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论(二):权利边界与父母责任

字数:1966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22 22:10:03 更新时间:2022-05-24 02:31:41

楼主:znb1369  时间:2022-05-22 14:10:03
权利边界与父母责任
——家庭关系论(二)
文/老庄友华


01
人生所能感受到的最真诚的爱、最强烈的快乐,大都可以追溯到生儿育女的需求——这种遗传深处的天性,保障了人类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许多父母爱儿女,是可以胜过爱自己的。在传统家庭,儿女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要承载父母关于未来的各种梦想,包含太多、太沉重的期盼,诸如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了儿女成才,很多父母从不吝惜倾注热情、付出代价。
为儿女专职陪读,大概要算中式特色。众多中年母亲,还处于人生的巅峰期,就能舍弃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前往某个陌生城市的出租屋,全身心服务于儿女的学业。
令人疑惑的是,学子若要成才、不被荒废,是不是必须家长陪读?再说,陪读如果真的大有好处、很有必要。那么这些子女成年以后,是不是很有必要再去陪读下一代,要不要一代代延续下去、直到此“陪”绵绵无绝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许多家长却是偏要过度热心、动辄越界替孩子做主。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压力、困扰以至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障碍孩子的成长。网上有些文章,标题就很犀利:《科学家证实:中国父母的付出,其实99%都没用》,《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
父母不是不该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等代价,问题在于凡事都要有度。对孩子若是管到了越界干涉、过度严格,就可能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碍于父母的生活。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亲所能给於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楼主:znb1369  时间:2022-05-22 19:45:27
02
在传统文化加现代成功学的熏陶下,国人纷纷追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知有多少人想过:并非人人都是读书的材料。
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系统,对于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孔圣人就曾将人分作四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后学、困而不学。还指出第四类“民斯为下矣”。老夫子倡导有教无类,仍不免感叹“朽木不可雕”,并且有句很决绝的名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幸好,成功不是唯有读书一条路。刘项原来不读书,照样功盖千古。学霸与神童,成功比例不算高。众多行业的标杆人物,并非出自名校高学历。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表现也在不同方面,生活早已反复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
而且,成功不等于幸福。竞争的胜利者,也不意味着就会生活幸福,就有好家庭、好身体、好心情。况且竞技场上,永远是追逐者众,成功者寡,绝大多数只能归于平淡。有人感叹:父母为了孩子成功,确已竭尽全力。孩子未来成功与否不知道,爹妈当下的痛苦却是实锤的。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应当是快乐幸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份平实的日子,做点自己爱做的事情,未尝不算一种幸福人生。很多年前,我记住了一位未来学家的说法:人人都望子成龙,但没有人可以证明,聪明比愚笨更加幸福。
父母有责任让子女接受尽可能好的文化教育。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按洛克菲勒的说法: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性。
人人都存在知识和经验的局限,父母为儿女规划的人生,很可能并不适合孩子。要想建立良好的现代亲子关系,父母大概需要学点无为而治:不必强求儿女成龙成凤,别拿子女的成功,来满足自己的梦想与虚荣。不要计较儿女对家庭的贡献,别指望“养儿防老”之类的反哺回报……
降低对儿女的要求,既是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失望原本来自希望,一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快乐方程式”如是说:人的欲望越大,快乐就越小。
楼主:znb1369  时间:2022-05-23 15:12:32
03
父母无所禁忌的爱子心切,延续到儿女成年之后,就会成为认知的误区、行为的越界,就将产生困扰家庭生活的代际冲突。
人际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不清,应当与自由意识的普遍缺失,存在莫大的关系。自由首先要有确定的权责边界,若是大家相互羁绊如一篓螃蟹,哪有自由可言?个人自由的一道重要边界,乃是不能妨碍、干预他人的自由。只有人人都能够自律、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每个人才可能真正享有自由。
父母之于儿女,当然不同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但是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终究也还存在自我权利的边界、现代文明的底线。儿女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父母并不存在无限的权力,只能尊重儿女的独立人格、自主选择的权力。
对于儿女婚恋、工作等方面的大事,父母有责任说清看法,也有权表明不认同不支持。然而听或不听,都是儿女的权力。父母如果热心过头、甚至强行干预,那就超过了自身权力的边界,剥夺了属于儿女的自由。
况且长辈的认知,虽说多一些生活经验,但也可能有更多脱离现实的东西,并不一定比晚辈正确高明。记得有本书中说过:两千多年前,尊长们就在叹息青年堕落、世风日下。结果呢,当然是世界在不断走向文明进步。
随着老迈的逼近,父母更需要明白:自己的体能智力,都已处在下降通道,对儿女应当调整心态,不要总是惦记当家做主之类。爱唠叨好管事,无论有理还是无理,都是老来讨人嫌的主要原因。
纪伯伦有一首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或可看作对两代人的一种划界: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