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马友友

字数:4936访问原帖 评论数: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5 19:02:49 更新时间:2023-01-06 04:06:42

楼主:崖上人1  时间:2023-01-05 11:02:49
大师马友友

乔布斯一直是马友友的忠实乐迷。马友友前往乔布斯家做客,演奏一曲巴赫,曲终,乔布斯泪流满面地说:“你的演奏是我听过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驾临,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
1955年10月7日,马友友降生巴黎。祖籍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1959年,隋家迁居纽约。父亲马孝骏为音乐教育学博士,作曲家兼指挥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母亲卢雅文则是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的声乐女歌手。父亲规定,如果不能用中文说出菜名,就不许吃那道菜。
他4岁学习大提琴。1962年,参加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晚会。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刊登马友友、第一夫人照片。
9岁,马友友已经同许多名家合作演出,出了个人专辑,上了畅销排行榜。
在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的引荐下,他跟随大提琴家李奥纳德罗斯学习,并进入音乐华府——纽约茱利亚音乐学院。

1971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大提琴独奏会,16岁的马友友惊动世界。
他留起披肩发、旷课、抽烟、酗酒……17岁,马友友决定辍学。院长握着他的手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马友友回答很简单:“我觉得现在自己没有资格继续做一名音乐人,我迷失太久了。”
他选择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
他注意到住在同一宿舍楼的一个黑人女生,早上从不吃早饭。有一天,他用塑料袋把早餐挂在她宿舍门外的把手上,写了一张字条:“吃早餐对你的身体有好处。”
他观察人、研究人,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是哲学教授、物理学博士,还是在街边的情侣、酒馆里弹琴的老人。另外,他阅读《红楼梦》、唐诗宋词。
放弃大提琴快4年了,但马友友为了自己的初恋吉尔,在哈佛大学小礼堂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的越南民歌《湄公河春望》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依的《悲惨世界》,震撼了在场的上万人。
这一天,马友友觉得遗失已久的音乐回到了身边。
在吉尔的建议下,马友友尝试非洲音乐元素,创作的专辑《Meyer》获得格莱美大奖。马友友的4张新专辑全部进入世界古典音乐排行榜。其中《巴赫灵感》被誉为二十世纪古典音乐的伟大改革。
去非洲的旅程中,他看见非洲人围着火把又唱又跳,他们为生病的人祈福,为生命歌唱。他意识到,“我愿意为70个人演奏,40个人也可以,一个人也没问题,因为只要他从音乐中有所收获,我的付出就值得了。说到底,音乐是一对一的人的交流,只要有人需要它,我就会想办法给予他,音乐是我能给他人的回报”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马友友悄悄改变努力的方向。他不仅在那些高大上的演奏厅演奏给那些正襟危坐的欣赏家们听,而是更接地气了,他打破古典与现代的界限、音乐带来的阶级上的划分,积极推动大提琴融入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
他开始接地气的表演,在公园、地铁站、小学的音乐课演奏。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音乐厅。“我真正热爱的是人”。
马友友本是古典乐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他的演奏会总是爆满,有一次,他不得不在剧场外演奏,“以安抚拿不到入场券的人”。
2022年3月7日的下午,在俄罗斯驻美大使馆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拉着一首巴赫的大提琴曲,为乌克兰呼吁和平。
——这就是大师马友友。
2020年疫情刚爆发,他被隔离在家,坐在书房,给很多陌生人演奏经典曲目,有改编自德沃夏克交响乐的《回家》,有《飞越彩虹》,还有二战经典老歌《我们会再相聚》等。
有人说,您这个重量级的音乐家,在线上免费演奏也太掉价了。他却笑着说:“对我来说,这就是做音乐人的意义所在,把音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珍贵的友人病痛或死亡的时候,他选择用音乐抚慰或送行。
父亲弥留之际,马友友在床前演奏一曲巴赫。
乔布斯确诊癌症,请求马友友在他的葬礼上演奏。后来,在斯坦福大学教堂的乔布斯追悼会上,马友友演奏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马友友讲:“巴赫的《大提琴组曲》一直是我始终如一的音乐伙伴。差不多六十年以来,在面临压力、喜庆以及失落的时候,它们赋予我寄托、安慰和欢乐。”
1998年,马友友在美国注册了非营利性艺术、文化和教育组织项目“丝绸之路项目”,致力于艺术、文化和教育活动,希望通过把全世界的艺术家和观众聚集,打破地域隔阂。
1999年,酝酿了10年之久的《情迷巴西》专辑终于问世,第12次收获格莱美大奖。
李安为《卧虎藏龙》寻找配乐演奏者,找到了马友友。他凭着自己对故乡、对中国武侠的幻想和理解,完成了《卧虎藏龙》的音乐。2000年,《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2006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马友友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因其一直不断地努力促进年轻听众了解音乐,并在年轻人当中推动集体价值观。
2006年,51岁的马友友回到故乡宁波,举行《巴赫之旅》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回到故土,有多少感慨!
2008年,马友友就获得世界经济论坛颁发的“水晶奖”,以表彰他对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2016年,马友友进入达沃斯管理委员会,是第一位艺术家成员。
2011年,马友友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奥巴马称马友友是自己“见过的最快乐和最丰富的人。”“尽管马友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但比他对音乐的热情更伟大的是他对公众的热情,我能证明这一点。”
2017年,第59届格莱美奖,马友友和他的丝路乐团专辑《Sing Me Home》(歌咏乡愁)获得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大奖。伴随着这张专辑的,是一部《陌生人的音乐》纪录片,纪录了马友友于世界各地音乐家融合、创新、展开“丝路计划”的动人过程: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音乐家,在知名大提琴手马友友的号召之下展开了“丝路计划”,组成丝路合奏团,融合东、西方不同的乐器、音乐以及各种文化元素,在世界各地进行表演,他们的音乐模糊了国界、消弭了文化差距,不仅带给观众不同以往的音乐飨宴,演奏者透过中西融合及互相切磋,对音乐的造诣更上一层楼。马友友介绍这部纪录片时说:“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艺术的共鸣和启发是一种无形的重要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马友友的“丝绸之路项目”成为了他与故土紧密联系的绝佳纽带,参与该项目的58人中有10位来自中国。他用音乐让中国文化与世界沟通。
《歌咏乡愁》是以故乡为主题的专辑,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琵琶、巴乌、笙箫,中国民族的声音在西方乐器里自由地穿行,与它们一起的,还有丝绸之路上各国的民族乐器。其中收录的一首《绿》,琵琶音贯穿了整首歌曲,让人们进入它清爽明丽的节奏,感受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美妙神奇。
他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民乐、通俗乐甚至边缘乐器融入他的创作,触犯了严肃音乐界的保守派,维也纳国家剧院宣布取消与他签订的演出合约。就连马友友的恩师,也是他最依赖和崇敬的指挥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绝与他同台演出。他说:“孩子,你难道想把古典音乐变成儿歌秀?”
选择更艰难的跨界之路,他说:“规矩是拿来打破的。” 妈妈的话已经在马友友的心里扎了根——音乐是无私的,是给大家分享的。
他和丝绸之路乐团大受听众欢迎,学界才放下了架子,重新拥抱他。
马友友演奏使用的两把大提琴,其中一把叫做“蒙塔尼亚纳大提琴”,绰号为“矮牵牛花”。这把大提琴制作于1733年,价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1999年,马友友在纽约演出时将这把大提琴丢在出租车,后来被司机送了回来。为此,马友友特意为纽约的出租车录制了一段公益广告。
他的另一把大提琴名为“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是用大提琴家、作曲家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的名字命名。这把琴制作于1712年,价值上亿人民币,该琴原属于杰奎琳·杜普蕾,她去世后,琴被拍卖。收藏家决定将此琴借给马友友使用。
马友友说:“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里听到了人性,你就看到了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加深了解,才能在个性和差异之中,找到人类音乐的共性和记忆,这样才能用音乐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
马友友18次获格莱美奖,一直拒绝领奖。有人问他,哪个奖项是你最想珍藏的?他说:“我最珍视的奖赏,是融入一个和谐的家庭,以及拥有一群挚友。”
葛莱美奖获得者艾莉森·克劳丝说:“能够和马友友的艺术才华相提并论的只有他的善良和慷慨。是神造了马友友,马友友被造出来了,神也就收工了。”
1977年,马友友和吉儿·哈诺尔结婚,育有两个小孩,名叫尼可拉斯、艾蜜莉。
1969年,他14岁中学毕业,以独奏者的身份,与哈佛雷蒂克里夫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之后马友友进入茱莉亚学院,在大提琴家雷奥纳多·罗斯门下学习。
在茱莉亚学院就读了7年,退学,前往哈佛大学就读。他与许多交响乐团一起演奏。马友友演奏、录制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经常与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合作演出一些室内乐。他与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莱丝演出二重奏。
1976年,马友友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士学位。
1985年,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93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97年,马友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赫灵感”为题的内涵。演出共分成六部组曲的六部影片,及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创造出新风貌的巴赫。影片在“公共电视台”及全球各大电视网播出,获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由新力古典发行录影带。
1998年,新力古典发行三张《丝绸之路》专辑。他的专辑《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
1999年的夏天,马友友与指挥巴伦波因合作,和一群来自中东的年轻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演出、研习,活动名为“1999文化之城”,于德国威玛举办。他获得顾尔德奖。他酝酿了10年之久的《巴赫之魂》专辑终于问世,并获得格莱美奖。
2000年春季,发行《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尽管马友友横跨多种音乐领域,他仍保持古典音乐最畅销音乐家地位,新专辑一发行便立刻打进“告示牌”古典音乐畅销名盘,甚至有四张专辑同时在榜上的记录。他也发展“家庭音乐会”,如在卡内基厅一系列“家庭音乐会”开幕中演出;在“Mr. Roger's Neighborhood”及“芝麻街”等电视节目中,带领小听众群进入音乐世界。马友友竭尽所能地为儿童创建一个音乐的空间,以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创造力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2年11日上午,“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一周年纪念活动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隆重举行,马友友受邀演奏。2004年春,马友友获得第43届格莱美大奖。迫于公众和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维也纳国家剧院向马友友发出邀请。2006年,获得唐大卫奖。2007年,世界特奥会开幕式,马友友和他率领的“丝绸之路”合奏团参演。
2009年1月20日,马友友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演出,四重奏由马友友、伊扎克·帕尔曼、盖布莉叶拉·蒙泰与安东尼·麦吉尔共同担纲。
2011年,马友友获得美国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他的跨界新专辑《圈羊四重奏》全球发行,合作对象是低音提琴家埃德加·迈尔、曼陀林手克里斯·席尔和小提琴家斯图尔特·邓肯。2012年,马友友携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在重庆举行《马友友和凯瑟琳·斯托特音乐会》。在此次演出之前,马友友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举办过音乐会。
2014年,马友友率丝绸之路合奏团亮相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当晚,这支“国际乐队”以《丝绸之路组曲》揭开演出的神秘面纱。此外,还上演了吴蛮的《夜深沉》,打击乐作品《编织》,以及凯伊汉·卡尔霍的《万马奔腾》、克里斯托弗·阿德勒的《皇宫之乐》、桑迪普·达斯的《斯瑞斯蒂》等风格迥异的作品。
2016年,马友友继续他的丝绸之路计划。在香港艺术中心音乐厅,以赵麟的大提琴、笙协奏曲《度》,为香港管弦乐团2016-2017音乐季作开幕演出。马友友、吴彤、余隆,从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出发,先后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分别与西安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新疆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三场西部音乐会 。11月16日,马友友北京场巡演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
2017年2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第18次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