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屡屡失利,蒋介石如何评价这个强大的对手?

字数:1497访问原帖 评论数:4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15 16:51:29 更新时间:2022-09-19 06:11:43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时间:2022-08-15 08:51:29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在当时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与日军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尽管丧失了华北、华东、华南大片国土,国民经济遭受重创,军民付出重大牺牲,但是也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使其陷入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

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丧失了所有出海口,只能通过中越、中缅陆上交通线获得外援,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1939年桂南会战爆发,日军占领南宁、龙州、昆仑关,企图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蒋介石调集精锐力量,准备痛击日军,提升军民抗战的士气。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决策失误,军官指挥不当,装备落后,地方部队之间内部矛盾重重,错失战机,再次失守昆仑关。日军固守南宁,双方处于相峙态势。

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屡屡失利。对于这个强大的对手,蒋介石是如何评价的呢?

蒋介石认为,日军的优点有四:

一是快——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善于运用快速部队或突击部队,乘人不备来攻击;

二是硬——固守阵地,坚强不拔。日军的官兵,一般都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和坚强不拔的斗志;

三是锐——锥形突进,勇往直前。惯用锥形突击的战术;

四是密——保守秘密,令人莫测。日本民族的天性,不仅是军事行动能保守秘密,就是外交商业以及一切行动都是注重秘密。

同时蒋介石也认为,日军的弱点有四:

一是小——只能作小兵力之侵扰;

二是短——只能为短时间之战斗;

三是浅——只能做浅距离之进攻;

四是虚——无预备兵力,敌后空虚。

蒋介石对日军优缺点的分析来源于对日本和国际形势的判断。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船坚炮利,军队训练有素,崇尚武士道好战精神,个人作战能力强,武器装备精良。反观中国,近代以来,外有列强瓜分中国,内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抗战时期,还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国力差距巨大,士兵装备差,缺少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勤保障能力弱,外援匮乏。这就是日军优势的“快、硬、锐、密”。在此情况下,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抵挡住日本第一阶段战略进攻。由于日本国家小,资源匮乏,人口少,兵源有限,日本占领广州后,由于占领区域广大,日本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只能占领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对于地域广大的占领区也不能实现完全控制,更不用说中国还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这就是日军的缺点“小、短、浅、虚”。正因为如此,中国坚持抗战就能最终取得胜利。在加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法西斯行为,是不义战争,定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反对,日本侵华战争最后定会失败。

不仅对敌人的优缺点分析的很透彻,蒋介石对自己军队为何屡战屡败也有清醒的认识:一是指挥官骄傲轻敌,缺少周密部署;二是部队缺乏训练,战斗力不强,个体无独立作战精神。

清末以来,中国惨遭列强瓜分,扶植代理人,军阀割据,军阀混战,国家积弱积贫,民不聊生。1911年,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927年,通过北伐,张学良改旗易帜,中国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但军阀割据仍然存在。在桂南会战期间,既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立下赫赫战功的第五军,也有保存实力、贻误战机的部队。白崇禧作为桂林行营主任指挥桂南会战,在排兵布阵过程中,仍处心积虑保存桂系实力,保护桂系利益。蒋介石对于白崇禧也心存猜疑,不能完全接受其提议,在日军刚占领南宁时,白崇禧即要求立即趁日军立足未稳,兵力尚薄弱马上发动反攻。未获蒋批准后,白要求杜聿明向蒋和军委会提出反攻要求,杜赞成,并于12月1日发出要求电报。其他各参战部队也勾心斗角,保存实力。以上种种情况导致指挥失当,军队战斗力不强,信心不足。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