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古道秀岩文化园--湖南省临武县

字数:151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06 01:53:15 更新时间:2022-11-06 09:28:55

楼主:自己改名李灶生  时间:2022-11-05 17:53:15
秦汉古道秀岩文化园--湖南省临武县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2年10月12日

从深井坪去往秀岩的古道上,石板的式样却变了。之前,踏过的石板路皆为一整块大石头铺设,而深井坪至秀岩的约一公里路程,古道太荒了,毛草盖住了古道。过公路就到了凤岩风景区,游览清风亭、明月亭、观音殿、同心寺后,就下到最底下的秀岩崖题刻。

秀岩天然溶洞崖刻里,藏着古道的文艺气质,这似乎预示着接下来古道气质的转场之前,踏过的石板路皆为一整块大石头铺设,而深井坪至秀岩的一公里路程,古道公路交叉在溱水和石山相互映衬下官溪坪境内的“秀岩崖题刻”越发神秘这是一处天然溶洞,藏着宋、元、明、清时期的崖刻,米芾、徐霞客也曾在此驻足,因为这些文人的过往,秦汉古道的文艺气息更为浓厚,历代不少地方官员、名人骚客驻足览胜,在此处留下了宝贵的诗词散文游记和题词墨迹石、碑刻。

继续沿着石板路上前,便撞见秀岩洞门宽敞而高大的奇特景观,清雍正年间临武训导谭绍程也曾描述凤岩洞门奇景,走过地下涌泉上的石桥进入洞门,一棵长在洞门正中的松柏已耸入崖顶,其左侧石壁上据说这字摹刻的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秀岩”。

左侧有一排刻碑,其中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临武邑令王淮立的刻碑是秀岩洞内碑刻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是洞内最大的石刻字体,往右洞内天棚右侧中部有清乾隆庚午年(1749年)临武县正堂黎川才为慧朗和尚的题词“容光必照”四个大字,这是秀岩石碑刻年代最晚的一处石碑刻,顺着这字往边上看去,竟看到岩壁上还有不少南宋、明洪武、万历年间的石刻,它们均为外放官员、游客途经秀岩所留,徐霞客从蓝山进入临武,过深井坪专程来到“秀岩”,他曾在洞中质疑,史料中记载过溶洞正对面有“天生桥”,可他到此一游后并未发现有此桥,原来,因为溱水水位上涨,淹没了这座桥,如今的秀岩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不少摩崖石刻风化水蚀,有些碑刻字迹不清,隐约之间,激情和情怀仍在且在溱水和石山的相互映衬下,官溪坪境内的“秀岩崖题刻”显得越发神秘。这处藏着宋、元、明、清时期的崖刻的天然溶洞,米芾、徐霞客也曾在此驻足。

涂霞客探游凤岩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明代南直隶江阴人,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徐霞客曾探游凤岩,并写下游记:是为凤头岩,即宋王淮锡称秀岩者。洞门东北向,渡桥以入。溪流自桥即伏石间。复透隙一崖,破洞东入。是山如天生桥,水沃其下仅二五丈,注连州大道正度其上,但高广,度者不觉耳。

秀岩崖题刻
秀岩崖题刻位于临武县南强镇凤岩村。宋至清代。因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临武邑令王淮将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秀岩”二字摹于洞内岩刻而得名。洞内幸存石、碑刻二十多处,为宋至清代临武邑令、知县等名人骚客题诗、词、游记字迹。石碑刻字迹为行、楷、草、隶书,字体面积大小不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秀岩
秀岩,在临武县城南十五里,湘粤秦汉古道旁。秀岩原名奔头岩,南宋嘉定五年(1212),临武知县王淮游岩,感其风景秀丽而名称太俗,于是将其 名为:秀岩。王淮还将大书法家米芾赠送给他的“秀岩”两个大字刻于洞中岩石上,为秀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秀岩历来是临武风景名胜之地,还以秀岩风月”之名,被誉为临武八景之一。历代文人雅士多有佳作题咏秀岩之景,明代贵州提学使蒋信经临武南去广东,路过秀岩,即为之赋诗一首:妙 景 藏无尽,岩前景倍增。风清崖叠叠,月白石层层。松动涛声起,泉香桂魄凝。拨云寻古寺,为访六朝僧。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671876.jpg
http://img3.laibafile.cn/p/m/325671877.jpg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