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中湖南籍知名将领

字数:1411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6 07:50:40 更新时间:2023-01-06 20:35:19

楼主:湖东一号  时间:2023-01-05 23:50:40

老一辈就算了,就算比较厉害的青壮派吧。

去东北战区的有:

郑洞国(湖南石门人):抗战时任新1军军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郑洞国善战是很显然的。

廖耀湘(湖南邵阳县人,今属新邵县):抗战时任新22师师长、新6军军长,解放战争时任新6军军长、第9兵团(廖耀湘兵团)司令。能打也是人所共知的。

陈明仁(湖南醴陵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任71军军长,四平街一战成名,后在长沙以兵团司令起义。

李涛(湖南邵阳县人,今属隆回县):解放战争时接替廖耀湘成为新6军军长,廖李当时都是邵阳县同乡。

潘裕昆(湖南浏阳人):解放战争接替当了新1军军长。

李鸿(湖南湘阴人):解放战争中任新1军新38师师长(新38师是新1军的灵魂)。

=======================================

去华北战区的有:

李文(湖南新化县人,今属新邵县):解放战争任第4兵团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等。

袁朴(湖南新化县人,今属隆回县):解放战争任第16军军长,是李文麾下,而历史上李文还是接替袁朴当了旅长,袁朴曾经还快了一步。

李文、袁朴两家相距10公里,都是梅山蛮(蚩尤故里)的旧地,一起读长沙岳云中学,又一起读黄埔一期,尔后又长期是紧密同僚,也算一段美谈。而李文、袁朴、廖耀湘、李涛又同属于当时的宝庆(当时新化也属于宝庆管辖),任意两者的距离最大不超过40公里。

========================================

其余的还有:

宋希濂(湖南湘乡人):解放战争中先后任新疆警备司令、西北行猿主任、华中警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

杨伯涛(湖南芷江人):解放战争接替胡琏当了第18军军长,又是一个硬骨头。

刘戡(湖南桃源人):以整编第29军军长的身份解放战争在瓦子街阵亡,仗打的一般,被湖南老乡彭德怀包了饺子,但还是比较死硬的,算是顽抗到底了。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解放战争任第一绥靖区司令(驻南通),战绩比较差,被湖南老乡粟裕打得比较惨,不过后面还是躺赢了(粟裕增援两淮去了)。至于“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这句谚语,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霍揆彰(湖南酃县人,今炎陵县):抗战时任第20集团军司令,参加远征,渡怒江,强越3000多米高的高黎贡山,再主攻腾冲,腾中攻坚战与松山攻坚战并肩,消灭日军更多。解放战争后代理青年军编练总监,并兼任青年军第六军军长。后代理云南警备总司令,因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而被撤职。1947年冬任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3月当选第一届 “国民大会”湖南代表。1949年5月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不久调任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兼行政长官。1949年湖南起义后,去台湾。

黄杰(湖南长沙人):抗战时打的比较厉害,解放战争中基本没怎么打仗了。

还有一些就不说了,反正黄埔一期到期,湖南籍学员超过了四分之一。

至于沈醉(湖南湘潭人,毛与彭的老乡)这个特务头子就呵呵了。

==================================

唉,湖南人还是不得不打湖南人啊,当年太平军过境湖南(进入湖南只有不到5千能战之兵),吸收了5万能战之兵(再拖家带口总计10万),湘南矿工爆破队和洞庭湖渔民水军的组建再加上湘南彪悍的山民,让太平军无坚不摧,湖南吸收的矿工和渔民,让太平军威力极大增加了。后面湘军出湘去打太平军,湖南人打湖南人,矿工对矿工(工兵对战),渔民对渔民(水军对战)。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