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场上的攻心战

字数:2947访问原帖 评论数: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5-17 02:27:01 更新时间:2022-09-08 07:48:41

楼主:洒家云龙散人  时间:2019-05-16 18:27:01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爆发,到1948年12月15日,解放军已消灭包括黄百韬第7兵团、黄维第12兵团在内的国民党军队34个师12万余人,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22个师被包围。但国军倚仗还有10余万人兵力和飞机、坦克等装备优势,龟缩于皖北陈官庄、青龙集地区,妄想继续负隅顽抗。于是解放军停止了进攻,开始对国军展开政治宣传攻势与劝降活动。毛泽东同志根据淮海前线上报的材料和对形势任务的分析,亲笔撰写了《督促杜聿明投降书》的广播稿,交由《新华日报》和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刊发和播发,还通过交通员递送至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等将军手中,并由阵地宣传员不间断向国军官兵喊话。虽然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等主要将领拒绝投降,但底层官兵听到广播后大多绝望,再加上冻饿交加,纷纷脱离阵地投诚解放军。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四散奔逃,仅仅四天时间就将国军剩余10余万兵力悉数歼灭。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除了政治、军事、民心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到现在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借鉴的因素,那就是解放军大范围地、全方位地使用了心理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军事家能够将心理战运用到极致者,非毛泽东莫属。四渡赤水、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炮击金门等经典战例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而《督促杜聿明投降书》则堪称世界心理战史上的一篇经典文书。认真品读这篇文章,可以总结出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成功运用心理战的许多战法:
一是开门见山,直击要害。文章一开头就说:“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杜聿明时为国民党徐州“剿共”副总司令(总司令为刘峙,总指挥实为杜聿明),邱清泉(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官),李弥(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司令官)都是国民党军队的主要指挥官。文章对杜、邱、李等主要指挥员一一点名道姓,并开门见山指出当前对方面临的险恶形势。虽然表面上是说给杜、邱、李等主要指挥员听的,由于这篇广播稿是通过广播电台公开播发,又在前沿阵地上用喇叭反复喊话,这样就达到了既能震摄首恶,又能动摇军心的目的。这种特殊的“炮弹”,通过播音员和阵地上喊话的解放军战士铿锵有力的声音,震撼着包围圈中的每一个国民党官兵,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已经无心恋战,纷纷寻找后路。据史料记载,除毛泽东亲笔写下这篇《督促杜聿明投降书》外,参加淮海战役的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上至首长,下到各师团领导,纷纷亲自动手写劝降信、劝降书。这些情真意切的书信,被用各种方法送到国民党军阵地。据国民党第九十六师代理团长李振龙在当时日记中这样写道:“对面二纵的政治攻势真是无孔不入,上到杜司令长官,下到每个士兵。给营以下军官都有 ”,“连他们的姓名,家世都很清楚,这样单刀直入的战法的确令人害怕”。
二是令其绝望,瓦解斗志。为了进一步向对手传达“山穷水尽”的处境,毛泽东又从无援军、难突围、战力差、地盘小等几个方面加以挑明,明确地告诉对方已经身陷重重包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出路。文章是这样说的:“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 “我们的……大炮和炸药,……难道不是比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 “剩下你们两个兵团,也已伤俘过半。你们虽然把徐州带来的许多机关闲杂人员和青年学生,强迫编入部队,这些怎么能打仗呢?”“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样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以上这些情况,对于身陷重重包围之中、失去通信联系的国民党军队来说未必十分清楚。经过广播后,国民党将领和官兵更加认清了当前的形势,纷纷陷恐慌和绝望之中,组织纪律日益涣散,将军指挥不动下层军官,军官指挥不动士兵,大家纷纷自寻活路,再没有心思为蒋介石卖命,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军队投诚、逃跑、崩溃的进程。据资料记载,经过以广播《督促杜聿明投降书》为代表的连续不断的政治攻势,到1月6日发动总攻,国民党军队就有1.4万余官兵投诚。
三是通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队,我党自解放战争起,就制定了分别对待的政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就明确通告,对于放下武器的普通国军官兵,一律不杀不辱,愿留者收容,愿去者遣送。对于起义加入解放军的国军部队和公开或秘密为解放军工作的人员,则给予奖励。在淮海战役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最后时刻,毛泽东在《督促杜聿明投降书》中还不忘记国军的普通官兵,他在信中说:“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你们的兵士和很多干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当时,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在冰天雪地中被解放军包围在方圆不足十里的两个村子里,普通士兵大都是被抓来的壮丁,根本不想打仗,再加上饥寒交迫,士气非常低落。针对这一情况,解放军在一线部队中成立政治攻势小分队,专门负责在国民党军工事周围喊话,散发传单、“通行证”、“招待证”等。晚上给国民党军阵地送装有香烟、馒头等食品的“救命袋”或“新年礼品袋”。还与国民党士兵隔空对话。有的喊:“你们负伤了没人管,如果你们死了,你们的父母妻子怎么办?”每到吃饭的时间,战士们有的敲碗,有些大声地对几十米外饥寒交迫的国民党军喊:“吃饭了,过来吧,解放军这里有饭吃!” “你老家在哪儿啊?我老家已经分了土地,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时任国军101师师长的我地下党员廖运周起义后曾深有感触地说,每当解放军喊:“你们为谁打仗?你们打伤了怎么办?”这样的话最能打动国民党官兵的心。
四是指点迷津,留其生路。在《督促杜聿明投降书》的结尾部分,毛泽东在陈之实情,晓以厉害后,并没有“杀无赦”“斩立决”,而是继续宣传我军的一贯政策,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回归到人民的立场上来才是光明大道,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在信中说:“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在整个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5万多人,其中俘虏、起义、投诚就有38万之多,占歼敌总数的69%。很多国民党士兵被俘后,经过简短的政治审查后,就换上解放军军装,调转枪口杀向国民党反动派,成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战后,徐州“剿总”副总指挥官杜聿明也不得不哀叹解放军心理战的厉害。他回忆说:“停止攻势,将国民党军队围困待其自毙的20天内,采取广播、喊话、送信、架电话、送饭吃等方式,对国民党军展开政治宣传攻势,起到了瓦解国民党官兵士气的作用。经常有整营、整连、整排的官兵投降共军,弄得上下猜疑,惶恐不安。”


楼主:洒家云龙散人  时间:2019-05-17 08:54:36
这正是:
一文吓退百万兵,
瓦解敌军立威名,
得民心者得天下,
活学活用保功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