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炸了,欧洲制造业重心转移,中国能否把握住难得的机会?(转载)

字数:1905访问原帖 评论数:5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07 08:35:24 更新时间:2022-10-08 09:34:25

楼主:fazii  时间:2022-10-07 00:35:24
北溪管道被炸好多天了,这个事情对欧洲和俄罗斯绝对都是噩耗,可不是部分网友认为的俄罗斯没有影响,事实上俄罗斯对此事很恼火,破坏者如果落到普京手上怕是要被“千刀万剐”了。

欧洲的损失不必多说,北溪管道坏了意味着哪怕未来不再制裁俄罗斯也无法顺利从俄罗斯那里进口天然气,欧洲能源危机将由短期事件变成持续性事件,德国等对俄气依赖大的欧洲国家犹如遭遇五雷轰顶。

俄罗斯的日子也会更加难过,天然气是其用来换得外汇的重要商品,战争需要经济支撑,重要的创收手段没了会让俄罗斯财政捉襟见肘,最近战场上的不利其实与对前线的补给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而后勤是很吃财政的,没钱根本没法弄。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北溪管道被炸对欧洲的冲击是巨大的,各国利益受损严重。

欧洲大厂加速在中国的布局,避风港效应明显

缺气不仅让欧洲老百姓可能要在痛苦中迎来寒冬还会影响跨国企业的正常运营,能源价格高提高生产成本是一个方面,有钱也买不到能源则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情,更加令大厂们担忧。

在一片哀愁之中,多家欧洲知名企业加速了在中国的投资与布局。

6月24日,全球两大民用航空器制造商之一的法国空客将新的研发中心放在了苏州,空客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正式签约,中国研发中心将把重点放在氢能源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电气化和未来客机客舱的研发上。

空客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及全球执行副总裁表示,空客致力于引领航空航天领域的去碳化进程,未来将借助苏州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长三角地区航空、氢能源相关产业链优势,加强空客与中国的产业伙伴关系。

6月25日,德国宝马在沈阳投资22亿美元成立电动汽车工厂,这是宝马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宝马中国区总裁认为在中国的生产足迹扩大表明宝马正在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做准备,并对中国的长远前景充满信心。

9月6日,巴斯夫不顾德国总理的反对决定投资100亿欧元在湛江设立一体化基地,每年增产6万吨工程塑料。

选择加大对华投资不仅考虑到中国是巴斯夫最大的海外市场,更是为了应对德国国内高涨的天然气价格以及能源供应的不稳定,能源对化工企业至关重要,企业要生存就不能被高昂的能源成本所绑架。

欧洲各国的强烈对华投资意愿从数据中也能看出端倪,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其中,欧盟对华投资额同比增幅高达123.7%。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能源危机结合地缘政治影响下的欧洲企业急于寻找分散风险的投资去处,如果说新加坡是金融资本的避风港,那么中国就是全球最热门的产业资本避风港,没有“之一”。

欧洲有自己的小心思,中国要抓住机会借力发展

无利不起早,欧洲企业加强对华投资,甚至面对本国政府的“反向劝导”也不管不顾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上的考量,人家可不是来做善事的。

以法国空中客车为例,来华投资科研中心的同时带走了一笔大额订单,7月1日,国航、东航、南航三家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总共购买了292架A320NEO系列飞机,价值372.57欧元,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在2500亿元左右,这是中国民航史最大的飞机采购订单,搞得全球另一大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开表示“遗憾”,对空客的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后可以就地完成飞机的各类售后服务,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中国技术人员完成飞机的维护、保养、改装等事宜,一边赚钱、一边节省成本,这账算得够精明。

欧洲的电价已经是中国的5倍以上,能源成本的快速上涨传递到了产品层面让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减弱。

德国向来是贸易顺差国,但这段时间的外贸居然出现了逆差,这是近30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但在2022年却出现了,能源类产品的进口价格实在是太高,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还让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制造业的逐步转移是欧洲逼不得已的选择,但对中国来说却是难得的机会,很多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在发生,机会出来了,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

特斯拉来华投资,在上海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带动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技术进步以及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发展,近到苏州、远至四川,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大量企业涌现出来,推动我国建立了齐全的汽车产业部门。

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外,“鲶鱼效应”如果能在其它类型的高端制造业上同样发挥积极作用的话,中国的制造业升级能够迈出重要一步,转型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商业博弈从来不是非黑即百、非赢即输的,竞争与合作、妥协与交易往往同时存在、相伴相生。

最可怕的是那些拥有“二极管”思维的人,在他们眼里外资是邪恶的,进入中国就是为了榨取劳动人民的财富,最好将他们全部驱赶出去,殊不知自己的手机里面有着大量外国企业生产的元器件。

机会摆在眼前,看我们抓不抓得住,一定要努力创造方便条件,让欧洲的外移企业进入中国。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