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泰: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精神的分类

字数:410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14 16:01:15 更新时间:2022-07-17 09:01:01

楼主:牟向东  时间:2022-07-14 08:01:15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社会战乱纷争,诸子百家各种知识,各显其能,争地盘、争霸权、夺财富,“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到西汉,才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支柱,不仅指明了智人从野蛮原始走向文明的精神进化之路,还指出了美好生存状况的精神条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文化来自人的理性思维,是人的本能之欲,理性化之后形成的。恶之欲的理性在物在利,善之欲的理性在生在爱。物、利的理性目的,是掠夺外在的东西,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考虑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爱的理性目的,是用自己的能力去爱护别人,呵护别的生命,需要考虑生存关系。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理性化的过程,是善之欲和恶之欲的意念萌动生发出来的理性产品,内涵了恶之欲或善之欲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善恶本性,作用于外,有很大区别。恶获取物质利益,对抗外来伤害,维护自身生存;善关爱弱小,谦让和谐,以利种群的生生不息。无论善恶,原始生存时代,有同等的价值——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的认识,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困难的系统工程,立场不同、视角不同、逻辑根据不同、观念意识不同,不仅有不同的分类,而且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各有理论。因此,正确认识文化,不能陷在文化之中,要走到文化之外,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以生存关系之和为标准,用活生生的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来分析,用生存远景来展望,获得的认识才对人有好处,对可持续发展有好处。


以人为本,生存关系之和为标准,文化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在物质在利益,保障人的生存需要;一类在精神在道德,洗涤原始智人遗传下来的野性,为生存关系之和创造精神条件。


物质利益是实用性文化的目的所在,恶之欲为原动力。物质利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物质利益带来的好处的引诱下,恶之欲从实用性文化升华为文化精神,实用性文化的发展和运用就有了物质精神的统一性。


物质精神在物在利,科学争物,商业夺利,文艺复兴之后,科学与商业文化飞速发展,获取物质利益的文化力量快速增长,文化智人的竞争意识日渐浓重,文化生存走上了唯物唯利、为我唯争之道。唯物唯利、为我唯争,文化不“理财正辞、禁民为非”,反而刺激野性,滋生贪婪,鼓励奢侈,文化生存离文明越来越远。


现存的世界文化极其丰富,有多种的分类方法。钱穆先生本着“自然环境之不同,尤要的如气候物产等之相异,而影响及其生活方式。再由其原始的生活方式之不同,影响到此后种种文化精神之大趋向”的观点,从源头上把世界文化分为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三大类型。而文化之内,包含了经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七个要素。季羡林先生根据文化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影响较大,基础统一而稳固等,将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文化: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简明东方文学史》)。也有人根据历史形态,划分为8大文化体系,等等。


实用性文化从属于文化精神,不是文化分类的根据。文化精神是实用性文化的掌控者,或利于社会财富,或利于精神道德,或和于生存关系,是文化生存状况的决定者,因此文化分类应当以文化精神为根据。


根据文化精神,文化可分为三类:宗教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宗教文化是人们敬畏自然发展出来的文化,文化支柱是上帝、是神、是先知,作用于人的精神。西方文化是人们为了获取物质利益,在实用性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发展社会财富,改善物质生活,其文化精神唯物唯利、为我唯争,有争夺、扩张、侵略等野性特征。中国文化尊重自然、尊重活生生的人,思考人的生存关系,“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讲求人自身的精神进化,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塑造人性,建设文明。


西方文化,实用性文化为主为先,文化精神唯物唯利、为我唯争,讲实效,讲竞争,讲力量;中国文化,实用性文化为次为从,文化精神在仁义、在慈悲、在无为不争。宗教文化有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东正教等分别。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文化,是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发展出来的,以科学与商业文化等实用性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不同于文艺复兴之前,宗教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佛、道有宗教色彩,但不同于宗教。宗教“仅信有一上帝,而绝不自信。惟待‘得救’,决不能‘自救’。”钱穆·文化学大义·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69页。宗教文化的特征,有精神崇拜的偶像,敬畏、信仰、服从,也就是人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外在的偶像身上,要求人们的精神向外寻求依托,而且偶像是神圣的,只能信,不容置疑、不容侵犯。中国的佛、道就不一样了。


寺庙有如来、观音等,在一般人心中,能救人脱离苦海,许愿求升官发财;道观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可以助人成仙,以求长命百岁。文化层面,佛、道不帮助人们实现物质欲望,而是帮助人们进化精神,修养道德,佛、道的文化精神,实质不是“信”的问题,而是“修”的问题,反向人自己的内心,寻求人性之善的精神升华。佛、道文化,实质是进化人的精神的文化,佛求于内在去五毒(贪嗔痴慢疑)、慈悲为怀等,,道求于内希望人们不争不抢、天真质朴等,与求于外、寄托神、由神主的宗教文化大有区别。


认识文化,与认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密切相关,出发点错了,结论不可能正确。那么,正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哪里?是自然、生命、生存,还是物质、利益、享乐?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是生存关系还是社会财富?

我们是人,我们在地球上生存,我们和宇宙日月、山川湖海、社会人事等等,都有生存联系。文化的认识,要站在人的生命立场上,尊重自然客观,尊重活生生的人,以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为根据,生存关系为内容,才能获得正确的文化认识。


不以人为本,没有生存关系的考量,可以获得物的认识、利的认识,可以有心计谋略、有投机功利的经验,但不会拥有人文,不会获得有利于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精神。科学在物,商业在利,没有道德,没有自然客观的生命,也没有人,在中国文化不过是实用性文化,受文化精神的掌控。当然,站在西方文化立场上,物质就是真理,利益就能先进,科学与商业文化就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路线。


我们是地球上的生命,我们希望生生不息地活下去,文化不以人为本,唯物唯利、为我唯争,对人没有好处。生存需要是多维联系的需要,物质利益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寒热温凉自然生存环境,人事往来情感交流的社会生存环境,都比物质利益重要得多。为了物质利益,破坏了自然关系之和,紧张了社会关系,文化智人就会生存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很难活得好、活得久。正确的文化,是生存关系之和的文化,是维护绝大多数人良好生存状况的文化,是维护活生生的人的生存环境、生存远景的文化。


中国文化辨物我,辨人禽,辨义利,思考生之本,将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存关系,浓缩成阴爻(- -)、阳爻(——)两个符号,发明八卦,创造《易经》,奠定了以生存关系之和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在中国文化,和,是最佳生存关系的概括;仁,是人性之善的理性精神;义,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路线;自食其力,安居乐业、不争不抢,是美好的生存状况,与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西方文化精神截然不同。


因为科学,中国人重物质,因为商业文化,中国人重利益,推崇心机谋略,培养商业智慧,走上了物质聪明、利益聪明的文化之路,中国文化边缘化,中医理论科学化,人文精神日渐式微。回顾文化生存,特别是文艺复兴后的文化生存状况,没有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危险的文化,没有人文修养、没有生命理性的科学家是危险的,没有仁义道德、谦让助人的经济学家是可怕的。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武器,破坏自然环境的污染物质,金融、经济危机,坑蒙拐骗的市场营销,有哪一样与科学家、经济学家的发明创造无关?


文化生存需要科学家,需要经济学家,但科学家、经济学家首先要有人性,有仁爱,能够用人文理性主导自己的发明创造和实践运用。文化的物质意义比生存关系重要吗?不!没有文化之前,生存需要的物质一直在地球上存在,数十亿年的生命走过来了,三百万的智人也走过来了。物质的科学真理,不是指导生存的文化真理,自然生存关系才是生命之根,社会生存关系才是生存之本。自然生存关系和,生存需要的物质就不成问题;社会生存关系之和,文化智人的生存就不成问题。在文化生存时代,人性、仁爱远比物质利益重要。


在科学与商业文化主导下的文化生存,文化智人陷入了科学迷信的陷阱中,沉溺于物质享乐,热衷于超前消费,制造出了形形色色、铺天盖地的垃圾。自然生存关系失和了,水源日渐枯涸,生存需要的自然物质——空气、食物被严重污染,生存需要的动态平衡的寒热气候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地球许多生物活不下去了,文化智人生存艰难了。因为市场竞争,社会生存关系也日渐紧张,弱势群体的生存日益困难,世界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


有人要问,难道科学与商业文化就会危害生存吗,物质进步日新月异,社会财富不断增长,难道这不文明、不先进吗?会不会危害生存,有没有文明的意义,是不是先进,要用人文精神来分析,不能用野兽、原始智人那样的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理性来下结论。西方文化唯物唯利、为我唯争,其实就是原始野性在文化之中的翻版,用这样的文化观念来评判科学与商业文化,得到的是原始野蛮无知、没有生命智慧的文化结论。


所有文化都肇端于实用性文化,都包含了许许多多实用性文化,宗教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都有科学、医学、艺术、文学、政治、军事,都有市场交易,不同的是,主导实用性文化的文化精神,实用性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主导实用性文化的文化精神不同,科学与商业文化就产生不同的价值,实用性文化在文化体系内的地位不同,受到制约的情况不同,或没有制约任意发展,或以人为本,适可而止。


在宗教文化、中国文化,科学与商业文化等实用性文化是从属性的文化,受宗教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制约。西方文化,科学与商业文化等实用性文化是主导性文化,没有制约,任意发展。科学与商业文化等实用性文化是力量型文化,是扩张掠夺性文化,有了西方文化精神的土壤,疯狂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生存危机,才有了斯蒂芬·霍金的生存警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