。
一个戴过枷号的人,在社会上名声臭了,自惭形秽不见外人。政治生命完结的人,就像没有一样。所以他写的东西全由儿子(或侄儿)出面,社会上早不记得这个人了。
那么受欢迎的石头记,却是一个犯罪分子和他的家属写的,这是多么煞风景的事。为了维护书的荣誉和不影响流传,知道的人都不愿意谈及作者的隐私。圈子内的人为作者保密,对陌生人来说,手抄本的作者成了一个神秘人物。
正因为作者曹氏父子有犯事前科,身世成为隐私不愿涉及,程伟元才在红楼梦序言中写“作者相传不一”,这叫为君子讳,替人保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7 08:26:32
7
“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四书也枉然”。读书人如果说自己是研究“经字少三拐”,即搞“红学”的,众人对你立即刮目相看,少男少女们投来羡慕的眼光。相反,如果是学习“红字多三拐”,“经学”科班出身,甚至不敢对人提自己的专业,有点丢人,对家中儿女也不敢讲修齐平治那一套,否则,家人会以为你神经有了毛病。
闲话少说。话说乾隆年间,石头记手抄本热遍京师,竟然让乾隆皇帝也知道了。
一则记载写:
某笔记载其红楼梦删削原委,谓某时高庙临幸满人某家,适某外出,检籍,得石头记。挟其一册而去、某归,大惧。急就原本删改进呈。……
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二记载:
……乃作是书,曰太虚幻境者,诡其辞也。初不甚隐。适车驾幸邸,微睹之。亟窜易进呈。
这个满人某虽然没有老舍金庸那样有名,社会地位却不简单。乾隆皇帝到他家串门都不打招呼,翻他的书架看见石头记抄本,顺手拿走一本。
这可把书的主人吓坏了。因为当时文字狱盛行,文人们几乎谈虎色变。一旦陷入其中,不光作者满门遭殃,藏书的人也要获罪。
此人为什么要“删改进呈”呢?因为他知道此书中有“碍语”,就是政治上有问题的文字,不能让皇上看到。比如第六十三回芳官扮男装的描写。
因又见芳官梳了头,……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因又改作雄奴。……外国献俘之种,图其不畏风霜,鞍马便捷。……再起个番名,叫作耶律雄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我们正该作践他们,……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忽听宝玉叫耶律雄奴,把佩凤、偕鸳、香菱三个人笑在一处,问是什么话,大家也学着叫这名字,又叫错了音韵,或忘了字眼,甚至于叫出野驴子来,引的合园中人凡听见无不笑倒。宝玉又见人人取笑,恐作践了他,忙又说:海西福朗思牙,闻有金星玻璃宝石,他本国番语以金星玻璃名为温都里纳。如今将你比作他,就改名唤叫温都里纳’可好?……慌的佩凤说:罢了,别替我们闹乱子,倒是叫野驴子来送送使得。……
(己卯,庚辰,戚序,蒙古王府本第六十三回)
以上一大段文字,芳官扮的明显是北方少数民族,“番名”都是四个字。就现在来看,对少数民族有那么多的不敬之词,也是影响团结的不当言论。当时是不能给乾隆皇上看的。
这位身份特殊的“满人某”,据周汝昌先生说,此人就是乾隆第八字永璇,让乾隆看的本子是戚序本。(删改过的?)此事发生在乾隆二十五年。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7 15:05:29
8

话说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幸满人某家,拿走一本石头记手抄本,此人将原本“删改进呈”。乾隆看了没有?
估计只是“微睹之“,大体翻看了一下,没有细看。如果看了有反应,会有动静。皇上有动静就会有记载。
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皇上和宰相观看民间文艺,一定要正襟危坐,脑袋纹丝不动。否则,一点头不得了,一时红遍天下,铺天盖地,震耳欲聋。摇头则马上被打入冷宫,从此销声匿迹,再不见人。乾隆当然知道这规矩,拿到石头记,只微睹之,之后默不作声。
但是“满人某”删改进呈石头记手抄本后,却吓得心魂不定寝食难安。过了几天没事,才定下心来。
他跟一位心腹幕僚谈论此事,说:
“我给皇上送去手抄本八十回,一连几天睡不好觉,生怕出什么事。幸亏我让人把敏感的几段删掉,重誊了一遍,不然会捅大搂子。姓曹的这人也太胆大了。不过这书好看极了。每天不看几段吃饭都不香。我前年给此人捎信,让他千万续写下半部。不知道写了没有?稗官小说没看完,就好比看半截的春宫画一样,十分难受。”
那位幕僚说:
“这个姓曹的我很熟悉,每年都要买他的风筝。听说只写八十回就封笔不写了。此人虽然穷得叮当响,天黑了才吃午饭,但像茅房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仗着有点才情,会写诗,写书,还会画画儿,见谁都瞧不起,一身傲气。人们都说他精神有点问题,有三大毛病。一不听人劝,二重情不重礼,三是情急了什么出格的事也能干出来,世人不敢作的事他都能做,也是个楞头青。让他写后部,咱们劝说他是不听的。您要看下半部,我有办法。咱们让官府出面,他是大清国的人,难道不服管?给他来点硬的,他一定会写。这事您别操心,交给我办。一年内让他写完后四十回,把稿子全拿到您这儿来。”
“满人某”听了,沉吟半响说:
“这样也不妥当。他说八十回书写了十年,续写四十回至少要四五年吧!此事不能太着急,萝卜快了不洗泥,一年写完的东西好不了,粗制滥造没看头。我看这样,限他两三年内写完,就说写完全本给他刊印出书,也许他就认真写了。”
那位幕僚说:
“此人是个牛性子,一条道要走到黑,撞了墙也不回头。官府下令也未必写。还得经常给他点压力,经常派人催他,那就限他二年写出来吧。”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7 18:06:59
9
就在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冬,或二十六年(辛巳)春,住在西山的曹雪芹,家里突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个个穿得峨冠博带,一看便知是官家的人,大有来头。
领头的说:
“你就是曹雪芹先生吧,久仰大名。石头记现在传得家喻户晓。我们领导看了你的抄本,只有八十回,应该是一百二十回才完。我们奉上面的旨意,向你拿书的后四十回。请你不必誊写,就把原稿拿来,丢不了的,我们好回去交差。”
曹雪芹听后,哈哈大笑,说:
“我哪有后四十回?只有八十回。这书不是我写的,家中柜子里翻出来的草稿,可能是我爷爷的朋友写的。我只是删改整理了一下,让人传抄换点酒喝。”
那人突然变了脸,严肃地说:
“你别嘻皮笑脸的,给你说正经事呢。你知道上面的人是谁吗?说出来你会吓尿裤裆。我们是奉命而来,你现在没写也行,二年内到壬午年,一定把后部原稿交来。否则就带你回去交差。你不会写书请人雇人写都随便。对了,你续写后部不能有碍语,这年头,写书犯事是什么后果,你是知道的。请你续写后部一定注意,多写男女风月莫谈国是。要多写朝廷喜欢的故事。”
说完扬长而去。
这几人走后,曹雪芹十分恼火,心想:我如今吃不着奶了(8),早就断了皇粮了。自己靠卖文卖画弄口饭吃,让我写书给老爷们看,没门!写书得几年工夫,到时候还说不定改朝换代呢!
何况八十回石头记是无法续写的。
譬喻的故事都是完整的东西,加上一点别的就变了味。画一条蛇再画上四条腿,那就成了蛇鼠子或四脚蜥蜴。一幅美人画,再给美人添一个尾巴,那就成了怪物,把好画也毁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08:47:25
答楼上:
乾隆十九年即甲戌本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09:03:10
10
乾隆二十七年九月,批书人用红笔在庚辰本眉页上写了如下批语:
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词为郡守毁为已词。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09:05:13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09:06:27
“索书甚迫”,就是以前说的官府来人讨要那后四十回的书稿。“甚迫”就是不止一次来过,都被作者搪塞敷衍打发走了。这一次是最后通牒。听说作者还没有写,来人勃然大怒,训斥说:
“这是上面的命令,你以为是逗你玩呢!限你三个月写出来,不然只好把你全家带走交账。明告你:你这书说不定哪天皇上要看,注意多写好话,少发牢骚。如果上面看了不高兴,操心你的脑袋和全家的性命!皇上看了喜欢,或许有你的好处。”
注意壬午年九月,曹雪芹还在世。
这一回作者犯了愁,所以在续庄子这一回书中写了以上文字,发泄心中的怨恨苦闷。
康熙年间,有个姓赵的兖州知府,在少陵台上建亭奉祀杜甫,人称子美祠,并没有谁敢把纪念杜甫的建筑毁为自家祠堂的事。这里是假设譬喻。
子美祠是纪念前朝古人的,石头记有怀念明朝的内容,两者有相近之处。郡守毁公词为己词,譬喻把怀念前朝的文字改装成歌颂今朝皇恩的文字。
“公词”,庶民议政的文词;“已词”,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文词;“非己祠”即“非己词”,批评自己的文词;“公然折克非已祠”,公然要把批评自己的言论“折克”掉,“旁人有口呼不得”,大家不能说话了,只能“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
“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
此处“旷宅”比喻稗官小说。“安得旷宅千万间”,希望人们多多写稗官小说,写的多了,自然不少歌功颂德的内容,这样皇上高兴了,自然就不会让石头记的作者勉为其难了。或许能有石头记存在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作者接到“索书”后的心情表达。“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
此批语写在续庄子的第二十一回,很明显是表达对续写“后部”的抵触情绪。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09:15:06
夹批:历著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间皆有者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09:15:40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8 10:20:49
11
这一次曹雪芹有点着急,一时没了主意,赶忙与家人和朋友商量。该怎么应付呢?
原先根本不打算写续书,四十回书谈何容易?下次官府的人来怎么应付呢?
那天晚上《石头记》的写作圈子里的人都来了,一共六个人。
曹雪芹先说了情况,官府索书甚迫,这次看来是动真格的。
“让咱们写后四十回,还要写歌功颂德的内容,这不是作践石头记吗?十年辛苦,毁于一旦。薛宝钗用金线络玉,通灵宝玉的光彩就暗淡了。再弄个后四十回,就成四不像了。再说,几个月功夫,写好四十回书。即使有司马迁,杜甫苏轼的文才,也是难事。”
作者说完,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A:这事儿还真的当回事儿。俗话说,不怕官就怕管。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官府的人咱还真惹不起。有个笑话说,一个农夫进城告状,问到衙门还有几里,那人回答:衙门是不说里的。依我看,咱就给他们胡乱写一个算了。由曹先生父子领头,每人写六七回,有几个月就完工了。再加一加班,两三个月也能写完,不算什么大事。
B:我又要说,曹先生你这八十回书,谁看都不像完了的样子,倒像耍猴戏的猴子,光屁股太难看了。如果把它续完,说不定将来哪位官员看了喜欢,兴许能刻印出出版呢!
C:曹先生为人正直,但这年头也得学点世故。溜沟子走遍天下,直性子寸步难行。你想骂人也行,等大家都骂的时候再骂。大家都写太平盛世,咱们在书里也写点随景的文字,对书的流传有好处。否则弄不好会吃眼前亏,智者不为也。
D:咱这石头记别开生面,新鲜有趣,人们都爱看。不过有点太过了。为人作嫁衣,白茫茫大地,画梁春尽,人去梁空巢也倾。有点像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总是末世末世的,真家假家全完蛋,没一个有好结果,这样也不好。我建议加一个盛世皇恩浩荡的尾巴,让贾府延续香火,这样也许朝廷喜欢看。
E:这样,第二回甄家丫头娇杏不是给贾雨村生了个儿子吗?就让这个儿子给贾家接续香火,这叫杏子发芽成大树,贾家还有希望。
F:贾雨村跟荣府不是一家。对了,咱让薛宝钗也给贾宝玉生一个儿子。让贾宝玉出家以前先中个举人什么的,让贾兰也中举,这叫桂子飘香,不,兰桂齐芳。
最后决定,由曹家父子拟出大纲,每人写六回。该死的还让他死,该出家的还出家。不过王熙凤的“哭向金陵”不好写,也让他死了算了。薛宝钗就让她守寡一辈子。刘姥姥跟李纨不好写,随便编一个故事就行了。
这样,由曹雪芹大概设计,众人每人写六七回。这些人都是文字高手,交官差的文字,用不着苦思冥想精雕细刻,不过是小菜一碟,又不到两三个月就完工了。
过了几个月,官府果然来人,把这个胡乱写成的假的后四十回拿走了。时间大约是乾隆二十八年。
这次事件,对曹雪芹精神打击太大,身体虚弱,不幸感染了天花,再加上小儿子病死。雪芹精神崩溃,年内也离开人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9 08:22:16
12

这个由作者父子牵头,众人草率敷衍写出来的后四十回,是违背作者心愿的文字。虽然出自作者之手,但也可以说是假的,所有人物的结局都违背作者初衷。
话说曹雪芹将自己主持众人胡乱写成的续书交上去之后,像石沉大海,一去无踪,没有任何消息。

一是续写的后四十回没有一句批语,也基本没有前部的隐喻。全是歌功颂德随波逐流的文字。
二是清代文字狱的对象,往往是文人的诗文表折,极少涉及稗官小说。古代认为文学象牙之塔的上部是诗词文赋,而稗官小说是雅俗共赏的东西,属于通俗文艺,是茶余饭后消闲的,俗称“闲书”。市井小百姓也能看的文字,不为统治者注意。
比如文人们要文章,把国公爷写作“畜生”,是大逆不道的,但小说里写一个醉汉骂同样的话,就很正常。文人在文章里骂皇帝是“臭男人”,当属犯上言论。但小说里让林黛玉这样说,倒觉得这个小姑娘天真直率。
曹家父子二人,甚至有一点希冀。以为交到官府这个石头记全本,如果上面有人喜欢,或许有的官员会出资刻印,书稿得以广泛流传于世。
一直等到甲午年,乾隆三十九年,雪芹故去已经十年多了,书稿还是杳无音信,书稿的印刷出版看来没有任何希望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9 08:24:33
老先生在甲戌本第一回写下这样批语: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4-29 08:25:4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