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卷17诚信诗解2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敬疏君子情不上通

字数:219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21 22:04:56 更新时间:2022-10-25 23:05:28

楼主:牟向东  时间:2022-10-21 14:04:56
《贞观政要》卷17诚信诗解2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敬疏君子情不上通

题文诗:
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

仓廪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之厚,

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

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

贞观之始,闻善惊叹,暨八九年,犹悦从谏.

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谏,

非复曩时,之豁如也.謇谔之辈,稍避龙鳞;

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擅权也;

谓忠谠者,为诽谤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

可疑谓之,为至公虽,矫伪无咎.强直者畏,

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

尽其言也,大臣莫能,与之争也.荧惑视听,

郁于大道,妨政损德,其在此乎?故孔子曰: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君子小人,貌同心异.

真诚君子,掩人之恶,扬人善临,难无苟免,

杀身成仁.小人也者,不耻不仁,不畏不义,

惟利所在,危人自安.苟在危人,何所不至?

今欲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

访于小人.其待君子,则敬而疏,遇小人也,

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

是则毁誉,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乃,

兴丧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孙卿,之所谓使,

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使修洁士,行之与污,

鄙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中智之人,

岂无小惠?才非经国,虑不及远,然虽竭力,

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小人之,内怀奸利,

承颜顺旨,其为祸患,不亦深乎?立直木而,

疑影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明矣.

【原文】

自王道休明①,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廪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普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曩时之豁如②。謇谔之辈③,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谓之为朋党 ,虽忠信而可疑;谓之为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争。荧惑视听,郁于大道,妨政损德,其在此乎?故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盖为此也。

【注释】

①休明:原意是美而明,这里是太平盛世的意思。

②豁如:豁然旷达,聪明大度。

③謇(jiǎn)谔之辈:忠诚正直、敢于直言的人。

【译文】

自从陛下登基,实行王道,已有十多年了,神威遍及四方,各国使者前来朝拜,国家粮仓日益充实,国土日益宽广。然而,我认为如今道德和仁义仍然不笃厚,为什么呢?因为朝廷对侍臣子的态度还不够诚信,虽然陛下在贞观初期勤于政务,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能做到善始善终。贞观初年,陛下听到好的意见就很惊喜,到贞观八、九年间,仍然乐于接受意见。可是,从那之后,陛下您渐渐讨厌直言,有时即使勉强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因此,忠正的大臣,逐渐为了避免触犯您不敢直言;而那些奸邪之人,正好大肆发挥他们巧舌如簧的本领。他们诬陷与朝廷同心同德的人是滥用职权,中伤直言进谏的人是在诽谤朝政。说一个人结党 营私,即使他忠诚中正也会让人觉得可疑;说一个人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不会遭受责备。所以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罪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于是正直的忠臣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想法,朝中重臣也不能与之争辩是非。圣上被迷惑视听,破坏了治政的原则,妨政害德的原因就在这里吧?因此孔子说:“厌恶那些口齿伶俐毁灭国家和家庭的人。”大概说的正是如今的情形啊。

【原文】

且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惟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欲将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访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是则毁誉①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之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孙卿所谓“使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之,使修洁之士行之,与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惠?然才非经国②,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内怀奸利,承颜顺旨,其为祸患,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

【注释】

①毁誉:诋毁或赞誉。

②经国:治理国家。

【译文】

况且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内心不一。君子宽容别人的缺点,表扬别人的优点,危难之时绝不苟且偷生,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成就仁义的美德。小人不知羞耻,不讲仁德,不知敬畏,不守信义,只知唯利是图,诬陷别人于危险境地自己却苟安于世。如果将危险推给别人,那么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现在,朝廷治理国家,将重任委托给君子,可是如果政务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况。对待君子,尊敬却很疏远。对待小人,轻视却又亲近。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子,那么朝廷就得不到实情。所以对人诋毁赞誉的权利实际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罚处置的总是君子,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对待吗?诚如孙卿所说的:“让有智能的人谋划,那么愚蠢的人就会议论;让品行高洁的人实行,那么卑鄙的人就会怀疑,要想事情成功,怎么可能呢?”具有中等智能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能力。可是他们非治国之才,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难免失败。更何况心怀奸邪私利,处处阿谀逢迎的小人呢,这些人难道不是国家的祸患吗?竖立直木,却怀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尽脑力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这是很明白的事。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