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齿奈若何

字数:5656访问原帖 评论数:1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17 23:58:57 更新时间:2022-06-25 00:42:28

楼主:znb1369  时间:2022-06-17 15:58:57
无齿奈若何
老庄友华2018/3/23



手中无网看鱼跳——这一句从小听熟的家乡话,感叹着人生的诸多遗憾与无奈。有一位朋友,喜欢在酒桌上用他的东北话,神情吊诡地抱怨:年轻时候牙口好,没有花生豆。现在有了花生豆,TMD牙又坏了。
这些说法,当然并不新鲜。辛弃疾老先生八百年前就说过: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将就成蹉跎

年轻时候,我这牙齿就是一处弱点、痛点。到了中年,各种“弃我去者”越来越多,就包含“痛失”一颗又一颗上颌板牙。渐渐地,上牙只剩下门面上居中的六颗,吃东西已无法咀嚼研磨,只能作切菜般的叩齿运动。不要说无福消受海南人民讲究咬劲的诸多白切、黄焖大菜,就是家常的瘦肉蔬菜之类,如果没有烧到烂乎乎的,也多要望而却口,绝不敢以牙犯难涉险。
牙齿必须优先,味蕾只好靠后,这是硬道理。由此错过的口福,断不止于一点两点。饭局上,各人自有不同的喜好与忌口,我的选项说来惭愧:从食材到做法,都要先求软乎一些。开洋荤时,大家品尝牛排,我要看看有没有好下口的鱼排。酒酣耳热之际,俺倒也不介意自曝家丑:无齿之徒,当然只能吃软饭啦!
所幸,喝酒抽烟不用牙。软烂的食物,也不会过于缺味道、少营养。不然,我早该下决心治牙了,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一直就得过且过、将就凑合。
2012年底,我的门牙脱落一颗。正应了一位宋人的写照:“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如此这般,黑洞洞一个豁口,明晃晃写在脸上,不仅更难吃饭,而且有碍观瞻。实在无法将就下去了,这才开启了我的治牙历程。
难得有朋友热心的介绍、陪伴,我在海口第一次走进了牙科诊所。医生告知:我剩余的一颗门牙也已松动,要拔掉。这样上牙就只剩下四颗,定制牙套要过完春节才行。为对付吃饭见人,只好先做一副临时牙套。
牙套虽曰临时,效用倒还不错。上牙一下子净增六颗,不止门牙的缺憾得以弥补,咀嚼能力也有显著提高。过完年,慢慢也“忘了”继续治牙。这样将就下来,整整五年便悄然过去了。
2017年末,我这牙套已做满了一届政府的任期,也是合该没有机会再老着脸栈恋下去了——我平时很少中午出去吃饭,那天中午偏就坐在酒桌前,仅存的四颗上牙,硬生生又掉落一颗。这样一来,牙套已经戴不稳,张嘴可以掉下来。实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除旧换新。
经牙医诊断,我残存的三颗上牙,只剩一颗尚未松动、不过也快了。这就要拔光上牙,换全套义齿。但春节临近,我又还要去趟西北,年前已无法完工。于是商定维持现状,凑合着先过年。而且要过完正月十五,才宜动刀见红之类。
我欲将就牙,牙却不肯将就我。正是除夕前夜,上牙又决绝的掉落一颗,可怜兮兮的仅存两颗。这个春节,虽然肉还吃酒照喝,却是别有一番滋味——真不是个滋味。从而,我深刻领会到什么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不单行包括但不限于双至,接二连三以至又双叒叕,均属题中应有之意。
元宵节终于过了。在依约拔牙的前一天,有朋友请吃饭。想想拔牙之后,闭门禁足喝糊糊的孤独日子,虽然要禁酒,还是去坐了坐。
晚上回家以后,突然发现又一颗牙没了踪影。不由得悚然一惊、心跳骤然加速:该不是咽到肚子里去了吧?急忙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有道是:不要紧,能排出去的,只要不是金牙就不怕——这年头,哪还有什么金牙?只有没完没了的惊讶!惊魂甫定,转念却又学了一回阿Q:这样其实也不错,明天拔牙还能少一点痛苦、少一份花销。
翌日早起,如约去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拔掉了最后一颗上牙。下午又去民营牙科诊所,配合完成了新牙套的牙模。我希望牙套的金属部分用钛材,这要到上海定制,需要十来天时间。按医生建议,拿旧牙套改造后先用着,第二天也就安装到位了。
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恢复了完整的十四颗上牙。感觉虽有些生硬怪异,但总算可以填上满口的饭菜,放肆咀嚼、大快朵颐了。食欲增加之后,才有些悔不当初——凑合了太多年,真的很惭愧,真是对不起嘴巴对不起胃。痛定思痛,不由得想到了很多。
凑合将就,其实不止与个人懒散、拖延的性格有关,也是传统文化所提倡与鼓励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小被教育,衣服的穿法可以是“正三年、反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后来又知道了清心寡欲,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生活应当克勤克俭,做人须知无欲则刚、有求必苦。
当然,传统文化也还有很多不同的道理。如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如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将就的后果,很可能是当断不断,错失良机,拖延成为蹉跎、尴尬以至灾祸。二战之后,国际社会对绥靖主义的反思批判,恐怕也就是这个理。传统文化提倡与鼓励的,当然还包括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楼主:znb1369  时间:2022-06-17 21:02:46
宿命终难违

在二十岁那年,我有幸与一位恩师结下了忘年交。杨老那时也就五十来岁,很有学问,在国家部委的机关工作。曾经,在武昌珞狮路的一个座谈会上,他讲话时有过一番幽默。
杨老右手摩挲着头上的黑发,笑着拉长拉高了声调:“我呀,有不白之‘渊’呐!而且,我还是个无‘齿’之徒……”说罢用舌尖朝上颚只一顶,一方红红白白的假牙,赫然就脱口而出。
恩师当年的神情声调,我至今记忆犹新。却没料到,他对我一生的影响,不止是学习与工作。他自我调侃的头发和牙齿,我也“师承”下来,成了一种宿命。
我的头发还不错,从来没有、也不需要染发。这一头黑发很无辜,多年来就没少招人质疑、惊讶以至妒嫉。
我的牙齿很不好,这应该可以归结于家族遗传。我不是妄图推卸自己的守土失责、玩忽职守。这牙齿,实在是我们家族十分直观、显著的遗传弱项。
父亲的牙差到极点,到晚年只剩下了四颗,还都孤零零地互不挨靠,所幸上下还能勉强对应。他配有假牙却不用,说是不舒服,宁愿用可怜的残牙,勉为其难地搅和食物。
母亲的牙倒还可以,到老年也没怎么脱落。我琢磨自己的上牙,遗传显然来自父亲。下牙能够红旗N年不倒,应该是随了母亲。
弟弟的牙和我差不太多。我这弟弟,特别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其动机,不单是出于我们兄弟情深。他的说法很直白却合乎情理:“你的现在,就是我的将来。”看来,亲兄弟到底不是外人,我们的共同点还真不少。包括同样的相信:遗传不改,宿命难违。
其实,我早就明白:自己这牙齿将无可奈何的一天天坏下去。
大概三十来岁,有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去了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位美女医师,笑容甜美声音甜蜜地告诉我:“你这牙,以后肯定是保不住的。”我咨询还有没有什么挽救的法子,医师依然笑眯眯的:“平时多叩叩齿吧。”岂有此理?这是哪门子疗法?扬汤止沸都不如好吧!但我知道,应该确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心底虽然有点悲凉,还是笑着替医生作了宣判:“这就是说,我只能等它们一颗一颗往下掉咯!”
这一语真就成谶了。我的上牙后来丧失殆尽,除了两颗是拔掉的,绝大多数均属自动下岗。基本流程是:痛着痛着就松了,松着松着就掉了。
曾有不止一个朋友,只是出于美观,就敢忍巨大的痛苦,肯花大把的银子,反复折腾自己满口的牙齿。这让我十分羡慕、敬佩而且惭愧。我这牙齿,事关吃饭的天大问题,其重要性紧迫性,不该分分钟碾压爱美之心么?然而,我却就是拿不出人家那样的魄力毅力。
当然,我也不是从来没有想过、试过去治治牙。
到四十岁以后,我上颌的板牙所剩无几。那年出差上海,朋友帮着联系了著名的整形外科权威——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诊断结论是,我的牙槽已经萎缩了,如果想种牙,先要从身体的其他部位取出骨头,来帮衬牙槽。医生和颜悦色的解释:“侬晓得吧,先把基础打牢了,然后才好种牙的……”我听下来,却是毛骨悚然。居然要在俺这肉身上,搞这么大动静的工程!我去——还不如将就着、得过且过吧。
不少亲朋好友,都很关心我的牙。不仅在饮食方面关照有加,也有过不少真诚地分析建议。有说抽烟伤牙,也有说熬夜更伤牙……我明知大家都是好意,也晓得养生保健很重要,还是将“夏虫不可以语冰”改动一番,半是自嘲半作回应:蚊子再怎么养生锻炼,能够活到冬天去不?
这个先天决定论,并不是俺突发奇想,凭空胡说。有一本回忆录,就记载了毛潤芝同志的一则轶事:祖席也是人嘛,不时也犯牙疼。由于他老人家习惯了牙粉,不喜欢牙膏,还不太爱刷牙。保健医生就建议,应该改善口腔卫生。领秀大手一挥,高屋建瓴地指出:老虎也不刷牙,为什么牙齿那么好!
我不敢妄议:这“老虎论”和俺那“蚊子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思想这东西,禁止不住停不下来,难免就会随心所欲、揣度臆测。
我最后的四颗上牙,对称分列在门牙空缺处的两侧,十分均衡。最后松动及掉落,都严格按照“右左右”的节奏,十分规律。这样的完美组合,难道只是偶然?这就应该说明:我的牙只是在执行早就设计好的企划案、路线图。此外,我的抽烟喝酒熬夜,为什么不伤头发只伤牙?这也可以证实:不良生活习惯要是伤害身体,也会先挑容易得手的遗传薄弱处。
人生很多东西,都不是自我能够掌控的。包括外在的时代、环境与际遇等等;也包括自身从健康到性格,从体能到智商、情商、爱商的方方面面。这些东西组合成的宿命,就像一个笼子,划定了人生的边际。所幸,这笼子的边界虽难逾越,空间还足够广阔。个人并不是没有选择余地,不是只能像林彪同志忠告陶铸同志的那样:被动被动再被动。
一个人的跳高水平,先天设定假如是1.2米。但后天不学习不锻炼,就可能0.6米都过不去。环境与天赋,对人应该是只设上限,不定底线。人生能够跳多高走多远,也还取决于自我蹦达的次数、折腾的力度。
楼主:znb1369  时间:2022-06-18 15:20:06
遗憾原本多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段相传出自《圣经》的话,反过来说就是: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也一定会为你关上一扇门。
前不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逝世,竟在中文网络大热。各色人等,不管看不看《时间简史》,都能异口同声,诚挚地表达敬仰与惋惜:他聪睿绝顶的头脑,能够探索广袤的宇宙;他糟糕透顶的身躯,只能禁锢于逼仄的轮椅……而交响乐之王贝多芬,早年就开始失去的,偏偏是音乐家最不该失去的听觉。后来万般无奈,他只能拓展牙齿的功能——用牙咬住木棍,以试听自创乐曲的演奏效果。
比较起来,我这牙齿即使全部掉落,也算不上多大的人生憾事。但是拔掉最后一颗上牙的经历,感觉仍然沉甸甸的。
我去拔牙的这天,明知没什么风险。诺大的人民医院,科主任又亲自操刀,表现也很专业很敬业。然而躺到手术椅上,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有些紧张。这一来肌肉就绷紧了,而且知觉十分的敏感、思维格外的活跃。在医生“放松、再放松些”的轻声叮嘱里,我想到了英国一位网球女星治牙时被吓死的故事。
吉姆·吉尔伯特在小时候,曾目睹母亲意外死于牙科的手术椅上,因此从来不敢看牙医。她成为著名球星以后,有一天牙痛难忍,经家人反复劝说,才请来牙医。就在牙医整理器械、准备手术之时,这位年轻的球星,却躺在手术椅上死去了。当时有媒体评论:她是死于一个放不下的执念,一种心理暗示的力量……看来,这做人真需要拿得起、放得下啊。
我就医的全过程,还不到一小时。除了麻药的针刺,完全没有痛感。只是医嘱过于繁杂、近于严苛,例如:四十分钟后再吐出止血绵球;两小时内不能喝水进食;三个月以后再来装义齿……这些医嘱,应该都留有充分的余地、十足的安全系数吧?
官办医院,总不会没有一点官办特色。典型的官僚做派,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在于自己怎样收获利益、规避责任。哪里会管别人有什么福祸得失、门外会不会洪水滔天……如果三个月后才开始装牙,完工大概要折腾小半年。不知医院有没有解决方案:这么长时间,患者如何吃饭、怎么见人?幸好,已有民营诊所对我承诺:一天配好临时牙套,十天左右保证齐活。
我回到家里以后,赶紧照照镜子,发现上唇明显有些瘪塌,很是惨不忍睹。感觉里,上颚间一派空空荡荡,俨然初生的婴儿。上牙床的两侧,被下牙硬生生的顶住,有一种说不清疼痒、尖尖刺刺的怪异感。坐到书桌前,电脑看不下去,头脑无法放空,脑子里懵兮兮昏沉沉的。想想自己正在经历一场人生的转折,正在走进一个上颌彻底无齿的新时代,情绪十分低落,思绪异常繁杂,心中交织着各种怪异、空旷、缺憾、失落、悲哀……真的是五味杂存、百感交集!
世人都说老掉牙。俺却是从三十来岁,就开始了人未老、牙已掉。第一次掉牙的时候,好一番紧张悲哀,真真地体验到衰老逼近的恐怖感。以后接二连三,也就逐渐淡定下来了。不过痛苦依然真切:每掉一颗牙,都要经历三番五次的“疼起来要人命”。
掉牙的种种尴尬与无奈,其实早就被唐诗宋词写过了、写绝了。在唐代,韩愈写过《落齿》诗,白居易也有《齿落辞》。到宋代,陆游与辛弃疾,居然写出了同名的诗词《齿落》。而且,国人好像特别愿意拿牙齿来说事。机灵善辩,称为“伶牙俐齿”;荒唐不经,那会“笑掉大牙”;终身感恩,名曰“没齿难忘”;愤恨起来,除了“咬牙切齿”,还要“打得你满地找牙”……可见这牙痛牙落,对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是一种强刺激,让人免不得刻骨铭心、感慨万千。
人们对自己正常的身体,不会有什么特殊感觉。只有病变与丧失,才能痛彻骨髓。这时候,身体无恙才会成为最紧迫、最强烈的需求。对于失明、聋哑或肢体残障人士,恢复健康的选项,肯定要优先于权力金钱、美女俊男吧。
我也曾羡慕过别人的牙齿,后来就想通了。牙好的人,也会有别的毛病。每个人与生俱来,注定都存在强项弱项、优点缺憾,而且只要是毛病,就会有烦恼。
个人的遗传弱点,如果在头发,对健康应该没什么影响。不过头发早白,染发不仅麻烦,也伤身体,稍不勤便,还会尴尬地露出半截银发。也有谢顶的朋友,不甘心头上光秃秃的,就将一侧的头发蓄长,搭过去遮掩头顶,自我调侃为“地方支持中央”。在我看来,却总是有些别扭、无奈甚至酸楚。由此想到:老天让我不掉头发只掉牙,应该是在给我面子吧。如果必须面子里子二选一,我又该如何选择?
个人的先天缺憾,要是在五脏六腑心血管,那才真是大不幸!稍不留神就可能殃及性命。然而,这不幸者又能怎样?当真要去“搬起石头冲天”么?
生活总有缺憾,世事很难圆满。红颜薄命,才高运蹇,丰于此者,必缺于彼……很多事情,都不是个人可以左右的。我们活在当下,除了抱持坦然面对、感恩惜福的心态,还能做的,应当就是先搞搞清楚自身的状况。这就是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状态,以及智商情商、性格喜好、体能特长等等。
认识自我很重要,其意义并不亚于认识这个世界。苏格拉底相信:“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一个人需要对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我”,作一番审视探究,才能找到自己在人世间的坐标方位,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生活目标及实现路径。
认识自我很艰难。有自知之明,实为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狂人尼采因此也曾谦逊:“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雅典的一座神庙,镌刻着古希腊人奉为神谕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