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道的治国之道

字数:8672访问原帖 评论数:7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29 01:40:28 更新时间:2022-08-21 01:38:49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6-28 17:40:28
我们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西方古代的智者研究的问题不一样。我们的研究的是伦理,治国之道,做人之道。西方在这方面没有研究,但是他们研究了逻辑,他们研究了世界的本源,老子的道,好像是在研究世界本源,但实际上只是虚晃一下,还是研究的是做人的道理,治国的道理。

老子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至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实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致百姓不互相争夺;不袗爱难得的财物,致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百姓没有智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从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6-29 16:35:40
论语。尧曰第二十。

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屛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 惠而不费 ? ”子曰:“因民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賊,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么样可以参与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去掉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道,是怎么样的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给老百姓好处,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但不招致老百姓的怨恨;追求仁义,却不贪婪财利;态度舒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庄重,却不凶猛”

子张问道,什么叫给人民好处而自己不耗费?孔子说:“让老百姓做对他们有利的事,不就是使老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不耗费吗?只选择老百姓可以干的事情而让他们干,百姓还有谁怨恨呢?自己追求仁义,变得到了仁义了,还贪图别的干什么呀?君子不管人多人少,不管势力大还是小,君子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舒泰矜持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整齐齐,目不斜视,态度庄重,使人看见就产生敬畏,这不就是威严庄重而不凶猛吗?”
子张问道,四种恶政又是什么呢?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杀戮,叫做虐;事先不告诫而苛求立即成功,就叫做暴;开始松懈,突然限期完成叫作賊;同样是给予人的,但在拿出手时却舍不得,叫做吝惜”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6-30 16:40:54
墨子,治国之道,用人。

《尚同,中》谈国家应该是民主集中制

《子墨子曰:“方就之时,复(设想)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行政长官)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肯定)以一人,一异,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所谓异者亦兹众。是以人是(肯定)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至于)舎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腐朽余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于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墨子指出一个社会必须要有国家。要有领导。

《明乎民之无正字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以立矣, 以为唯其耳目之请(情),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衍文)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指出领导是人民选出来的贤人,天下要统一信仰。
《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国军既立矣,又以为唯其耳目之请(情),不能独一同天下而吾之情,不能一同其国之义,事故,择其国之贤者,置以为左右将军、大夫、以远至乎乡里之长.,从是乎一同其国之义》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01 18:27:00
老子,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人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压,抑制)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争》—
—江海所以能够汇集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他善于处在溪谷的下游。因此而能汇集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所以圣人要想做在百姓之上为统治者,必须用言语对百姓表示谦下。想要处在百姓之前,为领导者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因此他处在百姓之前,而百姓不认为有妨。碍处在百姓之上,而百姓不认为是负重。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而不抑制他,不正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她争。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02 18:01:31
@清水活源 2022-07-02 13:34:15
公元前494年,罗马与邻近部落发生战争,平民拒服兵役,要求贵族禁止不利于平民的债务法,执政官被迫口头应允。由此可见不能平时你剥削压迫我,没有人权尊严的活着,用我时以爱国名义,让我们当炮灰,是不可能的
-----------------------------
老子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天下有道,让军马退下来运粪肥田;天下无道,有军马在郊外广场产仔。没有哪一种罪恶比放纵欲望更大,没有哪一种祸害比不知足更大,没有哪一种灾难比贪得无厌更令人痛心,所以晓得满足为止的人,永远是满足的了,
(老子反对战争,要人们知足)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07 17:51:35
论语19.1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孟氏使阳肤去做司法官,阳肤问曾子应该怎么去做,曾子说:“现在当政者不按正道行事,民心早已离散了。你如果审案时能获知罪犯的真情,就应该怜悯他们,不要自以为明察而自喜”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用周朝的礼帽,音乐就演奏“韶”曲和“武”曲,舍弃郑国的音乐,疏远小人。郑国的音乐淫荡,谄媚的小人危险”
16.2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天下太平,那么一切礼乐征伐都由天子决定,天下混乱,礼乐征伐就由祝诸侯做主了。礼乐征伐由诸侯做主,大概能传到十代,很少还能保持下去的;由大夫做主,最多传到五代,很少还能保持下去的;如果是大夫的家臣把持了国家政权,那传到三代就很少还能继续的了。天下太平,国家的权力,就不会由大夫把持,天下太平,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了”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10 15:12:31

论语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怎么治理政事?孔子说:“使你近处的人感到高兴愉快,使离你远的人都来投靠你”
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这个地方的长官。他向孔子询问有关管理正式的方法。孔子说:“不要只求快,不要只贪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身体力行,给百姓带头,然后让他们辛勤的劳动”。子路请求孔子多讲解一些,孔子说按上面说的做,不要懈怠就行)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舎诸”
(仲由为季氏家臣,他向孔子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教导手下办事的人,宽容人家的小过错,提拔优秀人才”。
仲弓说:“怎么才能知道哪些是优秀人才,从而提拔任用他们呢?”
孔子说:“提拔任用你自己所了解的,那些你不了解的,别人难道会把他们埋没了吗?”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将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则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之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己矣 ”
—子路说:“如果卫君等待先生去主持政事,你打算从什么地方做起?”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啊!”
子路说:“您真的迂腐到这个地步啊!为什么要去正这个名啊?”孔子说:“由啊,你太粗野了,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儿,大概都会采取存疑态度。如果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办事就难成功:办不成事,那么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那么刑法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分,一定要能说的清楚,说出来必定要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说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过是不能有一点马虎,随便罢了”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说:“君主要像个做君主的,臣子要像个做臣子的,父亲要像个做父亲的,儿子要像个做儿子的”。
景公说:“妙极了,如果君主不像个做君主的,臣子不像个做臣子的,父亲不像个做父亲的,儿子不像个做儿子的,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L13601878484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13 15:00:31
老子第12章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违、逆),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纵马狩猎令人心思诳诞,宝贵难得的财富令人行为不轨,五味杂乱乱令人口味败坏,五音分纷杂令人听觉失灵。因此,圣人的治理主张是;只求填饱肚皮,而不贪求声色物欲。所以他舍弃了声色悦目,而选取着平静温饱(指出物欲享乐生活的弊害,弊病,希望解决基本的温饱平静生活)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15 17:39:36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至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实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致百姓不互相争夺;不袗爱难得的财物,致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子,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百姓没有智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从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望,他是想要人民回到一种没有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看到了社会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由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减少差别来减轻和避免社会矛盾)
第12章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违、逆),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纵马狩猎令人心思诳诞,宝贵难得的财富令人行为不轨,五味杂乱乱令人口味败坏,五音分纷杂令人听觉失灵。因此,圣人的治理主张是;只求填饱肚皮,而不贪求声色物欲。所以他舍弃了声色悦目,而选取着平静温饱(指出物欲享乐生活的弊害,弊病,希望解决基本的温饱平静生活)

第13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无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尊宠卑辱以至于担惊害怕,重视大忧患就像重视自身一样。什么叫宠辱若惊?因为所尊宠的居于下位,得到它会惊喜不安,失掉它也会惊恐不安,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躯,等到我没有身体时,还有什么忧患呢?所以崇尚献身于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不愿舍身治理天下的人,你怎么可以将天下寄托给他呢?(本章反映了老子忍辱负重,无我利人的思想,上德,是要不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要以自身为天下)
第17章第17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于是)有不信。猷(谋划)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最好的君王,下面百姓只知道有他存在;其次的君主,下面百姓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等的君主,下面百姓害怕他;最次一等的君主,下面百姓蔑视他。君主诚信不足,于是下面百姓就不会信任他,最好的君主总是深思熟虑,他贵重自己的言语,不轻易发号施令。功业建立了,事业成功了,百姓说我们顺乎自然。(老子理想的四种君主)

第18章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混乱,案有贞臣》
——所以大道被废弃了,于是才会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于是才会产生严重的虚伪欺诈的行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睦,于是才会提倡孝顺慈爱,国家政治混乱、动荡不安,于是才会产生忠臣。(老子提倡大道,他的理想的社会是淳朴自然,无争无邪,老有各得其所,顺应自然的生活,没有任何政教法令的社会。老子在描写了大道废除后的病态社会中种种现象。讥笑儒家在病态社会里宣扬那一套仁义忠孝的思想)

第19章
《绝圣弃知,而名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抛弃掉聪明和智慧,百姓反而能获益百倍。抛弃掉仁义百姓反而能恢复敬老爱幼的天性。抛弃掉技巧和稀奇的财物,盗贼自然会灭绝。这三句话作为理论原则还不够,所以还要人们实际上有所遵循;外表呈现纯真,内心保持质朴,减少私心欲望,抛弃仁义礼学问,自然无忧无虑。(老子认为圣知、仁义、巧利是三样不好的东西,是祸乱的根源,老子针对虚伪的文明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发出的呼声)

第20章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20 09:59:53
第77章
《 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收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亲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百姓所以挨饿,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征收的说赋税太重太多,因此而苦于饥饿。百姓所以得不到治理,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强作妄为,因此得不到治理。百姓所以看轻死去铤而走险,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团求生活享受过分。因此老百姓才看轻死去铤而走险。只有不在生活方面过分看重享受的人才比贪求个人生活奢侈安逸的人高明。
(警告统治者说,不要压迫人民,太过分了)

第74章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猒(压,阻塞)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厌,厌弃),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知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一旦百姓不再害怕威严和压迫,那么大的恐怖即将到来。不要逼迫百姓无处安居,不要压榨百姓无法生存,只有不压榨百姓,才不会遭到百姓的厌弃。因此,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知我表现。自爱自重但不自居高贵。,所以他舍弃“自见”、“自贵”,而选取自知和自爱。
(治国之道,不能压迫过分)
第67章
《小邦寡民,使什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邦国的区域要小,人民要少。大的器具不用。使人民爱惜生命而远离迁移。虽有车船,却不去乘坐;虽然有盔甲兵器,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让人民如上古一样用结绳子来记事。人民以自己的食物为香甜,以自己的衣服为美观。以自己的风俗为欢乐。以自己的住所为安逸。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得到,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老子的理想国)
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人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压,抑制)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争》—
—江海所以能够汇集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他善于处在溪谷的下游。因此而能汇集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所以圣人要想做在百姓之上为统治者,必须用言语对百姓表示谦下。想要处在百姓之前,为领导者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因此他处在百姓之前,而百姓不认为有妨。碍处在百姓之上,而百姓不认为是负重。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而不抑制他,不正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她争。
第61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而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人事。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大国好比是江河的下游,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柔常以安静而胜过雄强。因为他安静,所以适宜居守下位。所以如果大国对小国谦下,就能聚拢起小国,如果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被大国所容纳,因此有的大国谦下以聚拢小国,有的小国谦下而被大国所容纳。所以大国谦下不过是想兼并蓄养小国,小国谦下不过是想侍奉投靠大国。如果要使双方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那么大国尤其应该做出谦下的姿态。
(这里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圣人依照道这个原则来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不灵验了。不仅鬼怪不灵验了,神仙也不伤害人了,圣人也不伤害人。这样,正由于神和圣人两者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和鬼神、圣人彼此能以德相待,都相安无事,各守其清净。
(老子的治国之道)(荀子,天论:“上明而正平,则是并世起无伤也”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23 16:23:07

墨子的治国之道

《尚同,中》

《子墨子曰:“方就之时,复(设想)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行政长官)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肯定)以一人,一异,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所谓异者亦兹众。是以人是(肯定)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至于)舎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腐朽余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于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墨子指出一个社会必须要有国家。要有领导。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7-26 11:08:46
《明乎民之无正字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以立矣, 以为唯其耳目之请(情),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衍文)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指出领导是人民选出来的贤人,天下要统一信仰。
《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国军既立矣,又以为唯其耳目之请(情),不能独一同天下而吾之情,不能一同其国之义,事故,择其国之贤者,置以为左右将军、大夫、以远至乎乡里之长.,从是乎一同其国之义》

---,中央、省、镇乡三级构成,中国的国体构成在2400年前就有了规划,蓝图。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8-01 18:22:14
墨子,治国之道。

《尚同,中》谈国家应该是民主集中制

《子墨子曰:“方就之时,复(设想)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行政长官)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肯定)以一人,一异,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所谓异者亦兹众。是以人是(肯定)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至于)舎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腐朽余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于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墨子指出一个社会必须要有国家。要有领导。

《明乎民之无正字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以立矣, 以为唯其耳目之请(情),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衍文)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指出领导是人民选出来的贤人,天下要统一信仰。
《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国军既立矣,又以为唯其耳目之请(情),不能独一同天下而吾之情,不能一同其国之义,事故,择其国之贤者,置以为左右将军、大夫、以远至乎乡里之长.,从是乎一同其国之义》

---,中央、省、镇乡三级构成,中国的国体构成在2400年前就有了规划,蓝图。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8-04 11:16:24
《意若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已有善,不能傍荐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誅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
——或者若是听到看到好的方面,而不把他报告他的上司;听到看到不好的,也不报告给他的上司。上司所认为正确的不能认为正确,所认为不对的,也不能认为不对。自己有善谋,不能广泛的进献,上司有过错,也不能规劝谏阻。在下面结党营私党云而又非议他的上司,上司得悉后就会誅杀惩罚他们;百姓听说后就会指责诋毁他们。

统一意志,上下通气协调,这种民主集中制的形态在2400年前在墨子的书中就已经有所描叙。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8-11 16:38:28
《是故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里长既同其里之义,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之乡长,曰: 凡里之万民,皆上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乡长之所是,亦必是之,乡长之所非,亦必非之。
去而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者?》
——所以里长顺从天子的政令,而统一他自己里内的义理。里长既已一统其里内的义理,就率领他们里内的百姓来与乡长保持一致,并且说:“凡是里内的百姓,都与乡长一致,不敢在下边家党人事,乡长所认为是对的,就必定认为是对的:乡长认为是不对的,就必定认为是不对的。去掉你的言论,学习乡长的善言;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乡长的善行,乡长本来就是乡中的贤人。全乡人民来效法乡长,那么一乡还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8-11 16:38:56
@L13601878484
楼主:ty_yitiao  时间:2022-08-18 15:14:18
@L13601878484

《墨子,亲士》墨子的第一篇是《亲士》,讲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之间的关系。作为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君主,必须要重视人才。这种问题,在2400年前就提出来了,这是中国的伟大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期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 治理国家却不关心国中的贤士,那就会亡国。发现贤能人的人才却不急于任用,那么贤才就会怠慢他们的国君了。不是贤才就不能解救国家的急难,不是贤士就不能为国出谋划策。怠慢贤才,忘记贤士,却能使他的国家长存,是从来没有的事。

《是故倡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才)可以长生保国。》----所以嬖臣会伤害国君,谄媚的臣下会伤害主上。国君一定要有直言进谏的臣子,一定要有敢于争辩的臣下,议事的人反复辨论,劝诫的人直言争辩,这样才可以保国长存。
(这里讲的也是群众和领导的关系,作为群众,作为一般工作的人员,对领导也不能唯唯诺诺,领导有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思想也应该大胆的指出来,要敢于争辩。一个企业,一个政府机构,一个国家,有这种反驳,争论,争辩,最后得出真理,;落实在行动上,这样的国家才能够长存久安)。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墨子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民主集中制的社会,领导是要有的,但必须是民主,上面要重视下面的意见,下面有人要敢于提意见。这是一种民主集中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