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卷19修文诗解6诸侯贡士三适不适不贡则黜古君命民重义轻利

字数:1741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18 00:08:59 更新时间:2022-08-19 07:40:13

楼主:牟向东  时间:2022-08-17 16:08:59
刘向《说苑》卷19修文诗解6诸侯贡士三适不适不贡则黜古君命民重义轻利

题文诗:

诸侯三年,一贡士也,士者一适,谓之好德,

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天子一赐,

以有功者,舆服弓矢,再赐以鬯,三赐虎贲,

百人乃号,曰命诸侯.命诸侯者,邻国倘有,

臣弒其君,孽弒其宗,虽不用请,乎天子而,

征之可也,已征归其,地于天子.诸侯贡士,

一不适者,谓之过者,再不适者,谓之傲者,

三不适者,谓之诬者,之于诬者,天子黜之;

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地毕.诸侯也者,

有不贡士,谓不率正,不率正者,天子黜之,

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地毕.然后天子,

比年秩官,之无文者,而黜之以,诸侯之所,

贡士伐之.诗经有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此之谓也.古者君主,必有命民,命民倘能,

敬长怜孤,取舍好让,居事力者,则命于君.

然后得乘,饬舆骈马,未得命者,不得之乘,

乘皆有罚.故民虽有,余财侈物,而无仁义,

功德者则,无所用其,余财侈物;故其民皆,

兴仁义而,贱财利也,贱财利则,其民不争,

民不争则,强不凌弱,众不暴寡.是唐虞所,

以兴象刑,莫敢犯法,乱斯止矣.诗经有云:

告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此之谓也.

真情君主,以情命民,重义轻利,礼让不争.

【原文】

诸侯三年一贡士,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尊贤,三适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一赐以舆服弓矢,再赐以鬯,三赐以虎贲百人,号曰命诸侯。命诸侯者,邻国有臣弒其君,孽弒其宗,虽不请乎天子而征之可也,已征而归其地于天子。诸侯贡士,一不适谓之过,再不适谓之傲,三不适谓之诬。诬者天子黜之,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而地毕。诸侯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不率正者,天子黜之,一黜以爵,再黜以地,三黜而地毕。然后天子比年秩官之无文者而黜之,以诸侯之所贡士伐之。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注释】

1“一适”:一度贡举或推荐。

2“再适”谓第二次得其人。《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汉书·武帝纪》:“再适谓之贤贤。”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

3“秩官”:《商君书·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高亨注:“《尔雅·释诂》:'秩,常也。’秩官,常设的官。”

4“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众多的能人贤臣,所以文王才得以安宁。济济:众多的样子。

【原文】


古者必有命民,命民能敬长怜孤,取舍好让,居事力者,命于其君。命然后得乘饬舆骈马,未得命者不得乘,乘者皆有罚。故其民虽有余财侈物,而无仁义功德者,则无所用其余财侈物;故其民皆兴仁义而贱财利,贱财利则不争,不争则强不凌弱,众不暴寡。是唐虞所以兴象刑,而民莫敢犯法,而乱斯止矣。诗云:“告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此之谓也。
【注释】1“古者必有命民”。“命民”就是古代的君主亲自下诏封赏的平民百姓。

2“取舍好让”,就是面对利益的时候,能够谦让为先、礼让他人,这样的人国家不能够让他吃亏。如果是愈谦让愈吃亏,那人人都会去争、去抢了。有一句话说:“不哭的孩子没奶吃。”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会通过哭闹去获得自己的利益了。所以,人愈是推让、愈是谦让、愈是礼让,就愈不能让这样的人吃亏,愈是要给他封赏。有了这样的鼓励,人们就愈愿意谦让。

3“居事力者”,就是做事很负责任、尽心尽力地要把事情做圆满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君主要给他封赏,让大家向榜样学习。

4“饰车骈马”,就是两马并驾的一个车子,而这个车子还装饰得很华丽。也就是说,如果有上述这些德行的人,受到君主的诏命,给以封赏,那么他就可以乘坐装饰得很华美、两匹马并排拉的车子出行,这是特殊的荣誉。没有得到君主的诏命、封赏的人,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够随便乘坐这样的车子,乘了这样的车子就会受到处罚。

5“故其民虽有余财侈物,而无礼义功德,则无所用其余财物。”所以,一个人即使有多余的钱财,如果他不讲礼义,没有对国家建功立业,没有德行,他也没有办法使用其他多余的财物。

6“故其民皆兴仁义而贱财利。贱财利则不争,不争则强不凌弱、众不暴寡。”所以人们把财利看得很轻,把仁义看得很重,就不会争夺财物;不争夺财物,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事情。这些都是从制度设计上培养人们向善好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