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末民初外交官为原型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山河故人》(连载)

字数:36072访问原帖 评论数:5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12 02:57:11 更新时间:2022-05-29 06:45:10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1 18:57:11
蒋廷黻先生曾在他的书中高度评价过一些晚清政治家的才能和功绩,我不能不感到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曾纪泽,穿着旧式的朝服,操着半懂半不懂的外语,绕欧洲跑了一圈,与当代的英、法、俄外交官交涉,让人敬佩。

袁世凯,二十多岁,到朝鲜,几年内,就独当一面,把那些在朝鲜密谋侵害中国权力的俄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一个个都打败了。

李鸿章,是这个时期的中心人物,还没有哪一个人像他一样办过那么多企业,中国的最大的海军是他办的,最早的电线是他装的,最早的铁路是他筑的,招商局是他提倡的。他外国文字不懂,70岁前未迈出过国门一步,苦苦支撑办理外交。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2 21:47:50
标题斑竹看到帮我改一下,应为“清末民初”。谢谢斑竹。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2 22:13:31
先谈谈几位清末几位外交重要人物:
1.第一个驻英公使郭嵩焘——为何有人叫嚣要”刨他的祖坟“
郭嵩焘是进士出身,写一手好文章,才华出众。他和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都是湖南人,又结成儿女亲家,与李鸿章也有姻亲关系。历任蒙古王爷增格林沁的幕僚,出任过广东巡抚,1875年奉命出使英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常驻西方的钦差。
郭嵩焘出使英国实属巧合,缘于英国使馆翻译带领一支探险队从缅甸潜入我国云南边境,因未知会地方官,被当地农民发现后打死,英国公使威妥玛抗议,扬言道要下旗回国,派兵船来谈,便一路南下。李鸿章匆匆南追,在烟台截住他,摆下筵席,派人居中说和。威妥玛也就坡下驴,重回谈判桌。威妥玛认为打死使馆人员应为云南长官授意,要惩办凶手,李鸿章辩驳说官员不知情,是边民个人所为。威妥玛以此要价,逼迫中国签订了《烟台条约》,要求政府保障传教士进入内地自由传教,并要求派遣中国官员赴英国请罪。
郭嵩焘在马嘉理案中洞察到英国人想借此挑衅,云南巡抚岑毓英处置不当引起外交上的纷争应负有责任,他向朝廷上书弹劾岑毓英,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当时可是上国,一个大官打死几个不守规矩的蛮夷算得了什么。郭嵩焘这种情况下被派往英国,两江总督刘坤一写对联骂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人视他为败类,讥讽他家是天主教传教士“郭寓”。
在英国任职期间,他和副使刘锡鸿龃龉,虽然刘锡鸿思想也比较解放,但是却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国外一切事物,专爱打小报告,君子斗不过小人,笨人也总是在忙着填补“聪明人”留下的坑。郭嵩焘和他搭班子吃尽了苦头,他说郭嵩焘在国外忘本,用的茶叶罐是英国的银器,还和外国人一起在戏院看戏,戏院本按次序依次就座,没有职务高低之分,刘锡鸿却说他和诸夷并排杂坐有损天朝的威严。
他之所会这样,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当时不了解国外驻使节的规定,还是按中国出使番邦的办法派正副使两人,可是到了国外,人家只承认一个公使的身份,其他人都是参赞、随员等,没有副公使这一说,弄得刘锡鸿尴尬不已,自嘲自己变成了“吃闲饭”公使。
两人闹到最后,清廷召回郭嵩焘,同时也召回刘锡鸿。
郭嵩焘比起同时期的人更睿智、更有远见,他出使英国途中,写下了在英国的见闻,最早介绍了西方的宪政制度,赞扬了英国的学校教育的务实精神。写成后寄回总理衙门刊印,却被清廷销毁了。原因是他对西方的赞扬,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
郭嵩焘后来的遭遇令人同情,他回国以后,无心再回官场,在家乡开办私塾教书著书直到去世。去世以后,李鸿章上书清廷要给他恩赐,清廷竟不准。庚子之乱期间,还有人上书要刨他的祖坟。郭嵩焘有着超出同时代人的见识,可是身在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当时的统治者闭目塞听,在一群歌功颂德的臣子中盲目自大,对于持不同意见者都视为“异类”,郭嵩焘备受污蔑和排挤,尽管他说的是真话,可是这样的真话是统治者并不想听的,他的结局注定是不幸的。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3 22:07:38
蒲安臣在俄国出使途中病逝。据志刚回报清廷的奏疏,蒲安臣到俄国后,俄国避而不谈和中国的领土问题,反而向他谈论和美国的关系,蒲安臣“唯恐办法稍差,失颜于中国,又恐措辞不当,贻笑于俄人”,加上一路旅途劳顿,竟在俄国一病不起了。消息传回朝廷,恭王很慨叹。清廷为了表彰他,给予万金抚恤金加一品衔。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4 10:32:26
为什么清朝的外交一开始交给一个外国人办呢?因为我们最初对外国人是蔑视,清朝的官员没有人愿意去办,认为和洋人打交道有失身份。第一个驻外的中国官员郭嵩焘知道自己要被派驻英国时,第一反应也是先力辞,只是推脱不掉,才不得已走马上任,这在当时士大夫眼里并不是什么“美差”。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4 11:34:03
为什么总理衙门不负责对外事务呢?

1.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对西方国家从蔑视开始转变为重视,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各国事务,但是总理衙门比较“务虚”,实际办理外交事务是由下面的北洋和南洋办理,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总理外交事务。

2.总理衙门办事很拖沓,人来了,先是登炕递烟,周围乌泱泱一堆人伺候,根本谈不了正事,等聊天聊完了,就摆一桌酒席,开始吃饭。
民国建议以后,陆征祥从欧洲回国,被袁世凯聘为外交部长,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把吃饭变为口腹怀柔,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4 11:39:36
2.李鸿章是办理外交——臣子历来都是背锅的
他环游欧洲时曾问德国前首相俾斯麦:“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给国家尽力办事,但是满朝官员与之意见不合,群起牵制掣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自己的主张,有什么办法呢?”
俾斯麦回答:“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得到支持就能独揽大权,有什么事办不了呢?”
李鸿章说:“比如现在有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君主身边的那些大臣、内侍经常狐假虎威,借君主的名义干涉大事。处于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俾斯麦想了很久才说:“既然做了大臣,以至诚忧国,想来没有不深获君心的,唯独与妇人小孩共事,就很无奈了。”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4 11:42:35
这段话里充满了他满腹的委屈、憋闷和无奈。
李鸿章在朝廷中得不到支持,还有人不断扯后腿,他自己也说过,他办理洋务何曾放手实实在在办过,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罢了。他也不能算是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他在时他当着的责任他从不推卸,最后也只能当一个裱糊匠,缝缝补补苟且偷安罢了,这又是多么无奈。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4 11:47:19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李鸿章是一位谤满天下的权臣,有人把他看作诸葛亮,军事文才出众,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人把他看作秦桧,恨他卖国误国;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直到今天研究他的著作观点也是仁者见仁。
他真的是一位权臣吗?清朝在雍正以后,实际大权在军机处,左宗棠做过军机大臣,李鸿章没有。当常胜军的将领戈登向他劝进说:“如今各种乱局要收拾,只有中堂大人取而代之,大人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我愿为大人的前策。”李鸿章听后竟张目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是一位深受儒家忠君思想教化的封建臣子,从未像过去那些权臣那样有行废立、取而代之的想法。在风雨飘摇的清末,他独木难支,却要做力挽狂澜的忠臣。
汉族大臣在清朝前期的政权中没有出现过权臣。清朝人信任的是满人,可是满人腐化速度太快,早已经没有了开国时的战斗力和进取心,清朝不得不开始依靠汉人。曾国藩手握军权,刚刚平定太平天国,声威正隆,难保不会对清朝构成威胁。曾国藩却不要做权臣,历史上权臣的名声和下场都不好,他是一位具有儒家美德的君子,时时刻刻小心谨慎,有激流勇退的打算。清廷借口要裁军,曾国藩主动上折子要裁剪自己的湘军,保全李鸿章的淮军,李鸿章对恩师的做法深为感动,在自己的部队中任用提拔曾国藩的旧部。
李鸿章的淮军也是湘军中衍生出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一支劲旅,还把戈登的常胜军也收编进淮军,聘请国外的洋教习教授使用火器之法,淮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李鸿章受清廷拔擢,地位逐渐超过老师曾国藩,被清廷倚为“中兴之臣。”晚清四十年政坛中大事他几乎都参与,亲历近代许多标志性事件,发展海防,建立北洋海军,培养洋务人才,选拔幼童赴美留学,创办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等近代企业,在近代还没有人像他一样创办过那么多企业。
李鸿章他在外最风光辉煌时,他在中央的权力也是薄弱的。清朝的满汉亲疏区别很明显,满族统治者是不放心自己对汉族的统治权力流于外人之手,他们最关心清朝的政权而不是国家。后来的维新变法、预备立宪改革之所以失败,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这些改革是清朝满族贵族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旧贵族是不会甘心放弃自己的特权的,改革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权力,当然会受到阻扰和失败。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4 11:57:29
第一章 我的家乡
十九世纪中叶的广州羊城保持着传统的风貌,街道狭窄,茶楼林立,舢板竞渡、肩舆往来,佛塔寺庙遍地,还未经历现代工业文明的浸染,充满朴素的田园风光。
街上人流如织,嘈杂喧嚣,一刻不停。车夫拉着人力车一路吆喝着,车子安装着轻便的轮子,跑起来吱嘎作响。挑夫挑着沉重的担子,乞丐、小贩和船夫们大呼小叫招揽过客。
江面上停泊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船只,挂着大红灯笼的花船成群结队,窗户上的珠帘放下了一半,遮挡住外人想要窥视的目光,船上的男仆手持一根长竹竿,把周围的小船撑开一些距离,老鸨正在梳洗上妆,脸上露出放纵后的疲惫憔悴,正等待着迎接夜晚的来临。
船屋在岸边停在岸边排成一条直线,挨挨挤挤的紧密连成一片,好像一条整齐划一的街道。许多人终生住在船上,从出生到离世,都没有离开过船,船屋的经营者一般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妇女,她的母亲和小孩跟着她在船上谋生,当她的帮手载客赚钱,她们十分熟悉水性,像鱼儿一样跃入水中,自由自在地划水。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正用力把船屋划向对面的一艘英国商船,船上运来好多稀奇的玩意儿,鼻烟壶、水晶瓶、自鸣钟等玩意儿,水手们成群结队地站在甲板上,朝着小姑娘挥挥手示意要搭船上岸。
她呼喊着一旁的小弟说:“阿文,你动作快点!”
一旁的小男孩加快了划桨的速度,就在船要靠近时,那群水手开足马力,把船驶向对岸,然后又向正在划船的小女孩招手,叫她快点跟上来,小女孩再度奋力向前划去,她显然很想做成这笔生意,就在她快要接近时,水手们又把船开向更远处,小女孩累得气喘吁吁,水手们哈哈大笑起来。
小男孩气愤地说:“姐姐,他们在捉弄我们。”
小女孩不甘示弱,向着水手的方向咒骂道:“番鬼!”随后,朝他们做了一个大大的鬼脸。
对面码头等着许多来接客的小店伙计,他们麻溜地上前接过旅客的行李,邀请水手们去店里喝一杯,在水手们举棋不定之际,小伙计拿出一张“好人证”,上面有以前到过店里的水手写的“推荐评语”,递过去给他,上面写着“好人杰克”,水手们便放心地跟随他们扬长而去。
阿文和她的姐姐好生失望之际,对面有个神父模样装扮的洋人挥手想做船,阿文说:“姐姐,这些番鬼太坏了,我们不要做他们生意了。”
小女孩正在考虑,今天还没有开张,没有钱交给母亲,如果能做成这个洋人的生意,说不定能赚个把鹰银,换点粮油米面也好。
小女孩说:“先划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小女孩把船划到离岸边还有几米远的地方就停下了,没有马上靠岸,她问:“你们几个人坐船?”
对方竖起三根手指。
小女孩说:“你先付钱。”
对方好像也很心急要搭船,开始在身上翻找,掏出一块银元,直接抛上船。
阿文赶紧跑过去捡起来,他把银币拿在手上翻看,惊喜的告诉姐姐:“这是一块货真价实的银币。”
一般客人出手不过几文小钱,如此多的钱还是第一次收到,姐弟两人十分激动,赶紧把船靠了岸。
神父和两个商人打扮的男子同行,他们说:“我们去行商伍大人那里,认识吗?”
阿文连忙说:“我父亲就在伍大人家做事,我带你们去。”
伍行商是怡丰行的老板,他的父亲伍秉鉴是十三行行商之首。阿文听父亲说过,伍行商家里常常有欧洲商人居住,他们家主要贸易伙伴就是欧美商人,这些商人来了广州,一般就住在他家里。他非常有钱,富可敌国,家里用的酒杯全是水晶做的,就连烤肉的碳都是欧洲运来的。
小女孩瞪了阿文一眼,说:“你闭嘴。”她很警觉地看着这些人,害怕阿文有危险。
阿文年纪小,正活泼可爱,神父觉得阿文很机灵,问:“你多大了?”
阿文很奇怪,这个洋人怎么还会说中文。
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外国人来中国一般都是在澳门停留,再通过广东十三行的行商做生意。
外国神父来华前,一般也是先到澳门居住,学习中文,再到中国传教,清政府是禁止中国人教授外国人中文的。这位神父极有可能是在澳门学习过中文。
阿文说:“我八岁了。”
神父问他有没有读书?
阿文说:“在乡间私塾读了一年,现在没有读了,跟着姐姐做生意。”
神父说:“澳门有学校,不收学费,如果想读,可以去,就说找郭士立。”
阿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阿文往前面一指,说:“前面就到了。”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12:40:06
第二章

一天晚上,父亲对母亲说:“美国传教士郭先生在广州设立洋人学堂,准备招收若干男童入学,阿文已经八岁了,不如我们送他去那里读书。”
母亲神色有点犹豫,说:“阿文学习好,将来说不定能考个功名哩。”
父亲想得很实际,说:“读官学考科举太难了,我们这种人家,无权无势,孩子有口饭吃就行了。学一些基本英文知识,将来可以去英国人家当个仆人。洋人有钱,洋务买办能赚钱,若能将来谋得一份洋差,也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当时中国还是清朝封建统治时期,世人都视科举考试为正途,稍有身家的人是不愿意把子弟送去读书的,因为读西塾不能考秀才举人,并不被主流社会认可。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郭夫人,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她:高鼻深目,金色头发,古铜色眼睛,皮肤雪白,个头很大,穿着宽大地白色袍子,两只鼓胀的袖子缀上白色蕾丝,非常飘逸,样貌秀美又有威严,一望而知就是果敢又决断的女丈夫。相处时间一长,觉得郭夫人和蔼仁厚,像母亲一般。

我刚去读书时比较顽皮,与外界接触很少,对外面事物地看法很狭隘,郭夫人念及我幼小,让我和她同住后院,后院都是女眷,男孩居住在前院,我总是羡慕男孩们一起奔跑捣蛋,到街上闲逛看热闹。我和郭夫人以及一些小女孩住在一起,行动处处受限,现在明白是郭夫人念及我年幼给我的特殊关照。可那时哪懂,只觉得厚此薄彼,心中不甘。
一日我偷遣出门,看到河岸边舟船密集,谋生了一个出逃计划,回去和同院女生商量,因为管束太严,女生们也有不少响应我的计划。于是第二天我们登上一艘小船,划到对岸就可以回家了。

船刚行到江心,郭夫人划船追来,我们的船小速度慢,郭夫人的船是我们的两倍大,速度很快。我们好像一个个小逃犯被抓回去,因逃跑主意是我提议,惩罚我站在凳子上,戴着尖尖的帽子,胸前挂上一个大牌子,让来往路过的小孩批评我懦夫的行为,我惭愧地低下头,真希望地上有一条裂缝能让我钻进去,可是地上不会有裂缝,我只能站在那里“示众”。郭夫人还故意当着我把点心水果分给其他孩子吃,他们在我面前吃得津津有味,我只能无奈地干咽唾沫。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0:53
不久,郭夫人因为身体原因返回英国治疗,西塾一度中断。
我回家时才十一岁,父亲已经去世了,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我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去邻村兜售糖果,直到晚上六点才回到家中,每日得到银币两角五分,全数交给母亲。钱不至于使家里富裕,仅仅能维持生活。
寒冬时节,商店停售糖果,我就得改业,到乡间拾穗。每当麦子成熟时,一片金色的稻田一望无际,好像连到天边,收割稻子的季节来临了,姐姐带着我一起到田间拾穗,收割麦子的农民弯着腰,反手抱着一捆稻子,快速地用另一只握着镰刀的手割下去,但总有漏网的,一些没有成熟的稻子长得不够高,正好躲过这一镰刀,跟在农夫身后的小孩就在地上再拾一遍“二水”,不过没有长成熟的稻子和收割下来的稻子区别是明显的,漏在地下的稻子长势不好,结得谷粒干瘪,不如刚收割下来的稻子饱满,只要到扬谷场一扬就能马上分辨出来,拾稻子的人手脚如果不干净,偷拿了好稻子,一旦发现以后都不能再靠近稻田,也就上 “黑名单”了。
我和姐姐常常一无所获,她正苦恼时,向农人夸赞我会外语,老农在好奇心驱使下把我叫到跟前,说:“我活了半辈子,还没有听过洋话,你如果能背红毛语给我听,我就犒赏你一大捆稻子,你背都背不动的。”他说完,用手指着面前堆得像小山包的稻谷,黄澄澄的。
“A、B、C、D……”我站在田间深没到胫骨的水中大声背诵二十六个字母,周围的农人一辈子都没听过,停下手中的农活转头好奇地看向我。“演讲”结束以后,我果然得到农人的犒赏。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1:52
邻居梁阿发在传教士卜神父处做印刷工人,需要招聘一个粗通英文,能核对英文字母和号码的小工校订,英文要求不高,母亲认为我可以担当这项工作,请阿发推荐我去卜神父处工作。卜神父每月付给我五角钱,除了膳食费,余钱按月汇给我母亲。
他初来广州,对一切都很陌生,为了方便了解中国乡村,他从国外购买了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前后两个轮子大小还不一样,后座上装了一块木板,木板上包上一个厚厚海绵垫子,由我骑自行车背他前往五英里外的乡村传教。惊险时有发生,有一次我大叫着冲下一个斜坡,连人带车摔倒在稻田里。村民远远看到我们这一老一少、一中一洋的滑稽二人组都大笑起来。很少人听懂他布道,尽管他能够阅读中文,可是中文讲得实在含糊不清。
卜神父入乡随俗,衣着服饰按照中式服装穿着打扮,在白色袖子周围绣上了中式金丝花纹,还聘请了一位中国画师,把基督教里的寓言故事,依照中国人物的形象,画成水彩画。有些朋友会请他帮忙从美国购买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品,他也乐于帮忙并鼓励他们从事自然科学发明的研究,我听到他讲过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故事,由蒸汽机带动的火轮船日行万里。他还把自己环球旅行的照片做了上百张彩色幻灯片,形象再现了实况,演讲深深吸引了听众。遇到圣诞节日,神父扮做圣诞公公给教区居民的孩子们发糖果,表演魔术,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圣诞节是我最喜爱的节日,卜神父会依照美国方式用蜡烛装饰圣诞树,还要摆满各种各样的礼物,充满节日欢乐的气氛。他穿上圣诞老人的服饰,给孩子们派送礼物,我也会得到一份礼物,我通常的愿望是一本彩绘书籍,尤其喜欢科技一类的读物。当我收到礼物以后,会学着外国人的方式在小卡片上写上简短的感谢语:您赠送的书籍不仅富有趣味,而且颇具启发。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4:54
第三章
卜神父从广州领事馆收到一封传教协会的信,大意是要召卜神父回国。卜神父叫我去教堂找他,他对我说:“你和我在一起这段时间,英语进步很快,你找到了一把开启西方知识大门的钥匙,但是如果你想登上西方科技的高峰,你需要去西方的高等学府接受更多的教育,我认为年轻人在青年时期应该要多读书、多见世面,我建议你到美国去继续学习。”
固守乡里的人大多生活闭塞,固步自封,旅行可以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我心里很希望能够出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不知是否我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西方知识的渴慕落入了神父的眼里,他的话的确直击我的内心。
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经济问题,姐姐已经出嫁,有两个孩子,姐夫抽大烟,家里经济状况很拮据,两个孩子也是跟着姐姐吃了上顿没下顿,偶尔还得回娘家接济一点粮食。至于我,我在卜神父这里工作,还可以帮助家里,如果我走了,母亲如何生活。
卜神父写信给伍行商向他寻求帮助,伍行商慷慨地资助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承诺在我学成回国期间会给我母亲捐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临行前,我的亲人及街坊邻居用传统的方式向我道别。母亲不舍得看着我,她没有拥抱也没有亲吻我,中国人的感情是含蓄内敛的,在众人面前亲吻搂抱是不体面的。我向她磕了三个头,她眼睛里泛着泪花,却装出高兴的样子,给了我一点刚卖掉两担水果换来的钱,用别针缝在我内衣里,嘱咐我做个好孩子,给家里常写信……我心里感慨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母爱是伟大的!等我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让您每天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5:33
待到季风起,我们搭船赴美,当时到美国的船有两条线路,一是乘美国船直达,二是乘英国船到欧洲中转再去美国,直达美国的商船一般只设筒仓和头等舱,筒仓的人挨挨挤挤像沙丁鱼罐头;欧洲船另设二等舱,价格比头等舱便宜不少,而且乘坐较舒适,途中经过欧洲,距离虽然较长,却能增长见识,恰逢玛丽哥哥随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赴美,安排我们从广州上船,途经香港装货再去法国。
后来我在美国认识了很多朋友,美国富人和普通人都热衷于海外旅游,有一个美国商人每年都去欧洲待好几个月,但没有去过欧洲以外的地方,我建议他可以去亚洲中国或日本看看。我也常环游各国,在下榻的饭店碰见过我在美国的朋友们,美国妇女出国旅行的也不少,有一次在卧铺包厢中,睡在我上铺的就是一位美国女士,花上几百元去旅行,接触其它国家的人,扩大视野,不比把钱花在珠宝、华服、奢侈品上更加值得吗?
英国船螺旋桨转得飞快,正值雨季,船身颠簸剧烈,有时夜里风高浪急,海水会涌进船舱,我晕船严重,开始几天都躺在床上。我在心里默念真想奔回家乡。到了香港,我看见远处维多利亚港的旖旎风光,又把之前的不快都抛在脑后了。
船上的餐点都是西餐,牛奶、面包、水果,餐前有冰柠檬水,一开始饮食不太习惯,早上想喝点米粥,吃点咸菜,随身带着一瓶母亲做的腌萝卜皮,吃个精光。饭后想饮茶找不到热水,晚上8点以后就不供应热水了,据说是海员协会地规定,得空就要先预备一壶热水。一个星期后,我已经习惯吃西餐,旅途生活也不那么枯燥。
之后一个月的日子里,我也学船上的外国人一样,在甲板上玩玩沙包游戏,舒展筋骨,卜神父关照我借用的东西都要换回原处,有礼貌才会受欢迎。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6:37
第四章
美国土地广袤、人口稀少,是一个年轻的新大陆,有各色移民来到这里。美国的印第安人会说美国是印第安人的,英国人说美国是英国的,新奥尔良地区的说美国是法国人的,旧金山的人说美国是墨西哥的,美国的版图是通过购买、战争等方式一步步扩张而来,联邦制也表明了美国的野心,新合并一个州就在国旗上加一颗星。美国是一个大熔炉,把各种族融为一体,成为了新的美利坚民族。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种族的歧视仍然没有完全消除。车厢分成有色人种和白人车厢,不过有时他们也不纠缠,我属于哪一个车厢呢?搬运行李的人直接把我们的行李放在了白人车厢。
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铁路,列车在两条窄细的铁轨上,风驰电掣地跑动。
我好奇地问卜神父:“这是什么啊?”
卜神父说:“这是火车。美国各大城市都有,是出行的交通工具,十分便捷。”
我看了看窄细的铁轨,百思不得其解,问:“是什么在拉它?”我误认为有什么东西在拉着火车跑。
卜神父笑了笑,说:“是蒸汽机驱动它,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你看最前面车厢上面冒出的白烟,就是蒸汽机。每小时大概七八十马力。”
我似懂非懂,说:“七八十马力是什么意思?是七八十匹马拉它吗?”
“马力是美国的计算速度的术语,不是真的马匹,不过你可以想象成快得像有几十匹马拉。”卜神父解释道。
“它跑得真快啊!”眼前的景物在车窗飞快而过,根本看不清楚。
火车上有卧铺包厢,我们的卧铺包厢里走进来一位白人年青女士,她的卧铺在我的上方,她表现得很大方,一位年青女士单独出行在美国是很在自然的事情。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7:21
卜神父在途中写信给哈中的海文校长,介绍我的情况。海文校长是康州哈特福德高中的校长,也是卜神父的好友,他们经常一起散步聊天,一直走得很远,走到几十里外的一座山,再返回。聊天聊得太阳都落下来。卜神父给海文的信中向他请教了对我的住宿和具体教育方式的安排:
我不得不考虑munny在美国的住宿问题。城市的花费比较高,可以考虑让他住在乡间,那里安静利于学习,不像城市喧闹,朴素的风土人情,有助于孩子们养成用功学习的习惯。另外,让他和友爱的美国家庭一起居住,是否更有利于他提高英语水平,融入到美国生活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海文校长听取了卜神父的意见,为了让我尽快学习语言,最终决定将我安排到居住在康涅狄格河谷的一个律师家中。
host family的女主人一见到我,就把我拉进她的怀里,在我的脸上烙下一个吻。我羞窘地低下头,其他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初次露面一定也让他们觉得滑稽,因为我是中式打扮,头上梳着小辫子,脚上蹬着厚底布靴,戴小瓜皮帽,外面罩着一件白色亚麻马褂。
茱莉亚夫人带我回到康州哈特福德家里,她家后山种有许多苹果树,可以畅吃苹果,周围有八九间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她的三个女儿都像可亲的姐姐,小女儿朱迪和我同龄,为了显示美国女孩的热情,她爬上高高的果树,倒挂在上面向我挥手,我真是吓坏了!二姐温蒂非常严格,为了迅速帮助我提高英文,在饭桌上,要求我要记住各种食物的名字,如果我不能说出那道菜的名字,就不能吃那道菜。我的语言进步惊人,短短一个星期,已能够流利地和他们交流。大姐安妮在纽黑文读大学,周末回家常常帮我辅导功课,期间茱莉亚会进来送上一碟苹果给我们。每到周五晚上,我都到车站去等安妮,再和她一起步行回家,一路上安妮会给我讲很多大学的趣事。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08:09
哈中的棒球、橄榄球、赛艇等运动很受欢迎,每年都有公开赛,在棒球比赛上,我获得过“最佳投手”,munny仔的名字不胫而走,我们常常在校园里比赛,跑垒的人速度飞快,在体育锻炼中,我的体格也开始发生变化,长得高大黝黑结实。橄榄球的冲撞对身体力量和速度的要求很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赛艇,赛艇比赛要发挥团队合作,队员要经常训练,统一动作,其中一个队员坐在船头指挥,要大声喊口号,有时夹杂着脏话大骂,更能让队员兴奋。 这种给队员鼓劲的方法就像我们中国古代士兵作战,要有人敲擂鼓,鼓舞士气,把敌方冲杀地溃不成军。我的角色正是在船头大喊口号的人,但是中国人天性内敛害羞,我头几次机械木讷地念着:“damn……shit”,结果队员们听到我的声音爆发出大笑,有几个甚至笑得夸张到快要滑入水里。后来,我们配合越来越密切,在比赛中我们一直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在校园里,我的知名度迅速上升,走到哪里都有人上来寒暄,同学们拉我加入D.K.E兄弟会,周六的晚上他们会邀请我聚会,我们围坐在篝火前,谈天说地,我受到兄弟会成员的热情招待。
一次,在招待哈佛赛艇队的宴会上,一位哈佛的队员很是傲慢,看不起中国人,竟说道:“想不到你也是耶鲁赛艇队的队员,我怎么一点儿也不记得见过你呢?”我很快地回答:“你当然没有见到我,因为我们的赛艇远远地超过了你们!”巧合的是,我在耶鲁大学赛艇队那两年,我们每次比赛都胜过哈佛大学。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10:16
我赴美学习,原定的时间为两年,两年后返回中国。卜神父写信鼓励我继续留美完成大学的学业,他说教友会有传教医生资助计划,如果我愿意去学医再回中国传教,可以免去我的学费。
我想,悬壶济世固然可以帮助别人,但是数量毕竟有限,不如学习西方政治宪法更有好处。我虽家贫,但是不愿意因为贫穷而放弃自己理想,我越是亲身体验西方社会人民的自由、民主、平等,越感到我国人民身处专制王朝统治下的束缚和痛苦,越想用自己的所学改变这种现状。
卜神父后来回信给我:他已经帮我争取到一个妇女会的支持,资助我完成大学学习。他为我的决定感到骄傲。
我顺利进入了耶鲁大学法学院,茱莉亚一家在暑期陪我去游览波士顿,我们在夜晚乘坐过装满干草的卡车,品尝了士多啤梨雪糕,参观了茱莉亚朋友的葡萄园,她的朋友热情招待我们。
当时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像现在这么高,稍微为人工作就可以赚到生活费,我看到耶鲁大学的学生在附近餐厅当侍者,我也为图书馆工作,搬运整理书籍,赚到的一点美金我托人辗转带回给我的母亲。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毕业季又到到了。等到太平洋季风又起,我怀揣耶鲁大学一纸文凭,辞别了茱莉亚一家,踏上归程。
楼主:ancornhu  时间:2022-05-15 21:10:58
第五章
我上岸以后,喊了一个独轮车运行李,独轮车在石板路上嘎吱嘎吱作响。我在周围人的异样眼神中前行,因为仓促之间没有准备中式服装,还是穿着西服。刚到熟悉的巷口,就疾步奔上前去扣门。
母亲打开门,我们都愣住了几秒,声音发不出来,我地语言还没有立刻转换过来,我想到了那个最简单、最原始的词,大声地喊出来:“妈,我回来了。”母亲紧紧把我抱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思念恨不能一一述说。母亲爱怜地摸着我,像小时候那样温柔地拂过我的头、脸和全身。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