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读《大儒张载》 (转载)

字数:250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2-10 22:00:20 更新时间:2022-12-11 23:40:32

楼主:碧云天9998  时间:2022-12-10 14:00:20
品书读史:

“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读《大儒张载》

作者:李黎明

很久没有触碰纸质的文学作品了,或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我曾经也是一个很喜欢读闲书的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性质,让我全身心都在那些孩儿们身上,平凡、充实、忙碌地生活着每一天。业余时间,若能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安静静地品读,绝对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曾几何时,我是多么喜欢阅读人物传记。因为人物传记能让我更真实更全面更捷径地触摸到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苏东坡传》、《拿破仑传》等书都曾让我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开学初收到了张校长赠予的一本由作家亲笔签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蓝色封面上白色的书名、作者,言简意赅的评价,整本书装帧精美设计巧妙,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于是乎整个人就沦陷在了这部书里。




“以信仰的高度,为往圣立传”,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 ,茅盾文学奖评委李国平在序言里高度评价这部小说。而我也在这篇序言的引导下通过这本小说,穿越到彼时的北宋王朝,和那些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去对话去交流,感受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体验大儒张载的人生历程。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张载是陕西人,他所创立的横渠书院就在宝鸡眉县县城东横渠镇,去年和友人去太白山游玩时曾路过于此,书院正门前那座巍峨、高大的三阙门仿古牌坊给我印象深刻,看着高大的张载雕像,读着雕像后照壁上镌刻的那人们耳熟能详的“横渠四句”,历史和时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此刻跟着杜崇斌老师的这部小说,让我也再次感受和领略一代大儒的思想和精神,头发长见识短的我本着阅过留痕的原则,写下一点心灵的感触。

杜崇斌老师通过研究张载的一生,提出张载一生有三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三个转折点也是三次很大的挫折和困难,而正是这些逆境中的挫折和困难成就了他的人生,也正好暗合了张载自己的名言“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第一个转折点是父亲的英年早逝,使他从“官二代”一下子变成了平民,从而让他有了接触最底层社会和老百姓的机会,给了他冷静地观察社会、思索社会的条件,使他认识到社会的弊端和病痛,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经世济民之策。第二个转折点是青年时弃武从文,从而开始遍访名师,刻苦钻研学问,学跨儒释道,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关学宗师。第三个转折点是老年时辞官归里,他一边继续研究学问,一边开始设馆讲学,终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

通读杜崇斌老师的全书后,发现张载的人生经历有那么多似曾相识之处,是呀,他的经历包括几次的转折点不就是标准的中国文人模式吗,幼年贫寒家道中落,少年聪慧博学多智,中年得志纵横朝堂,老年遭排挤辞官归隐,这个经历我们能看见很多历史人物的影子,这或许就是中国文人的终极归宿,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曾读过的一本书,是许葆云老师写的《中国最后的大儒:王阳明、张载与关中三李》,当时我的重心全部都在王阳明身上,这个文能精通儒释道三学,武能统军征战“知行合一”的全能男人让我深深地为之着迷,此书用深入浅出的言语讲述了在宋、明、清三朝代最兴旺最活跃的心学和关学两大哲学体系,深入探讨了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精髓,对儒学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以及未来走向进行了一次梳理。

深入了解王阳明后,我发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用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横渠四句既是王阳明的人生启蒙,也是王阳明的人生追求。

张载与很多文人一样,年少时皆胸怀淑世救民之志,《宋史•张载传》记载“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他有着安邦定国的政治理想,并且试图改变北宋王朝国贫兵弱的局面,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投身于变法图强的滚滚洪流之中,这个时期范仲淹对他的影响很大,若说张载是王阳明的人生指路人,那么范仲淹就是张载的人生指路人,他的思想和人格对张载的影响非常深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和气节,在张载一生中表现十分明显。但文人的气节和风骨又让张载不愿与那些变法的投机派同流合污,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王安石说出“朝廷将大有为,天下之士愿与下风,若与人为善,则孰敢不尽!如教玉人追琢,则人亦故有不能”的话来。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载的鲜明态度:一是说你王安石推行新法,天下之士都愿意听从,但前提是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你将大有为于朝廷。二是劝王安石在变法中要与人为善,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如果不是这样,强行推行新法,肯定有人会反对的。

张载的态度让王安石非常失望,本来王安石想与张载共谋革新大业,而张载却给王安石当头一棒,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一气之下,王安石命令张载去浙江宁波审理苗振贪赃案。案后还朝,恰逢弟弟张戬冒犯王安石变法,被王安石将张戬由监察御使里行连降三级为湖北公安县县令。张载见此状,日夜不安,以身患病痛为由辞官回到横渠,建立横渠书院,自己讲学著书。

回乡后的张载开始传播自己的“关学”理念,他改进了儒家的思想,注重落实,将儒家举一反三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也倡导科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科学主义者。也是这次辞官,成就了他,他的学派被弘扬,至今被后人学习。就像他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实,这些儒家思想早已经深深渗透入中国人的骨子里,比如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仁、信、忠、恕已被推演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口号,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对读者们说:“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每一部人物传记,都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总之,一个人能够被后人立传,名垂后世,他的身上一定能够给后人无数的启迪。我们触摸到的,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另外添加的是一点历史的皮毛!

2022年10月27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