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国破山河在

字数:1083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06 21:52:43 更新时间:2022-08-09 01:35:25

楼主:范美忠  时间:2022-08-06 13:52:43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作于至德二载(七五七年)三月,时杜甫身陷长安,心忧国事,挂念家人而作此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载,东晋时,“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谈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杜甫此时正在长安,目睹的却是山河虽在,而国已残破,同样是于不变之参照中感受到了社稷倾覆之悲。譬如曲江仍是曲江,然往日常在此游宴的玄宗贵妃却已不见,偌大长安城中,惟见骄狂之胡骑纵横来去!

时令已是春天,往年的长安城早已是游人如织,遭兵燹之后却荒凉残破,惟见草木疯长。首联采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予人不胜今昔的沉重忧愁之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于春日见百花盛开,本当悦目赏心,然忧心时事之诗人惟对花落泪而已;战乱时世,家人暌隔生死不知,春鸟啁啾声传入担忧思念之诗人耳中,反而适足以惊心罢了。此正所谓“以丽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也。”

感慨国家时事故见繁花而掉泪,憾恨家人离别故闻鸟鸣而惊心。颔联两句诗之前后部分皆构成因果关系并内涵意义转折。

“感时”句承上,“恨别”句启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一年正月,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太原,郭子仪从鄜州进击河东,叛将安守忠自长安向武功出兵,且战事一直持续了三个月。家人所在之鄜州和己身所在的长安皆卷入战事,自然彼此音讯难通了。此联上下两句诗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故为流水对。

“烽火连三月”,可以说是战争接连不断地进行了三个月,然我们又恍见三月的原野上,烽火蔓延,连绵不绝!如此,则时空融为一体矣!“连”之一字,则有“连续不断”和“连绵不绝”二义。

“家书抵万金。”兵荒马乱,彼此皆生死不知,于是报平安之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之一字,发音低徊沉重,正与家书传递生死之万钧重量匹配。薄薄一纸书信,抵得万金价,这是生命和亲情之重量!于孤身陷贼之诗人而言,家人平安之消息乃是无价的,就此而言,家书何止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伤悼时局,忧心家人。然战火不见平息,家人杳无音信。老杜无可奈何,惟搔首踟蹰而已!

此诗每一句二三节奏都极为明显,而重音则几乎都落到了第三字上,因而吟诵之时,会产生强烈之顿挫感,此种顿挫感正吻合了诗人沉痛喟叹之心情。

杜甫在此诗中以精炼浓缩之诗句,通过自然人世之对比,透彻入骨地地表达了自己的国破家亡之痛,此种表达又具有超越时代之普遍意义。此后每逢战乱时世,比如宋元之际,明清之际,乃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之历史时期,相似处境的人们都会再次于此诗中找到强烈之共鸣。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