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第十五象:凤舞灵台

字数:469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02 17:12:02 更新时间:2022-07-05 15:09:36

楼主:ty_三默  时间:2022-07-02 09:12:02
依推背卦序,《推背图》 第十五象是泽地萃卦,干支戊寅,其配图、谶语、颂词如下:


谶语: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叁八之年, 治安巩固。

颂词: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气象开。

清人金圣叹曰:“此象主仁宗嗣立,刘太后垂帘听政。旁有一犬,其帷狄青乎?”大清才子金圣叹的解读,的确可以让人脑洞大开,看来是真不知推背预言的时间序列。因谶语中有句“金刀伏兔”就扯上刘姓太后,配图中画了一犬,便联想到宋代名人狄青,也实在太过牵强。推背预言有自己的时间序列,第十五象所预言之事当为满人八旗军入关之后事,而且此时的龙争虎斗中还出现了一位十分杰出的女性,为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依推背凡例,《推背图》首先要根据萃卦的卦名本义绘制第十五象的配图。在《易经》八卦的体系中,“萃”通“悴”。“悴”是形声字,从心,卒声;卒之义是极端、极点,心与卒合起来就表示极端低落的情绪。故萃(悴)的本义是忧愁、悲伤。第十五象的配图描绘了一个妇人坐在四面无墙的宫殿之中,脚下趴着一只犬。一个妇人无依无靠,自然是愁情满怀。配图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萃卦的卦名本义非常吻合。 第十五象萃卦的互卦是风山渐卦,变卦是山天大畜卦,故此象共有兑、坤、巽、艮、乾五个卦象。兑之象为刀,为老妇、为少女;坤之象为母,为水、为心、为忧、为顺臣、为民、为八;巽之象为伏、为灾、艮之象为宫室、为天、为簪;为狗;乾之象为金、为日、为主、为天、为盛德。

依推背凡例,在依据萃卦的卦名本义绘制出配图之后,预言要综合配图和萃卦所包含的信息推演谶语。第十五象的谶语是:“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叁八之年, 治安巩固。”所谓天下之母,是天下人对皇后的敬称。皇后是历史上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正配的称号。“后”原本指君主,例如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来引申为指君主的正妻。历史上的王朝中,皇帝掌外事五权,皇后执内事五枚。所谓“五权”是指治国之五事:“地以权民、物以权官、鄙以权庶、刑以权常、食以权爵”。所谓“五枚”是像梅花一样的印章,分为五瓣,是用来监督“五权”的,“五枚”可与皇帝之“五权”相互制衡。在国家事务的重大指令上,必须“五枚”同时落款,该指令才能得以执行。“五枚”由皇后执掌,是取其“母仪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据儒家集大成者荀况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叫“妻”,只能叫“后”。秦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制定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皇后母仪天下,所以为“天下之母”。

金刀和玉玺是帝国皇室身份的象征,代表着皇权,例如世人称皇帝的女婿为“金刀驸马”就是从此而来的。“金刀伏兔”中的兔指的是“卯”,是因兔在十二地支中是第四位的“卯”子。“金刀伏卯”是一个典故。典出自《汉书-王莽列传》中,是王莽为了代刘而刻意制造的一个舆论。《王莽传》中说:“予前在大麓,至于摄假,深惟汉氏三七之数,赤德气尽,思索广求,所以辅刘延期之术,靡所不用。以故作金刀之利,几以济之。然自孔子作《春秋》以为后王法,至于哀之十四而一代毕,协之于今,亦哀之十四也。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这里的金刀就是皇权的象征。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王莽所要表达的意思:一、他知道汉刘所代表的“赤德”气数已尽了,他竭尽所能的想为汉刘延续国祚,才“以故作金刀之利,几以济之”;二、他用孔圣人鲁哀公十四年的春秋故事,证明“革汉立新,废刘兴王”是“黄德当兴”,是天下之人必须承顺的天心,是不能违背的天意,也是“快百姓意”的事情;三、他认为影响汉刘气数的原因是刘字(刘之为字:卯、金、刀也)中的“卯”刚气太过,金刀(在全国流通的刀型钱币)都制服不了,所以延续汉刘国祚的愿望就没有成功,是“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的缘故。若用现代人的认知来看王莽的这些说法,大家一定认为王莽是纯粹的糊说八道;然而对深信阴阳五行,五德轮回,天意决定命运的汉朝古人,王莽之言似乎是其言也善,其情也真的。

“伏”是会意字,出现的较晚,现存最早的古文字只有金文。金文字形的左上方是一个“人”,右下方是一只“犬”。对“伏”由人与犬组成,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犬趴在人的脚边;一是指犬从后面把人拽倒;一是指人像犬一样匍匐在地,以伺机而行动。但不管那种解释都含有趴下的意思,所以趴下是“伏”的最初之义。对人而言俯首伏地的姿势大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的意思。如《尚书·汤诰》中说:“罪人黜伏”,蔡沈的《书集传》中说:“故夏桀窜亡而屈服(伏)”。古文中,“伏”与“服”彼此互用,有时甚至混用。“服”的“服从、顺从”之义与“伏”的“屈服、顺服”之义是相通的。故“伏”在第十五象中是服从,屈服,顺从的意思。

综上所述,谶语中的“金刀伏兔”并不是一个字谜,也不是暗示某个历史人物的姓氏,而是指当时所实施的一种基础性国策,既用“金刀之利”(高压)迫使被老百姓象犬一样臣服在统治者的脚下。谶语“叁八之年,治安巩固”是说这样的国策实行了二十多年,国家政权才逐渐地稳固下来,不再动摇了。这就是天下之母治理国家的结果。

根据卦名本义、配图、谶语而来的颂词是对谶语所预言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进一步解释、补充和说明。第十五象的颂词是:“水旱频仍不是灾,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宇内承平气象开。”这则颂词中需要特别解释的词语是“灵台”。如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有“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说法,灵台就指人的心;又如《庄子·庚桑楚》中说:“不可内于灵台”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中说:“寄通灵台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元朝杨暹的《刘行首》第四折中说:“灵台拂去是和非,丹用养就元阳气” ,现代作家鲁迅 《自题小像》诗中也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可见灵台就是人心。
所以第十五象的颂词之意是:在这个庞大的国土上,尽管洪水和干旱频发,却没有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大的灾难,天下之母凭一己之力所扶持的年幼皇帝逐渐获得了人们真心的支持。帝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朝堂上)出现了女性头饰所发出的光辉,天下太平并开始出现盛世的气象。朝堂本来是男人起主导作用的地方,现在出现了女人的光芒,女性政治家表现出的卓越的品质征服了人们的心,也为其所扶持的幼主们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帝国幼主的权威得到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受天下人爱戴的女姓。

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历史似乎一直在沿着《推背图》所预言的方向前行。这一时期的中国出了一个有名的贤后,她一生培养和扶佐了顺治(儿子)和康熙(孙子)两代帝王,真正实现了“母仪天下”。顺治和康熙都是幼年登基,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上,她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艺术,她就是大清的孝庄文皇后。《推背图》第十五象对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赞美,称其为“天下之母”。从下面这些名人对孝庄文皇后所作的评价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其绝代风华。

康熙帝(孝庄文皇后之孙):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帝(孝庄文皇后之重孙):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赵尔巽(清末民初的改革家、政治家,历任数个重镇的封疆大吏,民国“嵩山四友”之一):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杨珍(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也还有人认为,孝庄文皇后对丈夫皇太极而言是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对儿子顺治帝福临而言她是了无亲情的仇人,也不是一个母亲;在孙子康熙帝的眼中,她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在她的政治对手们看来,她又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卓越女政治家。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天下之母的简历吧。可以说她就是一个天生的贵人,天纵之英雄,女中之豪杰。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亦叫本布泰,意思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女。1613年出生,1625年十三岁便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1639年(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被称圣母皇太后。1651年(顺治八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1688年(康熙二十六年)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一生多次加谥,其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在皇太极生前,布木布泰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显赫。1643年(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突发脑溢血而死。因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没有留下遗嘱,激烈的权力角逐就在大清的朝廷上悄悄展开了。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着皇位。但皇位最终却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皇九子福临身上。此中缘的由实难揣度,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了避免清廷内乱而作出了退让。但能促成这一举动,一个根本不可能忽略的因素就是福临之母孝庄的各种幕后活动。其子福临即位后,改年号为“顺治”,其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被称为圣母皇太后。从其子福临能顺利继承帝位就可以看出其超乎寻常的政治手段。福临六岁继位,十四岁亲政,此八年间孝庄太后又不知道为儿子福临做了多少事情。

1661年(顺治十八年)的正月,顺治帝福临突然病逝了。顺治生前也没有册立太子,临终时他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以皇三子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了玄烨为皇太子,玄烨时年也仅六岁。

康熙皇帝玄烨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其祖母孝庄太后对一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独嗜图史”的孝庄皇太后的影响下,玄烨从小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一捧起书本,几乎就忘掉了一切。对于孙儿的勤奋苦学,孝庄皇太后既感欣慰,又十分的心疼,她曾忧喜掺半,不无责备地对玄烨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苦读?”玄烨继位之初的一天,孝庄当着众大臣之面问玄烨身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烨答道:“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少年皇帝决意做个贤明之君,显示出了富国裕民的强烈愿望,这就是孝庄皇太后对康熙多年培育的成果。

顺治的遗诏在册立玄烨为太子的同时,也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臣辅政。然而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却并未维持多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但在孝庄太皇太后的调和下,竟是康熙有惊无险的于十四岁时亲政。又一个八年,孝庄皇太后又不知为其孙子又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史书还记载,孝庄太后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国家有战事,她就把宫廷里节省下的银两捐出去犒赏出征的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的积蓄拿出来赈济灾民,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充分发挥了“天下之母”的表率作用。在康熙亲政之前的几十年里,她以其女性政治家的杰出手段为其后的康、雍、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