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生活在别处的表象摹写

字数:1809访问原帖 评论数: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30 17:52:14 更新时间:2022-07-31 16:47:00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7-30 09:52:14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田园生活的诗意写照

这首《渭川田家》被认为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第一联“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是从《诗经·君子于役》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一句变化而来,首先点出时间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为什么要写这个时间的田园乡村呢?王维是一个回归意识特别强烈的诗人,这个时间点方能展现出归家的场景,而在古人眼中,夕阳西下本身也被看作运行了一天的太阳之憩息。“斜光”又作“斜阳”,我觉得“斜光”优于“斜阳”,因为夕阳余光映照墟落,就仿佛油画,摄影或电影镜头中打的一束光,给人和物镀上一层橘红色,将他们笼罩在美妙的光与影中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诗人遥瞩牛羊逐渐没入深巷,而小巷旁边正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等候牧童的归来。此时,从村子外面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鸣叫声,这也是因为麦苗已经长得高到足以给它们予掩护了;屋子周围桑树上的叶子也越来越稀少了,想来蚕宝宝也该结茧了吧。

在返回村子的田间小路上,有三三两两扛着锄头的农夫正站在那里亲切地交流着,似乎在预测着小麦的收成。

这是多么美丽,诗意,淳朴,温馨的田园生活场景啊!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美好。对处身官场权力斗争和名利争夺场域中的诗人来讲,这一切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于是诗人感慨:真是羡慕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啊!连我都禁不住要惆怅地吟唱“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样的归隐之歌了。

回避生存真相的苍白美学

以王摩诘之绝顶才华,无论写什么题材,其美学水准肯定都远在一般诗人之上。然而这幅被生活在别处的王维诗意化了之田园场景具有生存论的真实性吗?如果田园生活那么美好,诗人们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官归隐,拿起锄头做农民了。又怎么会总是停留在羡慕,惆怅却不行动的状态呢!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七岁就开始参与收割稻谷的劳动,对我来说,田园生活从来没有任何诗意可言,而只有贫穷饥饿和日晒雨淋的艰辛劳作记忆,在我上中学之后,想的就是如何通过读书考中专大学离开农村。

所以如果仔细揣摩,你会发现王维和农民及田园生活都是极其隔膜的。他只是一个矜持的旁观者,与农夫们从来不交一言,也从未走进农民们的真实生存感受。不过正像王维身处官场却几乎从不直接书写他对官场黑暗和勾心斗角的感受一样,他的田园诗也不过是肤浅地描写了表象。农民生活的贫穷,劳作的艰辛,官府的欺压和税役盘剥,农村生活的凡庸和无意义感都被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他不愿意面对这些真实却沉重,痛苦而缺乏诗意和美学意义的生存真相。与李白杜甫相比,他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他的诗歌写作和禅修都有一个核心目的,不是正视而是要回避政治和生活的黑暗和残酷,不是直面心灵的冲突而是要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所以王维从来是分裂的,这种分裂和对真相的回避也是王维虽然天分极高却无法如李白杜甫一样伟大的根本原因,他们之间的差距跟才华无关,而跟心灵高度有关。

这种对生存论意义上真相的回避使得王维的田园诗虽然唯美,却肤浅苍白而缺乏力量。与王维相比,孟浩然虽然也没有化身农民,至少走进了田家与友人把酒话桑麻,因此作为田园诗人的孟浩然要比王维高一筹,虽然作为山水诗人的他要比王维逊色。

只有一个陶渊明

如果纵览中国的田园诗歌史和田园诗人,我们会发现,如陶渊明那般为了捍卫精神的本真和自由而不畏农民生活的贫穷,毅然决然地作为一个农民归隐田园的士人是极其罕见的,他亲自下田种地,用艰辛的劳作来担负起自己的物质生存,从而构建起生命与田园大地的生存论关联,并捍卫了自身的统一和完整性,从而才能真正如荷尔德林所说:“劬劳辛苦,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王维和范成大辈永远比不上陶渊明的地方。

王维之虽讨厌奉迎应酬和勾心斗角,厌恶官员存在的非本真态却仍留恋官场,如果说早年尚有政治理想,还有作为长子需要承担家业重振之重任等因素的话,那么晚年王维对官场的留恋主要就是对优厚俸禄的贪恋了。王维喜欢过艺术化的诗意生活,然而精致生活是需要雄厚物质基础的。可以想象,辋川别业绝不会如杜甫的草堂一般寒酸。何况,对四体不勤,身体孱弱的王维来讲,体力劳作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7-30 11:03:52
@D落 2022-07-30 10:51:27
楼主能在《 辋川闲居》与《渭川田家》之间穿越自如,难度似乎不比托马斯回旋小 (*^▽^*)
-----------------------------
为什么呢?阁下似可多想一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