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二百一十六帖 读《琴操》

字数:281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1-22 17:05:45 更新时间:2022-11-28 23:52:24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2-11-22 09:05:45
读书破万卷(6216)·《琴操》
《琴操》,汉代文言音乐作品集。二卷。汉蔡邕撰。已知《琴操》版本一种是专著体例的本子,如《平津馆丛书》本、《读画斋丛书》本、《邵武徐氏丛书》等,其中以《平津馆丛书》本为最佳。另一种是辑佚书体例的本子,如清嘉庆五年(1800年)王谟辑自《初学记》等类书的《汉魏遗书钞》本。两种体例的几种版本在文字上大同小异,所记述的琴曲均为汉代以前音乐生活中流存下来的作品。
蔡邕(133—192),东汉著名琴家、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嗜,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灵帝时为议郎、董卓专权。被任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董卓被诛后,被王允所捕,死于狱中。他因琴艺闻名,曾被召赴京都,中途托病而归。同时写了一篇《述行赋》,表示对权佞当道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后因避祸,流亡江南,整个流亡生活达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琴曲《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合称“蔡氏五弄”。现存《神奇秘谱》中的《秋月照茅亭》和《山中思友人》两首琴曲,从题解上看,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他撰写的《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的惟一辑著,书中汇集了五十多首作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乐器制造者。他在流放期间曾制作了著名的“柯亭笛”和“焦尾琴”。著名作品有《述行赋》、《蔡中郎集》“熹平石经”为他主持写定。相传《琴操故事》也是他的作品。
内容概览:《琴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解说琴曲标题、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音乐著作。全书分类收录47曲。第一类“诗经五曲”,第二类“十二操”、第三类“九引”、第四类“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选文鉴赏:《聂政刺韩王》
原文: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盖政末坐,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牛马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死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金。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鉴赏:聂政的事迹,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他作为“士为知已者死”的无畏侠士而名垂青史,为了回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他到韩国替严仲子杀死了韩相侠累,在《史记》中,他还将韩哀侯杀死。严仲子就聂政结束了和韩相侠累的争端,这样,聂政也就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然而,蔡邕却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在《琴操故事》中讲述了另一种“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这个聂政,与史家名传中的聂政不同,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六国时代,有一位冶工为韩王铸剑,由于过了期限,被韩王杀死,他的遗腹子聂政长大后立志替父报仇。聂政曾乔装成泥瓦工混人王宫刺杀韩王,但未能成功。尔后跟仙人学琴,经过漆身改变了容貌,吞炭改变了嗓音,最后又击落了门牙,别妻离母,励精图治,整整十年,最后终于得以刺死韩王,实现了替父报仇的夙愿。
“历史”上的聂政是以身许人的普通刺客,是统治阶级内部争端的客观参与者,而“民间”的聂政,则是不畏强暴,大智大勇的平民形象。“聂政刺韩王”是一个悲壮的复仇故事,它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写的是一个普通的冶工之子,要向一国之君讨还血债。他是孤立无援的,但又是正义的,因而他不屈服于艰难困苦,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身心磨难,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人民崇拜这样的英雄。
整个故事的发展是通过五个层次表现出来的。第一个层次,简单交待聂政复仇之原由,以及聂政的第一次行刺,叙述之简练,过渡之流畅,令人叹服,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蔡邕的创作技巧,还是汉代民间文学的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想见,聂政的初次失败是很自然的,一个普通的百姓要想接近戒备森严的国君,谈何容易!更何况要刺杀他呢!凭一时兴起,简单行事,缺乏深谋远虑和大智大勇,只能去白白送死。
第二个层次是这样描述的:“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虽然仅仅十数字,却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聂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意识到了路途的艰难,但仍未改初衷,开始锲而不舍地刻苦磨砺自己。
整整七年过去了,聂政的琴终于学成。七年间,多少风霜雪雨,他经受了数不清的折磨,这回,总该如愿以偿了吧!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篇故事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纡徐曲折。
第三个层次又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情:聂政正准备进入韩国,中途遇到了七年未见的妻子,虽然他“易容变声”,但妻子仍然从牙齿认出了他。面对哭泣的妻子,聂政只毅然决然地回答了一句话:“天下人的牙齿都象聂政的,你有什么可哭的!”这冷峻的声音里,隐藏着多么痛苦的一颗心!天下难道还有比亲人相逢却不能相认更令人心酸的吗?理想的实现,该有何等艰辛啊!难怪聂政要仰天长叹。但聂政毕竟成熟了,为了替父报仇,一切都已在所不惜,他的志向更加坚定了,重又返回山中,敲掉了自己的牙齿,重新学习了三年,才进入韩国。
第四个层次是故事发展的关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聂政的琴法达到了神妙的地步,使“观者成行,牛马止听”,终于吸引了韩王。韩王召见聂政,让聂政为他弹琴。机会终于到来了,聂政雄才大略,临阵不慌,他边弹边唱,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杀死韩王。这一层次的描写非常细腻,行文却很简练,表现聂政行动的果决,动作的麻利,歌颂了他的智慧。草菅人命的韩王“不得其死”,聂政的冤仇得报。十年磨砺,成于一朝,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部分,写聂政母亲认尸自首,聂政的行动公诸于众,使故事更加完整。
“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是勇气和智慧的颂歌,是对献身精神的礼赞,它以聂政的十年苦练作为铺垫,表现他不同凡响的意志力,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样,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了理想的最终实现,勇于奋斗,敢于献身。人民世代传颂这些英雄的故事,它代表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后世人民所宏扬。
评:聂父铸剑为韩王,逾期未成被杀亡。聂政长成报父仇,刺杀未果急逃亡。
遇仙学琴再报仇,“易容变声”为隐藏。苦学七年艺已成,妻看牙齿认夫郎。
重返山中敲掉齿,重学三年绝艺强。韩王令政献琴艺,趁势一举杀韩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