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心有灵犀一点通

字数:224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05 15:54:33 更新时间:2022-08-07 07:58:59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8-05 07:54:33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何妨皆作爱情诗

无题七律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具个人特色,最有美学魅力的部分。然而对这些诗歌历来有艳情和寄托两种读法。寄托之说既源于屈原开启的借男女之情以喻君臣关系的传统,也因为李商隐确实介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所以说无题爱情诗中有政治寄托也不是全无根据。

于是就可能有三种情况,有的是政治寄托,有的是写爱情,有的兼写政治和爱情。然而具体到每一首诗,我们又很难作出区分。

李商隐这类诗的一大特点就是表达方式隐晦朦胧。就爱情诗而言,关系中的女性要么是女冠,要么是他人之姬妾,因涉及伦理禁忌和现实人际关碍而不能明言。如果涉及政治斗争和个人怨怼,更是生死攸关,不能直说。故不得不出之以朦胧隐晦之辞。

诗题之功用本是交待诗歌写作的缘起和主旨,然犯禁爱情和政治怨怼皆为禁忌,故不得不以无题名之。此等做法也增加了诗歌意义的含混性和解读的开放性。

在传统时代,颇有人因这些艳情诗而斥责李商隐狎邪无行,再加以他在牛李党争站队中未能忠于牛党,又予人缺乏政治忠诚性的印象,于是当时就有人就认为他“人品不端。”后来一些李商隐注家和粉丝或许也有为李商隐开脱的心理,政治寄托之说至少可以使李商隐摆脱轻薄浮浪之无行文人形象。

其实就读者之审美欣赏而言,李商隐本意如何并不重要。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是文本本身。既然他的文本呈现为爱情诗的形式,那么除非有较为确切的文本依据,我一概把这些无题诗作为爱情诗来阅读。

在古代士人的心目中,好像治国平天下的大志才是值得用诗歌去言说表达的,男女之情则似乎有些不登大雅之堂,从而只能借代言体和乐府民歌的形式,词体兴起之后又借词的形式来表达。如果在诗歌中专注于表达男女之情,则说明这个人不仅胸无大志,还对伦理无所顾忌而沉迷于情欲,如此则其人即无足观。王安石就曾指责过李白诗中十九皆写醇酒妇人,因而颇不值其人品。

然自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的今人之眼观之,所谓治国平天下乃至君臣之遇合,官员之贬谪云云又与我何干!以变化了的美学眼光观之,政治和社会之关切并非文学之本体属性,文学包括诗歌尤其应该关注和表达最普遍之人性和最深邃之个体精神,从而爱与死才是文学之根本母题。因此,李商隐无题诗之最大价值和魅力不在于它有政治寄托,反而在于它唯美深情地表达了对心灵化爱情之向往,执著,深情和不悔。也正是这种美丽,深情和执著乃至失落惆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我读李商隐的爱情诗一点都没有轻薄狎邪之感,反而深为其强烈的情感和心灵性所打动。其实,轻薄狎邪之评价用在杜牧身上更为合适。然而吊诡的是,在传统社会,文人出入青楼买欢又恰恰是被伦理所许可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具体到这首诗而言,亦只须当做爱情诗阅读即可。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就是那么奇妙,这一联本来是交待宴会和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却又透露出了对爱情发生场景之强烈记忆和美化。浪漫爱情一旦发生,就会使人处于心醉神迷之销魂状态,它把人们从日常平庸状态中拯救出来而获得了一种强烈的存在感,于是恋爱之人会于事后对情事发生之外在场景到情感细节都反复回味,念念不忘,并在回味中加以美化。

昨夜之重复透露了一种刻骨铭心,深情回味和无法忘怀之感,昨夜星辰和昨夜的风未必就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当附加了销魂的情感记忆之后,就变得独特和美丽了。然而既是昨夜星辰,则难免又有一丝丝往事如烟,此情难再之淡淡惆怅。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情人之间无法超越现实人情和社会伦理的阻隔而自由公开地比翼双飞,但心灵的相通却可以超越一切障碍。

“心有灵犀一点通。”非常精彩地表达了爱情发生的微妙之处。人们热爱美女帅哥,然而美和帅并不见得导致爱情发生。对我而言,爱情的发生需要精神交流作为前提,但是也许你跟不少异性都可以进行精神交流,然而此时爱情也未必会发生。爱情到底因何而起,什么时候发生,确实颇为神秘。于某一个特别的时间地点,你遇到某个人,在眼神相遇的刹那,你对自己说,就是这个人了。有没有某种特别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正因为义山乃真情和深情之人,它才能一语道破爱情之本质。

有人说“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如此,则此恋爱对象乃是王茂元之女,就是后来李商隐的妻子了。如果这样,他们算是先恋爱,后结婚,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李商隐曾有“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一联诗,或是自道其与妻子之情事。据《世说新语》载:晋尚书令贾充赏识美少年韩寿,委任他为幕僚,结果他的女儿于帘后窥视,爱上韩寿,二人私通,被贾充察觉,于是干脆将女儿嫁给他了。

而冯浩则说:“定属艳情,因窥见后房姬妾而作。”纪晓岚断言:“是狭邪之作,了无可取。”其实究竟是谁,诗里既未交待,我们就用不着瞎猜了。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既然心有灵犀,而饮酒微醺之后,更是理性松弛,情思荡漾。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之际,难免肢体碰触,眼神交流。此情他人或者不知,则二人更有一种共享秘密之默契和快感。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觥筹交错之间,沉迷情欲之时,忽闻五鼓报时之声,则不觉时间之流逝,良夜转瞬即过,虽恋恋不舍,然人在官场,如转蓬般身不由己,不得不走马兰台也。

诗人惆怅中对销魂场景之回味,沉淀而为此诗,于是瞬间场景遂由诗语定格而为永恒,此乃文字之魅力,诗歌之魅力,好诗之魅力,尤其李义山无题爱情诗之魅力也。
如作政治寄托诗解,则不啻焚琴煮鹤,味同爵蜡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