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人的微信群发言:保持兴趣和激情

字数:1708访问原帖 评论数: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01 21:50:31 更新时间:2022-09-05 07:59:41

楼主:刘松萝  时间:2022-09-01 13:50:31
在年轻人的微信群发言:保持兴趣和激情
刘松萝

好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巴忠卫拉我进了一个群。群里的人很热情,好像认识我。过了没多久,发现年轻人居多。

近十年前,有过一次参与年轻人的网站伊究巴斯的经历。总得说,印象不好。那里的大学生们,表现得极为教条和偏狭。以后流行歪理邪说,就是在那个时候和那些地点开始传播的。有什么“房地产商也是受害者,对高房价没有责任”,什么“罢工是违约”,什么“替穷人说话的人别有用心”,等等。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或者忘记了,网络流氓现象恰恰是在貌似学者和年轻人的网站上发端的。污言秽语还仅仅是表象,那种绝不容纳不同意见,为了赢得辩论不择手段凸显出流氓成性。网络培养了流氓不假,他们则是原本的流氓进入了网络。那段经历告诉我:不制止骂人,一个一百个好人也打不过一个网络流氓。为此,我在西祠胡同锐思评论做末位副版主的时候对骂人严惩不贷。

他们不但是网络流氓的鼻祖,就是现在也没有让青胜于蓝。当然,我知道有些大学生属于边缘人群,大多数人不是那样的。

鼓吹无节制的市场和自由,最终害人害己。他们主张炒房自由,进入社会就背上了巨大的房价压力。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反对教育仇恨老师,为学生打老师叫好,有了孩子知道了教育的重要,反过来成为某些无良老师,成为择校费、学区房和补课的奴隶。他们鼓吹资本天然合理,资本又是怎么回报他们的?有这么好的奴才,当然要整996了。所谓内卷,难道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吗?

回到这个群。

青春是美好的。在那里,人们充满了好奇,好多人对学术,对时尚和艺术能够说出一套又一套来。那种淡淡的阴阳怪气,是我一直欣赏的。这种风格,在文化先锋和锐思评论都存在过。

《尼罗河惨案》中,贵妇人说:“惹人喜欢的怪癖和彻头彻尾的粗鲁是两回事。”阴阳怪气也是一样,过了一点就会适得其反。

有好多貌似前卫的群,那里的人们攻击性强,通常把话题推向极端,喜欢重复和加强过时的教条,相信和传播流言蜚语。主观感觉,他们的心里充满了仇恨。

和年轻人在一起,我明白了。很多群的毛病,出自本来不年轻的人为了保持年轻而作怪。年轻人可能激进,但由于他们还有长长的未来,所以没有理由仇恨。极端,往往是绝望的表现。

我只看,起初很少发言。看到了一些人的迷茫,我贴了《人生旅程——年龄与快乐》和《绽放:从婴儿到少年》。还有两篇,从略。

是不是好为人师呢?我知道,人们只是对碰见的文章或者刷屏的文章感兴趣。一般情况下,我不推荐自己的文章。但对于“年龄与快乐”来说,因为我记忆力好,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好像是昨天,故而有一些感悟。关系好一些的人,我都要发一份。不感兴趣,看两页放弃就是了。

对于灵感,我认为不必抽烟喝酒:斗酒可以诗百篇,也可以天天车轱辘话。没有灵感的时候,打酱油是最好的养护。还有,披头散发,蓬头垢面,满地打滚,或者像余秋雨那样天天歪着脑袋做文人状,都是伤灵感的。

Squirrel:生活索然无味。
松萝:所以需要对生活有兴趣。关注花开花落,春夏秋冬。

Squirrel: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松萝:不过,金钱是粪土,听说过吗?还是要挣钱的。
松萝:最大的贫穷,包括性贫穷,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

松萝:保持好奇心,保持对世界的观察,保持饥饿感,体验煎熬,然后才有快乐。

我对Squirrel说: 看透世事,全都是本质,然后是本质不好,这是70岁以后才应该有的事情。需要调整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休息。我在年轻时也是这样,40岁以后培养宽容和激情。一般来说,聪明的人很快看到了本质,失去了快乐。因此,需要对有些事情模糊一些。

我感觉话说的太多了,准备在一段时间里只读不言。

群里人多,时时在滚频。又由于经常有不重样的内容,害得我不断地爬楼。突然有一天,群主把群解散了。

怅然若失,不虚此行......

这一年来,瘟疫,高温,干旱,乌克兰战争,各种微信群的极端,让人不胜其烦。总在想,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那些年轻人,让我有了写文章的理由。

最后举一个例子,谈谈有一点幽默感的阴阳怪气。七夕的时候,有人贴了一个“中年妇女和小白脸大街上争吵”的视频。群主伽蓝寺听雨问:你确信把视频看完了吗?图片“药店碧莲”。

2022.8.31.
2022年8月31日22:21:43
2022.9.1.补充修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