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有感

字数:2255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21 21:52:08 更新时间:2022-07-25 06:09:27

楼主:郑天的文艺苦旅1  时间:2022-07-21 13:52:08
笑傲江湖有感;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泰斗,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一些亦正亦邪,一些虽正却邪,一些虽邪却正,一些光明磊落,豪气干云,一些则是阴险狡诈,沽名钓誉。在《笑傲江湖》这本书里有个衡山派人物刘正风,他与日月神教的长老曲洋在音律上一见如故,结为知己,日月神教被所谓的名门正派视为魔教,刘正风和魔教长老结交,这便引起了各派的不满。刘正风不想再卷入江湖的是是非非,决定退出江湖,专心的研究音律,他觉得和曲洋合奏《笑傲江湖》才是人生的乐事,他厌恶打打杀杀,决心金盆洗手。但是,以左冷禅为首的恶势力对此极为不满,不惜轮番派出武力干涉,杀人放火,尽管刘正风反复解释自己酷爱音律,曲洋不是邪恶之人,彼此交往都是琴萧切磋,从不谈及武功。可嵩山派一伙人以刘正风的家人相要挟,勒令刘正风和曲洋断绝关系,划清界限,并限期一个月之内杀死曲洋。刘正风此刻也已经视死如归,铁石心肠,即使目睹家人逐一的被杀,他也不愿做出出卖朋友,违背道义的事。嵩山派在现场大开杀戒,各派都一副冷漠和麻木的在一旁站着,看着,刘正风有个儿子怕死求饶的时候,嵩山派立即要他揭发父亲勾结魔教的恶行,当众羞辱刘正风。面对嵩山派的咄咄逼人,刘正风也不想继续被侮辱,便准备好了自我了断,这时曲洋及时出现阻止了他。
书中的名门正派无不是信奉正邪不两立的真理,觉得魔教的人就是该杀,魔教的人都不是善人,毕竟双方也互相厮杀了百多年,许多门派的弟子,或亲戚朋友也惨死在魔教之手。衡山派本来就有音律方面的天赋传承,习惯了你死我活,打打杀杀的大多数门派才不理会音律的雅兴,无论是谁,只要是正派中人,就必须和魔教划清界限,对它们不能有一点同情心,只能杀无赦。谁如果和魔教有私交,或是对它们有什么恻隐之心,或帮它们说话,这便是大家的敌人,是内部的叛徒,是大家的威胁,大家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其清理门户,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再恐怖和再血腥的手段也是不在话下。或许读者会觉得刘正风太刚愎自用,太一意孤行,为什么不暂时卑躬屈膝,假意口若悬河,对魔教一番谴责,先救下家人,保存自己的势力。嵩山派既然有备而来,左冷禅也必然知道刘正风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先用刘正风家人要挟他,实在不行便当着各派的面杀一儆百,这样既可以加深大家的团结,又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后随便发号施令,各派也不敢有异议。那门派之间便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对魔教口诛笔伐的声音,各派也只能效法左冷禅的所作所为,被迫把他当成了偶像,洋洋得意的左冷禅便觉得自己是江湖的救世主。
金庸的《笑傲江湖》道出了人性的卑劣和无耻,他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对现实人情世故的复制,或是一针见血的揭露,在现实中有很多沽名钓誉的人,披着某种外衣或幌子,干的都是缺德事。这也是一股潮流,只要是得罪自己的人,或是自己看不惯的人,其他人都不能把他当成朋友,不能接近他,不能同情他,不能和他做朋友,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多数人都是凡人,凡人就喜欢斤斤计较,小时候在农村这样的事层出不穷,如某家看不惯某家,便会没完没了的说三道四,恨不得所有人都和自己站一块,去和那一家人过不去。恶也是一种病,这种病无药可治,只要感染了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恶的诅咒,会丧心病狂,会歇斯底里,会无法自拔。一些恶是遗传,一些恶则是传染,恶没有极限,随便发挥,也没有边界,随便疯狂。恶也很难躲避,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只要是普通人就有私欲和私心,普通人不能克制自己,也缺乏自律,容易迷失本性,误入歧途,于是恶就像病毒那样人传人。真相是大多数人都是被传染,比如一家公司,老板看什么工人不顺眼了,便会发牢骚,会找大家抱怨,大家又摄于他是老板,所以不敢拒绝他的声音,只能奉陪到底,跟着老板去谴责那个工人,不知不觉中就做了帮凶。很多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是老板的错还是那个工人的错,很多人又很迷信,觉得老板怎么会犯错,错的肯定都是工人,也不愿关心那个工人是不是真的有委屈,大家的冷漠反而助长了老板的恶,老板的行为就是把自己的恶强制传染给了大家。
这么统一想法,统一舆论在历史上也是层出不穷,像汉武帝就有几分左冷禅的性子,他穷兵黩武,连连征战,大臣只能附和,不能反对,哪怕是一点想法都不能,司马迁就是因为替李陵辩解,结果被处以宫刑。东汉末年有个才女蔡文姬,他的父亲蔡邕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臣,文学,书画,音律他都懂,后来因为感叹董卓的死,立即被王允报复,死于狱中,蔡文姬也流落民间,被俘卖到了匈奴。唐朝有个诗人叫李商隐,不幸被牵扯进了牛李党争的漩涡,令狐楚是他的恩师,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和李德裕交好,便被视为李党,李商隐也因此被误解和报复。北宋的党争也很激烈,元祐党人多少还留有余地,到了乱臣贼子大权在握,不仅要挖司马光的墓对其鞭尸,还特意罗列一批人作为打击的典型,这手段一直贯穿贯彻到徽宗朝。蔡京把正人君子驱逐干净,一些人根本不是党人,而是出于对党人的同情,或看不惯奸臣的所为便都被划入了党人,结果靖康之耻,朝中敢于牺牲的大臣仅有李若水一人。明朝朱棣为了让自己能名正言顺,只能寄托方孝孺,可方孝孺又忠于建文帝,恼羞成怒的朱棣便诛其十族,本来诛九族已是极限,朱棣又加上了一族,无非是杀鸡儆猴。清朝是这种的集大成者,它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的范围,把斗争扩张到普天之下,不仅大臣被迫参与,民间也是如火如荼。前苏联也是这种的集大成者,由上而下都是一致,大家都忙着和当事人划清界限,或是积极参与批判,那些被列为敌人的人不是被送精神病院里折磨,就是关在劳改营里,反正都是生死未卜,生不如死。
楼主:郑天的文艺苦旅1  时间:2022-07-21 21:52:28
你们有什么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