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吗

字数:1613访问原帖 评论数:1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07-13 00:29:00 更新时间:2022-08-01 01:23:32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3-07-12 16:29:00
杞人忧天
扬之水先生有儿子小航,《<读书>十年》中屡有言及。其一九八七年末有一则“小航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是有一天你老死了怎么办?说完便声泪俱下。今日临睡前,又复如是。我说你愿意我老得不能动了可还是不死吗?他一边哭一边说,那你就不老,也不死,永远像现在这样。”多可爱的小航!次年五月,又一则称“晚间与小航对坐读书。忽然想到,十年之后,四十四岁的我与十八岁的小航,还能够对话吗?谈什么?谈人生,谈学问,抑或疏离而无言?恐怕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这母子二人倒真会杞人忧天的。小孩子只七岁,对母亲依恋过甚,故有此过分的忧虑或可理解而且使人觉得可爱)。有这样可爱的儿子,为什么妈妈会忽然有这样的担心 ?
扬之水先生《<读书>十年》中写到过她刚到《读书》时听领导老沈讲的家事中的父女关系:“唯有一个放心不下的,是小女儿沈双。父女二人倒是脾气秉性十分投合,老沈也曾在女儿心里占过一个中心的位置。单曾几何时,这个地位已经濒临危机了。那是沈双从美国回来以后,逢到晚间,老沈再欲与爱女作长谈,听到的却是恭敬的婉拒了:爸爸,你早点睡觉吧!”沈先生的事或者启发了扬先生的杞忧吧。沈先生女儿从美国归来,欧美文化里的父子家庭关系本来就与中国伦理不尽相同,甚至南辕北辙。扬先生家小航,十八岁大概刚要考大学,不见得就会西化到扬先生担心的那样。或许值得担心的不在于此,而在青少年常会有的一种逆反心理。
中国古代就有“父子不责善”的传统,认为弄的不好会伤感情。所以家教也贵在身教示范。孔夫子对儿子孔鲤,也只有在他趋而过庭时,略微讲几句,就留下了“庭训”这个专门名词。多说了恐怕无益,还可能就是后来“疏离而无言”的原因之一。扬先生考虑的或者是这个吧。
但是现在不是孔夫子那时候了。父母对子女的前途的焦虑程度空前提高,“责善”之高度和严酷也是远胜前贤,从小孩七岁八岁到十七十八,家长们往往是步步为营,一着不放的。扬之水先生一九八八时候的“杞人之忧”,现在看来或许真是可忧。小孩和家长的关系,会因这样紧张的压力而变形,而畸形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有一个成语故事叫“揠苗助长”。这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心,但是揠苗助长的事,是一定不能做的。小学生中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压力是很大的。“教不严,师之惰”,现在的老师一般是不惰的。做父母的,我看可以不必帮老师再去加压,甚至应当起一些缓冲、减压的 作用。这句话说在这里,或许会被认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把孩子的前途放在心上。但是还是想这样讲,并希望家长们能听进去一点。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3-07-18 20:48:22
一个母亲的杞人忧天 这个三年前的帖子值得再读,也值得继续写。比我这个帖子实际多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3-08-01 05:52:53
古人说过,儿子女儿婚嫁事毕,做父亲的就可以出去游山玩水了(大意如此,张潮《幽梦影》)。如果婚嫁的事在三十岁左右,父亲也不过六十、七十岁。此时在不自己想开一点,更待何时。

儿子还没有成年,倒成了犯罪嫌疑人,这父母也该想开点,该唱歌还是去唱,请一个好点的律师,法律的事就委托这律师。父母撺在里面对儿子对自己都不好。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3-08-07 13:10:46
此时在不自己想开一点

此时再不自己想开一点 错一字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23 16:22:04
一个母亲的杞人忧天 这个三年前的帖子值得再读,也值得继续写。比我这个帖子实际多了。
黑名单 | 举报 | 7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真希望快乐Lv 9 时间:2013-07-19 17:02:31
问好毕先生。
我深深感觉到,做父母很难,有操不完的心。

两条回复,多年前的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25 10:20:04
谢谢罗之客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28 16:55:06
古人说过,儿子女儿婚嫁事毕,做父亲的就可以出去游山玩水了(大意如此,张潮《幽梦影》)。如果婚嫁的事在三十岁左右,父亲也不过六十、七十岁。此时在不自己想开一点,更待何时。

儿子还没有成年,倒成了犯罪嫌疑人,这父母也该想开点,该唱歌还是去唱,请一个好点的律师,法律的事就委托这律师。父母撺在里面对儿子对自己都不好。


这九楼回复说的是一位歌唱家儿子犯罪的事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30 05:56:15
以前小娃娃几岁就可以自己串门上街玩,有的小娃娃,穿件小花布背心短裤自己能去亲戚家混饭。天黑了家长上村大喇叭里喊喊,“谁谁!恁娘叫……

现在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一般要家长每天接送,父母没有空就要靠奶奶姥姥辈辛苦了。也有从小就让住校读书的了。

这也习以为常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