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上古华夏源流》夏初史,从冀中夏地至晋南陶寺城。

字数:7720访问原帖 评论数:1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26 14:33:50 更新时间:2022-06-11 07:31:10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26 06:33:50
《上古华夏源流》夏初(一):在冀中寻"夏″,鲧封崇、禹封夏、鲧禹治水、涂山氏、夏启、后羿等相关人物事件地望。
先说夏禹之父崇伯鲧,《海内经》:"颛顼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又有《帝系》"颛顼五世而生鲧″之说,山海经中人物世系有时中间会有省略,颛顼到底几世生鲧?这个问题还有争议,本人釆用《帝系》五世之说,认为这样与颛顼七世孙舜同时才较合情合理。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26 16:31:26
另《大荒北经》"有鲧攻程州之山″,在大荒四经中心观测点顺平尧城正北偏东方向上,程崇音近,程州山也即崇山火焰山脉,可能帝尧前期时曾派鲧率兵在此与别的什么人打过一仗,攻占了此处,这也为后来封鲧于大火后的崇山埋下了伏笔。另外攻某山,也可能不指打仗而指开路开垦开荒开渠等,打仗多用伐,大荒四经还有几处"攻″:禹攻云雨之山、禹攻共工国山、孟翼之攻颛顼之池,这四处攻难说只为打仗,也或许二意皆有。还有一处:黄帝命应龙攻蚩尤于冀州之野,只有这处攻可确定为打仗之意。崇还可能与陈、常相关,更多内容见本人《西次三经研究》。
《国语周语上》载内史过曰:“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鷺鸶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
"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本人认为融为天火,正与"尧遭七年大旱,又十日并出,羿射九日″有关,天降大流星陨石雨,九个大陨石象九个太阳落地,本来已大旱七年,草木多干枯,又突来大陨石雨,落在崇山引起大火,烧为焦土,民众迷信不明所以极度恐慌,尧只好编说命神箭手羿射掉了九只金乌,大旱到此极点,正好从此可减弱了,给民众以信心吧,崇山从此也叫火焰山至今,为顺平本地一大名山。本地的民间传说也确与尧时大旱相关。而近现代新编的一些民间故事文章中又把此山与明代《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所过火焰山联系起来,又说山北面一洞叫牛魔王洞,孙悟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就在此,拿来灭火,这就实属太牵强了,但戏说历史也许对吸引游客提高知名度确有些好处。
待续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27 10:18:17
关于此次陨石雨,东北方不远处有满城县神星镇,据说就是因天降陨石而得名神星,村南有两块巨石据说就是这神星陨石。另笔者好玩石捡石淘石,家中各种石头山积,一次在神星村东河谷中,捡到一块手掌大小的锈铁状石头,不知是否陨石,本人权疑似陨石收藏着,等有机会找陨石专家看看,但愿与此九日大陨石雨有关吧。
尧就把这一片焦土的崇山封给了因孤傲执拗不受同僚所喜的鲧为崇伯,"你不是自命挺牛么,就去治理这焦黑之山吧″,这里或许也隐含着黄帝长子太昊玄枵系与次子少昊昌意系的一些世代内部争权争帝位的矛盾,尧为长子系,鲧为次子系,所以尧对鲧或有介心,而舜亦为次子系,所以尧对舜也百般考验,又嫁二女于舜成了一家人,见舜对己至忠至孝又有大才,最后才放心传帝位于异系之舜,选贤而传,对整个族群有利。这就类似南宋高宗赵构经百般考验后传帝位于孝宗,赵构为宋太宗赵光义系,而孝宗为太祖赵匡胤系。
鲧治水失败被贬杀后,禹继为崇伯,所以说"夏之兴也,融降崇山″,夏的兴起是应崇山大火而封崇伯鲧起,当时对鲧来说并非美差,可能还认为是帝尧及群臣故意排挤自己才封一片焦土给自己,但因后来禹夏兴起了,所以夏人反倒感谢崇山大火,可说是阴差阳错、因祸得福,"夏尚黑″,或亦因此吧。又《大荒南经》"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大戴礼记帝系》"鲧娶有莘氏女志生禹,名文命″,女志当即士敬,文命与炎融音近,看来禹正出生在崇山陨石大火、鲧封祟伯之时,所以鲧为纪念此大事就为子取名炎融了,后又谐音名文命。后世说河南嵩山为崇山,当是因夏后期迁住伊洛。又近年因发现晋南陶寺古城,一些专家认为是尧舜禹之都,就又错认城南塔儿山为崇山了。商末纣王有宠臣崇侯虎,西伯周文王曾伐之,此祟国当在陕豫之间一带,或亦鲧禹之一支后裔。
七年大旱刚结束,很快洪水又大起,尧命会筑城的崇伯鲧治水,崇伯鲧釆用筑堤治水,可能情况紧急,没报帝尧批准就私自挖了息壤用来筑堤,关于息壤,本人有专文认为绝非什么神奇之物,而是上古轮休之农地,上古少肥料,一块农田种二三年后肥力下降就得休息几年待恢复再种,所以需轮休。鲧用轮休息壤筑堤,若一直完好挡住洪水,尧知道后也不会怪罪,但过了一段时间,洪水仍大,偏偏溃决失利,洪水没挡住,宝贵的息壤又被破坏了,帝尧大怒,也迫于民愤,舜提议流放鲧于羽山,后损失接连上报,尧就更命祝融(火正官名,时为重黎之弟吴回)杀鲧于羽郊,羽郊本人认为指羽山之郊,羽山本人《南次二经研究》中认为在今忻州西部一带,舜再举荐鲧子禹治水,舜也是颛顼系,有让禹替其父赎罪立功之意,也称崇伯禹,当然,若禹也治水失败,也会受到严历惩罚,所以禹拼了命治水,改为多用疏导法,带领民众多挖沟渠,把这一带的洪水分流疏到东海,终于成功,其实应是此时干流洪水已退,只余地表大面积积水,所以挖沟泄水就成功了,只能说禹既努力又赶上洪水末期好时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以现代技术力量也溃过多次堤坝,最近的去年21年河南大洪水不也溃坝了?所以不能嘲笑上古之鲧。
鲧堤:邢台临西县一带有一条长古堤,地图上标为鲧堤,自古传为鲧所建,但也可能是战国列国所建。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28 07:41:14
另鲧治水溃堤失败地可能在哪里呢?本人查地图见行唐县上碑镇有南、北壤坝村,查村名来历是因郜河西边有一条被风沙和洪水卷成的古大坝。上碑镇的来历也因古时郜河发大洪水冲破堤防,一片汪洋村淹人亡,有一人爬上一高大石碑上幸免,故名上碑。如此,则鲧窃帝之息壤筑的堤坝是否即此壤坝、溃决也正在此处呢?
另相邻不远灵寿县滹沱河边有三圣院乡白马岗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又名白马。查此白马岗来历《灵寿县志》载:"古时此岗有一白马怪常出来祸害庄稼,民众求神将马捉住除了祸害,为谢神灵在山岗上修了一座白马庙,后来就叫白马岗″,如此,则本人猜想此白马怪是否即指鲧?是不是鲧也曾在此役使民众辛苦筑堤防洪、但最后也溃淹了庄稼所以村民认为白马鲧为祸害?于是上报帝尧派人抓捕了鲧?村民修了白马庙,到底是纪念鲧还是恨鲧,可能心情也复杂爱恨兼有吧。鲧可能就从此地出发向西沿滹沱河被流放到晋北羽山了。
另:此白马岗,在本人《南次二经研究》中推定为"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南流注于列涂",湨水指此处滹沱河,列涂呢?滹沱河东流遇此白马岗阻挡转向南流,南边不远有鹿泉县大河镇,传说禹于此处治水挖了多条大沟泄水,大沟似大河故名大河村,那列涂也就是指这一带的大片滩涂了。
总之鲧禹曾在此一带治水。
待续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5-29 10:49:58
接上
禹治水成功后,舜改封禹于西南方的夏地,禹子系于是为夏后氏。夏地,本人认为最初即今曲阳行唐大沙河(赤水泜水泒水派水)西南今行唐灵寿平山鹿泉石家庄一带,夏地得名于夏山榎山贾山即今灵寿楸山,多楸木,即榎木檟木,夏贾本为高大之意,楸木高大,材质极佳,号为华北百木之王,可用做构建高大坚固房屋之材,所以又有厦字,又用做各种耐用家具农具,又用作难朽之棺木,生住夏木之大厦,日用夏木家具农具,死葬夏木之棺,为夏人一生美愿吧。
又有平山温塘河百亩大温泉,是为都广之野,《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黑水,《平山县志》"此大温泉望之黝黑,掬之洁白″,当即指此大温泉所在温塘河,这一带有较大地热带。一曰渚广之野,也即上古地热温泉广大,气温较高,草木鸟兽众多,冬季温暖草木不枯,夏季则更炎热,夏地有此大温泉,所以夏亦有了炎热之意,温泉又可疗疾使人长寿,所以又称灵寿之地,温泉边特产的某种适合作老人拐杖的木头就叫灵寿木,战国时中山国建都于温泉东边几十里处叫灵寿城,中古后灵寿县城又东移一些,总之都在这一带方圆几十里内。再推前些更早炎帝名号的来源也应为此,阪泉、涿鹿大战后,轩辕成为保定中央帝庭中央帝为黄帝,迁封末代神农榆罔于西南赤水(大沙河)周边行唐灵寿平山这一带为赤帝、夏帝、炎帝,所以应是炎帝最早发现开发这大温泉吧,又因在保定帝庭南方所以炎夏又有了南方之意,并非后世以为的跑到江南甚至岭南、赤道才叫南方、炎方,那是后世地理视野不断扩大后的观念。后稷晚年亦终老葬于此。到舜时又封禹于此,可能也因禹名炎融,就巧合封在此炎夏之地,所以才称夏伯禹,后来夏朝之名也就来源于此。因为夏地此种良好环境,到战国中山桓公亦立都于此一带灵寿城,距温泉三十多里,也不远,也可常来洗温泉浴吧。到汉武帝传说亦疗疾、见王母于此一带,平山正有王母村、王母冢、王母山,本人认为此王母为商契之母帝喾妃简狄,非太行山西边之西王母(少昊昌意之妻),简狄与契亦当终老于平山,有专文论述。到中共中央进驻北边不远的滹沱河谷西柏坡,有的领袖们亦曾洗浴于此,解放后更是建有大片机关企事业单位疗养院,是华北著名温泉疗养地。夏地大温泉山水草木既灵且寿之地,故名灵寿,详见本人专文《后稷葬都广之野在平山大温泉》。
禹受封于此灵寿夏地,舜崩,禹返保定帝庭继中央帝位,后又南巡此夏地,召诸侯会盟于此一带会稽山并崩葬于此山,见本人《南次二经研究》,为今平山县黄金山,会稽与黄金音近,又名迪山、帝王山,为中山国王之后花园,传说刘秀亦曾避难蓄兵于此山,又名黄巾山,山有古寨,传说汉末黄巾军曾据守于此,侵华日军又于此山顶修有华北最大型碉堡群,监制数县,现此山开发为著名旅游区。少康中兴后又封少子无余于此会稽山一带,祀守禹启陵庙吧,后辗转迁于浙江绍兴带去了会稽山和大禹陵。禹在夏地之都具体在哪呢?有专家考证夏都名文邑,禹名文命,文邑或即文命之邑,今平山有文都河,南流注滹沱河,而温塘河则北流注滹沱河,中共中央所居革命胜地西柏坡正在二河口间,附近还有文都村,还巧有一天子岸村,传说古时有人于此聚众称天子故名。还有古月镇洪子店村,传为古洪州,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古城址、宋代古城址,平山滹沱河谷物产丰富,东西几十里,还有多处新石器夏商遗址,本人认为禹为夏伯时之都或即在文都河下游河口文都村与西柏坡村、洪州古城一带,洪与文、温亦音近,正与中共中央的最后农村根据地一致,禹由此至保定华夏帝庭继帝位,中共中央由此至北京定新中国,千古之巧合,天意否?解放后建岗南大水库淹了洪州古城大半。这里还是个三叉交通要道,东出冀中平原,西入五台晋北,西南入晋中,所以战国洪州古城应为中山国西部重镇关卡,本人近又见附近北冶乡紫云山风景区有中山桓公洞,传说魏国派乐羊伐中山、桓公失国后逃避休养生蓄于此三叉交通要道,进退皆宜,后终于又东出复国于灵寿城,上古时禹以此为都亦应有此扼守交通要道之意,本人推定的《南次二经》就是从陕北、晋北经平山再到沧州的路线,禹在此也方便向西去晋北岚县一带羽山祭奠其父鲧吧,后来羿浞乱夏迁往晋中南陶寺城当亦从此地向西南过下口镇(夏口)入山西盂县、阳泉、太原而行吧。但禹都此的时间并不长,应不超二三十年,又极尚俭约,所以文都洪州城怕也难发现史前豪侈大城重物,冀中三皇五帝都是尚俭约的,是以俭约致胜,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以有无大城重物为判断上古华夏帝都之必要条件,显然有问题,不能因石峁陶寺城大物重就定为华夏中央帝都,按本人意见这两大城只是华夏西部西南部边疆大诸侯城,为边区商贸重镇,所以繁华超过冀中中央帝庭。后世最明显例子:蒙古成吉思汗的大汗庭一直在北方草原蒙古包,根本无城,现在都还找不到,但其征服的数十国万里疆域却有很多繁华大城如金国都北京等,派子孙兵将驻守,但能说成吉思汗本人的都城在北京等大城么?还有中共中央在延安、西柏坡时,物质繁荣完全不能与国民党、大军阀、侵华日军占据的上海、北平、南京、成都、武汉等相比,所以文明史与政权史还是应区别,古代强势政权的起源地多不是繁华大城。现在也是东南沿海外贸型城市更繁华,美国首都华盛顿也只是个小城,不能与纽约等比。石峁和陶寺,我看相当于现在的乌鲁木齐和昆明,一个西疆一个南疆。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6-01 07:17:28
禹治水成功后,舜改封崇伯禹于西南方的夏地为夏伯,禹子系于是为夏后氏。
夏地,在哪里?本人认为最初即今曲阳行唐大沙河(赤水泜水泒水派水)西南今行唐灵寿平山鹿泉石家庄一带,夏地得名于夏山榎山贾山即今灵寿楸山,多楸木,即榎木檟木,夏贾本为高大之意,楸木高大,材质极佳,号为华北百木之王,可用做构建高大坚固房屋之材,所以又有厦字,又用做各种耐用家具农具,又用作难朽之棺木,生住夏木之大厦,日用夏木家具农具,死葬夏木之棺,为夏人一生美愿吧。
另夏地、炎地亦可能来源于平山温塘河百亩大温泉,亦为都广之野、灵寿地,《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黑水,《平山县志》"此大温泉望之黝黑,掬之洁白″,当即指此大温泉所在温塘河,这一带有较大地热带,上古可能范围更大更热。一曰渚广之野,上古地热温泉广大,气温较高,草木鸟兽众多,冬季温暖草木不枯,夏季则更炎热,夏地有此大温泉,所以夏亦有了炎热之意,温泉又可疗疾使人长寿,所以又称灵寿之地,温泉边特产的某种适合作老人拐杖的木头就叫灵寿木,战国时中山国建都于温泉东边几十里处叫灵寿城,中古后灵寿县城又东移一些,总之都在这一带方圆几十里内。再推前些更早炎帝名号的来源恐怕就也应为此。阪泉、涿鹿大战后,轩辕成为保定中央帝庭中央帝为黄帝,迁封末代神农榆罔于西南赤水(大沙河)周边行唐灵寿平山这一带为赤帝、夏帝、炎帝,所以应是炎帝最早发现开发这大温泉吧,又因在保定帝庭南方所以炎夏又有了南方之意,并非后世以为的跑到江南甚至岭南、赤道才叫南方、炎方,那是后世地理视野不断扩大后的观念。后稷晚年亦终老葬于此。到舜时又封禹于此。《大荒东经》"鲧妻士敬,生炎融,炎融生欢头″,《帝系》"鲧娶有莘氏女曰女志(修己)生禹,名文命″,本人认为士敬即女志修己,炎融即文命,音近,可能后来改名文命了,欢头即斟灌㘰灌欢兜均国。本人还认为禹生于陨石落于崇山(顺平火焰山)引起大火、尧因此封鲧为崇伯时,即《国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融为天火,所以鲧给儿子起名为炎融。可能因禹本名炎融,舜就巧合改封崇伯禹在此西南炎夏之地,所以才称夏伯禹,后来夏朝之名也就也来源于此。因为夏地此种良好环境,到战国中山桓公亦立都于此一带灵寿城,距温泉三十多里,也不远,也可常来洗温泉浴吧。到汉武帝传说亦受王母指点疗疾于此温泉并见王母于此一带,温塘有汉武仙台,东二十里又有王母村、王母冢,再北面三十里有王母山,有不少王母娘娘传说。本人认为此王母为商契之母帝喾妃有娀氏女简狄,而非《西次三经》太行山西边之玉山西王母(少昊昌意之妻),简狄与契亦当终老于平山,契子昭明、孙相土南迁,见专文《商从冀中南迁》。到1948年中共中央进驻温泉北边不远的滹沱河谷西柏坡村,有些领袖们亦曾洗浴于此,解放后更是建有大片机关企事业单位疗养院,是华北著名温泉疗养胜地。夏地大温泉山水草木既灵且寿之地,故名灵寿。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6-01 07:20:40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6-02 10:53:43
禹受封于此灵寿夏地,舜崩,禹返保定帝庭继中央帝位,后又南巡此夏地,召诸侯会盟于此一带会稽山并崩葬于此山,见本人《南次二经研究》,为今平山县黄金山,会稽与黄金音近,又名迪山、帝王山,为中山国王之后花园,传说刘秀亦曾避难蓄兵于此山,又名黄巾山,山有古寨,传说汉末黄巾军亦曾据守于此,侵华日军又于此山顶修有华北最大型碉堡群,监制数县,现此山开发为著名旅游区。少康中兴后又封少子无余于此会稽山一带,祀守禹启陵庙吧,后辗转迁于浙江绍兴带去了会稽山和大禹陵。禹在夏地之都具体在哪呢?有专家考证夏都名文邑,禹名文命,文邑或即文命之邑,今平山有文都河,南流注滹沱河,而温塘河则北流注滹沱河,中共中央所居革命胜地西柏坡正在二河口间,附近还有文都村,还巧有一天子岸村,传说古时有人于此聚众称天子故名。还有古月镇洪子店村,传为古洪州,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战国古城址、宋代古城址,平山滹沱河谷物产丰富,东西几十里,还有多处新石器夏商遗址,本人认为禹为夏伯时之都或即在文都河下游河口文都村与西柏坡村、洪州古城一带,洪与文、温亦音近,正与中共中央的最后农村根据地一致,禹由此至保定华夏帝庭继帝位,中共中央由此至北京定新中国,千古之巧合,天意否?解放后建岗南大水库淹了洪州古城大半。这里还是个三叉交通要道,东出冀中平原,西入五台晋北,西南入晋中,所以战国洪州古城应为中山国西部重镇关卡,本人近又见附近北冶乡紫云山风景区有中山桓公洞,传说魏国派乐羊伐中山、桓公失国后逃避休养生蓄于此三叉交通要道,进退皆宜,后终于又东出复国于灵寿城,上古时禹以此为都亦应有此扼守交通要道之意,本人推定的《南次二经》就是从陕北、晋北经平山再到沧州的路线,禹在此也方便向西去晋北岚县一带羽山祭奠其父鲧吧,后来羿浞乱夏迁往晋中南陶寺城当亦从此地向西南过下口镇(夏口)入山西盂县、阳泉、太原而行吧。但禹都此的时间并不长,应不超二三十年,又极尚俭约,所以文都洪州城怕也难发现史前豪侈大城重物,冀中三皇五帝都是尚俭约的,是以俭约致胜,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以有无大城重物为判断上古华夏帝都之必要条件,显然有问题,不能因石峁陶寺城大物重就定为华夏中央帝都,按本人意见这两大城只是华夏西部西南部边疆大诸侯城,为边区商贸重镇,所以繁华超过冀中中央帝庭。后世最明显例子:蒙古成吉思汗的大汗庭一直在北方草原蒙古包,根本无城,现在都还找不到,但其征服的数十国万里疆域却有很多繁华大城如金国都北京等,派子孙兵将驻守,但能说成吉思汗本人的都城在北京等大城么?还有中共中央在延安、西柏坡时,物质繁荣完全不能与国民党、大军阀、侵华日军占据的上海、北平、南京、成都、武汉等相比,所以文明史与政权史还是应区别,古代强势政权的起源地多不是繁华大城。现在也是东南沿海外贸型城市更繁华,美国首都华盛顿也只是个小城,不能与纽约等比。石峁和陶寺,我看相当于现在的乌鲁木齐和昆明,一个西疆一个南疆。
楼主:路终远历史研究  时间:2022-06-10 20:51:52
再看夏启,禹崩,子启自立于此夏地,本人认为在今灵寿文山文城一带,按《大荒西经》第9区:"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本人《西次三经研究》以赤水为阜平、曲阳大沙河,出昆仑之丘五台山而东南流,流沙为今大沙河、郜河下游今行唐县城周围一带,​赤水之南、流沙之西就是今灵寿中南部一带,查有文山、文城村,所以本人认为启都或在此,文山有文王庙,传为周文王庙,又传赵惠文王庙,但本人认为或为更早之夏启夏禹之庙吧,有古文城遗址。也即启由西边平山文都东迁五十里到灵寿文城,更好控御东部原保定帝庭一带,又不失夏地。
文城西北不远即楸山夏山,与西边王母山东边鲁柏山为一条山脉,山北为滋河陈庄谷地,物产丰富又是交通要区,古名锦绣大明川。山南为燕川乡,大乐天穆之野或即此锦绣大明川与燕川,为夏启之游燕之苑。
《海内经》"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璇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启都文城村在磁河东岸,对面西岸即伍河村,因磁河五条支流汇集于此得名,三水或即此伍河,灵寿县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自古出产有金、银、解玉砂等,顺河而运出山口正好到文城。另文山北边的行唐县西北部也发现有铜铅银锌等矿,看来夏启选择这里作都也有矿产丰富的原因。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