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名及主旨内容解析

字数:10916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16 22:05:19 更新时间:2023-01-06 13:03:46

楼主:ty_145107622  时间:2022-08-16 14:05:19
大明王朝的金陵残梦
——简析《红楼梦》书名及原著主旨思想
( 井力 )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谓世事沧桑人间轮回!《红楼梦》所言“世事”乃人间大事,绝非家常里短,作者只是以“家事”喻之,故书中常有“末世”两字(如第一回贾雨村出场时,第五回贾探春、王熙凤判词中)出现。一叶知秋,“末世”乃朝代末日,试问除了皇帝的“家事”(等同于国事),其他任何“家事”即便是王侯将相的家事,又怎能以“末世”来定位呢?只有王朝覆没方能称之为“末世”。故《红楼梦》原著所记“身前身后事”正是发生在前朝末日新朝更替之际,这也正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真实时代背景。
鲁讯先生评曰:“《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俞平伯先生直言:“《红楼梦》在世界文学中底位置不是很高的,这一类小说,和一切中国底文学——诗、词、曲,在一个平面上,这类文学底特色,至多不过是个人身世性格底反映...... ” 又有“评论家”称:《红楼梦》乃社会“百科全书”,纵穿天地,横贯古今,吃穿行乐,无所不涵...... 更有青年留美博士胡适先生,抱杜威实用主义观点,竟考证出《红楼梦》是“曹雪芹”(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霑)家事,系“曹雪芹”自传(自叙)体小说。胡博士云:“《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众所周知,由于长时间原著后半部缺失,《红楼梦》好似维纳斯之美,各种评说如雨后春笋,各类观点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怎一个“乱”字了得,以致出现所谓“红学”。似乎“红楼梦中无坏人,大观园内无毒草”,文人雅士竭尽吹奇颂美。口蜜腹剑之宝姐姐(本书第一心机女)倒成了万众偶像,“扑蝶嫁祸”蛇蝎心竟视作“天真烂漫”少女心,悲乎!无数“红迷”如痴如醉,沉溺风花雪月,“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嫁人要嫁薛宝钗,情人要找林黛玉”,等等,等等,《红楼梦》俨然成了坊间“风月儿女”的“靡靡之说”,仿佛《金瓶梅》姊妹篇了。这在当时也许是怪不得胡博士的,张爱玲也曾提过人生三恨“恨红楼梦未完”,这就是当时的现实。倒是蔡元培先生之“影射索隐说”(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潘重规先生之“红楼血泪史”,因类似猜“笨谜”而无人问津日渐式微了。毛泽东 一生最喜《红楼梦》,随身必带《红楼梦》,劝人多读《红楼梦》,他曾对外国友人称《红楼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1961年12月的一次谈话中,他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
《红楼梦》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奇书?她引人入迷的文字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实呢?
这里姑且不论“曹雪芹”本真何人?假设“曹雪芹”就是曹寅之孙曹霑,就曹家(皇家包衣)那点事,就曹霑(四旬出头)那点人生阅历,就能浮写出皇皇巨著《红楼梦》?曹家倒似乎培养出了反封建的“大斗士”?可能吗?无异是痴人说梦。试问一:曹先生要补谁的天?满清王朝此时正如日中天;试问二:曹先生曾经历过多少血光之灾?有谁见过曹府白骨如山之惨状;试问三:曹先生有多少诗词歌赋能脍炙人口而流芳人间?本人愚昧委实未知。即便曹家被抄家破人亡, 也不是时代末日,绝对称不上“末世”,故“曹家说”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跨世纪谎言”。而《红楼梦》丢失之后半部文稿,恰恰是王朝“末世”的情景再现,“贾府”家败人亡,白骨累累。由于真本流失,后人如同考古溯源,各呈其能各执己见,因之前无原著对标,故所有评说也不好深究,也没法深究,但“红学”(“曹学”)以“曹”代“朱”,终究张冠李戴反向行远,现今确实应该谢幕了。
欲求原著真相,别无他法,应该且只能从原著文字(含朱批)中觅寻。
《红楼梦》第一回“楔子”:“因毫不干涉时世,(空空道人)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来龙去脉清清历历!书名各不相同,文字各有增删,但主旨内容一以贯之,万变不离其宗,书还是那本书,头面不同而已。
各位读者,一部《石头记》,作者何必大费周章幻化出不同的书名来?作者无聊闲扯呼?非也。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甲戌本《石头记》回前诗), 一生心血凝成此书,岂能轻率命“名”?【朱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此正作者泣血用心处,以“烟云模糊法”引人入彀,通过虚实交会,正反映射,以微著宏,漏透真相。取不同书名也正是作者用“雲山雾罩法”遮蔽书中文字背面之真实。
书名《石头记》之谜。《石头记》为首尾书名,系“石头”幻历纪事,“石头”(通灵石)所作。石上文字------碑文,祭文也,碑祭之文。第一回原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完备,或可适闲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果真无凭无考吗?“石文”何人所写?何人所编?何人所刻?【朱旁:据余说,却大有考证。】《石头记》载录的是石头城里的故事,石头城------神京(南朝时称南京)------南直(甄家火灾时脂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应天府------金陵城,何朝何地?何朝有南京?何朝有南直?何朝有两京?书中可有“建业”、建康“、“集庆路”、“江宁府”字样?书中假托汉唐旧事,实为隐匿石城真事。此作者时空错乱障眼法。石头能言乎?石头能写乎?石头能自己刻字乎?从“石”字往深处延伸,可知《石头记》乃石城纪事,石城破亡纪事,是前朝末世的“碑记”,是国破家亡的碑祭之文!假借“石头”而记,故书名《石头记》。
书名《情僧录》之谜。第一回书称:“因空入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由空至空,此“空空道人”由来。情僧两字按拆字法,情拆为心主月,心向月,心向明月;僧拆为曾人,曾经的人,前朝旧人。《红楼梦》全书都是“情”,聚焦“风月”之情。《红楼梦》第五回:“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另“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等,是怀“月”之情,“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等,是颂“风”之情。《红楼梦》中之“风月情”实际上是时代“末世”各色人等的情感众生相,故(吴氏癸酉本《石头记》)书末有108“情榜”揭示。作者“空空道人”,正是在经历所有情色感悟之后,顿觉“空空”,万事皆空,人生如梦,感慨所历往事不过梦幻一场,因此自称“情僧”(一心向“月”之旧人)。既为“僧”何以有“情”?假“僧”也。世间情本难戒,僧非僧,情不情(贾宝玉情号“情不情”),可见自号“情僧”其实“空空”。“空空道人”因情缘难了,郁闷难泄,故抄录《石头记》,并更名为《情僧录》,以情愚目,企冀“问世传奇”。书名《情僧录》不过是虚托“情僧”身份作传,是作者(明末遗民)经历改朝换代后真实情感的反省实录。
书名《金陵十二钗》之谜。第一回书云:“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此处有脂批。【朱眉: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书名《金陵十二钗》透露三重信息:一是强调“金陵”,不是京城;二是强调众多,是一干人等;三是强调裙钗,是“女人”故事,发生在金陵城里的众多巾帼女子的悲情故事。书中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推出“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的生死判词(判画),“十二钗”副册、又副册若干女子的生死判词(判画),并演绎红楼仙曲十二支,暗示《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的悲惨命运。当然书中还有其它关于金钗命运的意象暗示,如“灯谜”暗示、“谶语”暗示、“诗文”暗示、“对话”暗示、“酒令”暗示,等等,读者要多角度综合思考。脂砚斋“朱批”明确提示读者不要被作者“瞒蔽了去”,庶徵谶纬,均为意符,要透过梦境看现实,从金钗悲剧看金陵悲剧、石城悲剧!《金陵十二钗》风月故事是正面,好比《风月宝鉴》的正面,其背面是血腥残杀,白骨如山。所有裙钗对应的判词和仙曲,这里不一一详说,读者细观自明。实录众多金陵金钗的悲惨命运,故书名《金陵十二钗》。
书名《风月宝鉴》之谜。《风月宝鉴》在书中首回即出现:“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里贸然出现确乎突兀,看似赘笔?然“红楼”无闲笔,字字泣血,且增删数次,更何况是书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有头必有尾。《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再次出现。(此物)“由跛足道人携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玄境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此处脂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的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反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后贾瑞贪色数次照了正面,竟荡悠悠一命乌乎!“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驾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以假为真,何苦来烧。”镜内有声?奇哉?铜镜而能烧乎?怪哉?这里有【庚申本朱批:凡野史皆可毁,独此书不可毁。】暗射此书为正史!此处绝非作者批者闲扯,镜即书,以此命名实则暗示《风月宝鉴》乃王朝兴衰之历史宝鉴。贾瑞贾天祥,假的“瑞气”,假的“天之祥瑞”,一切皆因“溺情”而终,世上曾有多少君王亡于兹(“孽情”)却至死不得醒悟?!
“宝鉴”乃史鉴,“风月”何意?难道真是汉唐旧事?“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对联)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吕留良七言绝句《述怀》)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徐述夔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徐骏诗,徐本人被雍正斩首) 《红楼梦》书中也曾出现“明月梅花一梦”(第七十回薛宝琴柳絮词)等文字。自然界中的“风月”,市井红尘中的“风月”,难道真是《风月宝鉴》之“风月”吗?难道真是王公权贵才子佳人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之“儿女风月”吗?似是而非,实是“模糊”概念,此正作者“狡猾”处,明面欲将读者视线引入红尘风月富贵温柔之中,告诫世人要戒情戒色戒贪,暗底却在漏透王朝更替“风”吹“月”落的家国“情史”、民族“情史”。“明月梅花一梦”,石城梅花一梦,石城遗民一梦,哭石城遗民亡国蒙难,悲石城梅花傲霜斗雪。“三春事业付东风”(第七十回薛宝琴柳絮词),这才是真,“明月”无限好,只是”清风”到,“风”起“月”落,清兴明亡,故书名《风月宝鉴》。
书名《红楼梦》之谜。一般“红楼”爱好者(大都深受“红学”{曹家说}影响)认为,《红楼梦》不简单吗?红楼中人的一场梦幻人生而已!恭喜了,与西洋人看法一致,“红色的大楼里的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直白明了。如果真这样认为,那么真是愧对祖宗了。自仓颉造字,经历朝历代凝炼,汉文字博大精深,汉文学意趣横生,好比中国国画与西洋油画之区别,国画讲究的是“意境”,油画注重的是“逼真”,中国大多文人都喜欢故意搞点“弯弯绕”以添文趣,但对《红楼梦》作者而言,虽是有趣但实属无奈,因“风月变天”,真言无法直说,故他们只能虚实错置,借“梦”出“景”,曲径通幽。
何谓红楼?而非青楼?黄楼?白楼?“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红楼梦》第五十二回薛宝琴所吟西海沿子真真国女孩子的诗句。“朱楼”对“水国”,直白明了,昨夜还是“朱楼”残梦,今宵已是“水国”升平。“水国”满清对“朱楼”朱明!“朱”者,赤心木,红木也!朱红一体,红楼即朱楼,红楼梦即朱楼梦,《红楼梦》由此而来。“红楼”象征“朱家江山”,《红楼梦》则是朱明王朝的金陵残梦!
《红楼梦》以“梦”说事,好比《水浒传》以“魔”说事,《西游记》以“神”说事,《聊斋志异》以“鬼”说事...... 因王朝更替新朝新规,实话不能实说,真话只能假说,世事只能梦说,又因情之所系,心之所想,不吐不快,故作者借梦著书,泪笔凝成《红楼梦》,以为后人观瞻。
如何隐写这部《红楼梦》(朱明血泪梦)呢?作者(或是群体)竭尽智能,匠心独运,分别采用“影射”、“意象”、“谐音”、“谶语”、“拆字”、“反衬”、“倒卷帘”、“时空错置”等等(据说有四十多种)笔法,虚实交错,烟云模糊,将这段亡国乱象掩映在“贾府”(假府)的桃红柳绿繁华兴衰之中。
《红楼梦》文本繁杂,笔者试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少许点睛文字来解析作者之部分“烟云”笔法,“探赜索隐”,品妙寻真。
(1)天倾、地陷。《三海经》中“女祸补天”故事,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一说。《红楼梦》以此开篇,乃宏篇巨制手笔,天塌要补,地陷要救。明末农民起义于西北,劫掠西安,攻克北京,崇祯自杀,天朝倾覆,故“天倾西北”;清兵南下涂炭于东南,屠城扬州,攻陷南京,弘光被俘,“监国”外遁,国土沦陷,故“地陷东南”。作者借此传说来影射大明王朝之亡国真相。
(2)甄士隐、贾雨村。《红楼梦》第一回:“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朱眉:真】,名费【朱旁:废】,字士隐【朱旁:托言将真事隐去】。”“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朱旁:假话】,字表时飞【朱旁:实非】,别号雨村者【朱旁:村言粗语,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谐音手法,借甄士隐、贾雨村告诉观者“真事隐、假语存”。《红楼梦》第一回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梦幻是真,风尘是假,观者要从“风尘假语”中看到“梦幻真事”。此二人之生死命运在原著中有始有终。
(3)通灵宝玉、传国玉玺。《红楼梦》第八回:“宝钗(将玉)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朱旁: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朱旁:批得好!末二句似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 又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此玉了得,读者须知“传国玉玺”上李斯錾刻的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寿、昌”两字很相似否?启人联想,尤其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夺“玉”(传国玉玺)惨状,更会令人联想到多少封建王朝为争夺江山统治权而进行的残酷搏杀。“通灵宝玉”既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也是贾府(朱明王朝)的命根子,摔不得,丢不得,玉失府亡,玉失国亡也!
(4) 朱红、血泪。《红楼梦》第一回:“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朱旁: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朱旁:红字、玉字,瑕小赤也。】宫神瑛侍者,日以雨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此绛珠仙子出生,后其随神瑛侍者下凡,故有“还泪”之说,绛珠泪血泪也。至于“绛洞花王”、“茜纱公子”、“怡红院”、“怡红公子”、“红豆曲”、“千红一窟”、“枫露茶”、“茜香罗”、“红麝串”、“绛红轩”、“绛云轩”、“悼红轩”等等“意象”,总不过是一个“红”字。宝玉啃“胭脂”也是爱“红”之故,“红豆词”是颂“红”曲,“泣残红”更是悲泣“落地红花”。黛玉在“芒种”饯花节葬花,绝不是无病呻吟,“芒种祭花”(亡种祭华)是对大明亡国子民的无声衰祭(依祭祀时间考证:芒种祭花有祭奠扬州十日屠城之隐喻)。作者爱红恋红泣红悼红,书中随处可见 ,故《红楼梦》是悼“红”悲歌、唁“朱”残梦。
(5)“木石前盟”、“金玉良缘”。 《红楼梦》第一回:“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本质,得换人形,仅修得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朱眉: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以上是“木石前盟”出处。《红楼梦》第八回:(宝钗看过通灵宝玉后)“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宝玉看了,也念两遍(‘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念自己的两遍(‘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因笑道: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以上便是“金玉良缘”的来由。由此可见,“木石前盟”在前,是天定,“金玉良缘”在后,是人为,故“石兄”心中只念“木石前盟”,作者始终尊“木”鄙“金”,盖源于此。
(6)风、月。作者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第五回)开篇,借风月符号影射清“风”明“月”两股争锋相对的团体势力。“风”派:“东风”、“水”、“绿”、“秋”、“雪”、“金”等,是清人、清皇帝、大清朝的符号象征。“月”派:“日”、“火”、“红”、“紫”、“绛”、“春”、“花”、“木”等,是明人、明皇帝、大明朝、南明(小明朝)的符号。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反元,建国“大明”,尊崇火德,尚红色,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太阳阳之极也,如同“太极”一样,“太阳旗”也是我国原创。努尔哈赤反明,建后金,皇太极登基建“大清”,尊崇水德,尚青绿,清字拆开是水青,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水火不容,风月相争,故“风”“月”势力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争什么?争皇权、争统治权、争天下。“通灵宝玉”既影射“传国玉玺”,则争“宝玉”(通灵玉)就是争政权争天下。“木石前盟”为前朝旧盟,“金玉良缘”是新朝姻缘,在交会期相争相杀。“风”(“金”)派以薛宝钗(影射大清开国皇帝)为首,袭人副之,莺儿(黄金莺)最忠诚,还有鸳鸯(姓金)、麝月、夏金桂、秋桐等人,另有金荣、贾蓉(戎)、贾蔷(羌)、贾环(家患)等人也勾联“风”派势力;“月”(“木”)派以林黛玉(影射大明末代皇帝)为首,晴雯副之,紫鹃(红之最红得发紫)最忠诚,还有小红(林红玉)、贾芸、香菱(有胭脂痣)、李绮、李纹、茜雪等人,另有“玉”(妙玉)、“春”(元、迎、探、惜)等字号的人也归属“木”派。“风”“月”两派泾渭分明。且以书中对“风”之喜好看两位女主的心态。薛宝钗柳絮词:“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极喜风!林黛玉柳絮词:“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甚哀怨!黛玉葬花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风摧花落,更是林黛玉对风的控诉!这里引用吴氏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结尾“情榜”略作参考。“贾宝玉——痴情是他,无情也是他,自择无牵无挂,却是悔尽此生,故曰情不情。林黛玉——既为情情,则痴情甚而托付此生,故有还泪之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下英雄豪杰齐来一哭。薛宝钗——观人静慎从容,雍容典雅,实乃热面冷心,故曰无情。”薛宝钗吃“冷香丸”,吃尽百花,林黛玉葬“落地红”,护爱残红。(吴氏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中有林黛玉率小红、贾芸等家人抗击贾环{家患}及贾蓉{戎}贾蔷{羌}等势力入侵的故事场景。)对薛、林的描写是书中最大的反衬写作手法,对薛先扬后抑(最终窃取贾府),对林先抑后扬(最后府破泪尽上吊)。其他对称人物也有相对出现,譬如贾宝玉对甄宝玉,茗烟(大明化烟)对金荣(后金兴荣),紫鹃对莺儿,英莲(应怜)对娇杏(侥幸),巧姐对板儿,赵姨娘(肇事姨娘)对周瑞家的(周到管家)等等。
(7)曹雪芹、脂砚斋。先说脂砚斋,主要批书人,当然还有畸笏叟、梅溪、松斋等少量朱批。存世《石头记》抄本更像是群体创作。脂砚斋通过朱批透露原文寓意和底面真相,揭示小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内幕,诱导启发读者解读《红楼梦》。这里仅以第一回甄士隐《好了歌》解的“脂批”为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朱旁: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朱旁:宁荣既败之后。】蛛丝儿结满雕梁。【朱旁:潇湘馆、紫云轩等处。】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朱旁: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朱旁:宝钗、湘云一干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朱旁:黛玉、晴雯一干人。】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朱旁:熙凤一干人。朱眉: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緾绵不了。】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甄玉、贾玉一干人。】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朱眉: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训有方,保不定日后【朱旁: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朱旁:柳湘莲一干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朱眉: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朱旁:贾赦、雨村一干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朱旁:贾兰、贾菌一干人。朱眉: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朱眉: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朱旁: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甚荒唐,【朱旁: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朱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此“解”通过脂砚斋“朱批”,“贾府”争斗残杀中各主要人物之命运跃然纸上,若无此处“脂批”,对绝大多数读者而言,原著中各主要人物之命运和最终结局大致是一头雾水。由此可知,“脂批”是解读《红楼梦》的密钥、桥梁。
曹雪匠和脂砚斋,一书一注,书注合一。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朱眉: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申八月泪笔。】王国维说:“《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笔者同感。而这种悲剧感只能从脂砚斋的批语中感觉出来。请看“脂批”中有多少“哭”?有多少“泪”?一为书哭,“字字看来皆是血”;二为作者哭,“余为作者痴心一哭”;三为自己哭,“作者眼泪同我泪”;四为天下哭,“为天下父母痴心一哭”,“为大千世界一哭”...... 可见曹雪芹、脂砚斋实为《红楼梦》的共同创作者,当然雪芹为主,脂砚为辅。曹雪芹、脂砚斋谐音“造血情,知艳灾”,造“千红一哭”(血情),知“万艳同悲”(艳灾)!依拆字法看,雪芹拆开为雨山(倾倒之山)草斤(雨山小草),合为雪芹(雪中之芹),类比水莲,象征高洁;脂砚拆开为月旨石见,合为脂砚(红色之砚),红颜知己。脂砚斋(斎)“月旨石见文而(文示儿)”,喻意大明旨意石上(《石头记》)见而。故《红楼梦》内容主旨是悼明悼红,哀悼明之灭亡,作者在“悼红轩”中著书立说意即在此。作者感叹自己“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乐极生悲,物易人非,终久一梦,万境皆空,故借梦境说现实,借意符透真相。“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金玉堂”暗射皇宫,宁国府有“九重门”也暗射皇宫,贾府实际暗射国府、皇宫。书中第五十八回老太妃薨祭,贾府“贾邢尤许”等婆媳祖孙随祭,按百家姓排序为“朱秦尤许”,以贾代朱,隐“朱”也。贾府实为朱府(朱明皇宫)。“贾王薛史”谐音“家亡血史”,实则是“朱亡血史”。“元迎探惜”四春谐音“原应叹息”,是对春逝的哀伤!一朝春尽,百花飘零, 血泪斑斑,白骨如山,国破家亡,所谓“三春事业付东风”,最后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何不让作书人、批书人“可怜、可恨、可气、可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其不睦!而作者感慨自己枉入人间无材补天,唯有凝泪成文哀祭而已!而乾隆年间通行本“修头去尾”,剔除“脂批”,正好掩盖了《红楼梦》的原创真相。
综上解析,《红楼梦》文字表象是“怀金悼玉”故事,实质主旨内容是:悼明之亡(淫乱丧身、草菅人命、枉法贪财,强取豪夺、坐吃山空、贪弊成风,自残手足,内外勾联,等等现象),责清之暴(“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等等场景),以贾府由盛而衰之原因揭示朱明亡国之原因,同时指责清初的血腥残暴,当然也有讽刺满清王朝是北方“戎羌”的文字。创作手法以假(贾)射真(甄),以家(贾府)射国(大明),以虚(梦境)射实(现实)。《红楼梦》初稿作者(本文这里不作探析)应该是经历明末清初的文坛巨子,他诗词歌赋俱佳,熟悉江南方言,深知宫闱秘事,且对朱明王朝有着深厚的个人和民族情感,他全身心构思创作《红楼梦》,竭尽多种创作手法,用“幻笔”把一部亡国史诗蕴隐在“风花雪月”之中,所谓“真事隐,假语存”。故《红楼梦》实质上是一部意象主义小说,不过是套用了写实主义小说的外衣!《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红楼梦》,一书多名,其中以《红楼梦》最为贴合原旨原意,“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风月宝鉴》应为初稿名,稍显直白有漏真之嫌。《红楼梦》成书(经多人润笔修饰后的各种抄本)于清初(大致在康熙中期),在当时严酷的政治背境下,“文字狱”频出,涉案人轻则流放重则砍头,作者以文志情,必然无法抛头露面现身朝堂,而只能藏头遮面隐迹山野,故“曹霑自传说”甚是荒谬,“曹家红楼梦”更是荒唐。“吴雪峰”、“孔梅溪”、“曹雪芹”俱是化名,均为润笔增删人,“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松斋”等批书人也皆为代名,系批书导读人,创作者们唯有以梦境虚幻之“烟云模糊”文字敷演,方能将此“镜书”(成书时实为禁书)瞒蔽世人巨眼,留供后人省察品味。
题外话。《红楼梦》全篇有完整的初稿文本(手抄本),这在朱批中有多处明确提示,至少有完整的章回设计提纲,直至几年前吴氏癸酉本《石头记》的出现更是确证,前后朱批透露一一对榫,当然各文本润笔修饰则多有偏差。乾隆年间印制的通行本《红楼梦》后40回狗尾续貂,实际上是当政者故意为之,非续实改,意图瞒天过海,将红楼真相掩蔽在所谓豪门大族的风月家事之中。
以上对《红楼梦》书名及主旨内容的解析,系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其中也引用了“兰国沧海客”等人的部分影射观点。本文所述乃《红楼梦》冰山一角,意在厘清纲目,启引读者正常阅读、品味《红楼梦》,以便把大多数“红迷”带离曹家沟,还《红楼梦》原著之本真面目。不妥之处,恳请批评交流,意在共同提高对《红楼梦》的阅读赏析能力,体验作者初始创作的真实意图!

( 井力 2022年6月 于南京 )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