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玄异与心性认知-----新手引路

字数:73655访问原帖 评论数:32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05-13 02:12:17 更新时间:2022-09-25 16:20:37

楼主:dunyu  时间:2020-06-08 10:45:36
21 有“我”与无“我”

“我”这个字,拆开来看,是以手执戈之相,手里拿着兵器。所以执着于“我”相,必有争斗,防卫,隔绝,局限,排他等种种情状,难以避开。不谈修行,仅从我们普通的生活来看,执着于“我”相,过于强调自我,自己当然并不会开心,也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而舍弃“我”相呢,汉语也对应一个字“舒”,“舍”“予”(予,自我)也。内在的涵义是当你能放下自我,舍我之相的时候,则能够实现一种舒展的,舒适的状态。因为放下那个狭隘的我的局限了,自己的心胸就能够扩展开来,心性上更加舒展,包容,也更加自在,自然。
楼主:dunyu  时间:2020-06-14 22:24:04
22 三十辐共一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翻译: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人们常常喜欢“有之为利”,而老子用了这样一些现实的比喻,来说明“无之为用”。于参修而言,实为妙理。须知,填有填实之处,无有腾挪余地,虽有利然亦有限,而空无之处,乃生妙用。

于修心而言,唯当你的心空了,方可生智慧。
楼主:dunyu  时间:2020-06-15 18:01:19

23 即死即活

大家都知道王重阳是自称“活死人”的,什么叫“活死人”?就是你说我活着,我已经死了;你说我死了呢,我这还活着。实际上是一种“即死即活”态。就像曾经有同修在静定之中,进入到那么一种状态,突然发现口鼻呼吸消失了,一摸脉搏,连脉搏都摸不着了,你说这人活着还是死了?当然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又恢复了普通状态,没有一直保持。但这种“即死即活”的状态呢,在修行中是真实存在的,而一旦你的修炼能够进入到这样一种状态,可想而知,你对于生命的调控,达到了怎样的一个高度。你既然可以“即死即活”,那“生”和“死”对你而言已经不是一个界限,或者套用一句老话来说,叫“我命由我不由天”。高层次的修炼,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就在跟你玩这个“不生不灭”“即死即活”,玩这种“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的边界状态、极致状态,你迈进门来,你固然错了,你退出去,你又错了。很难言传,只可意会。
楼主:dunyu  时间:2020-06-17 15:06:47
24 医道之源

医道之源,和古道家内修之法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更深入的来说呢,是古道家参究天人之学的过程中,具体应用于人身诊疗(此其小者)乃至协调天地人三才演化(此其大者)的实践。可以说,若无人身内修实证,便无医道的神妙疗效,中医医理亦只能流于外相皮毛。

如扁鹊从学于长桑君故事,并非神异传说,而是古医道的真实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隐或显。其中多少逸士高人,显则度济天下,隐则参究人天。而师门以古道家之修行心法普传,数年来从学者各有真切体证,无论从涵养人体正气,增益性命本源,强身健体,开智发慧,乃至身外炁场排布有序化,协调顺化命途之机等,皆颇有实效。其中,另领古医道一脉,基于问道修行之实证实参,从人身经脉,身内身外实虚物质组态,以及天地自然环境,实虚两相时空物质周流运化(五运六气)之角度,披露黄帝内经之真意。对学者领悟医道本源和精髓,提高中医治疗实效极有裨益。

中华古医道,博大精深,这次疫情之中,中医中药的疗效表现优异,见诸报端,未来中医中药之复兴,亦指日可待。希望中医中药能够真正发展起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世界。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01 22:00:22
25 老子发现了什么?

老子,究竟发现了什么?我们不妨直接从下面这段老子自己的话来体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德经,二十五章)

老子发现时空当中有那么一种存在,先天地而生,衣养万物, 周流不息。他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好勉强起个名字叫道。

所以老子所说的“道”,并不是一个理论概念,或者道路、路径之类的,而是时空之中的客观存在。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04 22:01:32
26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此句何解?从修炼的角度来说,较高层次的修行锻炼,其身外均有比较有序的气机排布,此身外气场有序排布具有对人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外界的干预能力等等。当然,如果位臻圣人,其身外炁场更与广大时空区域相融相通,身上承担的事情更多,调控影响范围更大,此即为辎重之义。记不记得唐僧取经,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等等随身保护,实际就是身外那套气场物质分宫分位,凝而成相的排列分布态的一种隐喻。所以所谓的辎重是指这个,并不是说圣人走到哪都带着粮草器械车辆。因此道德经这章后面接着写,“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就是说已经修至于圣人之位,身上担负着广大时空区域的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万乘之主了,不可再以身轻于天下,轻率燥动,更不能以这个肉身再去轻举妄动等。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07 20:38:41
27 梦境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里睡觉,梦见一个巨大的金人从西方飞过来,在寝宫里飞绕,第二天,汉明帝将这件怪事告诉给了文武百官。大臣傅毅说:这是西方信奉的神,叫佛,就像陛下所梦到的那样,是吉兆。汉明帝于是遣使西域拜求佛法,这才有了印度高僧白马驮经,佛教从此传入中国。

在修行领域,奇异的梦境,往往对应一种高阶信息的传递和作用,信息投射在人的头脑之中,而以梦境的形式浮现。

这个东西有时候很震撼。比如有少数学佛的人,接触了佛经或者去了某个寺庙之后,突然就梦到菩萨,佛金身相等等,从而立刻产生实信,就此走向学佛的道路。道家修持也有类似的情况。一起从学古道家修行的同修,也经常会有梦境的感知,比如梦到同修,梦到老师,梦到某些虚境的经历,乃至梦中鉴真,有所证悟等等。注意呢,让人以梦境的形式感受到某种信息,属于某种高阶物理宗量的作用,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功修领域才能做的事情。要比气功发功之类,让你哪里热乎一下,麻一下,层次要高得多。

当然,并非所有梦境都是这种高阶信息的接受。实际上大部分仍然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常俗梦境;或者也有一部分则属于自性妄念的某种幻化成梦,如果是理智而清醒的人,应该能够分辨这里面的区别,但也不乏有人,以自性幻化之梦境为真,从此走向迷信,甚至疯癫的道路上去了,不免可叹。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09 22:57:47

28 所修者何?

入师门古道家之修,所修者何?我想,除了道家功修锻炼的内容,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更是修炼一种自具圆融的满足,一种放下物累的潇洒,一种复返婴孩的纯朴,一种身心澄澈的净化,一种命途顺随的安然,一种身心康朗的方法,一种天人相应的玄妙,一种融入无涯的豁达。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10 20:49:33
29 怎样才算入门?

修道怎样才算入门?曾经以为看道德经等修炼经典可以入门, 曾经以为自己打坐站桩可以入门, 曾经以为练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可以入门, 曾经以为在网上浏览各类修炼帖子网站可以入门.
等真的找到师门功法跟着学习, 才知道,之前的那些不过只是一些预备,一些阶梯,让你能够具有辨别明师正法的一点眼光,具备一个粗浅的问道资质,给自己一个问道的机缘,一个可能性而已。
入门,从古道家修行来说其实有很严格的定义,得有明师真的在教你,而且并不只是口头上教你,而是真的引带心法,才算是最基本的入门。当然入门了,也只是个小学生而已,路漫漫远着了。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13 22:11:16
30 沐浴

道家修炼,有“沐浴”的说法。而对“沐浴”这个词有一些感受,还是入师门学习之后。之前自己练,只是在某些窍穴(比如头顶百会穴)有炁的出入感。入师门学习之后,老师说有心法引带涵养,渐渐的就感觉像是沐浴在什么东西中一样,静心一体会,就感觉身上突突的,一种轻微的,身心整体的炁机发动的感觉,如同清风拂身,天霖加临,会感觉身心得到净化,舒适爽怡,渐至于清朗空明。个人认为这种“沐浴”的感受,和普通丹书上描述的并不是一回事,而更接近“沐浴”这个词的本意,即引天地轻清之炁加临,如同沐浴在其中,身心得到净化的意思。当然,这也是师门所传古道家正宗心法,对人身鼎器的真实物理作用效果。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15 16:04:28

31 虚境的“禅修”

禅修可以净化身心,陶冶情操,增益健康,也能开启本源之智慧,感应修行之神奇,探究时空之玄妙。繁忙喧嚣的现代都市之中,很多人对禅修感兴趣,希望在山林的幽静之中,回归清净的本心。一般的禅修,往往是要去寺庙中静坐数日,虽可获得片刻之安静,然而须臾又归世俗喧嚣,道基并不稳固,净心亦难守持。更何况,若禅修过程中并无明师正法之引导加持,所谓禅修,亦成枯坐,难有效验。而师门的传承,宗古道家天人一之学,可以于“虚境”中引带加持心法,习学者在家也可以时时有所感受,无须放下工作暂离尘世。学习期间,身心沐浴于师门心法陶冶净化之下,自可增益人体健康,涵养性命本源,觉有生命充满能量,焕然一新之感。亦能感受诸多修行玄妙之处,如气脉、功景、梦境之奇妙感知等,如人饮水。此为高维空间之真实物理作用,非迷信之妄传。因弱化了形体动作之苦修,而以心法涵养为主,故而十分适合现代人参学。期有虚心诚意以求师,德行良好者加入。
“禅”者,示单也。明示规律简单性的一面。而道之规律,含简单、周流,通变之性,非止简单一义,学者不可不知。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16 10:21:05
32 中华古修行文化的复兴

当今的世界,正面临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人类整体来看,物质科技力量发展的过于壮大,而同时又带来很多混乱和无序,从规律的角度,必须要通过某种精神意识方面的建设和引导,才能使得人类与地球长期和谐发展,使得人类不至于自我毁灭。而中华传统古修行文化的复兴,将会很好的起到这个作用,而且是起到引领的作用。这个时代会需要有一些真正的修持层次很高的人,来一起做这件事情。

其实对于想要修行修炼的人来说,这个时代也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因为规律要求必须培养出一批较高层次的修行人来才行。会有真正的明师正法出世, 普传普度。机遇之好,演运之胜,千古仅见。在功修界的历史上,比如王重阳那个时候,曾经对现在这个时代有过某种预测,说会是“万朵金莲一起开”,也有说是“千佛济世”等等。

现在应该还在积蓄力量的准备时期,再过一二十年会迎来真正的复兴。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20 08:05:53
33 两位尊者传经为何向唐僧索要“人事”?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费尽辛苦来到西天如来处,传经之时,阿傩、伽叶两位尊者却问唐僧索要“人事”,唐僧拿不出来,于是两位尊者只传给唐僧“无字之经”。后经燃灯古佛提醒,唐僧发现经书无字,只好再返回灵山,两位尊者二次传经,仍旧向唐僧要“人事”,唐僧只好把唐王所赐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方才得授有字之经。很多读者看到这里,总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两位尊者传经要向唐僧索要“人事”?西天净土也有贪财无德之事吗?

唐僧师徒取经,可以说处处磨难考验,甚至到了如来处,传经之时亦有考验,而这次传经的考验,却对应了唐僧修行路上的一个大关碍。

注意禅宗六祖的话,“本来无一物”。从修行的角度,“无字之经”是要高于“有字之经”的,所以才有“真经无字”的说法,只是“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本来前面的传经过程是挺顺利的,二尊者问唐僧带没带来“人事”(俗世之事),唐僧一身无牵挂,当然没有俗世之事了,于是二尊者传了“无字真经"给唐三藏。

很可惜的是,唐僧不识得无字真经,非得要换个有字的。于是二次传经,两位尊者当然还得按照规矩办理,问有没有”人事“,这回唐僧终于想起来自己的“人事”,扣扣索索的把唐王所赠的钵盂拿出来,二尊者一看,既然你还有俗世之事,那不能传无字真经了,只能传有字的"假经"。注意天下“唯真之物”是“唯一”的,既然“无字”那本是真,那“有字”那本自然是假。当然假经也有其作用,就是用来“糊弄”东土愚迷众生,当然这个“糊弄”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度人方式,普通人的认知方式只能接受这样。

所以呢,从唐僧完成唐朝皇帝的使命来看,他是完成任务了,因为东土众生只能看懂有字之经,看不懂无字的,他终于把有字的经书给带回来了。但是从唐僧自我的修持来看,又是一个悲剧,本来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得到那本“无字真经”了,却由于自我认知水平的局限,而白白放弃了这个可以明白“本来无一物”的机会。

以上所言只是个人解读,也未必是西游记作者的本义,权作笑谈吧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23 17:36:26

34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24 11:43:31
35 豫兮若冬涉川

道德经(15章)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大家看到呢,真正的善为道者,在面对天地自然,面对“道”的时候,并没有像很多玄幻小说中写的或者个别修行人宣称的那样,不可一世,怼天恨地,唯我独尊。相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十分迟疑,慎重,如临深渊般的感觉。这实在是因为道之存在,极为博大,也极为幽深,作为一个得道者,虽然能够部分的感知其中玄机,但仍不得不十分谨慎,不能够妄为。而一般道家常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个体生命延长的层面说的话,而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说,固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逃脱规律(道)对于普通人的限制,但仍然不得不遵守规律(道)对于修行人的限制,不可以妄作为的。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25 21:59:11
36 修行有成的明师是怎样?

真正的修行成就者一般走藏相之途,不会经常对外表现神通什么,更不会拿神通法术等等诱惑你来学。但如果你细心体察的话,你还是能从他的眼神,从他的神态气度当中,很容易的感受到与众不同之处,感受到那种能触动人心底的大慈大悲,无私担当,虚怀若谷。你会发现,他说出的话,语吐珠玑,栩栩如生,直透本性,并没有简单重复佛陀或者老子等圣贤的原话,但又和古圣贤的言语若合符节。有的时侯对古圣贤典籍语句,略做些解释,也能别具真义,不落窠臼。同时呢,既善言天, 也有验于人,不经意间,就将天地之奥,人情之理,略示机宜。这些言语上的特征,虽然只是外在表现,但却说明,他已了悟古圣贤的真义,也能参知天地造化之秘,能够圆融活泼的启迪和指导他人,而非鹦鹉学舌照搬经典。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26 20:46:00

37 练功出偏(走火入魔)

在有明师指导的情况下,修炼出偏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往往都是不听老师教导,且心性过于贪执所致。自修一些简单的静坐之类的话,有一定的出偏几率,但因为很多人往往也练不出来什么,修不太快,所以也到不了感觉出偏的程度。出偏几率最高的,往往是所修习功法的理法不完备,是现代人胡乱编出来,并由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传播的。从个人心性的角度,对于功能神通等的极端追求,对功中景象缺乏正确认知而产生的过度迷信,功德方面的重大缺失等等,也容易导致修炼出偏的情况。

练功出偏很麻烦,因为但凡有所谓练功出偏,走火入魔,都往往是有一定功力水平的,练出来一些什么东西(当然这个东西是非正态存在)的人。那些什么都练不出来的人,也就不会有出偏这个问题。而能解决你的问题的人,他的功力水平至少要大你一个数量级,这样才能够比较轻松的解决你的问题。功力水平和你差不多的人,一般是解决不了你的问题的。而在人群中找到功力水平那么高,同时又能够知道解决你问题的方法的人,本就不太容易,同时人家也未必愿意帮你解决问题。很多人照着网络资料,无师盲修,出了问题,又四处求援,足见你对自己的生命都毫不在乎,轻率而为。从逻辑上说,你无师自修,也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没人能对你负责。

所以建议修炼还是要寻明师指导教授为好,从头开始正宗的系统的严谨修持,这才是正路。修炼是涉及人“性”“命”的大事,很多人对生活中很多小事情都很在意认真,但对涉及自我性命的修炼,却轻易对待,觉着可以自己自学,自己研究,未免本末倒置。修炼和学数理化书本知识不一样的,是个经验学科,确实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另外也别贪图便宜,免费函授之类的要慎重,既然作为自己的人生兴趣和爱好,认真花些精力,财力,或者正式拜师修行等等的都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28 13:17:31
38 先教而后师之,未可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形名学家,曾提出“白马论”“指物论”“坚白论”等辩题。在《公孙龙子》迹府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说理故事。说孔传(孔子之孙)见到公孙龙子,对公孙龙子说:“我住在鲁国,久仰先生的声誉,羡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早就想来受学承教,今天才有幸拜见。但是,我对您那套白马非马的学说不敢苟同,请您放弃这个说法,我就甘拜为您的弟子。“
公孙龙子回答说:“先生的话未免违背道理,我的学问基础就在于白马非马,要我放弃它,我便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而却要跟我学习,这未免太不妥当。况且想跟我学 是认为智慧与学识不如我吧?现在却来告诉我必须放弃‘白马非马’的主张,这是先来教人,然后再拜人为师。这种先摆出老师的姿态然后才要当人家的学生,是不行的(先教而后师之,未可)。”
其实呢,在我们访道求师的过程中,往往也会犯这类错误。很多时候,好像是在虚心拜求老师指点,其实心里面自我认可,自以为是的理念从不打算放弃。这就从逻辑上自我阻断了自己的求学问道之路,犹叹机缘难觅。其实并非机缘难觅,只是由于自己的执见自断机缘而已。

附:《公孙龙子 迹府》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孙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30 15:32:45
39 自发动功的利弊

在80、90年代气功热潮时候,有一类功法是自发动功法,顾名思义,自发动功是指修习者在练功状态下,由于气机的引领,会自发的肢摇体颤乃至手舞足蹈,做出各种非自主型的动作来,虽然可能动作不太雅观,但别人看来往往也觉着比较神奇,从而学习者也不少。
一般的气功动作都是有规范性的,有序的动作,从而在动作引领下,逐渐锻炼出一套规则运化的气机。而从原理上来说,自发动功法相当于走一条背反的路,完全按照个人状态自发动作,动作往往是无序的,然后从这种极度的无序,在某种情况下,再一下子回到有序。
自发动功法相比于一般功法,对于修炼者来说可能更容易找到感觉,练得更快。因为你按照普通的规范性动作去练,往往还不太容易找到那个内外气机的劲路,有些人练很久也找不到什么感觉。但自发动功法,因为是完全随着自身的气机状态走,纯任自然,往往更容易找到那个感觉,随着那个气机动起来,虽然这种气机运动是无序的。
不过自发动功,危险之处也在这里。因为在其锻炼过程中,很大部分都是一种随着自身气机的无序运动,在这种内外气机的无序运动下,修炼者个人却很难给出一种很好的调控,从而很容易导致一些神志上,气脉运行上的,乃至元神出偏的现象。所以没有明师指导下的自发动锻炼,是比较危险的,其出偏几率,要高于一般气功锻炼。而真正能够指导自发动功的功力很高的明师,其实又是凤毛麟角极其不容易找到的。
楼主:dunyu  时间:2020-07-31 22:10:49
40 功修的副产品

师门的传承,原本是占位高远的古道家正宗心法。然而一众学员跟随修行数年呢,除了身心康健以及修行悟道方面的体证之外,也有一些有趣的功修副产品出现,当然这些副产品呢,在我看来其实也蕴含了功法深刻的原理在里面。比如说呢,有养颜之效。就是学员跟了不太长的时间就发现,虽然形体动作的锻炼,还远未达到刻苦的那个程度,但是呢,面部的皮肤或多或少的都看起来年轻了一些,更有光泽了,也更细腻了一些。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以前面部皮肤是发暗的,发灰的,现在自己照镜子呢,是一种有光泽的,白里透着一点红的那样一种感觉,比以前的状态好很多了。功中老师就更不用说了,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要小10-20岁的样子,好像驻颜一般,多少年也没什么太大变化。

让面部皮肤年轻这个事,说起来是一个小事情,但是你要真的实现它,往往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小孩子因为气血充盈,皮肤很好,白里透红,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气衰耗,首先表现为面色发暗。黄帝内经的说法是“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就是说女子到了35岁左右,由于脉气衰败,气血不足,面部皮肤开始憔悴。可见面部皮肤的改善,并不仅仅是一个外部涂抹美容用品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西医所说的胶原蛋白不足要补充的问题,本质上是体内真气的衰耗,面部皮肤气血不足所导致的。

师门的修炼,以正宗心法引带加持,除了一般说的强身健体,固本还原之外。从心法作用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是先改修持者的外机,即先将修持者的身外气机,给出一种有序化的排布和运化,提高身外物质场的品质。心法涵养之下,其功自运而有灵,成每日十二时辰自然运化温养。随着修持时日的增多,外机内侵,逐渐的入于体内,再完成身内气机运流的有序化。而在这个外机内侵的过程,首先是作用于人体体表皮肤,形成那样一种先天真气的体表潜流,(当然在穴位上的机旋感觉更强烈一些),这个真气体表潜流的直接作用,就是使得体表皮肤气血充盈,年轻化,有养颜之效,这也是很多学员功修时间不长,但首先很快表现为体表皮肤年轻化的原因。

其实从正宗修行来讲,并不是特别着重于这个四大假和之肉身,而是追求一种更本源的存在。但是呢,即便是从涵养肉身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尚女性,愿意一掷千金的去购买国外的美容化妆用品,却根本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从中华传统的内养自练之中,来获得自我生命的呵护和滋养,其实是觉得有点可惜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