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字数:1813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02 18:55:39 更新时间:2022-08-06 07:19:28

楼主:下里巴大人  时间:2022-08-02 10:55:39
最近看了司马南先生《改变工人阶级主体地位永远的痛》的视频,内容是在当年的吉林省委书记王珉所主持下,通化钢铁公司被私企建龙集团,以18个亿收购的事件,当时通钢实际资产高达将近250个亿!而且控股66%。由此引出了一个话题:国有资产流失!
这个事件我好像还有些印象,因为当初我买断后失业,在邮局下属的报刊零售公司的报亭惨淡经营,苟延残喘,艰难度日。但是以哲学的观点来看,有一弊就有一利,正好可以接触到各种刊物,我可以徜徉于我所喜爱的文字当中,不敢说是博览,但对于我这个初中水平的人来说,浏览杂志确实是难得的机会。这个事件就是在当年的《中国新闻周刊》上看到的,至今还记得那期的封面是一个安全帽。在当年关停并转,减员增效的大气候下,下岗成了大势所趋。东北是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我不知道通钢是不是当年全国156个重大项目,但是当年除了国家的巨额投入,工人阶级以极大的热忱和心血,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去了!记得老一辈的劳模中有一位著名的孟泰,以厂为家,就是捡到一颗螺丝钉也要擦干净,收起来,以备工作中再用,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堆砌起了祖国的崛起!而今,近250亿的资产被18亿轻松控股66%!这是流失?这是赤裸裸的侵吞掠夺!司马南先生引用了彭德怀元帅的一句名言:崽卖爷田心不疼!由此联想到我的买断、失业经历,当时规定:买断职工按每年补偿一个月工资840为记算,我是29年的工龄,而实际给到手里却是每月480!给我们的解释是:480视同840。除了无奈还能有什么呢?!我以为既然现在提出了国有资产流失这个概念,就应该仔细地查一查,国有资产到底流到哪里去了,就应该找回来。那个王珉已经进去了,可是国有资产呢?痛定思痛,发人深省。
无独有偶,前几天又看到一则视频,几个专家在一起讨论菜农卖菜的环节,还请了一个菜农到场。几个专家侃侃而谈,就是要论证一下有关中间环节的必要性。轮到菜农说话,说中间环节加了不少价,菜农只能交给他们,自己却没有自销权,几个专家赶紧截住话题,大谈中间环节的必要性,呵呵,几个从来没种过菜、没卖过菜的人,异想天开、一厢情愿的大谈收购的好处:你的菜可以一交了事,何乐而不为?这些甚至平时很少买菜,或者说早已步入富起来的行列,所以可以滔滔不绝地夸夸其谈。换个话题,现在的药价、房价居高不下,过去0.15元的滴鼻净竟然有敢卖到4元!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在下愚钝,百思不得其解。
楼主:下里巴大人  时间:2022-08-05 20:53:55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许多叹为观止的灿烂文化,以至于精彩的文学作品被冠以《古文观止》。但是也不乏有些狗尾续貂的遗憾,前几年有汉墓出土的竹简,据说其中就有与《史记》中记载有悖的东西。虽然历史上有史官以死抗争的故事,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记录下一段真实的东西,实属难能可贵。特别喜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她像一幅恢弘的宋代剪影,每次在网上浏览,都是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我有些痴呆,于是也在网上买了一幅,到手一看,半点神韵也没有!我就不明白了,这样灿烂的画卷竟被糟蹋成这样!印刷版的东西,乱真是不可能的,可偏偏要玷污她,真是杀无赦的罪过!不管怎么说,画中的繁华景像是挥之不去、似曾相识的,大宋时期的盛景略见一斑!前文中司马南先生所述有关通钢事件及其内幕,实际上就是记录了一段史实,让后人知道这段历史是什么样的。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的朋友,跟我说咱们也算是半个老乡了,我有些诧异,刚刚认识不久,她怎么能和我是半个老乡?原来,她实习时是在杨柳青。我问具体在什么位置,答:张家窝。我笑了,说那 地方离周李庄不远,有个大洋蜡你有印象吗?她说什么大洋蜡啊?我解释道,就是周李庄有个炼油厂,有一根朝天的大管子,常年燃烧着,当地人都叫它大洋蜡。她恍然大悟,赶紧说,对对,我们就在那里!我说张家窝那地方是某某名人的老家,她一脸茫然,摇头说,没听过这个人。这次轮到我惊讶了,这么有名的人竟然没听过?!仔细一想也难怪,毕竟我已老矣,只能饭缶了!因此,把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评说,应该是每个曾经在这个世上走过的人的一种责任。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道听途说。看过一段很正式的纪录片,讲述甘肃酒泉的来历,是因为当地有一眼泉,因水似酒而得名。就此我却不能苟同,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汉冠军侯霍去病将军,大败匈奴后,武帝特赐美酒,以示褒奖,霍去病将军不忍自己独享,命人将美酒倒入泉中,与将士们共饮,何其壮哉!因此得名酒泉!这样的历史也有人敢曲解?
我对买断下岗这个词一直有些异议,我理解:买相对于卖,就是交易,是交易就应该公平,否则何谈交易?断是终了,从此再无延续;下对上,岗即岗位,既然有下则必然有上一说,可是,有谁下了之后又再上了呢?既然是一脚踢了,为什么不直接叫失业呢,何必犹抱琵琶半遮面!具体到底有多少人享受这种待遇,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知道管理人员不在其列,甚至有好爹的人们。街道通知我去应聘,工作是看门,真是大喜过望!馅饼终于砸中我了!到了那个厂子,是家私企。看门的问明来意,脸色有些不自然,说你要是有好的地方最好还是别来,我们现在是两个人轮班,每人上24歇24 。我说,嗷!果然差一个啊!那人苦着脸说:一个月1800块,我们俩分每个人900块,你要是再来了就是三个人分1800了!我心里顿时凉半截儿!报上不是说最低工资2000块吗?怎么这地方1800就能顾若干人呢?!再者说《劳动法》中明确的规定8小时工作制,他们俩根本没有休息一说,再加上了我,那就是《三国演义》车轮战啦!我说:哦,看大门也不累,就是个耗点儿呗。他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不行!5样活呢!看门、做卫生、熥饭、划考勤、喂狗!我心里嘀咕:这特么不成了三条石了吗!吃惊之余我倒来了兴趣,既然来了,就索性弄个明白,回去也好向街道好心的同志如实汇报,因为人家说每个下岗人员给三次机会,我真不想白白地浪费这难得的机会!看门的兄弟误解我了,有些不耐烦,说就这活你还打算干啊?完了,这回仨人干就剩600了!我真佩服我自己的幽默感,逗他说具体的活儿你仔细给我说说吧。这兄弟嗨了一声,领着我开始转:看门不用说了,指着传达室墙上一块木板说,看见上面的小木牌没有?凡是来上班的人每天都得翻牌子,没翻的就记在考勤本儿上。我说这些人都不认识,别人给翻了我也不知道啊!他有些得意,说没事儿,有几天就熟了。又领着我去了伙房,实际就在锅炉房里,里面有个小茶炉,旁边是个灶台,一大摞二人抬的大笼屉。我问他,这大笼屉一个人怎么抬啊?他乐了,说随便找个人谁都能帮忙。其实我心里明白,实际上这活儿无所谓,谁想熥饭都会自己放到笼屉上,等一层摆满了自然会有人再摞上下一层的,负责熥饭的人实际上就是保证锅里加好水,到点开火、关火而已,这样说是为了让那兄弟更得意。我又指着茶炉问,这烧开水也是咱们吧,这是6样活儿啊!他说,嗷,对对,忘了,是6样!又跟我说了每天打扫院子,最后指着门口一拉溜儿一人来高的铁笼子说,再就是每天喂两遍狗。刚才进门的时候就听见了狗叫,并没在意,等真到了眼前不绝倒吸一口凉气,5个铁笼子里赫然关着5条凶猛的狼狗,说凶猛是那狗看见了我,个个撞笼!以前去乡下知道,越是拴着的狗越咬人!那兄弟又说每天晚上人都走净了,就把它们都放出来。我随嘴说道,把它们都放出来?那我就得进笼子里去了!那兄弟第一次哈哈大笑起来。我说,我还得找老板一趟去,再问问具体情况。老板人倒是挺客气,跟我说实际上我们这儿根本不需要人,是街道上硬拍的任务,说是解决再就业问题。走的时候看门的兄弟还不放心,还问我是怎么打算的。我说你就放心吧,我是来不了的,一个月600,养的活人吗?!回到家去了趟街道,跟街道的人说了情况,包括劳动时间、工资待遇,人家说那不是我们管的了的事,我们只管通知每人三次,至于合适与否是你们自己的事,三次以后视同再就业了。靠,又是视同!经常被代表,未曾说了算,诸如,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金额甚至人均绿地面积,等等,呵呵。统计学是一门艺术,平均是一种技巧,极少统计最高与最低。哲学也是艺术,诡辩论与辩证法没有明显的界限,好像一个球体,你怎样去区分它的上下左右呢?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切、都,两个肯定之肯定的词语,你叫一分为二情以何堪。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