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古道的粤盐古埠--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

字数:313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09 01:56:47 更新时间:2022-11-09 03:58:25

楼主:自己改名李灶生  时间:2022-11-08 17:56:47
秦汉古道的粤盐古埠--广东省连州市星子镇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2年10月11日

在星子镇广汽本田文化广场前,有一条古色古香的沿街商铺,这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新铺设的青石板路面……这就是 千年古镇·红色星子“粤盐古埠” 连州市星子镇古街新塘街。

秦汉古道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最早官道之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的交汇点。星子镇,历史悠久,是得天独厚的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商埠,穿越在城镇中的古道,古塔、古庙、古祠堂、古树纷纷映入眼帘,吸引游人驻足欣赏。

连江,古称湟水。其发源于广东省连州市星子圩磨面石(亦有说是连州市三姊妹峰),干流长275公里,集水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流经连县(连州市)、阳山、英德3县,至英德县连江口
注入北江,为北江最大支流。清《嘉庆一统志》载:“黄连水在(连山)厅南。旧志:'山在连县南四十里,产黄连。”故连江因源头有产黄连的山得名。


古时,来自湘南各地农副产品输出和对食盐及广货需求大都以连州为中转站。从湖南至连州有几条石板路:
一由衡阳、永州、江华等地经清水、西岸至连州。
一由湖南嘉禾、道县、新田、宁远等县经丰阳、东陂至连州。
再一由常宁、衡阳、桂阳、祁阳、临武县翻越茅结岭至荒塘坪、星子至连州。
再一条由郴州、资兴、未阳、宜章越过凤头岭到达大路边、星子至连州。
物品运输主要靠人力,往来的挑大日计数百人至上千人。他们把产自湘南的花生、花生油、茶油、莲子、百合、冬菇、豆类、药材、生猪、活鸡运到连州,顺道挑回食盐、火水(煤油)、火柴棉纱、布匹等。物资的转运在连州得到完成,连州也就成为了陆路与连江古水道对接的枢纽。


湘粤盐道途经五岭,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盐客成群结队,少则数人、数十人,多则成百上千,队伍浩浩荡荡。“贫民负者以为生者,近数万人,衡湘奔走”,既将湖南农特产品运往广东,又将岭南食盐转运至湖南腹地。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不久湘桂公路、粤连公路,107国道修成通车,盐道嘎然沉寂下来,热闹了几百、千年的湘粤间的盐道结束了历史使命,自然废除。如今,临武县、蓝山县、汝城县、宜章县分别仍存古盐道旧貌数段。

“一根扁担三尺长,走过桂东走桂阳。吃过几多冒菜饭,睡过几多老板娘”。这是炎陵县盐客们传唱的一首山歌,歌词中“吃冒菜饭”道的是实话,至于“睡老板娘”,似有吹牛之嫌,顶多是性幻想罢了。其实,“最难莫如担南盐”,挑运粤盐需要长途跋涉,来往一次,视路程远近,少则半个月,多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沿途道路崎岖,十分艰辛。“为人莫担盐,半月当一年”,来回半个月,就当得一年的辛劳,可见其中的苦楚。

过去,无田可耕的的农民,到广东担盐亦是谋生的手段,即使有田可耕的农民,也会利用农闲时间赴广东担盐一、两回,赚点力资,以补贴家用。盐客去广东,并不是空手而去,而是事先收购部分广东市场需要的农副产品,如家禽、禽蛋、茶油、苎麻、药材等,到达目的地,先将这些产品销售,再换食盐挑回。为了节省开销,盐客的米、菜都得自己带上。晚上住宿下来,量米做饭,就着自带的剁辣椒、豆腐乳开餐。盐客的住宿非常简单,每两人一床被子,草垫子往地上一摊,就算是床铺了。夜里少不了蚊子、臭虫、跳蚤的侵袭,但是人走得太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第二天天不亮,又得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饭,赶着上路。百把斤的担子压在身上,一天的行程都在六十里以上。

过去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生活中必须的食盐却要从外地购买,盐每个人要吃,家家户户一天都不能缺,需求量巨大。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食盐当做税赋的重要征收对象,它的地位可以和现在的烟草相比。

湖南的衡阳、桂阳、祁阳、临武县等地属于内陆山区,并不产食盐,过去吃的是江苏的淮盐,明清两朝以后改食粤盐。因庞大的骑田岭山系从西到东的阻隔,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并不相通,船只无法通行,只有走陆路。临武临近广东,有秦汉古道连通,在连州星子镇设有盐埠,湘南周边的县市的食盐都要从这里输入,将盐挑回湖南后,到桂阳,郴州走水路就可以发往衡阳长沙等地。

据说桂阳县城现在还有一条街叫做盐行街,那里就有不少盐铺,清朝时期有桂阳州,临武,嘉禾等县都属于那里管辖。那时候的盐都是粗盐,用麻袋装好,一颗有玉米粒般大小,硬梆梆的,看起来有点像冰糖,放在水里要大半天才能溶化(50-90年代到处商店和供销社都是买这种盐。),现在的是如粉末一样的细盐(还听说加了好多化学的东西,很多人就心里纳闷呢(嘀咕着)?好好的盐,商家厂家为了赚钱,那么缺德干嘛呀! )。

盐运业兴盛起来后,从事挑夫行业的人甚多。一时间秦汉古道沿路多了很多伙铺,专门给挑夫们供应伙食,住宿,由此形成了村庄,临武一带凡是地名带铺的大多与盐运有关,比如小城铺,镇南铺,香花铺,十字铺,佛祖铺。

西汉路博德将军,东汉马援将军,唐代临武县令张署,大文学家韩愈、刘禹锡、柳宗元,南宋名将岳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等都曾在秦汉古道留下痕迹。

秦汉古道这里曾经是官道、商道、贡道、兵道、盐道的汇集点。是秦汉古道路陆与水路的交汇点。

星子镇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商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在近代,星子埠则成为了粤西北、湘南各州县百姓食盐的主要集散地,商贸繁荣,被誉为“粤盐古埠”。

悠悠千载,几度兴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小镇老旧的基础设施、交通系统、商业氛围,都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现在,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进一步提升镇区景观,星子于2021年10月投入2000多万元启动镇区改造同知府,新建星子埠码头和盐亭,修缮改造“两街”(福星街、新塘街)“三桥”(福星桥、猪仔桥、大水边桥)“两馆”(楚南会馆、八邑会馆),新建农贸市场、古戏台、“两河”(星子河、红岩河)碧道……重塑千年古镇·红色星子“粤盐古埠”繁荣盛景。

福星桥
福星桥,位于星子同知府门前,始建于明末清初,历代均有修葺。“福星桥”桥名有两层寓意,一是“造福星子”,亦含有“福星高照”之意。福星桥横跨于滙水河上,正对着同知府,将福星街和新塘街两条街道联通。
福星桥全长22米,桥面宽3.9米,中间砌石桥墩宽2米,迎水流方向砌分水尖。桥面原架设木板,桥上设抬梁架九檩,硬山脊,上为阴阳板瓦面,以板瓦叠砌正脊。原桥桥面及上盖全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桥面两旁设置木栏杆、木桥凳,形成长廊风雨桥,既作行人道路,亦供游人歇息。20世纪70年代及现代修缮时,将原木板桥面改为水泥板桥面。

粤盐码头牌坊:
星子镇粤盐码头牌坊柱子前面对联:粤盐古道千秋客,华夏文明万代传。
粤盐码头牌坊柱子后面对联:星子古镇鸿福地,商埠码头百业兴。

周知府
同知府大门两边的对联:报国当存清政志,为民可效廉明臣。星子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属楚国,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初属长沙郡,西汉改属桂阳郡;三国时属吴,晋代属始兴郡。隋开皇十年(590年),连州在星子设“星子司”,为州属在星子的分治之官。
明代连州设“同知”职官,后改为“州判”。洪武二年(1369年),星子设巡检司;嘉庆廿二年(1817年),星子由于交通、商贸的地位益加重要,连州将原来设在连州城的州判府(同知府)移驻星子。
移驻星子的第一任州判谭德润,史载其“洁己爱民,有古循吏风,星人颂之”,第二任朱澍,史载其:“革陋规、禁赌博,”星民称“朱青天”,第三任张家晋,史载其:“礼贤下士,缉捕勤能,督勇剿匪,保全村寨,星人德之”。

八邑会馆:
八邑会馆大门两边的对联:八邑戴鸿恩普渡慈航人从珠海来源?,会馆觇凤集咸钦福地财聚星江异宝多。

新民街的“楚南会馆”:楚南会馆大门两边的对联:楚阁梅竹同辉映,南楼琴棋聚新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