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侵占了中国半壁江山,为何始终没有攻入陪都重庆?

字数:1133访问原帖 评论数:2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28 23:54:11 更新时间:2022-07-13 05:36:25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时间:2022-06-28 15:54:11
1937年11月16日,民国政府国防最高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各机关职员除其最高长官留南京主持工作外,其余均自当天起陆续离开南京转赴武汉集中。

蒋介石阐述了迁都重庆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乃是战略性的撤退,是以四川为持久抗战的大后方和民族复兴之根据地。

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在简陋的重庆新址办公。

当时,蒋介石选择抗战的最后根据地,有考虑河南洛阳、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最后选定重庆和四川,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四川具有天险,易守难攻;二是四川有初步工业的基础,足以发展民生经济;三是川渝是鱼米之乡,腹地包括云南和贵州的大西南。

实际上,日军曾经几度接近重庆,却都无功而返。

1940年日军占领宜昌,宜昌扼三峡水路咽喉,是长江西进重庆的门户,当时震惊了整个重庆,日军如再继续进攻,国民政府就危险了。结果,日军虽然占领了宜昌,其主力部队却自动撤回原驻地。1943年5月,日军再度来到宜昌,在石牌要塞与国军展开激战,几度猛攻,都没能拿下石牌,决定撤退。最后一次是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时,日军第一师团曾接近潼关对面的风陵渡,胡宗南兵出关中,在灵宝与日军激战,截退日军。

为了攻进重庆,日军曾多次制定“西安作战”及“四川作战”, 发布作战准备令,认真准备和规画,还做了演习。计画的内容虽有变化,但不外乎两条路径:首先是从山西西部过黄河,控制西安,然后南下占领重庆;其次是从宜昌沿长江三峡西进,攻占重庆。

日本打到武汉就僵持了好几年,一直到1944年才有“一号作战”,把后方军队都调过来。日本参谋本部一直跟日军前线说,“不要再往前推进。”但前方作战的日军已杀红了眼,前线将领向天皇保证“3个月可以攻下来”,结果事与愿违,脸拉不下来。到1941年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向天皇说,日本的石油库存只剩下2年而已。

日军在抗战前期信心满满,采取“速战速决”战略,不把战线拉得太长,所以没有攻占重庆的计划。

武汉会战后,日军资源更加吃紧,对华战略调整为“政略”、“战略”并进,实际上是以“政略”为主,手段包括诱降、和议、扶植亲日政权等等;战略方面则进入中日两军相持的阶段。在地形上,四川周围都是崇山峻岭,攻入四川太困难;而且,日军大部队向西作战,后面庞大的占领区必出问题,所以日军也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重庆。

日本陆军高层将领不甘被拖在中国战场,草率制定“五号计画”,但两个因素难以实施:

一是中国军队把四川守得固若金汤,胡宗南在关中、陈诚在三峡两处,严密防守日军入川必经之地,致使日军不敢轻易进犯。

二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连失利,根本没有发动“五号作战”的条件,最后落得无疾而终。

可以这么说,抗战期间,日军始终未能攻入重庆,也没有进攻西安,不是不想,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