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七襄

字数:1307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26 05:14:15 更新时间:2022-10-28 19:34:00

楼主:ty_浪淘沙635  时间:2022-10-25 21:14:15
牛郎织女,是一个家喻户晓,广泛流传的美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中:“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这首诗描写各部族,受西周统治者惨重盘剥的情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满情绪,忧愤抗争的激情。
人所共知,神话故事几经改编,不过是反映了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抗,表达了人们追求人间真挚自由爱情婚恋观、美好道德的梦想,表达了对男耕女织的人间美好生活、人类美丽平等社会向往。
不料,先是王母娘娘强行解散、击碎美好的愿望,然后是现代人吃饱饭没事干,用现代法律来审判古代人间几千年前传说,指证牛郎违法,犯了偷衣服、偷看洗澡罪、非法同居罪,神牛具有教唆和纵容犯罪行为,违反现代道德底线,故而法官当庭庄严宣判:牛郎织女必须坐牢,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实际上,大部分人不会无聊到去穷究、推敲分析神话真实性,更不会去谴责嫦娥奔月,木兰从军,包公铡案,秦世美,西游记、封神榜、西方神话故事是否合理;
人们更不会因为古今中外的神话、民间故事中、因时代的局限而难免出现的某些糟粕,从而全面否定他的精华、先进、积极的一面。
同样,当人们在深入研究,古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时,发现其中先进思想与现代文化、共同社会非常相似,证明中华民族的古代传统美德、美好理想,在世界发展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而不去嘲笑其中小国寡民、抱甕入井的局限性。

两千多年前,春秋末到先秦之际,“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源于《诗经》中《硕鼠》篇,是大同理想最早的记述。因为商周时期出现“三监”叛乱,老百姓倍感社会的不公平,受压迫剥削,决心逃离贵族剥削者这只害人的大老鼠。
大同社会的理想,产生于古代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动时期,新的封建社会即将产生,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理想社会萌芽:农民的“并耕而食”,道家的“小国寡民”,儒家的“大同”。
农民“并耕而食”是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交换,按等价原则进行,没有商业欺诈;不存在专业的脑力劳动者,连君主也和人民“并耕而食”。属于小农经济理想社会。
“小国寡民”是道家的理想社会,人民从事极端落后的农业生产,尽量不使用工具,满足于简陋低下的生活,不求改进;“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
大同最早的完整理论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天下大同是古代儒家“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四海之内皆兄弟”,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大同 ”是“仁”的最终归途,孔子是儒家公认的理论鼻祖。


大同社会是古代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唐代的柳宗元在《封建论》盛赞秦始皇的废封建行郡县,“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王船山却以为不过是“天假其私以行大公”“废封建,行郡县”是将一人“天下”,分由众多子孙共同统治,最多再分点余羹给统治阶级的其他人员,比起大同社会的公,相去甚远。
各家描述的大同理想,各有千秋,为后代大同思想奠定了基础;牛郎织女型的理想,属于农家类型,他们用“避世”隐居来寻求解脱,憧憬的是道家境界。
相比之下,大同理想比其他设想更详尽,完整,美好,更具有诱人的梦想,新兴社会力量都吸取儒家大同理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