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塘李氏根源的由来--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

字数:6833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11 05:27:14 更新时间:2022-11-11 02:58:57

楼主:自己改名李灶生  时间:2022-11-10 21:27:14
皈塘李氏根源的由来--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2年11月10日

下面文章是南郭李氏三十七世皈塘村李英俊写:

一、岭南皈塘李氏根源的由来
李氏起源于上古四圣之一皋陶,上古四圣分别为:尧、舜、禹、皋,皋陶曾被舜帝任命为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与“李”古字想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历经虞、夏、商传二十六世为理官,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征因直谏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李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华夏大地有了李姓,得姓始祖为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

老子李耳为李氏十七世,老子李耳传世之作《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道家学派道教的创始人物,唐高宗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则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李信为二十八世,秦国大将军、陇西侯。
李广为三十三世,汉朝前将军、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
李暠为四十九世,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皇帝,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暠第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李虎为五十四世,周柱国大将军、唐国襄公;唐高祖即位后,追谥为景皇帝。
李昞为五十五世,隋朝柱国大将军、唐国公;唐高祖即位后,追谥为元皇帝。
李渊为五十六世,唐朝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开启中华民族在世界的鼎盛时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促使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当时的海外华人被称为唐人,至今海外华人聚集地称为“唐人街”。

李渊的第十三代传人李穀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是颍州汝阴县(今安徽阜阳)人。其祖父原居于洛阳,后因黄巢之战乱,洛阳遭战火残破,家人避难外出,李穀才在外地出生,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公元929年)考中进士,五代十国时期,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建立后,任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大学士、封赵国公,宋朝第一任岭南节度使、于公元960年在赴任途中湖南省郴州境内逝世,葬于兴宁(今资兴),封为英烈王,南郭李氏始祖;其随行夫人卢氏及三子李琰留下来守孝,后移居宜章;卢氏被诰封“一品夫人”,葬于宜章城郊箭岗岭,墓地为当地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南郭李氏一脉兴旺发达,先后出了九个进士。

李琰,李穀三子,南郭李氏二世祖,生于公元936年,任中书侍郎,葬于临武太公钓鱼,墓地为地方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宜章南郭李氏由其开始,至今直系后裔约40万人,是岭南地区中原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之一。李吉,李穀长子,任补阙;李拱,李穀次子,任太子中允,留居河南洛阳。
李宣,南郭李氏三世祖,任江西宁州知州。
李闳,南郭李氏四世祖,任行人司行人,生七子,分别:长李伯渊、次李伯湛、三李伯澄、四李伯清、五李伯沦、六李伯浣、七李伯萍。
李伯湛,南郭李氏五世祖,生于公元1170年,1202年考中进士,任吏部尚书,生五子分别:长李居德、次李居方、三李居诲、四李居谊、五李居晋,逝世于公元1223年,葬于清远连州大路边,墓地为地方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李居方,南郭李氏六世祖,为李伯湛次子,生于公元1200年,1244年考中进士,任翰林学士;生二子分别:长李均远、次李均圣。
李均远,南郭李氏七世祖,为李居方长子,生于公元1233年;其玄孙李本祖(继昌)于元朝初年迁入乐昌皈塘下楼,成为皈塘下楼开基始祖。
李均圣,南郭李氏七世祖,为李居方次子,生于公元1237年,在宋末元初年间(约公元1270年前后)由宜章南郭圳头,徒居乐昌坪石皈塘上楼,为皈塘上楼始祖。革命烈士李光宗为其后裔,皈塘李氏建村至今大约750年,史称800年。
南郭李氏八世,李元震。
南郭李氏九世李景毅,乡进士,广东广州府儒学教授。
南郭李氏第十世,李丕河,之子李本祖。
李本祖,南郭李氏十一世,生于公元1276年,在元朝初年期间由宜章迁入广东乐昌皈上乡皈塘下楼,为皈塘下楼开基始祖,于公元1346年逝世,葬于宜章狮子山。皈塘下楼由李本祖开基,字继昌,原配陈氏、次配吴氏、三配邝氏、四配邓氏。
南郭李氏十二世,李式义(举人)。
南郭李氏十三世李廓选。
南郭李氏十四世李文伯。
南郭李氏十五世李献麟,李献麒。
南郭李氏十六世李日辅,李日达,李日贤。
南郭李氏十七世李存诚,李存立,李存仲。
南郭李氏十八世李英全(原名李万全)生于公元1440年,逝世于公元1500年,葬于牛栏冲。
南郭李氏十九世李明岳(原名李维岳),生于1455年,任职县丞,税户国初选人才,生五子分别:长李代泽(李欲泽)、皈塘下楼长房始祖,次李代禧(李欲禧)皈塘下楼二房始祖,三李代和(李欲和)皈塘下楼三房始祖、四李代敏(李欲敏)皈塘下楼四房始祖、五李代宽(李欲宽)皈塘下楼五房始祖;于公元1513年逝世,葬于皈塘塘下洞五棵松。皈塘下楼由李维岳开始开枝散叶,至今500余年,直系后裔人丁兴旺,已有10000多人。
南郭李氏二十世李欲宽,皈塘下楼第五房始祖,生于公元1485年,逝世于公元1566年,葬于京口村对门。
南郭李氏二十一世李时宜、李时春、李时景(失考)。
南郭李氏二十二世李世聪、李世仁、李世奉。
南郭李氏二十三世李泽河、李泽洪、李泽成、李泽禄、李泽祯、李泽祥。
南郭李氏二十四世光之辈10人(皈塘下楼第五房)。
南郭李氏二十五世昭之辈10人。
南郭李氏二十六世家之辈16人。
南郭李氏二十七世范之辈25人。
南郭李氏二十八世严之辈41人。
南郭李氏二十九世恪之辈53人。
南郭李氏三十世节之辈63人。
南郭李氏三十一世义之辈66人,李义宰(原名李永宰),生于公元1770年,京口村开基始祖,创立青龙书院(京口庙),其孙李传祯(八品官衔)在该书院任教;逝世于公元1830年,葬于杨柳湾,生四子分别:长李忠熙(原名李世熙)成均进士、次李忠勋(原名李世勋)、三李忠照(原名李世照)、四李忠然(原名李世然)。
李义晟(原名李永晟),生于公元1780年,乡举耆宾,恩赐八吊例授修职郎,诰封奉政大夫,水口麦坪村由其兴建,生四子分别:长李忠提(原名李世提)、次李忠抡(原名李世抡)、三李忠挹(原名李世挹)、四李忠振(原名李世振)。
南郭李氏三十二世,李世提,生于公元1805年,成均进士,六品顶戴敕赠修职郎,京口大岭下村开基始祖,逝世于公元1884年,现保留完好的大岭下古村落由其修建,育英书室为其修建的私塾;皈塘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李远照是其玄孙,乐昌第五区政府秘书长、黄圃土改工作队队长李英杰(革命烈士)是其第五代来孙。
李世抡,生于公元1812年,五品官职,钦加同知衔,诰授奉政大夫,配偶为五品宜人,逝世于公元1893年;清朝乐昌首屈一指豪绅,富甲一方,造福一方,积德行善;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革命军乐昌独立营营长李家泉(革命烈士)是其曾孙,土地改革时期黄圃乡乡长李远岳(革命烈士)是其玄孙。
李世挹,生于公元1815年,从九品、例授登仕郎、敕赠修职郎,逝世于公元1885年,民国时期乐昌第一任民选县长李传楷(革命烈士、同盟会会员)是其孙子,革命烈士李家源是其曾孙。
李世振,生于公元1824年,成均进士、例授登仕郎,逝世于公元1894年。
南郭李氏三十三世李贞岳(李德岳),生于公元1834年,郡附生,逝世于公元1898年,生四子分别:长李诗材(李传材)、1938年族谱修编主笔、革命烈士:李家煊(李青青)是其五子、李培成(李培臣)为其长孙、皈塘红色革命史料编撰李翱翔是其玄孙,次李诗标(李传标),三李诗祯(李传祯)1938年族谱修编主笔,四李诗本(李传本)。
南郭李氏三十四世李传本,邑增生、生于公元1880年,毕业于广东警察学堂,曾创办乐昌第二警署,皈塘下楼李氏族谱名人传三十四世代表人物,革命工作者李明为其次子,逝世于1917年。
李传楷,生于公元1871年,公元1907年攻读广东法政学堂,民国时期1921年乐昌第一任民选县长、民团局局长、组织成立乐昌农会(后改为广东农军、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组为红四军)、革命烈士、同盟会成员,逝世于1926年;革命烈士李家源为其子。
李光宗,革命烈士,生于公元1898年,中共第一任乐昌县委书记、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坪石大捷、曾任工农红军乐昌独立营党代表,逝世于1930年。
南郭李氏三十五世李家泉,革命烈士,生于公元1898年,工农革命军乐昌独立营营长,参加湘南暴动、支援坪石大捷,逝世于1929年。
南郭李氏三十六世李远岳,革命烈士,黄圃乡政府乡长。
南郭李氏三十七世李英杰,革命烈士,生于公元1918年,公元1945年考取中山大学,乐昌第五区政府秘书长兼黄圃土改工作队队长,逝世于公元1950年。
南郭李氏传承发展至今有四十一世,迁移广东乐昌皈塘七百余年,历经三十世,皈塘是南郭李氏发展繁衍最多最快的一脉后裔,比宜章宗亲繁衍多十代人;从皈塘村衍生出:杨柳湾村、上冲村、京口村、黄泥坳村、坳丘村、牛栏冲村、铜锣邱村、黄鹿冲村、里石村、小牛栏村、下牛栏村、大岭下村、水口村、麦坪村、梓门塘村、冷水井村、廊头村、廊头岭村、大公冲村、老屋塘村、新屋塘村、当石坪村、破阳村、海冲村、寨头岭村、竹岗村、下白沙村、沪竹村、乐昌大源柑子坑村、宜章白石渡江边村、达三十个大小村落,主要分布在皈塘村委、京口村委、新岩下村委三个村委会,成为乐昌坪石最大的宗派之一。皈塘李氏后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现在大部分移居广东珠三角地区,一部分在全国各地,少数移居海外。皈塘李氏创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为中国历代革命事业作出了应有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在粤北湘南深深的植入了南郭李氏的优秀的传统基因。


二、皈塘古村落
皈塘村落被政府列为“古村落”,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约800年;将中原传统文明一脉相承传播到岭南地区,与岭南文明融合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岭南的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皈塘古村落建筑采用徽派建筑,徽派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落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的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居民、祠堂、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皈塘村以下楼门楼为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延伸,房屋于两边密集分布,井然有序,浩浩荡荡,气势恢宏,举村高昂的马头墙林立,古建筑规模和完好程度在乐昌屈指可数。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政府给皈塘下楼颁发牌匾“英烈传家”!表彰皈塘人民为国家统一,抗击外来侵犯,保家卫国,所作出的英勇贡献和大无谓的牺牲精神。

三、皈塘历史故事
皈塘下楼大门楼,本人根据村里老人传说,皈塘村大门楼(牌坊)的外观造型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头顶戴的皇冠造型,历经数百年后,大门楼重新维护修缮,原门楼拆除后,由于时间的久远,没有保留好原始的设计施工图纸,原造型工艺复杂多样,导致施工工匠不会修缮成原本的唐朝帝王皇冠造型,修建成为相对简易的门楼造型,一直保留至今的外观样貌,但也不失它威风凛凛、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李世抡发家致富的传说,其父李永晟为清政府奉政大夫,家世殷实,家族四兄弟,其排第二,大家称他“李老二”;青年时期,其才干精明逐步在乐昌一带形成影响力;周边乡里渐渐有识之士登门拜访,与其结交;有一天,一位叫高老何(乾隆皇帝的义子)绅士,来到皈塘村桥头路口(现在的石拱桥),询问他人李老二家住哪里?来人正是李老二!反问高老何找李老二什么事?高老何说:听闻此人满腹诗书、很有才能,我找他较量一下、切磋一番,看看他能否与我论高低。李老二听闻,原来是来找茬儿的,心想:整蛊你一番!就对高老何说:李老二不在家,我也是来皈塘找他的,他去了郴州,不如我们一块结伴去郴州找他,联手跟他较量一番?于是高老何同意了,与这位“新朋友”一同结伴,去前往找“李老二”的路上,那时候去往郴州路途遥远,走到那里住到哪里,夜间到了一处凉亭休息,高老何随身携带了棉被,“李老二”说:我出门匆忙就没带随身行李,今晚就与你同盖一床被子,高老何便是同意,半夜时刻,“李老二”等高老何睡熟后,偷偷的在棉被四个角放入四枚铜钱;第二天一早起来,“李老二”卷起棉被准备启程,高老何说:你拿我棉被干嘛?“李老二”说:明明是我的棉被,怎么说是你的呢?相互争持不下,于是去到官府上诉,判官问高老何:有什么证据说明棉被是你的?高老何回答到:我的棉被长多少宽多少、重量多少等等。判官问“李老二”:有什么证明棉被是你的?“李老二”于是说我的棉被长多少宽多少、重量多少与高老何的描述的一样,我的棉被在四个角各有一枚铜钱。判官立即安排人员拆开被子检查,的确被子的四个角都有铜钱,棉被最终判给了“李老二”,高老何丢失了棉被还挨了惩罚(棍棒),棍棒惩罚完,高老何一拐一拐的正往外走,“李老二”于是叫住他,轻轻说:棉被本来就是你的,我还回给你!高老何伸手过去接棉被,“李老二”又大声喊道:判官!判官!你们还没退堂,高老何又来抢我的棉被!高老何哑口无言,哑巴吃黄莲,于是又被判重罚(双倍的棍棒),高老何觉得自己又冤又屈,遇到个这么叼专的人!这样整蛊自己,还是少招惹他。“李老二”问高老何:服不服?还跟不跟我作对?高老何回答道:服了!彻底服了!今后再也不与你作对!李老二回答道:我就是皈塘的“李老二”,你不是要找我较量吗?还需要找我切磋本领吗?高老何彻底的焕然大悟,原来自己想切磋的人,彻头彻尾的把自己较量了一番,又羞又悔,觉得自己跟李老二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想拜年轻的李老二为师,最终两人成为很好的良师益友。说明年轻时的李世抡具有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善于斗智斗勇,谋划纷争,为之后的成长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发家致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他还是粤北湘南一带著名的盐商,广东的食盐要运往湖南,清朝时期陆路不方便,主要依靠北江支流武江水路,运往老坪石再走陆路北上郴州湖南,水路乐昌至老坪石具有“九龙十八滩”的天险,古往今来,很多船只在此路段搁浅或翻船,李世抡的运输船队也在此路段遇到过翻船的事故,为了挽回损失,李世抡就雇佣打捞队打捞落水的财物,水手打捞时,发现水底还有很多财物,便问李世抡:你有多少财物沉到河里?李世抡回答道:“还有的都是我的,你全部打捞上来”!将古往今来沉入武江河底的金银财宝悉数打捞上来,据为己有,大发横财,据传说银子就有数千吨,两百名挑夫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才把财物搬回皈塘。沉船打捞地址为乐昌罗家渡白面石附近,现在修建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将九龙十八滩全部淹没。

李世抡用积攒的财物大势购买土地田产,据传说良田达万亩,除皈塘周边的良田以外,其它分布于:罗家渡、黄圃、老坪石、宜章岩泉、郴州苏仙区良田镇;还拥有乐昌埠口,老坪石埠口,万贯家财,富甲一方。其积极参与家乡基础建设,修桥铺路,勤政办学,积德行善。其修建皈塘村最大宅院,七十二门大豪庭(现保留最完好的徽派古建筑群屋),威风凛凛;在皈塘村下角头还修建养马的马栏,原皈塘小学是他修建的私塾(笔者就读该小学时,学生有300余人)。其还修建三条大道,一条从皈塘通往老坪石,途径里石、白沙、黄鹿冲,现在还保留的石板大道、石桥及凉亭(下龙桥就是当时建造的);一条从皈塘通往罗家渡,其在该乡镇的良田4000多亩,大量的粮食要运回皈塘,途径廊头、董口水、杨毡、田头,董口水大桥被洪水冲垮数次,其个人出资修建起来,曾放下豪言:“我就不相信洪水冲得过我的银子,洪水冲垮大桥一次,我就再建造一座桥”!说明其修建大桥的决心和勇气,还具备相当雄厚的财力,现在还有董口水的大桥墩地基,工程量不可小觑;另一条从皈塘通往黄圃,途径老屋塘、竹岗,由于修建竹岗水库,该大道已经被水淹没,现政府规划从坪石经皈塘新建一条乡镇公路通往黄圃,基本上就是按照李世抡当年修建的老路线。对于李世抡的财产到底有多少,民间有句传谣:“高老何的面子、李老二的底子”!惧说高老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认的义子,李老二与皇帝义子齐名,官场上看高老何的面子,财富上看李老二的家底。李世抡逝世后,安葬他的棺木一共抬出十二副,他的真实陵墓到底是哪一座,他的直系后裔一直隐瞒起来,为了迷惑盗墓贼,不让别人发现;但是,安葬他的及后裔的数座陵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他的财富传承受益了几代皈塘人民。为粤北湘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人文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表率和促进作用。

现在皈塘古村落古建筑保留最完好、最气派、最能体现传统文化氛围的徽派建筑就是李义晟父子,李世提、李世抡、李世挹、李世振四兄弟及其后裔的房屋院落。也是皈塘人丁最兴旺的一支李氏宗亲。李世抡的传奇故事至今还被粤北湘南的人民津津乐道!


南郭李氏三十七世
皈塘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李英俊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