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3任贤诗解2杜如晦乃开疆佐材魏徵经国才敢忠谏

字数:348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01 00:57:31 更新时间:2022-10-04 17:24:54

楼主:牟向东  时间:2022-09-30 16:57:31
《贞观政要》卷3任贤诗解2杜如晦乃开疆佐材魏徵经国才敢忠谏

题文诗:
京兆万年,人杜如晦.武德初年,为秦王府,

兵曹参军,俄迁陕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

英俊而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玄龄,

乃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也,

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但,守藩端拱,

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而非,此人莫可.

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奏为府属,

参谋帷幄.时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

所服累封,为天策府,从事中郎,兼文学馆,

之学士也.隐太子败,如晦玄龄,其功第一,

迁拜太子,右庶子也.俄迁兵部,尚书又进,

封蔡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邑.贞观二年,

任以本官,检校侍中.三年拜尚,书右仆射,

兼执吏部,选事也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

至于台阁,规模典章,文物皆由,二人所定,

甚获当时,之誉时称,房谋杜断.钜鹿魏徵,

近徙家至,相州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之,与隐太子,陰相倾夺,每劝建成,

早为之谋.太宗乃既,诛隐太子,召徵责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魏徵,

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昔,若从臣言,

必无今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

谏议大夫.数引卧内,访以政术.魏徵雅有,

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

之言尝悦,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职,

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曰:

卿罪重于,中钩而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

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

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徵,

往事息隐,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

有足嘉者;朕擢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

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徵再拜曰:

陛下导臣,使言故言,若陛下不,受臣言何,

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悦赐,钱十五万.


【原文】
杜如晦①,京兆万年②人也。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③,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④。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⑥,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遂奏为府属,常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除天策府从事中郎⑦,兼文学馆学士。隐太子之败,如晦与玄龄功第一,迁拜太子右庶子。俄迁兵部尚书⑧,进封蔡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三年,拜尚书右仆射⑨,兼知⑩吏部选事。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典章文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时之誉,时称房、杜焉。
【注释】
①杜如晦(585 — 630):字克明,隋末曾任滏陽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后在唐为官。
②万年:古县名,位置在今陕西潼北。
③兵曹参军:官名。掌王府武官簿书、考课、仪卫等事情。
④长史:官名。唐制,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领军事,长史是总管的副职。
⑤记室:官名。主上表章、报书记等事。旧时也用作秘书的代称。
⑥守藩端拱:坐守现有的地盘,不想有大的作为。
⑦从事中郎:武德四年,唐高祖以秦王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于是加号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开府置官属,从事中郎为属职。
⑧兵部尚书:官名。唐代确定六部之名为吏、户、礼、兵、刑、工,由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兵部尚书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等。
⑨尚书右仆射:官名。仆射自秦代始设,汉以后沿置。唐太宗时,不设尚书令,而以左、右仆射代居尚书令之职位。初期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
⑩知:主持。
【译文】

杜如晦,祖籍陕西万年。武德初年,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就被提升为陕州总管长史。当时秦王府中人才济济,外迁的人也非常多,对此,李世民表示忧虑。记室房玄龄说:“王府中的幕僚离开得多,这并不值得惋惜。可是杜如晦非常能干,有见识,是辅佐帝王的良才。如果您只做一个守住领地的藩王,那么用不着他,可是如果您要统领四海,那么非此人不可。”太宗从此便对杜如晦以礼相待,视为心腹,经常让他参与密谋。当时,权力之争激烈,战事很多,每次杜如晦都能为太宗出谋划策,提出良好的建议,令人十分佩服。后来,他被封为天策府从事中郎,兼任文学馆学士。在平定太子的叛乱中,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最大,杜如晦被提升为太子右庶子。不久又迁任兵部尚书,封为蔡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他担任检校侍中。贞观三年,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任吏部选事。他和房玄龄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务,有关修筑宫殿的规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议决定,二人的政绩深得人们的称道,说起当时的良相,人们就会以“房谋杜断”加以赞许。

【原文】
魏徵①,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②。见太宗与隐太子陰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徵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徵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③,我任卿逾于管仲④,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⑤曰:“王珪、魏徵,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⑥,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注释】
①魏徵(580 — 643):唐初政治家。字玄成,少时孤贫落拓,有大志,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李密败,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629)任秘书监,参与朝政,校定秘府图籍。后一度任侍中,封郑国公。
②洗马:官名。即前马或先驱之意。
③中钩:射中带钩的意思。
④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名相。齐襄公被杀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继王位,管仲曾带兵阻止公子小白,并射中小白的带钩。后小白立,是为齐桓公。鲍叔牙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他为卿,尊为“仲父”。管仲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行了重大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⑤长孙无忌(?— 659):唐初大臣。字辅机,河南洛陽人。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武德九年(626),助太宗夺取帝位。以皇亲及元勋地位,历任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赵国公。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放逐黔州(今四川彭水),自缢而死。
⑥龙鳞:韩非曾把帝王比作龙,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它就会被龙咬死。

【注释】
⑦薨(hōnɡ):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称为薨。⑧殂(cú)逝:死亡。
【译文】

魏徵,钜鹿人,前不久迁居到相州的内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徵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徵担惊受怕,魏徵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徵本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 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徵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

贞观三年,魏徵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徵,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徵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徵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徵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意见,我才敢提意见。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太宗龙心大悦,赏赐每人十五万钱。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